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规范新能源车险承保 不得对特定车型限制承保

金融监管总局规范新能源车险承保 不得对特定车型限制承保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推出以来,财险行业服务新能源车产业和消费者的能力持续提升,但近期出现了部分领域反映投保难续保难等苗头性问题。为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提高新能源车险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消费获得感,经报金融监管总局领导同意,提出相关要求。商业险愿保尽保,取消不合理承保限制《通知》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分别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全面排查整改,取消不合理承保限制;强化市场监管,从快从严查处;加强问题研判,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来看,各财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险承保服务工作,深刻认识新能源车险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为新能源车提供保险服务,服务绿色经济发展。在承保方面,各财险公司要严格依法做好新能源车的交强险承保服务,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交强险,不得在签订交强险合同时要求投保人签订商业保险合同或提出其他附加条件。大型财险公司要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保新能源车商业保险,确保实现愿保尽保,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同时,各财险公司要对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开展全面排查,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最后,《通知》要求各监管局财险处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新能源车投保难续保难问题,同时对违规拒保的保险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对于新能源车险经营存在的问题,《通知》也提出,各监管局财险处、各财险公司应加强对新能源车险经营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拓宽视野思路,从提升行业能力、完善定价机制、加强部委协同等方面提出下一步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业内: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关于新能源车的控费体系作为车险领域的一个“新险种”,新能源车险虽然还是车险,但是其承保、核保和理赔的维度却跟传统车险有所不同,因此新能源车险的赔付和出险率也区别于传统车险。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统计二季度车均保费时发现,险企第二季度车均保费较一季度有所上扬。彼时,业内人士就对数据给出了回应,表示原因或在新能源车的赔付问题上,尤其是新的新能源车。某机构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能源车的整体赔付比传统汽油车高,大部分做新能源车险业务的机构,其新能源车的赔付率可能都在100%以上。不过,更多的从业者和机构还是希望能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和构建关于新能源车的控费体系。“实际上,相对于新车,2023年次新车的出险率已经出现下降。”一位财险公司人士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能源车整个产业链都需要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前端车的研发开始控制风险,在市场参与各方共同研究下,盈利拐点自然就会到来。对于传统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前提下多做数据共享,通过整合数据,助推新能源车降低出险率。至于新车方面,上述人士认为,这需要看险企在风险定价上有没有突破性进展,以及数据积累的程度。总的来说,新能源车险是一个产业链,新能源车险的发展和完善也是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和发展的过程,电池的技术、维修的成本等等都决定了新能源车险的价格和未来发展方向。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为何车险公司不愿意承保新能源车险 业内人士:定价难、赔付率高

为何车险公司不愿意承保新能源车险 业内人士:定价难、赔付率高 事实上,有类似遭遇的不止袁女士,一些新能源车主同样发现保费越来越高,有变相拒保之嫌。对此,有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新能源车险由于其技术方面特殊性,定价难、赔付率高是险企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这是因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度和数据积累不够,保险公司很难更精准地进行风险评估和定价。同时,新能源汽车车辆的特定风险因素,包括电池故障、充电故障、自燃责任等,增加了车辆的出险几率。理赔数据积累不够、险企风险定价能力有待提升等,目前不少险企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存在承保亏损现象。因此,不少车险公司不愿意主动承保新能源车型,或者是投保价格偏高等,而这些本不应该让车主来买单,这也要求监管部门,及时出台相应标准,规范约束新能源车险市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能源车险赔付率接近85% 车险公司均在盈亏线边缘

新能源车险赔付率接近85% 车险公司均在盈亏线边缘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平均接近85%,大部分险企的新能源车险业务处在盈亏线边缘,亏损压力较大。以车损险为例,新能源车中占比最高的家用车出险率高达30%,显著高于燃油车19%的数据。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普遍具备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功能,系统比较复杂,一旦失控造成损失会更大。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驾驶特性与燃油车不同,提速更快,不少驾驶员不适应单踏板模式,开车可能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些问题也导致新能源车险要比燃油车贵出不少。因此,不少车险公司不愿意主动承保新能源车型,或者是投保价格偏高等,而这些本不应该让车主来买单,这也要求监管部门,及时出台相应标准,规范约束新能源车险市场。相关文章:为何车险公司不愿意承保新能源车险 业内人士:定价难、赔付率高因为 “一年跑2万公里以上” 他的新能源车被拒保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能源车险“费改”倒计时 投保贵承保亏难题有望得解

