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碳排放的新来源:拖网捕捞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碳排放的新来源:拖网捕捞 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部分受干扰的沉积碳会在水下变成二氧化碳。今天的研究发现,底拖网捕捞在水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有 55%-60% 将在 9 年内进入大气。据估计,每年底拖网捕捞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是全球捕鱼船队(约 400 万艘)燃料燃烧产生的年排放量的两倍。犹他州立大学和《国家地理》杂志"原始海洋"栏目的特里莎-阿特伍德博士说:"我们早就知道,拖着沉重的渔网有些渔网有十架 747 喷气机那么大穿过海底会破坏海洋生物和栖息地。直到最近,我们才发现底拖网捕捞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碳,而这些碳原本会在海底安全地储存几千年。我们的研究首次表明,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底拖网捕捞释放的碳有一半以上最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逃逸到大气中,导致全球变暖。就像破坏森林一样,破坏海底也会对气候、社会和野生动物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这项研究是由来自犹他州立大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和《国家地理》杂志"原始海洋"的气候和海洋专家组成的全球团队进行的。研究人员利用 1996-2020 年间全球进行的底拖网捕捞数据和精密模型,计算出底拖网捕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进入大气的数量。这项研究以最近的基础研究为基础,研究发现底拖网捕捞释放到海洋中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大多数国家的年碳排放量,与全球航空业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同一数量级。新研究确定了拖网碳排放量特别高的海域,包括中国东海、波罗的海、北海和格陵兰海。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东南亚、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欧洲部分地区和墨西哥湾也可能是拖网捕捞造成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但我们目前缺乏有关这些地区底拖网捕捞范围和强度的充足数据。现在,各国在气候行动计划中并没有考虑到底拖网捕捞的大量碳排放,国家常驻探险家兼"原始海洋"组织执行主任恩里克-萨拉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除了恢复海洋生物之外,解决这些和其他海洋排放问题对于减缓地球变暖至关重要。好消息是,减少底拖网碳排放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坏消息是,拖延行动将确保拖网捕捞产生的排放在十年后继续渗入大气。"新研究还评估了底拖网捕捞后留在海水中的碳会发生什么变化。研究得出结论,拖网捕捞从海底移除的碳总量中,有 40%-45% 残留在海水中,导致局部海洋酸化加剧。酸度的增加会损害捕鱼活动所在地区的动植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所长加文-施密特(Gavin A. Schmidt)说:"拖网捕捞有更多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碳的影响,例如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但这种'海洋森林砍伐'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了,必须加以注意和评估。希望这能促成政策制定工作,努力在所有影响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研究发现海洋转换断层是重要的、被低估的碳汇

新研究发现海洋转换断层是重要的、被低估的碳汇 新的研究发现,海洋转换断层是重要的、以前被低估的二氧化碳汇对现有的地球地质碳循环概念提出了挑战。这项研究强调了自然地质排放在塑造地球气候历史中的关键作用,并强调了在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这些过程的必要性。上图为改变的地幔岩石切片。图片来源:Solvin Zankl构造断裂是构造板块相互移动的地方,是地球上三大板块边界之一,全球长度约为 4.8 万公里,其他板块边界分别是全球洋中脊系统(约 6.5 万公里)和俯冲带(约 5.5 万公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洋中脊和俯冲带的碳循环。相比之下,科学家们对海洋转换断层中的二氧化碳关注相对较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转换断层被认为是"有点无聊"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岩浆活动很少。"克莱因说:"我们现在拼凑起来的结果是,沿着这些海洋转换断层暴露出来的地幔岩石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汇。"地幔的部分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这些气体碳夹杂在热液中,与靠近海底的地幔发生反应,并在那里被捕获。首席科学家弗里德-克莱因(Frieder Klein)和"深海漫游者"号领航员艾伦-斯考特在探索水下碳酸盐平台。图片来源:Novus Select《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新的期刊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克莱因说:"这是地质碳循环中以前不为人知的一部分。由于在以前对全球二氧化碳地质通量的估算中没有考虑到转换断层,因此岩浆二氧化碳向改变了的洋幔和海水的质量转移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大。"地质排放与气候克莱因说:"与人为二氧化碳(或人类驱动的二氧化碳)相比,转换断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从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在人类排放如此多的二氧化碳之前,地球地幔(包括转换断层)的地质排放是地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正如论文所述,据估计,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 约为每年 36 千兆吨(Gt),这使大气和水圈的平均地质排放量(每年 0.26 千兆吨)相形见绌。