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服用伟哥的男性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降低了18%

研究发现服用伟哥的男性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降低了18% 在这项为期五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这些人分为两组进行评估:一组是开了西地那非(伟哥)等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处方的人(占参与者的55%),另一组是没有通过这种方式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人(占参与者的45%)。他们发现,在 1119 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参与者中,有 749 人正在服用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而有 370 人没有服用。但如果按人年(研究人数和每个人在研究中所花的时间)来衡量,研究人员发现,服药者的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率为每万人年8.1例,而未服用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者的发病率为每万人年9.7例。当考虑到其他因素(年龄和生活方式,如吸烟和饮酒)时,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服用药物的人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降低了 18%。研究报告的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的露丝-布劳尔(Ruth Brauer)说:"虽然我们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疗法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些新疗法能够清除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斑块,帮助早期患者治愈疾病,但我们仍然迫切需要能够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疗法。这些结果令人鼓舞,值得进一步研究"。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期间,服药次数最多(20 次或 20 次以上)的男性的风险降低幅度最大。数据还表明,与 70 岁以下的男性相比,药物对 70 岁或以上的男性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5 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s)以前曾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在人体中的证据并不确定。西地那非是第一种 PDE5I,是为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而开发的,后来证明它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方面改变了游戏规则。2005 年,这种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流的药物被重新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此外,还有研究将西地那非用作治疗肥胖症和降低结肠直肠癌风险的药物。这种药物增加血流量的方式可能也会影响大脑,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可能防止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关的有毒蛋白质堆积。在以前的动物实验中,PDE5Is 还能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在记忆、学习和肌肉不自主运动中发挥作用,而乙酰胆碱水平低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关。研究人员提醒说,这项研究虽然很有希望,但应将其视为进一步临床研究的起点,以了解PDE5Is如何作用于大脑。专家们指出,生活方式变量和其他因素会"混淆"此类研究。Brauer 说:"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了解这些药物的潜在益处和机制,并研究最佳剂量。有必要对男性和女性参与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这些发现是否也适用于女性。"这项研究发表在《神经学》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将流行药物类别与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降低18%联系起来

科学家将流行药物类别与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降低18%联系起来 美国神经病学会医学杂志《神经病学》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也可能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有关。不过,这项研究表明的是一种相关性,而不是证明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会直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是通过扩张血管让更多血液流过而发挥作用的,最早是为治疗高血压而开发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降低有关。研究报告的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露丝-布劳尔(Ruth Brauer)博士说:"虽然我们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疗法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些新疗法可以清除早期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斑块,但我们仍然迫切需要能够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疗法。这些结果令人鼓舞,值得进一步研究。这项研究涉及 269725 名男性参与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59 岁,刚被诊断出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没有任何记忆或思维问题。然后对他们进行了平均五年的跟踪调查。该研究对55%有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处方的参与者和45%没有处方的参与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期间,有 1119 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在服用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的参与者中,有 749 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当于每 10000 人-年中有 8.1 例。人年既指参与研究的人数,也指每个人参与研究的时间。在未服用药物的患者中,有 370 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相当于每万人年 9.7 例。研究人员在对年龄、吸烟状况和饮酒量等可能影响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率的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服用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的人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比不服药的人低 18%。在研究期间开出处方最多的人群中,这种关联性最强。布劳尔说:"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了解更多有关这些药物的潜在益处和机制,并研究最佳剂量。有必要对男性和女性参与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这些发现是否也适用于女性。"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研究表明常见的艾滋病药物可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

