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淘宝村看中国电商变局:阿里巴巴的“流量”变了

从淘宝村看中国电商变局:阿里巴巴的“流量”变了 沙集镇的淘宝大道但是现在,据工厂老板们反映,阿里的平台已无法保证他们的收入了。于是,他们开始把自己的商品放在阿里竞争对手的平台上以维持运营,包括拼多多、京东和抖音。“市场迫使我转向了拼多多,否则我们就会被淘汰。”在沙集镇经营五家工厂的左健(Zuo Jian,音译)表示,“商家们正在离开阿里,客户们也在离开。”购物新常态6家以上的商家都表示,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跨平台购物成为了新常态,这迫使他们跟着改变,在其他平台开设网店。商家线上销售的多样化突显出了阿里目前面临的问题。该公司正试图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重组,并试图重振其主营的电子商务业务。阿里的电商份额不断下滑和沙集镇刚刚做电商时的情况相比,跨平台销售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前,阿里平台是商家们的唯一选择。沙集镇的中心是东风村,因“淘宝村”而出名。“淘宝村”是阿里宣传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农村发展的新蓝图。阿里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7780个淘宝村。像沙集这样的许多淘宝村一开始都只有几个商家,但是他们的成功吸引了邻居和亲戚的加入,逐渐把田地变成了工厂。阿里电商份额下滑对于任一电子商务平台来说,线上卖家都是他们的生命线。对阿里来说,商家通过付费竞标的方式让自己的商品在淘宝和天猫的显著位置上展示,并且每笔销售交易都会向阿里支付佣金,这些收入为阿里创造了绝大部分利润。但是,阿里的账目显示,去年这些收入比2021年的峰值下降了4%。研究集团伯恩斯坦的分析师估计,阿里在中国电商市场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68%降低至2023年的42%。“目前为止,他们采取的措施还没有阻止市场份额的下滑。”伯恩斯坦分析师罗宾·朱(Robin Zhu)表示。去年12月,阿里新任CEO吴泳铭直接接管了淘天集团。上周,他告诉投资者,阿里正专注于改造电子商务业务,以改善用户体验,并扩大工厂直销的产品数量。吴泳铭还在阿里策划范围更大的重组,以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去年11月,拼多多的市值曾短暂超越阿里,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拼多多崛起在左健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他的沙集工厂的实时视频。他表示,目前约60%的工厂销售额来自拼多多,剩余的来自阿里、京东以及占比较小的抖音。拼多多崛起抢走阿里用户2015年,他开始在阿里平台上销售商品。三年前,他加入了拼多多的平台。拼多多员工带他到上海总部参加战略会议,偶尔还会就哪些产品需要加大供应提出建议。拼多多给予的这种直接支持,与阿里任由商家自我发展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阿里的人根本不关心我们,”他说,“现在他们开始来这里了,但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他们没有顾客了。”尽管如此,左健只认为拼多多的销量足以维持他的工厂运转,而他的利润来自于在淘宝和京东上销售利润率更高的商品。“我们不能指望任何单一平台,我们需要多样化。”他说。拼多多以低价著称。在中国消费者日益关注价格的背景下,它的崛起步伐开始加快。沙集镇工厂的老板表示,该平台上的用户只关注低价。阿里曾在2020年推出了一款试图模仿拼多多的应用淘宝特价版,但是没有流行起来。“拼多多有很多流量,所以我们不需要买那么多广告。”一位生产咖啡桌和梳妆台的工厂老板说。她表示,自己现在来自拼多多和阿里的销售额大致五五开。她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淘宝和天猫对此回应称,按商品交易总额计算,他们两个平台加起来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过去一年,这两家平台的商家数量、交易购物者数量和订单量都有所增加,但他们没有提供细节。曾出版过淘宝村书籍的南京大学教授罗震东表示,淘宝村这个词已经不准确了。“许多淘宝村不再把淘宝作为主要销售平台,他们现在应该叫电商村,”罗震东表示,“疫情过后,每个人的消费能力都下降了,拼多多做得好也很正常。”“抵制”拼多多不过,沙集镇的一些工厂老板表示,他们不愿在拼多多上销售商品。李苏(Li Su,音译)的工厂生产品质更高的定制铝柜。他说,拼多多的顾客太节俭了,不会买他的产品。李苏不愿在拼多多上销售商品“淘宝和天猫的流量正在下降,这是事实,但是最好的客户仍在他们的平台上。”李苏称。他表示,在阿里的鼎盛时期,其网店约30%的流量是免费的,现在最多只有15%,其余的流量需要他购买广告。一名年轻的工厂老板管理着大约60名组装镜子的工人。他说,去年自己放弃了在拼多多上销售商品,因为无法盈利。“阿里的流量肯定在下滑。”这位老板说,“你不能指望任何一个平台,它们都不可靠。”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表示将在未来一年专注于增加京东和海外的销售。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曾亿武表示,阿里的农村市场受到了其他电商平台崛起的沉重打击。“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购物者和卖家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局限于阿里的平台,”他表示,“阿里需要拿出一个真正好战略来应对各大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阿里的平台不再是唯一选择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阿里巴巴施压部分天猫和淘宝商家在双11期间给予全网最低价

