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发生的7.5级地震使日本部分地区升高达 13 英尺

新年伊始发生的7.5级地震使日本部分地区升高达 13 英尺 2024 年 1 月 1 日发生的地震是石川县自 1885年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也是日本本土自2011 年东北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本州大部分地区都有震感,包括位于震中东南约 300 公里处的东京。在能登半岛北部靠近震中的珠洲、能登、轮岛和穴水等城镇,震感最为强烈。基础设施的损坏引发了大火,烧遍了整个社区。震后降下的大雪使应急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一些社区难以获得援助。在第一批救援人员从地面对灾难做出反应的同时,几个科学家小组利用卫星对灾情进行了跟踪。上图显示了地震造成的地面位移量地表移动。红色区域被推向西北方向。机场周围零星的深蓝色和红色区域,以及半岛上其他被清理过的区域和居民点,很可能是由于建筑物或其他地物的形状反射雷达信号而产生的错误信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地球物理学家埃里克-菲尔丁(Eric Fielding)说:"在能登半岛北海岸的一些地方,地表向上移动了4米(13英尺)之多。隆起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为断层破裂的位置靠近地表深度约为 10 公里(6 英里)。它发生在一个倾角陡峭的断层上,断层南侧向上移动我们称之为推力地震"。地震发生在不同深度。发生在 0 至 70 千米之间的地震属于浅层地震,发生在 70 至 300 千米之间的地震属于中层地震,发生在 300 至 700 千米之间的地震属于深层地震。像这次这样发生在浅层的地震往往破坏力更大,因为产生的地震波在从震源传到地表的过程中失去能量的时间更短。该地图基于 JPL高级快速成像与分析(ARIA)团队和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的数据,该团队致力于开发最先进的形变测量、变化检测方法和物理模型,用于灾害科学和响应。ARIA 团队利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ALOS-2(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上 PALSAR-2 传感器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和像素偏移跟踪技术来测量地面与卫星之间视线范围内的地表位移。日本地理空间信息局的科学家对 ALOS-2 观测数据进行的补充分析表明,地震使 85 公里(52 英里)海岸线上的陆地隆起。水月湾的海岸线位置向海移动了大约 200 米,是隆起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他们还报告了Waijma和 Nafune 的大量隆起和新土地。广岛大学地貌学家后藤秀明与日本地理学家协会的同事们利用航拍照片和卫星数据估算出,地震使能田半岛沿岸总计4.4 平方公里的土地裸露出来。2022 年 1 月 10 日大地遥感卫星 9 号上的陆地成像仪 2 号拍摄的日本水月湾周围海岸线的卫星图像。2024 年 1 月 17 日大地遥感卫星 8 号上的陆地成像仪拍摄的日本水月湾周围海岸线的卫星图像。从上面这对大地遥感卫星图像中可以看到水月湾周围海岸线的一些变化。上图来自 Landsat 9 上的 OLI-2(业务陆地成像仪-2),拍摄于地震前的 2022 年 1 月 10 日。下图来自大地遥感卫星 8 号上的 OLI(业务陆地成像仪),拍摄于地震发生后的 2024 年 1 月 17 日。该海湾有两个小渔港,比平时高出许多,也更加干燥。据《朝日新闻》报道,石川县有超过 15 个渔港报告了隆起。事实证明,卫星数据对于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协助救灾的紧急援助组织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用来快速定位受损最严重的地区。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卫星数据还能帮助当局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准备时,就恢复和重建做出更明智的决定。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广东汕头海域10月23日发生5.0级地震

广东汕头海域10月23日发生5.0级地震 中国广东汕头附近海域星期一(10月23日)发生5.0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星期一凌晨3时20分在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距海岸线最近约27公里。 据悉,震中距南澳县39公里、距福建东山县43公里、距福建诏安县49公里、距饶平县55公里、距澄海区67公里,距汕头市72公里。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五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23次,最大地震是2018年11月26日在台湾海峡发生的6.2级地震,距离此次震中124公里。 2023年10月23日 8:26 AM

封面图片

台湾近海7.2级地震 日本冲绳岛发布海啸警报

台湾近海7.2级地震 日本冲绳岛发布海啸警报 台湾近海星期三(4月3日)早上发生7.2级地震,震撼了台北,导致多个地区停电,日本向冲绳岛发布海啸警报。 路透社报道,日本向冲绳县南部沿海地区发布了疏散建议。 日本气象厅说,预计高达三米的海啸将袭击日本西南海岸的大片地区。日本的海啸预警是在台湾附近海域发生初步震级为7.5级的浅源地震后发出的。 日本气象厅说,3日上午9时18分(新加坡时间3日上午8时18分),高约30公分的海啸袭击了与那国岛。 台湾中央气象局说,震中位于花莲县东部沿海,台湾岛东海岸线附近海域。 台湾电视台播放了震中附近花莲一些建筑物倒塌的画面,媒体报道有人被困。 路透社引述目击者称,远至上海都有震感。 2024年4月3日 9:28 AM

