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2023年习近平功过 中国官媒外媒反差大

评价2023年习近平功过 中国官媒外媒反差大 中国2023年的政经发展荆棘满途,疫情后经济一蹶不振,美中关系一度跌入谷底,国内军方及外交高官下马,外媒形容2023年显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有力独揽大权,可是无力处理疫情及经济,然而中国官媒一面倒赞扬习近平。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推出习近平思想充电宝

中国官媒推出习近平思想充电宝 中国官媒光明网推出一款名为“思想充电宝”的电子产品,使用者可以一边充电,一边收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内容。 “习近平思想充电宝”的照片星期二(1月16日)在互联网上热传。经查证,这款产品去年3月就已出现,并已交付部分全国两会代表使用,光明网当时还做了产品宣传。 据光明网上的产品介绍,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光明网发挥思想理论网站特色,推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4卷)》思想充电宝融媒体产品,搭建“给手机充电、为思想赋能”专属应用场景。 据介绍,该融媒体产品通过新载体、新场景、新应用,将《光明日报》刊发的72位思想理论专家文章转化为语音内容,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让广大中共党员干部群众“在听原著中学原文,在悟原理中知原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入耳入心”。 负责研发该融媒体产品的光明网副总编辑高赛称,不同于传统教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4卷)》思想充电宝连通线上、线下,将虚拟节目与实体产品结合,相关学习资料同步在光明网以专题网页形式推出,并在喜马拉雅、蜻蜓FM、新浪微博等平台同步分发推送,扩大理论宣传的覆盖面和受众影响力。在线内容紧跟时政热点不断更新,用户可随时下载最新学习材料,从而实现线下温故、线上知新。 2024年1月17日 1:01 PM

封面图片

特朗普赞习近平“伟大的领导人” 官媒未敢上头条

特朗普赞习近平“伟大的领导人” 官媒未敢上头条 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在华盛顿举行的经贸磋商于11日告一段落。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于同一日会见刘鹤,特朗普再次祝贺中共建政70周年,也表示自己非常尊重中国,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伟大的领导人”,很高兴看到美中经贸磋商取得了实质性的第一阶段成果。中国官方媒体对特朗普如此称赞习近平采低调,未见上任何官媒头条。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赞赏胡友平义举 批外媒进行政治化操弄

中国官媒赞赏胡友平义举 批外媒进行政治化操弄 中国江苏苏州日本人被持刀袭击一案中见义勇为的胡友平,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中国官媒发文褒扬义举,并重申外籍人士遇袭是偶发事件,批评外媒对案件进行以偏概全的歪曲解读,进行“政治化”操弄。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星期五(6月28日)发社评称,胡友平在这起恶性事件中挺身而出,用身体抵挡刺向无辜者的尖刀。这一义举让人感动,得到中国社会高度认可,“这从官方的追授,以及互联网上的追思中可见一斑”。 文章称,任何社会都是复杂的,即便是在治安良好的地方,恶性袭击伤人事件也难以完全杜绝。在谴责犯罪行为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普通民众在面对犯罪行为时的正义感。 文章列举,包括不久前吉林发生的四名外籍人士和一名中国游客被刺伤事件,“同样是偶发事件”,都有中国人见义勇为。这折射出的是中国整个社会良善、友好、大无畏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已嵌入中国社会的DNA中。 文章还批评个别外媒对案件进行以偏概全的歪曲解读,还有的将偶发刑事案件进行“政治化”操弄。文章呼吁这些外媒全面看待事发以来中国社会的反应:事发后凶手被当场抓获,见义勇为得到褒奖,谴责暴力成网上强大共识,“善与恶,是与非,在中国社会是十分清楚的,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苏州星期一(6月24日)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一对日本母子等候校车时遭一名中国男子持刀袭击,校巴乘务员胡友平上前制止时被嫌犯连刺数刀受重伤,两天后抢救无效身亡,官方拟追授她为“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事发隔天在例行记者会上称,警方初步判断该案是偶发事件,并强调“类似的偶发事件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中方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像保护中国公民一样保护在华外国人的安全”。 2024年6月29日 10:04 PM