阿里巴巴施压部分天猫和淘宝商家在双11期间给予全网最低价 上海,10月31日(路透社) 三位行业消息人士称,中国阿里巴巴正在向商家施压,要求他们在今年的 "光棍节 "期间在其平台上以最低价出售商品,因为这家电子商务公司正试图提高销售额并阻止市场份额的下降。 这些消息人士帮助数十个品牌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运营店铺,他们说,阿里巴巴要求他们在天猫或淘宝上为这一大型购物活动提供年度最优惠的价格,否则将面临失去流量和活动参与者支持的风险。 他们说,虽然阿里巴巴已宣布将在今年的光棍节(从10月底开始持续到11月11日)期间以最低价格提供8000万件商品,但对该公司来说,推动商家服从自己的路线是不寻常的。 阿里巴巴的这一策略表明,阿里巴巴正在反击竞争对手,如抖音和 PDD 控股公司旗下的拼多多,它们近年来通过全年销售低价和折扣商品、依靠直播等方式,改变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格局,并使光棍节等大型活动失去了光彩。

封面图片

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过阿里巴巴

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过阿里巴巴 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市值在星期三(11月29日)首次超越主宰中国互联网行业十多年的阿里巴巴。 据彭博社报道,根据计算,阿里巴巴股价在香港一度下跌1.4%,市值降至约1万4600亿港元(约2500亿新元),收盘价有望低于在美国上市的拼多多1883亿美元市值(约2511亿新元)。拼多多在美国名为Temu,星期三在纽约股市收盘上涨近2%。 报道称,这一曾经不可思议的转变反映了阿里巴巴经历的动荡,2020年中国针对阿里巴巴及其联合创始人马云,发起针对科技行业的全面整顿。这也标志着从拼多多到字节跳动等新一代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它们正在颠复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的传统领域。 马云星期三在阿里巴巴内部论坛上祝贺拼多多,并敦促阿里巴巴22多万名员工要改变。不少观察家认为,三年以来一直处于幕后的马云公开出面鼓舞士气凸显了公司处境的艰难。 Union Bancaire Privee董事总经理Vey-Sern Ling说,“你可以说阿里巴巴拥有很大的先发优势,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他们的执行或创新速度却没有那么快。 当反垄断政策出现时,他们因为无法利用自己的规模来迫使商家使用他们的平台,使他们猝不及防。” 拼多多星期二(11月28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收入为688.4亿人民币(约129.3亿新元),同比增长93.9%,远超外界预期。 2023年11月30日 4:19 PM

封面图片

拼多多收盘市值超过阿里巴巴

拼多多收盘市值超过阿里巴巴 截至北京时间星期五(12月1日)凌晨美股收盘,拼多多收盘市值超过阿里巴巴,成为在美中概股中的市值第一股。 据澎湃新闻报道,拼多多收涨4.03%,报147.44美元/股(约196新元/股),市值1959亿美元。同日阿里巴巴微涨0.25%,报74.86美元/股,市值1907亿美元。 此前,美股星期四(11月30日)开盘后,拼多多股价涨幅不断扩大,一度涨超4%,盘中市值达1924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则为1918亿美元,意味着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不过,拼多多涨幅随后有所回落。收盘后,拼多多与阿里巴巴的美股市值仅相差20亿美元。 在市值被拼多多超越之际,阿里巴巴的评级也罕见遭华尔街下调。 据彭博社报道,摩根士丹利将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的评级从 “增持 “下调至 “等权重”,目标价从110美元下调至90美元。数据显示,这是自6月底以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股票首次被下调评级。 同时,摩根士丹利将拼多多列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首选,并认为在消费者价格敏感性日益根深蒂固的特性中,拼多多处于最佳位置。 中国政府2020年对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科技巨头进行全面监管整顿后,拼多多和字节跳动等新一代巨头开始崛起,而这正在颠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的传统领域。 拼多多星期二(11月28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收入为688.4亿元人民币(约129.3亿新元),同比增长93.9%,远超外界预期。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同日在阿里内网敦促阿里要改变。不少观察家认为,三年以来一直处于幕后的马云公开出面鼓舞士气凸显了公司处境的艰难。 2023年12月1日 10:27 AM