新能源车险“费改”倒计时 投保贵承保亏难题有望得解 访问:Saily - 使用eSIM实现手机全球数据漫游 安全可靠 源自NordVPN 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定价系数调整后,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更大,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化定价,但这也对保险公司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比亚迪财险获批在全国八个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的消息也引发热议。市场期待新能源车企入局车险市场,能够破解新能源车险“投保贵、投保难”问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今年续保时,保费出现明显上涨,也有车主反映即使没有出过险,续保保费也比前一年高。“我的车在2023年时出过一次险,开销1500元,今年续保时,保费大幅上涨。”北京一位比亚迪车主说,“2023年的保费是3000元,今年保险公司报价超过5500元,第三者责任保险保费较去年翻倍。”有类似经历的并非只有该车主一人,还有车主表示,未出过险的车辆在续保时也出现保费上涨情况。“我的车开了两年多没有出过险,第一年保费6000多元,第二年4500元,今年续保时联系了几家保险公司,报价基本都在6500元以上,贵的甚至达到7000元。”另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保费高的背后,是新能源车险出险率高、赔付率高,承保主体保险公司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新能源车险市场陷入“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两难困境。从上市险企披露的数据来看,他们旗下财险公司2023年车险综合成本率有不同程度上升。比如,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9%、97.7%、97.6%,分别较上年增长1.3个、1.1个、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车险综合成本率上升与新能源车出险率高于燃油车有关。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从太保产险出险率来看,新能源车出险率比燃油车出险率高出一倍。多家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新能源车险业务面临一定的压力。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2023年,该公司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累计保费收入123.3亿元,但保单成本率较高,一直维持在110%左右。也有部分险企收窄新能源车险业务。某中型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业务的优势不大,不是公司近几年的重点业务。为了缓解新能源车险发展难题,相关部门已多次出手。继今年1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后,金融监管总局4月向相关公司下发《征求意见稿》,就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机制、提升行业新能源车险经营水平等征求意见,要求实施时间原则上不晚于6月1日。低风险客户保费有望下降《征求意见稿》提出扩大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由原来的[0.65-1.35]调整为[0.5-1.5],这一调整引发行业热议。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后,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权更大,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化的定价,扩大保障范围。在保费方面,风险低的客户保费有望下降,风险高的客户保费或上涨。“影响新能源车险保费的主要因子有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其中,自主定价系数最为复杂,对于保费的影响占比也较高。”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认为,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后,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权更大。上限提高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扩大新能源车险保障范围,过往被拒保车辆有望被纳入保障范围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表示,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以后,保险公司可根据不同消费者特点,制定不同的价格和调整机制。对于险企来讲,对风险的识别和定价就能更精准一些。从客户角度来讲,风险大的客户多交保费,风险小的少交保费,更显公平。律商联讯风险信息董事总经理戴海燕表示,自主定价的放宽对保费均值影响有限,但会加大风险高低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确保兜底保障机制的实施。通过扩大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空间,保险公司原先可能不敢承保的风险,现在由于存在上浮空间,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从而让更多消费者愿保尽保。此外,记者调研了解到,与家用车相比,商用车出险频率高、赔付率高,这也是导致新能源车险价格高的一个因素。上述大型财险公司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较高,整体在80%左右。其中,家用车、商用车赔付率分别在75%左右、90%左右,商用车赔付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受出租车赔付率高因素影响。针对新能源网约车投保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贴合市场需求,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为兼职运营网约车的新能源车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保障。考验险企定价能力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扩大后,公司或进一步按照自身险种风控能力、业务结构、综合成本率等因素动态调整新能源商业险件均保费,承保利润率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但这也更加考验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需要进行更加精准地定价和风险管理。郭金龙认为,由于新能源车迭代速度非常快,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技术迭代快,就意味着险企面对的风险提高。因为企业的保险产品是基于原来的风险进行定价的,而新风险没有纳入到定价体系当中。另一位大型财险公司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暂时还未进行自主定价系数的调整,不过自主定价系数调整后,对各家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数据量越大的公司越能实现精准定价。为了缓解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建议,保险行业应加强数据的开放、融合,提高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层面应加强新能源车险经营数据披露,便于行业主体开展新能源车险整体对标分析,把握行业新能源车经营发展和变化趋势;同时建议行业统筹加强与汽车产业、相关部委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交互,补足保险行业数据短板,加强风险识别能力,为发挥定价等保险公司的独特优势奠定基础。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较为复杂,需要从整个汽车产业链角度来考虑,需要监管部门、险企、车企等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车险业务发展。“新能源车险需尽快融入新能源产业链系统。”郭金龙表示,如链接车企和关键部件生产商,围绕三电系统等关键组成开发设计创新产品,在电池检测、线上服务、共享数据等方面与上下游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打通新能源车险在理赔、查勘、定损、维修等多环节、全链条的痛点,才有望不断降低新能源车险的成本和定价。记者注意到,多家新能源车企近年来纷纷布局保险领域。近日,比亚迪财险获批在全国八个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比亚迪财险开展车险业务得以更进一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比亚迪入局车险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尝试,车企拥有车辆风险信息等优势,可以使造车和保险业务相结合,扩大车险和车辆的市场份额,带来更具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记者 陈露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能源车险面临两难 3年没出险保费反而更贵了

