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继续狂飙 黄仁勋回应Sam Altman

英伟达继续狂飙 黄仁勋回应Sam Altman 媒体指出,上一次英伟达的市值超过亚马逊是在 2002 年,当时两家公司的市值均低于 60 亿美元。因为市场对强劲人工智能需求的押注,推动了英伟达股价的上涨,使其成为所谓的“七巨头”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在过去 12 个月内飙升了 223%。今年迄今为止,Nvidia 的股价已上涨 46%。但对于这家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的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创造历史之路,似乎还远未结束。人工智能改变了数据中心和英伟达Nvidia成立的目的是彻底改变游戏和多媒体领域的 3D 计算机图形技术。该公司最初在各种芯片上取得了成功,随后在 1999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图形处理单元 (GPU) Nvidia GeForce 256,并取得了重大飞跃。这一里程碑在最新的 GeForce RTX 40 系列中达到了顶峰,该系列可以借助深度学习超级采样 (DLSS)(Nvidia 的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为数字内容提供逼真的图形。DLSS 使用人工智能(AI) 在视频游戏场景中创建额外的帧并增强图像质量。直到 2022 财年(截至 2022 年 1 月 30 日),游戏一直是 Nvidia 最大的收入驱动力。该部门当年的销售额为 125 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 46%。但后来,一切都变了:数据中心曾经是公司存储有价值信息的地方,但后来发展成为在线操作的集中中心(也称为云计算)。如今,数据中心拥有 Nvidia 设计的强大芯片,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这种转变始于 2016 年,当时 Nvidia 向 OpenAI 交付了第一台 AI 超级计算机,该计算机用于开发早期的生成式 AI模型,最终形成了著名的 ChatGPT 在线聊天机器人。现在,Nvidia 领先的 H100 数据中心 GPU 售价高达 40,000 美元。微软和亚马逊等集中式数据中心运营商订购了数十万个数据中心,为云客户提供开发人工智能所需的计算能力。这使得 Nvidia 的数据中心收入在 2024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 2023 年 10 月 29 日)同比飙升 279%。数据中心业务目前占英伟达总收入的 80%,将游戏业务远远甩在身后。Nvidia 现在是一个价值 1.8 万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其中 1 万亿美元的价值是在过去 12 个月内创造的。目前看来,英伟达的股价可能仍会走高。每个国家都要AI,数据中心将继续飚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周一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对与会者表示,每个国家都需要拥有自己的情报生产能力。黄在与阿联酋人工智能部长艾尔·奥拉马(Al Olama)阁下进行炉边谈话时发表讲话,他将主权人工智能(强调一个国家对其数据及其产生的情报的所有权)描述为世界领导人的巨大机遇。“它记录了你的文化、你的社会智慧、你的常识、你的历史你拥有自己的数据,”黄在他们的谈话中告诉 Al Olama,这是来自 150 个国家的 4,000 多名代表参加的活动的亮点。黄敦促领导人不要被人工智能“迷惑”。人工智能具有前所未有的接受普通人类指导的能力,这使得各国拥抱人工智能、为其注入当地语言和专业知识变得至关重要。黄甚至反驳了多年来许多有远见的人提出的建议,他们敦促年轻人学习计算机科学,以便在信息时代竞争。“事实上,情况几乎完全相反,”黄仁勋说。“我们的工作是创造无需任何人编程的计算技术,并且编程语言是人类的:现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程序员,这就是奇迹。”在同一场峰会上,黄仁勋还表示,我们正处于这个新时代的开始,将会发生的是,全球数据中心的安装基础价值将达到一万亿美元,在未来 4-5 年内,我们将拥有价值 2 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它们这为世界各地的软件提供动力,所有这些都将得到加速,这种加速计算的架构非常适合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下一代软件。对于 NVIDIA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而言,Jensen 表示,“通用计算”并不是我们想要快速、高效且经济高效的人工智能的最佳方式,他描述了这一点通过描绘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在现代看到的加速计算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增长甚至进入市场。他表示,该行业过渡到“下一代”状态的唯一途径是升级加速计算,而需要巨大的经济资源和高效的硬件作为关键武器。进军定制芯片设计业务,赢者通吃在英伟达最初的生意规划里,他们是希望用统一的GPU,去拿下所有的客户。但现在他们在看到客户纷纷逃离他们自研芯片之后。