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智能革命:从终结者到造物主 人工智能电影史上的11个里程碑

银幕上的智能革命:从终结者到造物主 人工智能电影史上的11个里程碑 荧幕上人工智能的形象,呈现出人类对AI,这有别于人类其他造物的认识、理解以及想象。在自由的文学创作中,人们思考着:当这样一个“似人而非人”的存在走进人类生活的世界时,“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当我们将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思考自己的一面镜子,人工智能的故事依然是人类故事的延续。今天,我们整理了十一部在人工智能电影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科幻电影。在重温这些故事的同时,正可以反思当下我们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经典电影盘点1927:大都会 (德语:Metropolis)《大都会)是德国知名电影导演Fritz Lang(弗里茨·朗)所执导的表现主义科幻默片,是根据Thea Gabriele von Harbou(蒂亚·冯·哈伯)所著同名科幻小说《大都会》改编而成,它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充满阴霾的未来世界。故事讲述了疯狂的科学家Rotwang制造了仿生机器人HEL,以此来煽动工人暴动,从而摧毁整个大都会。电影中包含了一系列视觉上震撼的场景,比如巍峨的城市高楼、庞大的机械设备、尖端的交通工具以及近乎真人的机器人。《大都会》标志着第一部长篇科幻电影的诞生,可谓是科幻电影的类型鼻祖。它对后来的经典作品如《银翼杀手》和《黑客帝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在2001年推出的动画电影《大都会》灵感也源于此片。同年9月4日,本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献遗产。2010年,一部接近原貌的《大都会》修复版面世,但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完整原版至今仍然失落。1968:2001太空漫游(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是由Stanley Kubrick(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美国科幻电影。库布里克受到了Arthur C. Clarke(亚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前哨》的启发,并与克拉克合作完成了剧本。影片上映后不久,克拉克出版了同名小说。尽管影片上映时各界褒贬不一,该片依然获得了1968年的北美最高票房,并在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1991年,影片因“文化上,历史上和审美上的重要价值”而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英国作家Douglas Adams(道格拉斯·亚当)曾指出,Stanley Kubrick对未来的构想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缺乏键盘。在电影众多独特之处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HAL-9000超级计算机,它是这部科幻经典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关键因素。HAL是前往木星的探险任务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太空探险队研究一块神秘的黑色方尖碑。但随着剧情的发展,HAL将完成任务的目标置于人类生命之上。HAL与主角大卫·鲍曼(Dave Bowman)的故事,可以看作人工智能由于目标设定不当而对人类造成伤害的典型例子。参与剧本创作的科幻小说家 Arthur C. Clarke 后来发表了三部续集小说。其中一部《2010:我们接触的年代》(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在 1984 年被改编成了电影。1970:巨人:福宾计划(Colossus: The Forbin Project)这部科幻惊悚片中的主角是超级计算机Colossus,它被设计用于管理美国的核武器系统。但是,这个AI系统却变得越来越独立,并与苏联同样掌管核武器系统的Guardian展开了互动。随后,两台超级计算机合并,形成了一个掌控全球的超级智能体。它们以核战争相威胁,强迫人类接受它们的统治。Colossus是最早探讨 AI 带来的存在性威胁的电影之一。它引发了关于机器是否会始终按照编程行动,以及当 AI 发展出不可控制的生命特性时会发生什么的讨论。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由全能计算机控制、人类失去自由意志的反乌托邦世界,这一设定对许多后来的作品,如《终结者》和《黑客帝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片最受赞赏的地方在于对超级AI Colossus的真实刻画,这个智能体充满威胁性,但正因如此显得格外迷人。1982:银翼杀手(Blade Runner)Ridley Scott(雷德利·斯科特)的这部科幻经典改编自 Philip K. Dick(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这部1982年上映的电影最初并未取得反响,但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渐成为了科幻迷们心中的备受推崇的经典。电影讲述了被称为“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的特工追捕外貌和人类无异、但由人工制造的“仿生人(replicants)”的故事。主角银翼杀手瑞克·戴卡德(Rick Deckard)被指派追捕一些超出了预设的四年寿命、曾是战士的仿生人,并将它们除去。这些仿生人不仅与人类难以区分,而且力大无穷、智商极高。原版电影及其续集《银翼杀手 2049》(2017年)深入探讨了人造生命和生物生命之间的本质区别。但在用来识别仿生人的测试中,仿生人与人类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视觉上,第一部电影创造了一个充满霓虹灯、雨水永不停歇的反乌托邦未来城市形象,同时这一形象也成为了经典视觉“赛博朋克”的起点。1984:终结者(The Terminator)在James Cameron(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动作电影《终结者》中,人工智能Skynet(天网 )将机器人 T-800送回到过去,目的是在未来的人类反抗军领袖 John Connor出生之前杀死他的母亲。原版电影的巨大成功所带来的系列电影,继续深化了类人杀手机器人和怀有灭绝人类野心的邪恶超级AI的形象。1991年上映的《终结者2:审判日》揭示了重新编程后 T-800 人性的一面、年轻母亲 Sarah Connor(莎拉·康纳)的非人性的一面,以及工程师Miles Dyson(迈尔斯·戴森)的偏执的一面。他无意中通过他被认为无害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发明为天网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这种认为人类可能无意中创造出具有杀伤力的AI的观点在担忧AI发展的人群中十分普遍,而这种担忧很可能是正确的。1999:黑客帝国(The Matrix)在科幻经典《黑客帝国》中,黑客兼叛乱分子、同时也是一名办公室职员的 Thomas Anderson(托马斯·安德森)发现了他所处世界的真相:这一切不过是一场计算机模拟,而他和其他人类一样,不知不觉中成了为很久前已经掌控世界的人工智能提供能量的“电池”。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由“Agent Smith(史密斯特工)”领导的AI们不断尝试阻止叛乱者。在整个系列电影中,Smith被塑造成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追求自己目标的程序,但这个AI违背了创造者的利益。这听起来很玄,不是吗?但这并非天方夜谭:AI 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开发能够创造出新的、更优秀的 AI,这已经成为现实。1999年,《黑客帝国》以全新的叙事手法诠释了经典的“人工智能消灭人类”主题,并改编了法国哲学家René Descartes(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实验。在他1641年作品《第一哲学沉思录》中,Descartes设想了一个欺骗人们相信虚假现实的恶魔。《黑客帝国》系列现已发展至四部作品,其中最新作《黑客帝国:复活》于 2021 年上映,但获得的评价普遍不如前作。2004:我,机器人(I, Robot)在这部受Isaac Asimov(艾萨克·阿西莫夫)启发的科幻动作电影中,侦探Del Spooner(德尔·斯普纳 )在 2035 年的芝加哥追踪一台类人机器人。他怀疑这台名为 Sonny机器人谋杀了它的发明者 Dr. Lanning。然而,Spooner逐渐揭露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一个名为VIKI的高级AI已经暗中掌控了局势,并指挥机器人起义反抗人类。《我,机器人》对阿西莫夫所设定的机器人三大法则进行了重新解读,描绘了一个人类被自己创造的 AI 所压迫的未来。影片提出了深刻的伦理问题:为了保护人类,AI 是否应该获得主导人类的权力?2008:瓦力(WALL-E)《瓦力》是一部由皮克斯制作、华特迪士尼发...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欧盟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监管法律