封面图片

阿里巴巴据报要求商家双十一提供最低价商品

阿里巴巴据报要求商家双十一提供最低价商品 三名消息人士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向商家施压,要求他们在今年双十一活动中提供最低价格的商品,否则可能面临失去流量和活动参与者支持等风险。 路透社星期二(10月31日)引述业内消息人士报道称,在淘宝及天猫经营店铺的商家已收到阿里巴巴的指令,要求他们双十一期间必须在阿里的电商平台上提供最优惠的定价。 他们引述阿里称:“如果我们发现你在任何其他平台提供相同或更低的定价,我们将把你和你所有的商品从活动(双十一活动)中移除。” 消息人士说,虽然阿里巴巴已宣布将在今年的双十一活动中以最低价格提供8000万件商品,但对阿里而言,迫使商家遵守其规定的做法并不寻常。 报道称,这是阿里巴巴对抖音、拼多多等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击。抖音和拼多多近年来以全年销售低价、直播带货等方式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格局,还让双十一等大型活动失去了以往的声势。 随着竞争对手崛起,阿里巴巴希望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瑞士信贷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阿里在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近70%降至目前的40%左右。 三名电子商务顾问认为,阿里巴巴提出的上述要求似乎没有涉及反垄断行为,因为一些电商平台同行也采取了同样的举动。 阿里巴巴在2021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实现了850亿美元(约1164亿新元)的销售额,但中国政府对科技企业进行强力监管后,阿里巴巴往后数年不再公布双十一销售额,宣传力度也有所减弱。 2023年11月1日 6:07 PM

封面图片

拼多多市值再超阿里巴巴 董事长陈磊谈对手:欢迎良性竞争

拼多多市值再超阿里巴巴 董事长陈磊谈对手:欢迎良性竞争 此前,市场对拼多多该季度的营收预期为768.6 亿元。财报发布后,拼多多美股盘前涨幅一度超13%,报158.46美元/股。随着财报的发布,拼多多市值再度超越阿里巴巴。具体来看,第一季度拼多多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 424.562 亿元,与 2023 年同期的 272.444 亿元相比增长 56%。而为拼多多带来最多收入增长的是交易服务收入,报告期内,拼多多来自交易服务的收入为 443.558 亿元,与 2023 年同期的 103.926 亿元相比增长 327%。交易服务收入代表着拼多多该季度来自商家的佣金收入大幅增长,侧面反映出平台订单量、GMV的增长。同时,该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为29亿元,同比增长16%。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拼多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沉淀易用的工具和服务,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从财报来看,拼多多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仍然跑赢了电商同行,不过,销售和营销费用增加的背后,拼多多也需要在国内电商越来越重视价格因素的情况下加强其低价心智的巩固,在拼多多跨境业务Temu的海外扩张中,拼多多也在不断加大投入。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谈及今年以来各电商平台对其价格以及服务体系作出调整时,陈磊表示,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已经形成跨平台消费的习惯,消费者会在不同平台间从商品的品类、价格、服务质量等多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再作出选择。“面对这样一个趋势,我们看到第一季度同行明显加大了力度,拼多多欢迎良性的竞争。”陈磊表示。国内电商市场价格、服务比拼正不断加剧,拼多多在百亿补贴等方面的价格、品类运营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财报显示,该季度拼多多总运营支出为281.43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95.827亿元增长了44%。财报显示,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销售和营销费用的增加。报告期内,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34.10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62.597亿元增长了44%,主要是由于在促销和广告活动上的支出增加。另一方面,Temu的海外扩张同样值得关注。报告期内,Temu推出了半托管模式,以此来加强平台商品的履约能力。目前,Temu半托管业务已登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九个国家。同时,Temu于近期通过了巴西政府的一项税收优惠计划认证,50美元以下的商品免征进口费用,这意味着,Temu将更接近将业务扩展至巴西。拼多多在财报中提到,Temu半托管模式的推出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市场,使得在目标国家拥有仓库物流合作商的卖家可以自行决定仓储物流方案,更好融入全球大市场。公开资料显示,Temu半托管目前仍以“免费入驻、零佣金”的形式吸引商家。该季度,拼多多总成本为326.94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11.253亿元增长了194%。财报显示,这一增长主要来自履约费、支付处理费、维护成本和呼叫中心费用的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财报电话会上,陈磊还回应了拼多多的合规建设。他表示,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看到了消费者、监管部门对平台和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用户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过去一段时间拼多多投入了大量资源加强合规能力。同时,在全球的监管框架下,面对不断演变的环境和新的法律法规的不断颁布,拼多多已把合规能力纳入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电商巨头患上“流量焦虑症”