如文章开头所说,有传言指出,英伟达正在进军定制芯片业务,希望通过给他们的客户定制芯片,以进一步加固自己在AI市场的低位。据报道,Nvidia 成立的这个小组,负责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客户使用 Nvidia IP 甚至小芯片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举措,英伟达开始打造一个人工智能授权巨头。熟悉芯片行业的读者应该知道,许多自行设计芯片以降低成本或为计算需求提供更定制解决方案的公司已经与 Broadcomm 和 Marvell 等公司进行后端物理设计、SerDes 块或 IP(例如 Marvell 的高性能 Arm CPU 内核)的合作。Cadence 和 Synopsys 等 EDA 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提供 IP 块方面做得很好,SOC 设计人员可以将这些 IP 块放入他们的芯片中,从而节省资金并加快上市时间。但这并不是什么新消息。例如,Sima.ai 在其边缘 AI 芯片中使用了 Synopsys 的图像处理器。Jim Keller 领导的初创公司 Tenstorrent 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将这家总部位于多伦多和奥斯汀的公司从 Nvidia 的潜在竞争对手转变为 IP 和设计商店,为 Kia 和 LG 等公司提供小芯片和知识产权。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又看到了一种新趋势,电视、汽车或网络设备的设计者希望构建定制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或提供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差异化解决方案,但他们没有必要或专业知识来构建整个芯片。至于谷歌、亚马逊 AWS、Meta(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使用自己的芯片)和微软 Azure 等大客户,它们已经拥有自己的用于内部人工智能的定制芯片以及面向云客户的 Nvidia GPU。他们可以与 Nvidia 合作进行未来的设计吗?我们可以假设,这些 Nvidia 定制芯片客户能否利用 Nvidia 的内部和 AWS 超级计算机来加速和优化这些设计工作?这将是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差异化因素。如果是这样,这可能就是为什么 Nvidia 将其最新的“内部”超级计算机 Project Cieba 托管在 AWS 数据中心,那里已经提供了安全云服务的基础设施。Nvidia 可以在 Cieba 上提供芯片设计优化服务。虽然这种猜测可能有点太过分了,但这样做表明英伟达看到了不祥之兆,并且已经准备好再次改变这个行业。虽然这个猜测有点大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技术都会商品化,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前几代硅。当 Nvidia 有意收购Arm 时,笔者就认为这次收购将使 Nvidia 有可能通过许可协议将他们不想产品化的产品货币化。看起来这正是 Nvidia 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回应Sam Altman,七万亿能买下全部对AI芯片行业而言,最近的热点之一,当然绕不开传言OPEN AI CEO Sam Altman计划募集七万亿美元资金,计划颠覆AI芯片和芯片制造。首先,我们必须说,这是好大一笔钱。其次,这也当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姑勿论整个先进芯片制造很难,经过多年发展,全球仅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能够进入领先的芯片制造市场。何况,投资一个先进晶圆厂要100亿美元(相对七万亿而言,九牛一毛?)。更重要的是,行业高管表示,寻找工程师来运营大量新工厂、获得机器来填充工厂以及获得足够的订单来证明这些工厂的合理性都存在不确定性。即使建造了大量新的芯片工厂,也不一定能解决 Altman 的近期问题生产 OpenAI 的 ChatGPT 等系统所需的人工智能芯片短缺。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生产的最...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科技革新将大幅削减AI成本

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科技革新将大幅削减AI成本 这位60岁的公司领袖所在的公司制造着最受追捧的人工智能加速器,他对芯片行业降低人工智能成本充满信心,因为这些部件正在“越来越快地制造出来”。黄仁勋在一份报告中称,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正寻求从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内的中东投资者那里筹集7万亿美元,用于一项半导体计划,该计划旨在为与英伟达竞争的人工智能项目提供动力。据了解,由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训练芯片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其的市值已经膨胀到1.7万亿美元以上,同时黄仁勋的个人财富也增加了好几倍。