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中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据谭海仁介绍,钙钛矿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和传统晶硅材料相比,钙钛矿光伏组件更轻、更薄,具有可弯曲、半透明等良好特性,应用场景更丰富。近年来,谭海仁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钙钛矿,取得小面积电池光电转化效率28%、大面积叠层组件光电转化效率21.7%等成果。“叠层组件由带隙不同的子电池堆叠而成,窄带隙子电池能够吸收宽带隙子电池吸收不了的光,理论上,叠层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应该更高,21.7%这个结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2019级直博生高寒告诉记者,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电池只有1平方厘米左右,而真正具有商用价值的是组件,所以必须突破大面积叠层组件的效率关。难点在于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生产工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太快,不好控制,大面积制备时,会出现薄膜不均匀的问题。而且钙钛矿的结晶过程上下不同步,容易导致薄膜的底部产生大量缺陷。”高寒说。这是南京大学谭海仁课题组研制的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实物。(受访者供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海仁课题组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了甘氨酰胺盐酸盐,它能够减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将薄膜的制备时间延长到原来的10倍左右,并且能自发诱导修复底部缺陷。高寒表示,用这种办法制造的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与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叠层组件面积达20.25平方厘米。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该组件取得24.5%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数据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目前尚无同类组件打破该纪录。谭海仁表示,此次突破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我们还将不断尝试制备面积更大、效率更高的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向着产业化的目标踏实前进。”(记者陈席元)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石油工程材料院钙钛矿电池实现 26.2% 以上光电转换效率

中国石油工程材料院钙钛矿电池实现 26.2% 以上光电转换效率 据证券时报,近日,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新能源光伏技术团队宣布,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其自主研制的 1.50 电子伏特(eV)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 26.2% 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越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目前统计的该类型电池最高转换效率纪录。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工程材料院新能源光伏技术团队针对本征强极性钙钛矿与非极性有机电子传输层不兼容等问题,开发了系列偶极精确可调的界面连接层分子,成功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到新高度。同时,该技术团队在理论效率更高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和钙钛矿 / 晶硅叠层电池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加快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封面图片

据新华网报道,近期发布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表》中,中国光伏企业光因科技 1027.1 平方厘米大尺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以

据新华网报道,近期发布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表》中,中国光伏企业光因科技 1027.1 平方厘米大尺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以 19.2% 的稳态效率创造新的纪录。为此,光因科技融合掌握了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离子耦合技术、电荷传输层离子电荷协同输运技术,开发了设备工艺匹配性技术等关键技术核心,使钙钛矿组件稳态效率稳步提升。

封面图片

中科大团队研发的钙钛矿电池稳态效率26.7% 创造新世界纪录

中科大团队研发的钙钛矿电池稳态效率26.7% 创造新世界纪录 徐集贤团队创造钙钛矿电池最新认证纪录26.7%登上太阳能电池效率表的截图。中国科大供图这是徐集贤团队继2022年、2023年之后代表中国科大第三次更新该世界纪录榜。2023年,团队创造了反式器件认证效率26.1%,实现了钙钛矿电池效率超越26%、打破传统正式器件垄断世界纪录的双重突破。本次成果是在此基础上持续攻关的又一引领性突破,对于构建叠层电池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太阳能电池效率表由澳大利亚先进光伏中心联合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多国科学家统一审核和发布,具有近30年历史,其客观性和荣誉为国际光伏学术界和工业领域所公认,代表了光伏各细分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动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收录代表着中国科大在光伏前沿研发的突破和引领能力。此次研究是团队在新型钙钛矿单结、下一代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方面的最新成果,已申请多项核心技术专利,为进一步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制备效率超25.6%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中国科学家制备效率超25.6%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优异的光电性能等特点,在新一代光伏发电领域颇有应用前景,是当前光伏产业研究重点,已实现26%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然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结晶过程较为复杂。中间相的参与,如混合溶剂相和δ相,使得制备出均匀和高结晶度的钙钛矿膜具有挑战性,晶格畸变等问题会影响性能和寿命。科学家研究发现,Hydantoin多种官能团对钙钛矿前驱体的协同作用,抑制了溶剂中间相及δ相钙钛矿的生成,形成了钙钛矿光学活性相具有高结晶度且集中out-of-plane取向的钙钛矿膜,并抑制了多种缺陷以及载流子非辐射复合。基于Hydantoin辅助结晶制备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效率超过25.66%,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标准测量条件下的最大功率点输出1600小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仍保持初始效率的96.8%。中科院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澳大研究优化混合维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澳大研究优化混合维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澳门大学 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贵川的团队联合深圳大学苏陈良教授的团队揭示了提高混合二维/三维钙钛矿体系光电转换的效率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从而提高有关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应用价值。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十多年来,卤化物钙钛矿凭借其优异的半导体特性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前沿...

封面图片

科学家实现钙钛矿单晶薄膜技术突破 晶体生长周期缩短至1.5天

科学家实现钙钛矿单晶薄膜技术突破 晶体生长周期缩短至1.5天 据介绍,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是一类光电性质优异、可溶液制备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辐射探测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目前,这些器件主要采用多晶薄膜为光活性材料,其表界面悬挂键、不饱和键等缺陷将显著降低器件性能和使用寿命。单晶薄膜材料本体不含有晶界等缺陷,是制备光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但如何可控、低温合成该类材料仍是该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官方资料显示,单晶材料生长涉及到成核、溶解、传质、反应等多个过程。对钙钛矿单晶而言,其生长过程中的控制步骤仍不明确。研究团队采用原位显微观测、胶体扩散吸光度测试、核磁共振扩散序谱等手段,定量化分析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的溶质扩散过程,同时结合分子动力学和数值仿真,证实了物质传递过程是钙钛矿单晶薄膜生长的决速步骤。随后,研究团队开发了以二甲氧基乙醇为代表的高通量单晶生长溶液体系,通过多官能团配位作用细化前驱体胶束尺寸,将前驱体体系的扩散系数由1.7×10-10 m2 s-1提高至5.4×10-10 m2 s-1,从而使得单晶薄膜的生长速率提高约3倍,制备环境温度普遍降低了30℃~60℃。例如,在70℃下,甲胺铅碘单晶薄膜的生长速度可达到8.0 µm min-1,在一个结晶周期内单晶薄膜尺寸可达2 cm。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了该单晶薄膜生长技术的普适性,实现了30余种厘米级单晶薄膜的低温、快速、高通量生长方法。另外,该晶体生长技术可抑制单晶薄膜中的晶格缺陷形成,制备单晶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60 cm2 V-1 s-1、扩散长度超80 µm,这些物理性质参数达到了目前商业化晶硅半导体材料水平。以制备的单晶薄膜为活性层的辐射探测器件,在零偏压模式下的灵敏度高达到1.74×105 µC Gy−1 cm−2,并在英寸级像素阵列化器件中展示出优异的空间尺度上一致性,实现了自供电模式下大面积复杂物体的X射线成像。这项工作阐明了钙钛矿单晶薄膜的晶化机理,为新一代的高性能光电器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据悉,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