然而,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来自地球地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调节地球气候和宜居性以及包括海洋、大气层和岩石圈在内的地表储层中的碳浓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然,这是在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之前。通过地质研究了解气候变化"为了充分了解现代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我们需要了解地球深层过去的自然气候波动,这与地球自然碳循环的扰动息息相关。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关地球地幔和海洋/大气系统之间碳长时间尺度通量的见解,"该研究的合著者、佛蒙特州本宁顿学院教师蒂姆-施罗德(Tim Schroeder)说。"数百万年来,这种碳通量的巨大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变得比现在温暖或寒冷得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幔和海洋之间的碳循环,研究人员分析了圣保罗转换断层中"地幔橄榄岩矿物碳化过程中"皂石和其他含镁集合体的形成。认为该断层是富含二氧化碳的热液流体的通道,而橄榄岩的碳化则可能成为排放二氧化碳的巨大的汇。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认为,"低度熔化会产生富含不相容元素、挥发物,特别是二氧化碳的熔体,而在大洋转换断层处存在橄榄岩,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为广泛的矿物碳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岩石是在 2017 年对该地区进行巡航时使用载人车辆采集的。找到并分析这些岩石"简直是梦想成真"。克莱因说:"我们在12年前就预测到了碳酸盐改变的洋幔岩的存在,但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它们。我们曾前往该群岛探索低温热液活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竟然能在一个转换断层中找到这些岩石,因为我们是在寻找其他东西时偶然发现它们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并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根据《人民日报》星期二(4月16日)报道,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此次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三种口径,包括2021年全国、区域及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和2021年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据介绍,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次发布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是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公告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根据基础数据更新情况,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024年4月16日 8:16 P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永冻土塌陷地区因气候变暖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明显多于非塌陷地区

研究发现永冻土塌陷地区因气候变暖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明显多于非塌陷地区 访问:Saily - 使用eSIM实现手机全球数据漫游 安全可靠 源自NordVPN 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温升高大大加速了永久冻土的融化。大约 20% 的北部永久冻土地区会发生突然融化,即所谓的热冻土,但这一地区含有大约一半的地下有机碳。突然融化会极大地改变地貌以及土壤的物理和生物特性,从而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内的碳循环。青藏高原的热喀斯特地貌。图片来源:Guanqin Wang以往的研究未能解决气候变暖对土壤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在热卡岩地区和非热卡岩地区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教授及其团队探索了热卡岩的形成如何改变土壤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他们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在热喀斯特地区和非热喀斯特地区进行的重复性良好的升温实验。他们发现,恒温喀斯特地区的气候变暖引起的二氧化碳释放率是非恒温喀斯特地区的约 5.5 倍。研究小组分析了 30 多个可能影响气候变暖导致二氧化碳释放增加的潜在因素。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温带沼泽地区的反应增强主要是由于土壤基质质量较差,以及存在较多参与分解有机碳的微生物基因。对沿 550 千米永久冻土带的六个受热卡斯特影响地点的土壤进行的其他培养实验也证实,热卡斯特的形成大大提高了二氧化碳释放的温度敏感性,突出表明了这些土壤对气候变暖的强烈反应。杨教授强调了他们研究结果的广泛意义,他说:"作为对其全球重要性的初步探索,将土壤二氧化碳通量的变暖响应推断到北半球所有高地热卡地区,可能会有额外的0.4 Pg C 年-1的土壤碳释放,这大约是预计到 21 世纪末永久冻土土壤碳损失的四分之一。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永久冻土对气候变暖的动态反应,而且有助于完善对未来永久冻土碳-气候反馈机制的预测。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韩国现代和起亚汽车公司引入区块链排放监测】