对此,奥特曼和其他人工智能开发者正寻求多样化他们的硬件选择,包括探索自己的芯片制造业务。其中,全球领先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台积电(TSM.US)和三星电子每年承诺投入超过3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以保持领先于潜在竞争对手。此外,对于奥特曼来说,要想有机会削弱他们的领先优势,他需要在研究、开发、设施和专家人才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黄仁勋认为,更好、更经济的芯片将使这一切变得不必要。尽管如此,英伟达的CEO并不认为人工智能支出的增长会很快结束。在他的讲话中,黄仁勋估计,在未来五年内,全球为支持人工智能而建立的数据中心成本将增加一倍。他表示:“我们正处于这个新时代的开始。全球约有一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已建成。在接下来的四、五年中,我们将拥有价值2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它们将支持全球的软件运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黄仁勋:各国建立自己的AI基础设施将推高对英伟达芯片需求

黄仁勋:各国建立自己的AI基础设施将推高对英伟达芯片需求     在接受此次采访时,黄仁勋正在加拿大,加拿大本身就是许多学术机构的所在地,这些机构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系统为OpenAI流行的ChatGPT等工具提供了动力。他说,这个国家现在发现自己对超级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利用其学术成果所必需的。黄仁勋几个月来一直在谈论各国及其公司需要将宝贵的数据和情报保留在本地。这种针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国家路线将推动数据中心的扩张,而这将需要英伟达的专业知识和硬件。据估计,在微软、Meta、亚马逊和Alphabet等大客户的人工智能支出推动下,英伟达本财年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黄仁勋现在想通过说服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自己的基础设施来扩大他的客户群。他说:“这是第一次,因为生成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它将影响到每个国家。因此,一些市场将是相当大的、全球性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黄仁勋:AMD等对手就算是免费 也无法击败英伟达

黄仁勋:AMD等对手就算是免费 也无法击败英伟达 黄仁勋解释道,我们的芯片只是一部分,当你看到现在的计算机时,它不像是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它是一个数据中心,你需要运营它。所以购买和销售芯片的人考虑的是芯片的价格,运营数据中心的人考虑的是运营成本,就数据中心的总拥有成本(TCO)而言,英伟达GPU的定价并不重要,我们的TCO要比竞争对手好很多。“而且公司会很清楚总体拥有成本,这基本上都是英伟达的优势,如部署时间、性能、利用率和灵活性,所以即使竞争对手的芯片是免费的,它也不够便宜”,黄仁勋表示。同时黄仁勋还表示,英伟达比地球上任何人都有更多的竞争对手,不仅有来自竞争对手的竞争,还有来自客户的竞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游戏收入暴跌 40%,但英伟达其实没那么糟糕】随着大型云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地将图形芯片用于人工智能计算,英伟达的数据中心迎来了爆

【游戏收入暴跌 40%,但英伟达其实没那么糟糕】随着大型云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地将图形芯片用于人工智能计算,英伟达的数据中心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本季度,数据中心以 57% 的营收占比已经成为其绝对的支柱业务。 #抽屉IT

封面图片

谁能挡得住英伟达狂飙?黄仁勋要打造AI工厂

谁能挡得住英伟达狂飙?黄仁勋要打造AI工厂 市值仅次于微软苹果看起来没什么能挡住英伟达的攀升。伴随着AI风口的强劲袭来,AI芯片龙头股英伟达股价也随之起飞。过去两年时间,英伟达的股价已经飙升了523%,今年以来又上涨了120%。这种火箭般的涨势堪比几年前的特斯拉,只不过特斯拉目前市值已经较高点缩水了一半。仅仅一年时间,英伟达市值就从几千亿美元一路狂飙到现在的2.55万亿美元,排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三,仅次于微软和苹果两大巨头,甚至是AMD、高通、英特尔等其他芯片巨头市值的十多倍。尽管英伟达的营收规模去年才超过这些芯片巨头,但资本市场最看重的是未来的增长空间,只因为英伟达主宰了AI芯片领域。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EO,爱穿皮衣的黄仁勋持有英伟达将近4%的股份。随着英伟达股价不断飙升,他的个人资产也已经超过千亿美元门槛,不仅成为全球华人首富,更跻身全球超级富豪的前15位。黄仁勋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不仅是个人财富,还有如日中天的影响力。