封面图片

麻省理工学院在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上发现惊人的波浪活动

麻省理工学院在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上发现惊人的波浪活动 土卫六表面,麻省理工学院地质学家的模拟结果表明,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上的湖泊和海洋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拥有活跃河流、湖泊和海洋的行星。这些异世界的河流系统被认为充满了液态甲烷和乙烷,它们流入宽阔的湖泊和海洋,有些甚至与地球上的五大湖一样大。2007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号宇宙飞船拍摄的图像证实了土卫六上存在大型海洋和小型湖泊。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就开始仔细研究这些图像和其他图像,寻找月球神秘液体环境的线索。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研究了土卫六的海岸线,并通过模拟显示,月球上的大海洋很可能是由海浪形成的。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根据土卫六表面的遥感图像,发现了间接的、相互矛盾的波浪活动迹象。土卫六的湖泊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模拟技术研究了土卫六海岸线的侵蚀情况,发现土卫六最大的卫星上有活跃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很可能是由海浪形成的。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土卫六上是否存在波浪,他们首先模拟了地球上湖泊的侵蚀方式。然后,他们将模型应用于土卫六的海洋,以确定卡西尼号图像中的海岸线是由哪种形式的侵蚀造成的。他们发现,海浪是最有可能的解释。研究人员强调,他们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结果;要证实土卫六上有波浪,需要对月球表面的波浪活动进行直接观测。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塞西尔和艾达-格林教授泰勒-佩伦(Taylor Perron)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说,如果土卫六海域的海岸线受到侵蚀,那么海浪很可能是罪魁祸首。如果我们能站在土卫六海洋的边缘,我们可能会看到液态甲烷和乙烷的波浪拍打着海岸,并在风暴期间撞击海岸。它们会侵蚀海岸的材料。"模型景观示例,从河谷被洪水淹没的海岸线(左)开始,被海浪侵蚀(右上)或均匀侵蚀(右下)。图片来源:研究人员提供佩伦和他的同事们,包括第一作者罗斯-巴勒莫(前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项目研究生、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地质学家),将在即将出版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合著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杰森-索德布洛姆(Jason Soderblom)、麻省理工学院前博士后萨姆-伯奇(Sam Birch,现为布朗大学助理教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安德鲁-阿什顿(Andrew Ashton)和康奈尔大学的亚历山大-海斯(Alexander Hayes)。自从卡西尼号发现土卫六表面有液体以来,土卫六上是否存在波浪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帕勒莫说:"一些试图寻找海浪证据的人没有看到任何海浪,他们说,'这些海面平滑如镜'。其他人说,他们确实看到液体表面有些粗糙,但不确定是否是波浪造成的。"了解土卫六海域是否有波浪活动,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有关月球气候的信息,例如可以掀起这种波浪的风的强度。波浪信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土卫六海域的形状可能会如何随时间演变。佩伦说,研究小组并没有在土卫六的图像中寻找波浪状特征的直接迹象,而是"另辟蹊径,通过观察海岸线的形状,来判断是什么侵蚀了海岸"。土卫六的海洋被认为是在不断上升的液体淹没了河谷纵横交错的地貌后形成的。研究人员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进行了归纳:没有海岸侵蚀;由海浪驱动的侵蚀;以及"均匀侵蚀",即由"溶解"(液体被动地溶解海岸的物质)或海岸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逐渐剥落的机制驱动。研究人员模拟了三种情况下各种海岸线形状的演变过程。为了模拟波浪驱动的侵蚀,研究人员考虑了一个名为"fetch"的变量,它描述了从海岸线上的一点到湖泊或海洋对岸的物理距离。"波浪侵蚀受波浪高度和角度的影响,"巴勒莫解释道。"我们用风口来估算波浪的高度,因为风口越大,风能吹过的距离就越长,波浪也就越大。"为了测试三种情况下的海岸线形状有何不同,研究人员首先模拟了一个边缘有洪水河谷的海域。对于波浪驱动的侵蚀,他们计算了海岸线上每一点到其他每一点的距离,并将这些距离转换成波浪高度。然后,他们进行模拟,观察波浪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侵蚀起始海岸线。他们将此与同一海岸线在均匀侵蚀作用下的演变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小组对数百种不同的起始海岸线形状重复进行了这种比较建模。他们发现,根据不同的基本机制,末端形状也大不相同。最值得注意的是,均匀侵蚀产生了膨胀的海岸线,即使在被洪水淹没的河谷中,海岸线也会均匀地向四周拓宽,而波浪侵蚀则主要使海岸线暴露在长取水距离中的部分变得平滑,使被洪水淹没的河谷变得狭窄和粗糙。佩伦说:"我们有相同的起始海岸线,我们看到在均匀侵蚀和波浪侵蚀的情况下,最终的形状是完全不同的。由于河谷被洪水淹没,它们看起来都有点像会飞的意大利面条怪,但这两种侵蚀产生的终点却截然不同。"研究小组将他们的模拟结果与地球上的实际湖泊进行了比较,从而检验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已知受到海浪侵蚀的地球湖泊与受到均匀侵蚀(如石灰岩溶解)影响的湖泊在形状上存在相同的差异。他们的建模揭示了清晰、特征明显的海岸线形状,这取决于它们的进化机制。研究小组于是想知道在这些特征形状中,土卫六的海岸线会分布在哪里呢?他们特别关注了土卫六最大、地图最清晰的四个海域:克拉肯海(Kraken Mare)的大小与里海相当;莱吉亚海(Ligeia Mare)比苏必利尔湖大;彭加海(Punga Mare)比维多利亚湖长;安大略海(Ontario Lacus)的大小约为其陆地同名海的 20%。研究小组利用卡西尼号的雷达图像绘制了土卫六每个海域的海岸线,然后将他们的建模应用于每个海域的海岸线,看看哪种侵蚀机制最能解释它们的形状。他们发现,所有四个海域都完全符合波浪驱动侵蚀模型,这意味着波浪产生的海岸线与土卫六的四个海域最为相似。如果海岸线受到侵蚀,其形状更符合海浪侵蚀的特征,而不是均匀侵蚀或根本没有侵蚀。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确定土卫六的风必须有多强,才能激起海浪,反复冲刷海岸。他们还希望通过土卫六海岸线的形状来判断风主要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土卫六展示了一个完全未受影响的系统,"巴勒莫说。"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岸在不受人类影响的情况下是如何侵蚀的,也许这可以帮助我们将来更好地管理地球上的海岸线"。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泰国国家预警提醒:曼谷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沿海城市居民请注意避险!