新研究表明常见的艾滋病药物可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 Sanford Burnham Prebys 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发现了一些证据,表明常见的艾滋病药物可以降低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这项研究由医学博士 Jerold Chun 领导,发表在《Pharmaceuticals》上。Chun的新研究以其实验室2018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为基础,该论文描述了神经元中的体细胞基因重组如何在阿尔茨海默病大脑中产生数千个新基因变体。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还首次揭示了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的基因APP是如何通过使用在艾滋病毒中发现的同一种酶进行重组的。这种酶被称为逆转录酶(RT),它复制RNA分子并将其转变为互补的DNA复制品,然后再将其插入 DNA 中,从而在细胞的 DNA 蓝图中产生永久性的序列变化。Jerold Chun 医学博士,桑福德-伯纳姆-普瑞比斯遗传疾病与衰老研究中心教授。资料来源:Sanford Burnham Prebys将艾滋病治疗与减少老年痴呆症联系起来艾滋病病毒和许多其他病毒都依赖 RT 来劫持宿主细胞以建立慢性感染,因此阻断 RT 酶活性的药物已成为遏制艾滋病病毒的常用治疗药物。大脑似乎有自己的 RT,与病毒中的 RT 不同,研究小组想知道,用艾滋病药物抑制大脑 RT 是否真的能帮助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为了评估真实世界中 RT 抑制剂暴露与人类注意力缺失症之间的联系,研究小组分析了 22.5 万多名对照组和 HIV 阳性患者的匿名医疗记录和处方报销单,发现 RT 抑制剂暴露与注意力缺失症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关联。"因此,我们研究了服用 RT 抑制剂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 HIV 阳性患者的年龄,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其中有多少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答案是,与普通人群相比,得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数要少得多。观察结果和未来方向在这项研究中,有索赔数据的 22.5 万多人中,有近 8 万人是 60 岁以上的 HIV 阳性患者。在2016年至2019年的近三年观察期内,超过4.6万人服用了RT抑制剂。这些数据是在医学博士 Tiffany Chow 的领导下,通过与健康信息技术和临床研究公司 IQVIA 合作获得的。在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服用这些抑制剂的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者每千人中有 2.46 例阿尔茨海默氏症诊断病例,而普通人群为 6.15 例。这个对照组的代表是 15 万多名 60 岁以上的艾滋病毒阴性患者,他们因治疗普通感冒而获得医疗保险报销。Chun 补充说:"不可能用这么多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试验。这种方法是一种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大量患者的方法。"他强调说,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患者服用的药物旨在对抗艾滋病毒中的 RT 活性,很可能只对大脑中活跃的这种酶的多种不同可能形式产生有限的影响。"我们现在看到的还很粗糙。实验室的下一步显然是要确定哪些版本的RT在AD大脑中起作用,从而发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同时应该对AD早期患者进行目前可用的RT抑制剂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港科大研发出早期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新技术

港科大研发出早期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新技术 淀粉样蛋白水平的测量只能通过昂贵的脑部影像或入侵性的采集方式来实现。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观察症状,但临床症状在发病10年至20年后才出现,此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患者难以获得有效治疗。港科大团队最近研发了一项血液测试,能以高准确度及早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团队证实了该项血液检测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认知正常人群方面的准确度高,并可检测到大脑淀粉样蛋白病理。此外,港科大开发的血液测试可同时检测21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血液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从而更准确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并密切监测病情发展。带领这项研究的港科大校长、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叶玉如表示,港科大团队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简单、高效且入侵性低,可用于筛选合适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和药物治疗,并用于密切监测病情进展和药物反应。该研究由港科大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合作。有关研究结果近日刊载于国际权威科学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症: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期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在中国医院开出首方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在中国医院开出首方 今年1月,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了由日本制药公司卫材和美国渤健共同研发的新药“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乐意保/Leqembi),适应证为用于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据此前报道,目前该药物尚未进入医保,患者自费一年的治疗费用约18万元人民币。“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脑海中的橡皮擦’,被医学界视为一座难于攀登的高峰。它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效治疗方式非常有限。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以及视空间能力损害等。此外,患者的抽象思维和计算力也会损害,常伴随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这种疾病不是传染的,而是由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的命名来源于首次描述这种疾病的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基因技术、脑成像技术等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仍然是科学家们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梅奥诊所的新研究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线索