今年61岁的黄仁勋如今在美国商界的声望,甚至超过了九十年代末引领互联网热潮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更被美国媒体誉为“开启AI工业革命的新达芬奇”。黄仁勋其实比杨致远还大五岁,但却晚了几十年才迎来人生巅峰;杨致远不到30岁就已经身价百亿,但雅虎现在已经成为了互联网遗迹。“开启新工业革命”这个词,黄仁勋的确当仁不让。他在财报发布之后的分析师会议上强调,英伟达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AI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几乎每个行业的生产力,更能帮助各家公司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能效。毫不夸张的说,英伟达是目前美国股市最令人关注的明星股,过去一周时间,美国股市都在焦急等待着他们的财报发布。市场对英伟达的财报有着很高的预期,这也令不少投资者担心,一旦英伟达没有延续耀眼业绩,可能会引发连锁抛盘。此外,英伟达的业绩不仅关系到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和股价走势,也是整个AI相关产业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诸多AI类股的表现。即便是英伟达投资的诸多AI公司也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根据英伟达此前向SEC提交的13F文件,这家公司投资了诸多AI公司。语音交互AI公司SoundHound AI就是其中之一。在英伟达披露持股之后,这家公司当天股价就飙升了67%。但结果是,英伟达又双叒叕交出了高于预期的财报,不仅让市场感到安心,更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入场,从而一举推动英伟达股价突破了1000美元关口。随后投资银行Bernstein也将英伟达的目标股价从1000美元上调到1300美元。不过,推动英伟达股价飙升,不只是耀眼的财报。英伟达在盘后宣布了1拆10的拆股方案,从6月7日开始实施。虽然拆股并不会改变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但却可以降低每股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散户投资者。过去几年时间,苹果、特斯拉等巨头企业都曾经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推高股价。此外,英伟达还把每股派息从4美分提升到10美分,增加了股东回报规模。明年还是供不应求这是一份怎样闪耀的财报?英伟达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市场预期的246亿美元,净利润更是暴涨644%,从20亿美元急剧增长到14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增长超过200%,而且连续三个季度毛利率增长超过十个百分点,第一季度毛利率甚至高达78.4%。在这样的营收规模上,实现这样的增长,在巨头企业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投资者最关心的业绩基本面,当然是推动英伟达业绩起飞的支柱,即AI处理器相关的数据中心业务。当季这一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27%,达到225.6亿美元。曾经的核心业务游戏业务虽然同比增长18%,也只有26亿美元。黄仁勋个人很看重的新增长点汽车业务当季同比增长11%,至3.29亿美元。黄仁勋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最新的AI处理器Blackwell下个季度就会开始交付,是目前Hopper处理器的两倍,这款售价超过3万美元的新GPU已经全面投产,届时将有超过100家OEM厂商采用,同样是Hopper处理器的两倍多。据他介绍,Blackwell处理器会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在第三季度全面上市,而最终客户能够在第四季度用上新平台。英伟达自己并不生产处理器,他们依靠台积电代工,随后向戴尔、Supermicro等服务器供应商交付。在过去的两年时间,英伟达的AI处理器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英伟达不得不发愁如何公平供应客户。而这种状况依然会延续到新平台。英伟达CFO克莱斯(Colette Kress)表示,Hopper和Blackwell平台的需求都远远超过了预期,而且明年也一样如此。从游戏芯片到AI芯片在30年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英伟达都不是一家家喻户晓的公司,也不像苹果、微软、惠普、英特尔那般为人熟知,只有游戏用户才知道这家略显小众的芯片公司,而游戏显卡也是英伟达GPU最主要的市场。仅仅两年前,游戏业务还是英伟达最大的收入来源;而现在的英伟达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家AI芯片公司,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急剧膨胀,营收占比已经高达87%,是游戏业务的将近九倍,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第一季度还是六倍。但随着OpenAI推出ChatGPT掀起生成式AI革命,各大巨头不断加码进行算力竞争,带动数据中心需求急剧增长,也将这一领域主要芯片供应商英伟达推到了行业巅峰。