新能源车险面临两难 3年没出险保费反而更贵了 为何购车更优惠,而车险保费却“逆势上涨”?据了解,国家对新能源车实行补贴政策,但目前新能源车的保费计算仍按照国家补贴前的车价来进行,而不是按照车主实际享受补贴后的购车价格计算,因此保费本身就会偏高。此外,新能源车较高的出险率和赔付率也是导致保险公司收取较高保费的原因。据申万宏源研报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平均接近85%,这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承保亏损压力。以车损险为例,新能源车中家用车的出险率高达30%,显著高于燃油车的19%,而且平均赔付金额也明显高于燃油车。此外,一些保险公司表示,由于新能源车更新迭代较快,无法获取新能源车商和车厂对风险判断的技术和信息,因此只能通过高定价来对冲亏损风险,以免保险公司卖出车险后出现收支不抵的情况。相关文章:中国电动汽车高昂的保险费吓跑了英国潜在买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因为 “一年跑2万公里以上” 他的新能源车被拒保

因为 “一年跑2万公里以上” 他的新能源车被拒保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新能源车主处了解到,除“车型拒保”因素外,续保的次新车拒保也较多,行驶里程超过2万公里成为一大拒保理由。一位车险从业人员表示,上海地区新能源车一年跑2万公里以上,车险就“拒保不可申诉”,车联网会显示“报价失败”。“大公司大概率拒保,少数小公司能承保,但保费非常高。”据了解,还有一些地区的保险公司把拒保门槛定在一年3万公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财险业内了解到,这种按照公里数“一刀切”拒保的做法,在于营运车按私家车投保情况还有很多。据业内数据,注册过网约车等营运车却按照家庭自用车投保的新能源车,按真实风险投保的情况仅有一半。这也导致了新能源车险整体费率过高。每天通勤几十公里 可能被视为营运车新能源车主续保难、续保贵问题仍然广泛存在。近日,有多位新能源车主向记者反映自己无法续保,理由是“车型拒保”。记者在跟踪后续投保情况发现,这些车主被客服告知“建议去其他家看看”后,很多人也找到了新的承保公司,接受了更高的报价后成功投保。一位威马车主出示的保单报价显示,包含交强险、新能源汽车损失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新能源汽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司机)、新能源汽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乘客)等内容,以及道路救援、代为送检、代为驾驶服务等附加服务在内,而这家财险公司给出的报价超过了1万元。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重申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通知》还指出,要全面排查整改,取消不合理承保限制。各财险公司要对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开展全面排查,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还发现,除了对车型采取“一刀切”的限制承保措施,一些地区的保险公司对行驶里程也“一刀切”拒保。比亚迪车主张先生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自己的车一年没过出险,也没有其他特别的因素,续保时却接连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了。”“注册过网约车吗?”面对张先生遇到的问题,一些车险从业人士热心分析。张先生表示,自己是注册过顺风车但没有开,他也提到“由于跨区上班路途远,一年跑了4万多公里”。一位车险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张先生这种情况是被保险公司视为营运车了,比如在上海地区,新能源车险一年跑2万公里以上大概率会被大公司拒保。“一年开2万公里?那不是自驾游都不敢?”“好慌啊,我每天通勤要七八十公里!”对此,有不少新能源车主疑问,就因为一年开2万公里被拒保,这合理吗?“一刀切”拒保背后 承保纠纷多、处理成本高据了解,营运车辆和私家车在使用性质、行驶里程、风险暴露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大型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商业营运车辆的保费通常都是家用车辆的两倍。杭经律师事务所寿宝金律师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网约车从事运营活动,发生事故的风险系数比私家车高,应当按照营运车辆进行投保。如网约车按照私家车投保,按照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有关规定,实务中存在被保险公司拒赔风险。