封面图片

外国游客大减 中国官媒指景区预约、移动支付成壁垒

外国游客大减 中国官媒指景区预约、移动支付成壁垒 外国人赴中国旅游人数较往年大减,中国官媒指出,中国各大景区的预约制、英语服务人员的流失、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反造成外国人的不便等,都是制约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因素。 中国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经济日报》报道周三(6日)指出,今年3月份中国宣布恢复开放来华旅游签证以来,入境游复苏速度远远及不上国内游、出境游。 中国文旅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仅接待外国人入境旅游47.78万人次,远低于2019年上半年的856.16万人次。 《经济日报》的文章指出,各大景区门票需预约、不仅麻烦,有些景区的程序还找不到外国人登记的选项。 中国各大景区在冠病疫情三年,为了防控工作,都开始线上预约。此前中国媒体报道,尽管疫情过去,但多数景区仍需要预约。 《经济日报》报道还指出,经过了疫情三年,景区、酒店、餐馆等地具备英文交流能力的服务人员流失不少;此外,移动支付、网络订票、共享单车等,也没有对外国人开放。报道举例称,中国游客乘坐高铁可以刷身份证进站,但是外国人则必须在人工窗口排队。 报道引述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称,入境游不仅是推进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展示大国形象、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应该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重视。 为推动外国人来华旅游,中国政府也做出努力。今年9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强入境旅游工作。 上个月,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六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免签首日,入境人员较前一天增加逾12%。 2023年12月6日 3:12 PM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

中国官媒:“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 面对西方媒体和政客有关中国经济未来表现的悲观论调,中国官媒新华社发文指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唱衰中国”是“配合着所谓“去风险”的论调而起”,旨在把中国塑造为世界经济“风险之源”,以“破坏中国与各国的合作关系”。 新华社星期天(9月17日)发出题为《“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中国经济“放眼量”系列评论之一》的时评文章,指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唱衰中国经济是“过去几十年来多次出现并最终被事实反复打脸的所谓“中国崩溃论”闹剧的延续”,并称“这次的结局也不会例外”。 文章批评英国《经济学人》日前一期关于中国经济的巨龙封面“很唬人”,标题惊呼“中国经济见顶了”。文章回溯历史称,同样的巨龙形象曾出现在2002年6月15日期特别增刊,标题是“喘不上气的中国龙”。该刊物当时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在十年内将大幅放缓。 “然而接下来十年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约10.5%,远超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期平均水平。” 关于当前的经济增长,文章指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最新预测,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1.8%,英国增速只有0.4%,德国经济将萎缩0.3%。中国的经济表现是:上半年GDP年比增长5.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文章列举数据强调,世界银行、OECD和IMF分别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5.4%和5.2%。“这放在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发动机’。但某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却罔顾事实,肆意炒作,唱衰中国经济。实际上它们并非不懂经济,而是别有用心。” 文章称,西方媒体和政客轮番上阵,急切切贩卖焦虑,假惺惺把脉开方,就是想散布“中国经济不行了”的悲观论调,企图瓦解民众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影响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打击中国经济预期,破坏中国经济运行,阻滞中国发展进程。 文章强调,中国政府有效利用充裕的政策空间,为应对短期波动出台针对性措施,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在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持续恢复中展现韧性与活力”。 ...

封面图片

今日是中国的“六一”儿童节,官媒回顾习近平在 年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小朋友的故事。

今日是中国的“六一”儿童节,官媒回顾习近平在 年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小朋友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发表网上短片《连心》,回顾了 年 月 日,习近平在芦山地震灾区安置点遇见小朋友骆俊诚,并亲吻他的脸蛋。 习近平考察芦山灾情时,骆俊诚只有 岁,如今已经是一名小学生。 骆俊诚:“这是我给习爷爷画的画,习爷爷我想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报道指骆俊诚读书获得的奖状,他外祖母形容他有上进心,而骆俊诚也向习近平画了一幅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