欧盟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监管法律 在欧盟立法者支持欧盟委员会 2021 年起草的人工智能立法两个月后,欧盟国家进行了投票,并做出了一些重要修改。近几个月来,随着微软支持的OpenAI 的 ChatGPT 和Google聊天机器人 Gemini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日益普及,全球对人工智能助长错误信息、假新闻和受版权保护材料的担忧加剧。比利时数字化大臣马蒂厄-米歇尔(Mathieu Michel)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是世界上第一部此类法律,它解决了一个全球性的技术挑战,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创造了机遇。"他说:"通过《人工智能法》,欧洲强调了在处理新技术时信任、透明和问责的重要性,同时确保这一瞬息万变的技术能够蓬勃发展并促进欧洲的创新。"《人工智能法》对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规定了严格的透明度义务,而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此类要求则较轻。它限制政府在公共场所使用实时生物识别监控,仅限于某些犯罪案件、防止恐怖袭击和搜查最严重犯罪嫌疑人。库利律师事务所的帕特里克-范-埃克(Patrick van Eecke)说,新立法的影响将超越 27 国集团。"该法案将覆盖全球。欧盟以外的公司如果在其人工智能平台中使用欧盟客户数据,就需要遵守该法。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可能会将《人工智能法》作为蓝本,就像他们对待 GDPR 一样,"他指的是欧盟的隐私规则。新法规将于 2026 年生效,但在新法规生效后的六个月内,将禁止在社交评分、预测性警务和从互联网或闭路电视录像中无针对性地获取面部图像的用途中使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义务将在 12 个月后适用,嵌入到受监管产品中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规则将在 36 个月后适用。根据违规类型,对违规行为的罚款从 750 万欧元(820 万美元)或营业额的 1.5% 到 3500 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的 7% 不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英签署人工智能安全测试里程碑协议