“司法实务中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付的案例,主要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已经履行营运车辆告知义务,或者保险公司知道、应当知道属于营运车辆,仍继续按照私家车承保等情形。”寿宝金建议,网约车投保人应当履行车辆运营性质的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车辆使用性质进行承保,并在知道保险车辆使用性质发生变化后及时进行批改,以避免事故发生后产生较大保险理赔争议解决成本费用。“新能源车体现出营运车辆占比明显高于乘用车整体市场中营运车辆占比的特征。”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曾在报告中指出,险企承保新能源营运车的赔付压力更大,若存在营运车按非营运车标准投保的情况,将导致非营运车业务赔付率上升,削弱险企的盈利能力。瑞士再保险中国原总裁陈东辉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行业数据,新能源营运车在实际投保中,只有一半是按照营运车承保的,另外的部分则是按照家庭自用车的费率承保的。对于部分地区“新能源车险一年2万公里以上”拒保,陈东辉认为,绝对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保险公司可能做得很简单粗暴了。“对于跑营运的新能源车而言,行驶路径是否统一、夜间行车的时间占比都是跟家庭自用车完全不一样的,保险公司并非难以识别。但实际承保中,能不能对这些车主使用营运车的费率涨价,这种个案纠纷多、处理起来成本高。”新能源车险不同于交强险,监管明确不得拒保或延保交强险,而对商业保险要求是愿保尽保。在业内看来,这样的承保政策虽然避免了纠纷,却带来了“一刀切”拒保不合理这一新的问题。业内建议区分风险 由网约车平台负担部分保费营运车按私家车投保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拉高了行业整体的费率水平。陈东辉表示:“目前新能源车险整体费率,分担了很多按照家庭自用车投保,但实际上网约车的保费,保险公司按照目前的定价机制、费率体系,涨价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无法按照营运车真正的风险水平把费率涨到位。如果把这些网约车单列出来单独定价,真正的家庭自用的新能源车保费费率还可以降下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已经达到了650亿元,商业险件均保费4139元,较燃油车险高81%,案均赔款达4953元,比传统燃油车高出600元。多位财险从业人士在受访时建议,要对网约车和家庭自用车的定价机制进行区别对待。“新能源营运车辆太多。”车车科技CEO张磊在受访时指出,营运车辆和私家车在使用性质、行驶里程、风险暴露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对保险定价和风险评估有着重要影响。张磊建议,保险公司需要开发不同的定价模型来区分营运车辆和私家车的风险,对风险因素重新评估。张磊提到,应该推出多元化定价策略。推出多种定价类型,例如按天、按里程计费,以及针对特殊场景(如网约车)的保险产品。“可以将网约车和私家车的产品模型和系数进行改进,以达到低风险用户保费更低,高风险用户有产品可选的目标。”在陈东辉看来,如果仅仅强调保费和风险对应,注册过网约车的新能源车保费会非常高,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他建议,对于这部分车主,保险公司可以先收取家庭自用车的保费,但对于超出家庭自用车的风险部分,可根据行驶里程、风险状况进行UBI(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费的保险)试点,保费过高的部分由网约车营运平台来负担。“既解决了保费跟风险对应的问题,同时又不会造成社会问题,让保费可负担。”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电动爹”伺候不起 新能源车险续保难:无出险保费也上涨 整体赔付率高

“电动爹”伺候不起 新能源车险续保难:无出险保费也上涨 整体赔付率高 这位消费者后在另一家头部财险公司完成投保,但在无出险的情况下,保费较上年竟上涨了1000多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车险会看整体车型赔付情况,维修成本高,整体赔付率高企,“其实大家都希望车主去其他保险公司承保”。事实上,这个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出现了,有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新能源车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它的理赔成本确实会比原先的燃油车高一点。而且电池也是新的产物,到底应该怎么修,怎么去鉴定它,也缺少一个标准,这也是导致新能源车成本比较高的一个因素。此外,不少车主开着非营运的新能源私家车,却违规注册成了网约车从事非法营运,同时又要反过来按照私家车的保费标准来投保。这种情况也会被保险公司拒保。随着新能源车的维修标准、三电检测以及定损标准陆续出台,未来,新能源车险的保费标准也会越来越规范。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