重大科研成果中国制成世界上已知最薄光学晶体石英片上,厚度仅有1至3微米的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薄如蝉翼,能效却比传统光学晶体有了10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全球最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全球最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 这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能效相较于传统晶体提升了100至1万倍,为新一代激光技术奠定理论和材料基础。光学晶体可实现频率转换、参量放大、信号调制等功能,是激光技术的“心脏”,而激光技术是我们当前科技文明的基石,在微纳加工、量子光源、生物监测等领域大放光彩。据悉,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是未来激光器的发展方向,但传统光学晶体很难在有限厚度内高效产出激光,因此制备更轻薄的光学晶体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研发的焦点。“转角菱方氮化硼”的研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新一代集成化激光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在光刻机等微纳加工设备上带来激光技术的新突破。目前,研究团队已与国内激光器公司合作,并成功研发了新一代的全光纤激光器,同时与用户单位合作,推进该技术在光学芯片、量子技术、航空航天特种用途等领域的研发应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研发出全球最薄光学晶体 有望在多领域实现应用突破

中国研发出全球最薄光学晶体 有望在多领域实现应用突破 中国北京大学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全球最薄的光学晶体,能效较同等厚度的传统晶体提升100至1万倍,未来非常有望在量子光源、光子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的应用突破。 新华社星期一(12月18日)报道,北大科研团队提出新的光学晶体理论,并应用轻元素材料氮化硼首次制备出一种“薄如蝉翼”“几乎看不见”、具有超高能效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简称TBN),为新一代激光技术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这项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据了解,激光是信息社会的底层技术之一,光学晶体可实现频率转换、参量放大、信号调制等功能,是激光的“心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恩哥指出,这一重要成果是中国在光学晶体理论方面的原创性突破,开辟了利用轻元素二维薄膜材料制备光学晶体的新领域,制备出的TBN厚度仅有微米量级,是目前世界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能效相较于同等厚度传统晶体提升了100至1万倍。 过去60多年,光学晶体的研发方向主要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两种相位匹配理论所指引。此次,北大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副主任刘开辉教授,以及王恩哥带领研究团队,基于轻元素材料体系开创出第三种相位匹配理论,即“转角相位匹配理论”。 刘开辉说:“如果我们把晶体中产生的激光看作是一支队伍,运用‘转角’方法就能让所有人的方向和步伐高度协调,就能大大提升激光的能量转换效率。”他指出,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设计模型和材料体系,实现了从基础光学到材料科学技术的全链条原始创新。 刘开辉介绍称:“这种晶体的厚度仅为1至10微米,相当于普通A4纸厚度的三十分之一,而目前已知的光学晶体厚度多为毫米甚至厘米量级。” 目前,TBN制备技术正在申请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专利。研究团队现已制造出TBN激光器原型机,并正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新一代激光器技术。 王恩哥指出:“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发展的基石,谁掌握了光学晶体的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谁就掌握了激光技术的未来。” ... 2023年12月18日 9:42 PM

封面图片

【世界上最薄的磁铁:仅有一个原子厚度的掺钴范德华氧化锌磁铁,可在室温工作】该技术的一个有前途的应用在于数据存储,也将为研究量子物

封面图片

谷歌近日在《Nature》上发表科研成果,表示借助 AI 的力量,最早能够提前 7 天准确预测洪灾,希望为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

谷歌近日在《Nature》上发表科研成果,表示借助 AI 的力量,最早能够提前 7 天准确预测洪灾,希望为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提供可靠的洪灾预测服务。 由于大多数河流都没有流量计,因此预测洪水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谷歌利用各种相关数据(包括历史事件、河流水位读数、海拔和地形读数等)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谷歌通过模型生成本地化地图,并在每个地点进行了数十万次模拟,从而准确预测即将到来的洪水。 谷歌表示该模型现阶段仅适用于指定地点,不过未来希望改进该技术,最终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问题。谷歌表示现有测试表明,最早能提前 7 天预测洪灾,但平均预估时间为 5 天。 via 匿名 标签: #Google #AI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犁,有4000年历史的拉瓦尼奥犁是由橡木制成的,被保存在加尔达湖南岸的波拉达文化堆的坍塌层中。纵览古今 淘沙见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