【韩国现代和起亚汽车公司引入区块链排放监测】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公司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基于区块链的供应商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系统 (SCEMS)。该系统的目标是成功处理合作企业的碳排放,并在整个供应链中促进负责任的环境实践。 全新的供应商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系统(SCEMS)依靠区块链技术。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技术和高性能区块链,现代汽车和起亚让他们的合作伙伴能够有效监控和处理各自工作场所内的碳排放。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飙升至创纪录水平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飙升至创纪录水平 根据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估计,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3年再次上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科学家们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排放量持续上升,阻碍了限制全球变暖的进程。全球碳预算评估这一发现是一项名为"全球碳预算"的地球碳循环年度检查的一部分。在这项年度评估中,科学家们量化了燃烧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给大气增加了多少碳,以及从大气中清除并储存在陆地和海洋中的碳有多少。科学家对2023 年数据的早期分析表明,2023 年化石燃料的排放量比 2022 年增加了 1.1%,使 2023 年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了 368 亿吨。如果将其他来源(如加拿大的森林砍伐和极端野火季节)包括在内,2023 年的总排放量估计为 409 亿吨。分析显示,2023 年和 2022 年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气候影响和研究成果报告合著者、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家本-保尔特说:"排放的方向是错误的,我们需要限制全球变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时代开始的 1750 年的约百万分之 278 上升到 2023 年的百万分之 420。"导致地球气温飙升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增加。2023 年的全球地表温度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基准期(1951-198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 1.2摄氏度(2.1华氏度),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上面的可视化图像显示了 2021 年(可获得数据的最近一整年)二氧化碳进入、围绕和流出地球大气层的情况。它们依靠的是美国宇航局的戈达德地球观测系统(GEOS),这是一个用于研究地球天气和气候的建模和数据同化系统。为了描绘碳排放或吸收的位置,研究人员使用了植被、人口密度以及野火、发电厂、公路、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位置的数据。可视化显示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化石燃料(黄色)、生物质燃烧(红色)、陆地生态系统(绿色)和海洋(蓝色)。虽然陆地和海洋都是碳汇这意味着它们通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而储存的碳多于排放的碳但在某些时间和地点,它们也可能是碳源。绿点和蓝点代表被陆地和海洋吸收的碳。海洋和陆地吸收"令人惊讶的是,海洋和陆地继续吸收我们排放的碳的一半左右,"保尔特说。"每年只有约 44% 的排放量留在大气中,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但却造成海洋酸化,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在过去的 60 年中,即使人类造成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停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比例(即空气中的部分)仍然保持着惊人的稳定。但是,科学家们对这种稳定是否会持续以及会持续多久提出了质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领导的一项研究发表于 2023 年,该研究分析了二十年来海洋中的碳储存情况,发现有证据表明这种碳汇可能正在失去部分储存能力。他们推测,由于海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海洋的吸收速度已经放缓。全球海洋环流的变化可能会减少从表层水转移到海底的碳量,而碳可以在海底储存数百年。上图显示了从 1960 年到 2023 年全球碳循环的综合组成。它显示了化石燃料(黄色)和土地利用变化(橙色)排放了多少碳,以及大气(紫色)、海洋(蓝色)或陆地(绿色)吸收了多少碳。全球碳循环与排放趋势全球碳预算依靠多种数据来源来绘制地球碳循环的完整图景。主要数据来源是各国政府和能源机构收集的排放清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 OCO-2(轨道碳观测站-2)仪器提供的卫星数据也被用来估算陆地和大气之间的碳通量。报告显示,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略有下降,但全球排放量仍在上升。2023 年排放量增幅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和中国。2015年12月,来自196个国家的代表通过谈判达成了《巴黎协定》,呼吁将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同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全球碳预算小组还分析了在排放将地球温度推高到 1.5 度之前的剩余碳预算。他们估计,按照目前的排放水平,"全球变暖有50%的可能会在大约7年内持续超过1.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美国联邦机构定期收集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数据,如上图中的可视化数据。这些数据现在可在最近启动的美国温室气体中心获取,该中心由多个机构组成,整合了来自观测和模型的信息,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和分析地点。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