电商巨头患上“流量焦虑症” 一个微不足道的流量因子,一笔不到200元的订单,暴露了电商平台的流量焦虑。对用户好,不是平台良心发现了,是流量更值钱了。流量这个词,是互联网行业的高频词汇,每一个触网的人,都可以被抽象为流量。你在微信聊天,就成了腾讯的社交流量,去抖音刷短视频,成了字节的娱乐流量。这些流量被平台拿到手里,最后一定会被“榨干”,变现形态最优的是游戏,其次是广告,然后就是电商。电商是流量黑洞。过去,电商平台喜欢从内容平台给自己导流,阿里、京东、拼多多购买流量的费用都在百亿级别。在抖音自己下场做电商之前,淘宝一年要花费六七十亿元从抖音购买流量。京东、拼多多也在快手上大量投放广告。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新增流量急剧减少,抖音、快手做了自有电商,微信视频号发力直播带货,所有电商平台都开始大力做内容。图文种草、直播、短视频、短剧,各种能产生流量的内容形式都被装进了购物APP里。去哪里获取流量,如何“榨干”既有流量,成了摆在电商巨头眼前的一道难题。人从哪里来,钱往何处去电商平台对流量的不安全感,从平台诞生那一刻就存在了。以淘宝为例,它不像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从一开始就自带流量。它需要去站外(淘宝外)找流量,所谓“全网营销,淘宝成交”。很多公司都曾当过淘宝的流量入口。十多年前甚至有一批专职给淘宝导流的平台,如返利网、蘑菇街、美丽说、折800、楚楚街等,它们先用内容资讯、优惠券返利、特卖导购的形式吸引用户,然后把订单引向淘宝。但这些导购平台后来基本都没落了,一旦它们占据淘宝外部流量来源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限制淘宝不想受制于某个单一平台。这种不安全感,用马云的话说:淘宝的流量来源应该是草原,而不是森林。如果某些大树出问题,可能威胁淘宝整体。基于这一指导思想,阿里此前切断了很多外部链接,杜绝扶持单一流量入口,还投资了微博、小红书等自带流量的内容公司。但互联网有个特征,流量总是会向头部平台集中。PC时代的百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短视频时代的抖音,这三大超级流量平台,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绕不过。电商平台花钱从它们那里采买流量,流量平台也长成了参天大树。这种流量采买关系一直存续至今。今年618期间,有人还在微信订阅号的信息流里,刷到了淘宝的广告。微信订阅号信息流里的淘宝广告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巨头的导流有利有弊。当年淘宝从百度采买大量流量,导致用户都在百度进行购物搜索,流量入口和用户数据都落在了百度手里,没多久百度就自己下场搞了电商C2C平台“有啊”。后来淘宝卖家用各种方式从微信进行流量转移,数百万淘宝客像工蜂一样,从微信给阿里导流获利。警惕的淘宝屏蔽了微信,要求所有跳转淘宝的链接都直接提示用户下载手淘APP。阿里一直不希望流量巨头具备电商能力,转身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电商这事,百度失败了,腾讯也没做成。腾讯用微信的巨大流量池,扶持了两个代理人京东、拼多多。京东和拼多多的崛起,证明了流量巨头的助攻威力巨大。京东在微信九宫格获得了一级流量入口,有很长一段时间,京东超过四分之一的新用户来自微信。腾讯在2016年领投拼多多1.1亿美元融资,拼多多用户量当年突破1亿。短视频时代,流量被快速转移到抖音和快手这两个超级APP里,所有电商平台都开始向它们采购流量。2018年底抖音开放购物车功能,接入第三方电商平台,淘宝跟抖音签订导流年框,金额数十亿元级别。字节跳动跟腾讯不同,腾讯没做成的事,它做成了。2020年,抖音摸清电商门道后,一脚踢开淘宝,切断淘宝外链,自己下场做了抖音电商,此后不断蚕食淘系电商的市场份额。另一大流量平台快手,也做了快手电商。