泰国国家预警提醒:曼谷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沿海城市居民请注意避险! 3月28日13时30分(泰国时间),缅甸海域(北纬21.74度,东经95.59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虽然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海啸威胁报告,但相关部门建议泰国安达曼海沿岸例如普吉岛、丽贝岛、甲米府等地及泰南沿海城市的居民提高警觉,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预警信息,并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专家提醒,如收到海啸警报,应迅速远离海岸线,前往地势较高的区域避险,并避免前往海滩或低洼地区。总理府相关部门将持续跟踪地震和海啸监测数据,并根据最新情况发布进一步信息 订阅全网大事件曝光(吃瓜)↓ 投稿爆料/广告投放:@BG12288

封面图片

地球异常空间探测:突破性新技术揭示地震早期征兆

地球异常空间探测:突破性新技术揭示地震早期征兆 根据 De Gruyter 的《应用大地测量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地面、大气层和电离层中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地震可能会比以前认为的更早地暴露其即将发生。开发地震预警系统对于防止死亡和破坏非常有帮助。其中一项拟议的技术是利用卫星监测地面、大气层和其上方存在的带电粒子层(称为电离层)中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参数。这种异常现象被称为地震前兆,尽管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异常现象,但却很难确定一种所谓的红旗模式来预示即将发生的地震。这是因为前兆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及其在不同地震和不同地理区域的可变性。不过,随着研究人员利用日益先进的卫星技术对每一次地震进行分析,这些模式正在慢慢显现出来。德黑兰大学的 Mehdi Akhoondzadeh 教授评估了 2023 年 2 月 6 日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附近发生的两次地震之前和之后的各种卫星数据。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张衡一号 CSES-01 和欧洲航天局由三颗卫星组成的 Swarm 卫星任务的数据。令人震惊的是,他早在地震发生前 12-19 天就观测到了地震区域陆地表面温度的异常,并在地震发生前 5-10 天观测到了大气参数的异常。这些参数包括水蒸气、甲烷含量、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测量值。Akhoondzadeh 教授对电离层的异常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对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等参数的测量,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 1-5 天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情况。异常现象分别在地面、大气层和电离层显现的时间表明,这些信号起源于地面,最终在大气层的更高层次显现,最终在电离层显现。研究这些现象可以为地震预警系统铺平道路,但研究人员今后还需要对其他地震进行评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些模式。"利用CSES-01卫星数据,首次探测到了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地震前电离层的异常现象,"Akhoondzadeh教授说。"通过研究与多个地震前兆相关的异常现象,探测到真实异常现象的不确定性就会降低,这可以有效地建立误报率较低的地震预警系统。"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515/jag-2024-0024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南极洲冰架大范围的变薄在20世纪90年代加速