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正是从2023年开始起飞的。根据行业分析公司Omedia的数据,英伟达目前占据了AI处理器市场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无论是OpenAI及其盟友微软,还是谷歌、亚马逊和Meta,其AI军备竞赛都离不开英伟达的GPU。英伟达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而供不应求的状况更是促使各家公司继续抢购更多的英伟达芯片。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大客户是谁?CFO克莱斯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介绍称,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等大型云计算公司贡献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营收,在数据中心业务的占比接近45%。新增长来自各行各业过去一段时间,各大巨头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最新AI产品,无论是OpenAI的GTP-4o,还是Meta的Llama 3,还是谷歌的Gemini,或是微软的CoPilot,其背后的数据中心都是建立在英伟达的GPU之上。谁不加码投入,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依然没有减速的迹象,他们还在不惜血本地加码投入。就在过去几周时间,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这四大巨头又宣布了他们新的AI部署战略,计划在今年总计投入近2000亿美元,加码打造数据中心与处理器。这一投入规模比去年猛增了46%。当然,云服务公司采购GPU构建数据中心也是一种收获颇丰的投资,因为他们可以向诸多企业提供基于AI的云服务。克莱斯表示,云计算公司在英伟达芯片上投入1美元,就可以在未来四年的云服务业务中获得5美元的收入。黄仁勋强调,投入AI竞争的不仅是这些云服务巨头,还有更多的创业公司、消费类互联网企业,包括汽车以及医药等传统行业。他强调了来自AI创业公司的旺盛需求,称目前有来自各个领域的1.5万-2万家AI创业公司正在等待英伟达的芯片供应,期待通过英伟达的设备来训练自己的AI模型。为了在AI领域抢占先机,各家创业公司的确离不开英伟达这个“超级军火商”。红杉资本在今年3月预计,各家AI创业公司已经投入了500亿美元采购英伟达处理器训练自己的大模型,但他们营收总计也只有30亿美元。黄仁勋还专门提到了马斯克的特斯拉以及汽车行业的AI需求。他认为,未来所有的汽车都需要具备自动驾驶领域,而特斯拉正在引领汽车行业的这一转...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英伟达黄仁勋:没有魔法,只有每天努力工作

英伟达黄仁勋:没有魔法,只有每天努力工作 NVIDIA 在 3 月份继续推进,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Jensen Huang) 推出了该公司最新的 GPU Blackwell。黄仁勋表示,Blackwell 在美国设计,在台湾制造,是有史以来最快的芯片,适合人工智能。“我们希望它能做出令我们惊讶的事情,”黄说。“这就是重点。”未来派的英伟达园区坐落在该公司朴素的诞生地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一家丹尼店(Denny’s)的沿途。现年 61 岁的黄青少年时期曾在一家 Denny's 餐厅担任洗碗工。三十年前,在圣何塞丹尼 (San Jose Denny) 的一家酒吧里,他和两个朋友联合创始人克里斯·马拉乔夫斯基 (Chris Malachowsky) 和柯蒂斯·普里姆 (Curtis Priem) 设想了一种处理视频游戏图形的全新方法,并决定创办一家公司。当时,黄是一名 30 岁的电气工程师,已婚,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他和他的两位英伟达联合创始人不知道如何创办一家公司,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创业。他们的伟大想法是利用新的图形芯片来加速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他们最初的尝试失败了,公司在 1996 年差点破产,但他们成功转型并最终创造了突破性的 GPU。NVIDIA 在 Denny’s 孵化仅仅八年后,该公司就跻身标准普尔 500 强。随后,黄仁勋将目光投向了为革命性的、GPU 驱动的超级计算机开发软件和硬件,这将使该公司远远超出视频游戏领域。对于华尔街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冒险的赌注,但对于人工智能的早期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启示。“这是由远见创造的运气,”黄说。他说,他们发明的技术能力对于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说是完美的。 2016 年,黄仁勋向时任 OpenAI 董事会成员的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交付了第一台 NVIDIA 的 AI 超级计算机,OpenAI 用它来创建 ChatGPT 的构建块。