有一位业内人士将抖音电商崛起的核心原因,归结为逍遥子做了一个误判,认为抖音跟微信一样只是一个流量入口,但是没想到抖音做得这么好。时间拉回到今天,中国电商江湖形成了两大阵营、五大玩家:古典派的“猫狗拼”,由交易驱动;新兴派的“抖快”,由内容驱动。其中“抖快”既产生流量也掌握交易,在电商这场仗里,它们既是参战方,也是军火商。唯一的变量是视频号。腾讯一直想做自己的电商业务,如今随着视频号步入正轨,成为“全村的希望”,腾讯重燃电商野望,或许会改变行业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淘系、京东、拼多多面临流量焦虑是必然的。在既有的流量池子里,流量平台的格局已经固化,只剩几个大平台,即马云所谓的“流量森林”,曾经百花齐放的“流量草原”各种中小站、博客、微博、导购网站,要么被大平台收至麾下,要么被巨头消灭了,流量中心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个池子也不再扩大了,抖音、快手、小红书之后,互联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超级流量平台。这让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变成了赤裸裸的存量博弈,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用户手机里同时安装了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在哪里下单成交,这是个问题。过去电商竞争激烈,大家还可以去找增量,拼多多的错位竞争、抖音的换道超车,都是在找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现在,锅里的肉已被瓜分完毕,再要增长就只能从他人碗里抢了。要转化还是要时长拼多多、京东在两年前就已不再公布用户数据,当时有8.8亿人在一年中至少会在拼多多购物一次,现在这个数据只会更大。对于淘宝、拼多多而言,当绝大多数网民都已注册成为用户,拉新意义不大了。即便是男性用户居多的京东,年度活跃用户也到了6亿级别,快触及天花板了。时不时唤醒这些用户,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长,让他们多下单,就成了更重要的事情。电商巨头们想到的办法是做内容。图文种草、短视频直播、短剧,这些看起来跟卖货没直接关联的内容形式,都被加进了电商APP里。过去几年,直播和逛逛一直是淘宝APP里最核心的两大内容场,去年合并后,直播和短视频、图文在淘宝打通。淘宝短剧也在发力,定制了很多品牌合作剧。京东今年全力做直播,标志性的事件是,京东把老板刘强东做成了数字人,放到直播间里在线营业。刘强东数字人京东是典型的货架电商。过去用户在京东的购物轨迹是:用户带着明确的购物需求进入京东商城,只需去货架上找到自己想要的货即可,买完即走。这跟内容电商的逻辑完全相反。比如抖音,用户进来是想刷短视频,刷着刷着看到一款不错的商品,就下单了。基于兴趣,被内容吸引,再到成交转化。货架是冰冷的,而内容是有趣的,用户天然愿意留在内容平台上,所以京东也要做直播,留住用户。拼多多同样需要内容。虽然拼多多一直说自己是“货找人”而不是“人找货”,平台通过算法和社交关系链,把商品分发给需要的人,但它同样需要用内容加强用户粘性。去年,“多多视频”成为拼多多APP首页一级入口,今年多多视频上架大量免费微短剧,以增加用户停留时长。拼多多里的短剧截图有业内人士说,拼多多用很低的价格,从外面买了一堆“过气”短剧,虽然内容不是独家也不新,但也够用户看了。从单纯卖货到主动做内容,电商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也变了。从图文到视频,从看中成交效率到看中注意力停留,平台表面上不那么功利了,实则是拉长了变现周期,为后续变现埋下了伏笔。电商平台要产生跟抖音快手一样的原生流量并...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