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发出新型“纳米球”涂料 可减少飞机二氧化碳排放

日本研发出新型“纳米球”涂料 可减少飞机二氧化碳排放 飞机的重量越大,所需的燃料就越多,从而直接增加了航空公司的支出(然后向客户收费),以及燃烧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的燃料量。而新型“纳米球”涂料质量更轻,可以达到环保的效果。研究团队构建出特定大小的纳米晶体,然后创建出通俗的悬浮液,将结晶硅纳米颗粒与悬浮液混合在一起,制作出新型“纳米球”涂料。据悉,纳米球基墨水的颜色随团队改变纳米晶体的大小而变化。较大的颗粒会产生温暖的色调,如红色,而较小的颗粒则会显示出较冷的色调,如蓝色。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二氧化碳矿工大亨.apk》

《二氧化碳矿工大亨.apk》 简介:在二氧化碳矿工大亨.apk中,玩家将投身于独特的二氧化碳挖矿产业。需要建立高效的挖矿基地,合理规划设备布局,招募并管理矿工,通过优化流程提升产量,同时把握市场动态,将采集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商业利益,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挖矿商业帝国 标签: #二氧化碳矿工大亨 #模拟经营类游戏 #资源开采游戏 #商业策略游戏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并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根据《人民日报》星期二(4月16日)报道,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此次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三种口径,包括2021年全国、区域及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和2021年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据介绍,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次发布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是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公告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根据基础数据更新情况,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024年4月16日 8:16 PM

封面图片

日本研发出新型“纳米球”涂料:可减少飞机二氧化碳排放 #抽屉IT

封面图片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历史新高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历史新高 气候科学家说,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增加约1%,达到历史新高。 法新社报道,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斯说,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本应下降5%左右。然而,根据他的研究,排放量仍在上升,目前预计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0.5%至1.5%。 科学家曾指出,碳污染需要在未来十年中减少近一半,才能实现限制全球变暖和避免灾难性气候的目标。 彼得斯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得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最终研究结果将于12月发布,届时各国领导人将在阿联酋参加COP28会议,主要内容是国际社会对化石燃料未来的争论,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污染的主要来源。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能源署说,由于清洁能源技术和电动汽车的“惊人”增长,预计世界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将在这十年首次达到峰值。 但能源监管机构也警告,在疫情后经济反弹和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期间,化石燃料投资增加和“顽固的高排放”带来了负面影响。 彼得斯说,清洁能源应该开始取代化石燃料,但“这似乎还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发生”。 “我担心的是,我们只做了一半的工作,即发展清洁能源,而没有做好另一半的工作,即摆脱化石燃料。”

封面图片

新型反应堆系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用燃料

新型反应堆系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用燃料 锅炉的效率通常很高。因此,仅靠提高燃烧效率很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其他方法,以减轻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为此,一个很有前景的策略是捕获这些系统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甲烷。要实施这一战略,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膜反应器,即分配器型膜反应器(DMR),它既能促进化学反应,又能分离气体。虽然 DMR 已在某些行业中使用,但其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锅炉等小型系统中的应用,仍相对较少。由日本芝浦工业大学的野村干弘教授和波兰 AGH 科技大学的 Grzegorz Brus 教授领导的一组日本和波兰研究人员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他们的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二氧化碳利用期刊》上。来自日本和波兰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反应堆设计,可有效捕捉二氧化碳排放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甲烷燃料。这一突破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的未来铺平道路。资料来源:日本 SIT 的野村干弘教授研究小组双管齐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来优化反应器设计,以便将小型锅炉中的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烷。在模拟过程中,研究小组模拟了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和反应。这反过来又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度变化,确保在甲烷生产保持可靠的同时优化能源消耗。研究小组还发现,与将气体导入单一位置的传统方法不同,分布式进料设计可以将气体分散到反应器中,而不是从一个地方送入。这反过来又能使二氧化碳更好地分布在整个膜中,防止任何位置过热。野村教授解释说:"与传统的填料床反应器相比,这种 DMR 设计帮助我们将温度增量降低了约 300 度。"除了分布式进料设计,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影响反应器效率的其他因素,并发现一个关键变量是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改变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反应的效果。"当二氧化碳浓度为 15%左右(与锅炉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似)时,反应器生产甲烷的效果要好得多。事实上,与只有纯二氧化碳的普通反应器相比,它能多产生约 1.5 倍的甲烷,"野村教授强调说。此外,研究小组还研究了反应器尺寸的影响,发现增大反应器尺寸有助于为反应提供氢气。不过,需要考虑一个折衷的问题,因为提高氢气可用性的好处需要谨慎的温度管理,以避免过热。因此,这项研究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前景广阔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 DMR,可以成功地将低浓度二氧化碳排放转化为可用的甲烷燃料。由此获得的益处不仅限于甲烷化,还可应用于其他反应,从而使这种方法成为高效利用二氧化碳的多功能工具,甚至适用于家庭和小型工厂。这项研究得到了波兰国家机构、克拉科夫 AGH 大学和日本科学促进会的资助。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太阳光制甲醇:利用铜和氮化碳实现革命性的二氧化碳转化

太阳光制甲醇:利用铜和氮化碳实现革命性的二氧化碳转化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铜和纳米氮化碳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阳光动力工艺,标志着向可持续燃料生产和减少二氧化碳迈出了重要一步。上图为测试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器。资料来源:诺丁汉大学效率和选择性的挑战在光催化过程中,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会激发电子,使电子穿过材料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各种有用的产品,包括作为绿色燃料的甲醇。尽管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一过程仍存在效率和选择性不足的问题。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因素。虽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产品,但传统的热法依赖于化石燃料中的氢气。利用可持续的太阳能和无处不在的丰富水资源,开发基于光催化和电催化的替代方法非常重要。改进催化的纳米级控制诺丁汉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马达萨米-坦加穆图(Madasamy Thangamuthu)博士是研究小组的共同负责人:"光催化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光催化剂吸收光并高效分离电荷载流子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方法中,我们在纳米尺度上控制材料。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形式的氮化碳,它具有结晶纳米级畴,能够与光进行高效互动,并实现充分的电荷分离。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燃料)的过程。资料来源: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将氮化碳加热到所需结晶度的工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这种材料在光催化方面的功能特性。利用磁控溅射技术,他们在无溶剂过程中沉积了原子铜,使半导体和金属原子得以亲密接触。令人惊喜的效率提升在诺丁汉大学化学学院开展实验工作的博士生塔拉-勒梅尔(Tara LeMercier)说:"我们测量了光产生的电流,并以此作为判断催化剂质量的标准。即使不加铜,新型氮化碳的活性也比传统氮化碳高 44 倍。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每 1 克氮化碳中只需添加 1 毫克铜,效率就提高了四倍。最重要的是,选择性从甲烷(另一种温室气体)变成了甲醇(一种宝贵的绿色燃料)"。诺丁汉大学化学学院的 Andrei Khlobystov 教授说:"二氧化碳价值化是英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确保我们用于这一重要反应的催化剂材料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这种新型催化剂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由可持续元素组成碳、氮和铜这些元素在我们的星球上都非常丰富。"本发明是深入了解二氧化碳转化过程中光催化材料的重要一步。它开辟了一条创造高选择性和可调整催化剂的途径,通过在纳米尺度上控制催化剂,可以调高所需的产物。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