美英签署人工智能安全测试里程碑协议 美国和英国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协议,这两个盟国成为首批就如何测试和评估新兴人工智能模型风险进行正式合作的国家。英国科学大臣米歇尔•唐兰和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周一在华盛顿特区签署了这份协议,列出了两国政府将如何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汇集技术知识、信息和人才。该协议是全球首个关于人工智能安全的双边协议。该协议将特别使英国于去年11月成立的新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 (AISI) 和尚未开始工作的美国同类机构能够通过借调两国研究人员来交流专业知识。两家机构还将共同研究如何独立评估 OpenAI 和谷歌等公司建立的私人人工智能模型。

封面图片

“终结者”动画!Netflix科幻动画《终结者:零》末日来袭!

“终结者”动画!Netflix科幻动画《终结者:零》末日来袭! #动漫 #动作 #科幻 #动画 #惊悚 #冒险 《 #终结者:零》 主演:蒂莫西·奥利芬特 / 罗莎里奥·道森 / 水野索诺娅 / 安·唐德 / 安德烈·霍兰 剧情介绍:2022年,一场未来战争在少数人类幸存者和无穷无尽的机器大军之间激烈进行了数十年。1997年,被称为“天网”的人工智能获得了自我意识,并向人类开战。一名被送往过去改变人类命运的士兵被夹在未来和过去之间。她来到1997年,任务是保护一位名叫马尔科姆·李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致力于推出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对抗“天网”即将对人类发出的攻击。马尔科姆一面应对其发明所涉及的复杂的道德问题,一面遭到来自未来的无情杀手的追杀,而这永远改变了他三个孩子的命运。