科学家发现南极洲冰架大范围的变薄在20世纪90年代加速 1973 年 1 月 24 日大地卫星 1 号上的多光谱扫描仪拍摄的松岛冰川卫星图像。2001 年 12 月 15 日大地遥感卫星 7 号上的增强型专题成像仪 Plus 拍摄的松岛冰川卫星图像。冰架的作用冰架是陆基冰的延伸,是冰川从海岸延伸到海洋表面的冰舌。地球上的大部分冰架都位于南极洲的边缘,它们在阻挡或支撑来自内陆和上游的冰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支撑作用可以减缓冰流入海洋的速度,限制海平面上升。厚而稳定的冰架能最有效地发挥这种支撑作用。冰架变薄的历史透视此前,科学家们利用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收集的卫星测高数据,发现南极洲西部、南极半岛西部和南极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冰架明显变薄。现在,爱丁堡大学的伯蒂-迈尔斯(Bertie Miles)和罗伯特-宾汉姆(Robert Bingham)利用陆地卫星 50 年来的图像,对时间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回溯,以扩大我们对这片变化中的大陆的视野。他们的研究表明,1973 年至 1989 年期间的冰架变薄仅限于小部分冰架,主要位于南极洲东部的阿蒙森海湾和威尔克斯陆地海岸线。然后,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冰架减薄迅速蔓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 2 月 22 日的《自然》杂志上。20 世纪 90 年代的转折点对时间的回顾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是一个转折点。宾厄姆说:"虽然以前的许多研究都报告说,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南极洲周围的冰架一直在变薄,但我们以前并不知道,很多冰架变薄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卫星测高数据测量陆地和冰面的高度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还无法实现,因此迈尔斯和宾厄姆转而使用光学图像来跟踪冰面上凸起的变化。这些凸起是固定点的表面表现浮冰架固定在海底高点的地方。固定点是冰架厚度的一个有用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凸起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完全平滑,这表明冰架已经变薄,可能已经失去了固定点。宾汉姆说:"伯蒂利用大地遥感卫星绘制销钉点脱锚图的新方法,与业界通常使用的更复杂的测高方法一起,可作为冰架厚度变化的代用指标。"松岛冰川:案例研究本页顶部的这组图片显示的是松岛冰川,它是阿蒙森海海湾的其中一个区域,在 20 世纪 70 年代,该区域的冰层已经开始变薄。1973 年 1 月(上图)冰面上可以看到一些凹凸不平的区域,而 2001 年 12 月(下图)冰面则基本平滑。这些图像是用大地遥感卫星 1 号(上)上的 MSS(多光谱扫描仪)和大地遥感卫星 7 号(下)上的 ETM+(增强型专题成像仪)获取的。请注意,这些图像使用了灰度调色板,以实现不同传感器之间更紧密的匹配。迈尔斯说:"这些图像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冰架的固定点越来越小,因为温暖的洋流会融化冰架,导致冰架变薄,随后从海底高处脱锚。"2024 年 1 月 20 日大地遥感卫星 9 号上的陆地成像仪 2 号拍摄的松岛冰川冰架卫星图像。迈尔斯和宾汉姆的研究结果证实,松岛冰川比大多数南极冰架更早变薄。在研究人员追踪的大约 600 个钉冰点中,从 1973 年到 1989 年,只有 15% 的钉冰点面积缩小,其中包括松岛冰川上的钉冰点。这一数字在 1990 年至 2000 年间增长到 25%,在 2000 年至 2022 年间增长到 37%。上图是利用陆地卫星 9 号上的陆地成像仪 2 号(OLI-2)拍摄的,显示的是 2024 年 1 月松岛冰川的冰架。当时,光滑、变薄的冰架前沿和北缘已经失去了更多的冰,南缘的碎冰清晰可见。随着松岛冰川处于或接近完全失去锚定的状态,其支撑冰层的能力已经降到最低。迈尔斯和宾汉姆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更令人担忧的"可能是其他主要冰架,这些冰架仍被大量固定,但有迹象表明它们很快就会失去固定点。参考文献:Bertie W. J. Miles 和 Robert G. Bingham 撰写的"1973 年以来南极冰架的逐步解锚",2024 年 2 月 21 日,《自然》杂志。J. Miles 和 Robert G. Bingham,2024 年 2 月 21 日,《自然》。DOI: 10.1038/s41586-024-07049-0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