当人工智能起飞时,黄的声誉也随之提高。他现在是硅谷名人。黄说,作为一个九岁时从台湾移民到美国的人,他从未想象过自己能取得如此成功。(He's now a Silicon Valley celebrity. As someone who immigrated to the U.S. from Taiwan at age 9, Huang said he could never have conceived of his success. )黄告诉《60 分钟》记者比尔·惠特克:“比尔,一个普通的洗碗工能成长为这样,这是最不寻常的事情。” “没有什么魔法这只是 61 年每一天的努力工作。”(原文:"It is the most extraordinary thing, Bill, that a normal dishwasher-busboy could grow up to be this,"Huang told 60 Minutes correspondent Bill Whitaker."There's no magic it's just 61 years of hard work every single day.")与黄共事的人形容他要求很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而且是一个不容易为之工作的人。黄说所有这些描述对他来说都是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的,”他说。“如果你想做非凡的事情,那应该不容易。”利用 NVIDIA 技术取得的人工智能进步在三月份的英伟达年度开发者大会上,人们的情绪不仅是乐观,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兴奋。超过 11,000 名爱好者软件开发人员、科技大亨和快乐的股东涌入圣何塞的职业曲棍球竞技场,拉开了为期四天的人工智能盛宴。黄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例如人工智能对地球天气模式的模拟,最终将能够以比超级计算机快 3,000 倍的速度计算和预测天气,同时使用的能源少 1,000 倍,黄说。Cuebric 联合创始人 Pinar Seyhan Demirdag 依靠 NVIDIA GPU 立即将简单的文本提示转变为虚拟电影场景,而成本仅为当今某些背景的一小部分。她说她的公司得到了好莱坞的大力支持。在Generate:Biomedicines,研发主管Alex Snyder 博士正在使用NVIDIA 的技术来制造基于蛋白质的药物。她最初对人工智能用于药物开发持怀疑态度。然后她看了实验室数据,改变了主意。现在,她的团队要求其人工智能模型创造蛋白质来对抗癌症和哮喘等疾病。人工智能生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严格测试。一种战胜冠状病毒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我们不会把弗兰肯斯坦放在人们身上,”斯奈德说。“我们正在利用已知的东西,我们正在真正推动这个领域,我们正在推动生物学。”Figure 是一家由 NVIDIA 资助的硅谷初创公司,开发了一款由 NVIDIA GPU 驱动的人形机器人。首席执行官布雷特·阿德科克 (Brett Adcock) 表示,这款机器人的设计目的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如果没有 NVIDIA 的技术,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认为他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阿德科克说。他的原型尚未完善,但早期结果非常有希望,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计划今年开始在其南卡罗来纳州工厂测试该机器人。阿德科克设想未来将有数十亿机器人与人类一起工作。解决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投资者看好英伟达,但其他人则担心人工智能技术飞得太高。去年,超过 600 名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伦理学家和其他人士签署了一份声明,敦促谨慎行事,警告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风险。一些人担心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会抢走工作岗位。“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开始做越来越多的人类能做的事情,而且做得更好,”阿德科克说。在黄看来,当公司生产力提高时,收入就会增加,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雇用更多工人。“你仍然希望人类参与其中,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判断力,”黄说。“因为有些情况机器无法理解,只是无法理解。”黄仁勋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将是进步和繁荣的而不是机器成为我们的主人。对他来说,人工智能是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黄说:“我们需要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探索宇宙中我们自己无法做到的地方。”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