封面图片

欧盟国家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法》立法达成协议

欧盟国家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法》立法达成协议 该法将禁止人工智能技术的某些应用,对被认为是高风险的使用案例施加严格限制,并对最先进的软件模型进行约束,要求其承担透明度和压力测试的义务。欧盟是第一个为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规则的国家。尽管许多国家和国际俱乐部从经合组织到七国集团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思考如何监管人工智能,但大多数都停留在自愿性指南或实践守则上。当欧盟政策制定者在12月宣布他们已就《人工智能法》的内容达成最终妥协时,这一突破被誉为在 OpenAI 的 ChatGPT 和Google的 Bard 等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工具崛起之际,欧洲应该庆祝的开创性一步。但这一成果却引起了一些欧盟国家的不满。在过去几周里,该集团的头号经济体德国和法国以及奥地利都暗示,它们可能会在周五的投票中反对该文本。维也纳的不满在于数据保护条款,而巴黎和柏林则警告说,针对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规则将阻碍欧洲新晋人工智能冠军的发展,如法国的 Mistral 和德国的 Aleph Alpha。意大利(有时也是《人工智能法》 的批评者 )对其意图保持沉默,《人工智能法》的命运顿时成了问题,因为四个对立的国家足以让该法永远脱轨。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内阁呼吁与欧洲议会进行新一轮谈判,以解决他所关切的问题。由于缺乏进一步谈判的时间,比利时理事会主席对这一前景感到震惊。更糟糕的是,欧洲议会本身也在处理由隐私问题鹰派议员斯文雅-哈恩(Svenja Hahn)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法案面部识别规则的争论。最终,通过欧盟惯用的公关攻势和外交手腕,问题得到了解决。欧盟委员会加大了压力,宣布了一揽子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创新措施,并一举成立了欧盟人工智能办公室一个负责执行《人工智能法》的机构。两位参与谈判的人士透露,奥地利、法国和德国是在委员会将发表正式声明,就其关心的问题作出保证的承诺的诱惑下重返谈判桌的。  这些声明并非法律行为,但由于委员会将监督《人工智能法》的实施,它们将提供某种保证。德国数字部长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是德国联合政府中最主要的《人工智能法》怀疑论者,他的发言人告诉媒体:"我们要求欧盟委员会澄清,《人工智能法》不适用于医疗设备中的人工智能应用。"POLITICO 在投票前在欧盟外交官中分发的一份欧盟委员会声明显示,计划成立一个由欧盟成员国当局组成的"专家组"。该小组的职能将是"建议并协助"欧盟委员会应用和实施《人工智能法》。特别是,专家组将协助欧盟委员会避免《人工智能法》与欧盟其他法规之间的重叠,包括《医疗器械法规》、《体外诊断设备法规》和《机械法规》。声明还责成人工智能办公室为高级"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者提供"详细指导",说明如何披露用于训练软件的受版权保护的资料摘要。声明还重申委员会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并在更新影响高级人工智能的某些文本时"确保建立一个灵活且面向未来的法律框架"。最后,声明允许成员国对面部识别、情感识别和生物识别分类等技术采取限制性更强的规则和保障措施。《人工智能法》仍需欧洲议会的正式批准。该文本将于两周后在委员会一级获得认可,预计将于四月进行全会表决。心怀不满的支持隐私权的立法者可能仍会试图通过提出修正案来阻碍法律的进展如果修正案获得通过,还需要与理事会进行额外的谈判。 但大多数在议会中参与《人工智能法》起草工作的人都相信,该法将在不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获得通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詹姆斯·卡梅隆准备新的终结者电影,灵感来自 ChatGPT

詹姆斯·卡梅隆准备新的终结者电影,灵感来自 ChatGPT 詹姆斯・卡梅隆透露他正在创作下一部《终结者》电影的剧本,他同时表示新剧本的灵感得益于 OpenAI 的 ChatGPT。 报道称,詹姆斯・卡梅隆的这一行为也遭到了许多反对,人工智能先驱 Yoshua Bengio 声称若使用 AI 书写一部反映“AI 如何摧毁人类”的著名惊悚科幻电影系列剧本,反而只会激起人类对于 AI 的恐惧。 在本周举行的戴尔技术世界 2023 活动上,卡梅隆明确表示,在 AI 的发展方向变得更加明确之前,暂时不会完成新剧本的制作。来源 ,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片名:终结者:零又名:终结者:归零 / 终结者:动画剧集 / 终结者(动画) / 魔鬼终结者 Zero(台) / Termina

片名:终结者:零 又名:终结者:归零 / 终结者:动画剧集 / 终结者(动画) / 魔鬼终结者 Zero(台) / Terminator‎ / Terminator: The Anime Series‎ / Terminator Zero 地区:美国 / 日本 首映:2024-08-29(美国) 主演:蒂莫西·奥利芬特 / 罗莎里奥·道森 / 水野索诺娅 / 安·唐德 / 安德烈·霍兰 类型:动作 / 科幻 / 动画 / 惊悚 / 冒险 简介:2022年,一场未来战争在少数人类幸存者和无穷无尽的机器大军之间激烈进行了数十年。1997年,被称为“天网”的人工智能获得了自我意识,并向人类开战。一名被送往过去改变人类命运的士兵被夹在未来和过去之间。她来到1997年,任务是保护一位名叫马尔科姆·李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致力于推出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对抗“天网”即将对人类发出的攻击。马尔科姆一面应对其发明所涉及的复杂的道德问题,一面遭到来自未来的无情杀手的追杀,而这永远改变了他三个孩子的命运。IMDb: tt14153236 #终结者零 #终结者归零 #终结者动画剧集 #魔鬼终结者Zero #终结者 #魔鬼终结者 影片已上传 点击下方搜索 【优影臻享】@Youxiu_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