梅奥诊所的新研究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线索 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发现了这种功能障碍的独特分子特征,有可能为这种疾病带来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些特征很有可能成为捕捉阿尔茨海默病大脑变化的新型生物标记物,"资深作者、佛罗里达州梅奥诊所神经科学系主任、梅奥诊所阿尔茨海默病遗传学和内表型实验室负责人、医学博士Nilüfer Ertekin-Taner说。为了开展这项研究,研究小组分析了梅奥诊所脑库中的人类脑组织,以及已发表的数据集和合作机构的脑组织样本。研究队列包括 12 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 12 名未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康患者的脑组织样本。所有参与者都捐献了自己的组织用于科学研究。研究人员说,利用这些数据集和外部数据集,研究小组分析了六个以上脑区的数千个细胞,使这项研究成为迄今为止对阿尔茨海默病血脑屏障最严格的研究之一。他们重点研究了脑血管细胞(占大脑细胞类型的一小部分),以研究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分子变化。他们特别研究了在维持血脑屏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两种细胞类型:维持血管完整性的大脑"守门员" - 周细胞,以及它们的支持细胞 - 星形胶质细胞,以确定它们是否以及如何相互作用。他们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样本显示出这些细胞之间的交流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由一对分子介导的,这对分子被称为VEGFA和SMAD3,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在细胞对外部环境的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细胞和斑马鱼模型验证了他们的发现,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会导致大脑中SMAD3水平降低。研究小组使用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捐献者和对照组捐献者的血液和皮肤样本中的干细胞。他们用VEGFA处理这些细胞,观察它对SMAD3水平和整体血管健康的影响。VEGFA处理导致脑周细胞中SMAD3水平下降,表明这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说,血液中SMAD3水平较高的捐献者血管损伤较小,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结果较好。研究小组说,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大脑中的SMAD3水平如何影响血液中的SMAD3水平。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研究 SMAD3 分子及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结果,并寻找其他可能参与维持血脑屏障的分子。编译自/ScitechDailyDOI: 10.1038/s41467-024-48926-6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宣武医院开出首方,这为患者治疗带来哪些福音?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宣武医院开出首方,这为患者治疗带来哪些福音? 赵泠的回答 仑卡奈单抗[1]是高价低效的糟糕药物,不会为患者治疗带来什么“福音”。我建议卫健委早日禁用该药,改去整点有用的药来。 ● 仑卡奈单抗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疗效略大于安慰剂,不能遏制病情发展,减缓病情发展的程度微弱;该药对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基本无效。 ● 2024 年,一项荟萃分析回顾了 19 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涉及 23000 多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8 种不同的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疗法,其中包括仑卡奈单抗。结果是,与安慰剂相比,这些疗法对患者的认知和综合功能水平几乎没有益处,没有任何疗法在任何评分中达到最小临床显著差异,这些疗法的安全性也值得担忧[2]。 ● 仑卡奈单抗有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等多种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中,有少数患者死于其副作用相关的脑肿胀、脑出血[3],主要是有其他基础病的患者不过,不让有基础病的患者用药会大幅减少该药的潜在客户群体。 ● 2023 年 10 月,美国 Public Citizen 健康研究小组将仑卡奈单抗指定为“请勿使用”药物。该研究小组曾敦促美国 FDA 不要批准仑卡奈单抗,因为它的治疗益处非常小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 在临床试验中,仑卡奈单抗治疗组的脑萎缩速度(以全脑容积减少幅度衡量)高于安慰剂组[4]。 2024 年初,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公布的在中国大陆的定价为每瓶 2508 人民币元,含有仑卡奈单抗 200 毫克,推荐剂量为 10 毫克每千克体重,每两周给药一次以此计算,体重 60 千克的患者年治疗费用在 195624 人民币元以上。在这问题引用的新闻发布时,仑卡奈单抗未被纳入医保,患者需自费。 这问题看起来是知乎的提问账号或 bot 发布的,这问题引用的新闻内嵌了利益相关方的广告。 ● 例如,这新闻说有患者“刘女士”自称“盼望这个药物已经很久了”。若这属实,读者可以估计,有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被某些利益相关方忽悠很久了。 可以想起我在 2022 年这药炒作得大时的回答: 如何看待离治愈阿兹海默最近的药物「仑卡奈单抗」的致死风险?阿兹海默症药物的研发为何这么难? 在知乎,你能看到一些问题和回答在有意无意地吹捧仑卡奈单抗。例如: ● 20 年来首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 FDA 完全批准,这意味着什么?阿尔茨海默病有救了吗?意味着 FDA 在胡搞毛搞,阿尔茨海默症有没有救都跟仑卡奈单抗不沾边; ●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 FDA 完全批准,这对患者治疗带来什么福音?没有福音,吃钱而已; ●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 FDA 完全批准,这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有哪些帮助?没有帮助,吃钱而已; ●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批进入中国,这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什么福音?和这问题类似,没有福音; ● 首款阿尔茨海默药即将进入中国医院,这对阿尔茨海默病人治疗有哪些意义?没有什么意义。事实错误,仑卡奈单抗显然不是“首款阿尔茨海默药”。 建议知乎管理员对这类问题进行处理。可行的处理包括而不限于在那些页面上的醒目位置添加关于仑卡奈单抗的警告信息、关闭含有事实错误的问题。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赵泠)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