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纠纷被断电 博主用蔚来撑起全公司用电 呼吁快上线150度电池

因纠纷被断电 博主用蔚来撑起全公司用电 呼吁快上线150度电池 其表示:朋友提供了一套Powerwall储能系统,现在除了日常用电,还要给电池充电备用,所以每天要消耗25度以上了,我出差的情况下,车固定不动,基本用四天没问题。因为有了储能系统,车离开几小时也不怕了,去附近换电站换一块,来回不到半小时,继续满电上岗。买蔚来ES6的时候可真没想这些,现在看来还挺赚哈,电池灵活升级,换电速度快,V2L放电稳定,简直就是为我办公室量身打造的,有了这套自供电系统,虽然给蔚来多交点电费,但每月省几万块房租,还可以慢慢找新地方,不算亏哈。同时其还艾特了蔚来高管沈斐咨询150度电池上线租赁的事宜,称有这块大电池,自己换一次用一周都不成问题。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早在1月份,博主也解释,其表示自己公司去年六月份搬迁过来,且签好了合同个,然后自己没想到找的竟然是个二房东,没多久大房东和二房东之间矛盾激化,为了赶跑二房东,大房东竟然开始给园区租户断电。不过如果搬走,会损失好多房租,于是充分利用特斯拉、理想和蔚来三台电动车放电功能,并成了园区唯一有电的办公室,并坚持至今。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因房东纠纷断电 博主用理想、蔚来、特斯拉三辆车撑起全公司供电

因房东纠纷断电 博主用理想、蔚来、特斯拉三辆车撑起全公司供电 据其介绍,因为房东纠纷被断电,他们想到了使用新能源汽车放电。因为理想ONE 自带放电功能,转接头直插很好用,保障财务室的设备需求,因为理想ONE只有40kWh电池,使用时也相应小心一些。而蔚来ES6则供应办公室照明和大部分插座,车辆搭载的是100度大电池,对外放电非常稳定,用完补电也最快,附近换电站换块电池,半小时内搞定。剩下的那辆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也有76度电,用于接部分插座和备用切换;虽然特斯拉官方不支持外放电,但通过他们自己购买的唯电宝转接,目前表现稳定。至于功率稍大的冰箱、饮水机、咖啡机、微波炉他们就先放弃了,虽然车辆对外供电功率也能支持,但没必要增加这些压力。网络方面,他们是在网上购买的5G路由器,每月1500G流量,供电脑上网基本够用了。博主感慨,虽然用新能源汽车供电还存在争议,但是企业运转不能停,至少网站更新、稿酬发放、电商收发货都不影响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实测续航超1000公里 蔚来150kWh电池包下线

实测续航超1000公里 蔚来150kWh电池包下线 按照蔚来方面规划,蔚来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将于二季度上线。据介绍,该电池是全球首款无热失控软包CTP电池,所采用的电芯为蔚来自主研发,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是目前国内可量产动力电池包电量最高、能量密度最高的产品,可适配蔚来一二代平台的所有车型。而在去年12月份,李斌曾驾驶搭载150kWh电池包的双电机蔚来ET7,进行高速续航测试直播。最终,经过14多个小时行驶后,实测行驶里程1044公里,平均时速83.9公里/小时,平均百公里能耗为13.2kWh。并且,150kWh电池包和蔚来100kWh、75kWh电池包的体积一致,所有在售车型均可通过蔚来可充可换可升级体系,适配150kWh电池。对于蔚来车主来说,150kWh电池包上线之后,车辆的续航能力随之升级,有长途出行需求时,只需在换电站租赁150kWh电池包即可,可灵活选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蔚来全球首批第四代换电站上线 搭载23个电池仓 操作全程不到3分钟

蔚来全球首批第四代换电站上线 搭载23个电池仓 操作全程不到3分钟 在换电站的23个电池仓中,70/75度电池16块、100度电池6块、150度电池1块。可兼容乐道及共享网络电池。 理论最大日服务次数480次,单次换电时间减少22%,最快仅需2分24秒。同时,第四代换电站还配备了60平米的站顶光伏系统。第四代蔚来换电站搭载了四颗英伟达Orin-X芯片,六颗超广角激光雷达,站端算力达到1016TOPS。可以对战周环境进行全域监控和监测。支持站车精准智能交互。对没有更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车型,提供换电站站点内的辅助泊车引导,实现高阶辅助泊车换电的功能。蔚来第四代换电站支持“换电联盟”车型。第一款车型是乐道L60。上线仪式现场展示了乐道L60车型换电过程,全程用时2分48秒。另一辆蔚来ET7全程用时2分38秒。同时,还上线了蔚来640kW全液冷超快充桩,单桩最大功率640kW、最大输出电流765A、最大输出电压1000V,采用自研液冷充电枪线。蔚来表示,截至6月13日,蔚来已在全国建设换电站2,432座、充电桩22,633根,其中高速换电站804座、高速超充桩1650根,是全国布局换电站、充电桩最多的汽车品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00万辆新能源车质保将到期 蔚来李斌再呼吁关注电池寿命

2000万辆新能源车质保将到期 蔚来李斌再呼吁关注电池寿命 对于很多汽车一把手提到的内卷问题,李斌表示这很正常,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在竞争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长寿命电池、出海等方面。李斌还再次特别呼吁全行业解决电池寿命问题,数据显示,2025到2032年,预计将会有近2000万辆新能源车面临电池质保到期的问题。李斌表示,电池寿命无论对于行业、企业还是用户,都有重大意义,解决电池寿命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他呼吁行业开发长寿命电池,为长期的电池质保、出了质保以后的售后进行提前规划。据了解,现在大部分新能源车也就是8年的质保,开了十几万公里后电池只能保证70%的健康度,一旦降到70%以下,安全性就会急剧下降,用户使用体验大大受影响。而按照蔚来的目标,电池至少要保证15年使用无忧,即15年后电池仍有85%的可用电量。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国家队”下场 60亿元足够让固态电池“大力出奇迹”?

“国家队”下场 60亿元足够让固态电池“大力出奇迹”? 一台车的空间有限,靠堆料来拉高续航,总有一天会来到续航提升的瓶颈,现阶段的电池以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为主,需要找到不同技术路线才能让纯电动车市实现更高阶的跨越。在近期的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电池联盟许艳华表示,2030年前国内纯电动车市的格局仍是以高比能液态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而在2035年前后,高比能液态电池的占比会上升,但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会下降,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会入局。换而言之,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纯电动车市场,还将维持10年左右时间,10年之后,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会逐步抢占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如今,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上车,比如智己L6、蔚来ET7等等,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上车提供了技术支撑。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或投入约60亿元,用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开展和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六家企业或获得基础研发支持,这也是相关部门首次对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进行的规模资金支持。相比传统的三元锂电池,全固态电池采用的是固态电解质材料,使其拥有更出众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循环寿命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首选方案之一。那么,目前这六家企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做到哪种地步了呢?普遍在2030年前能量产此前小通已经针对固态电池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简单来讲,当电解质变成固态之后,正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不充分,传输效率受限,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膨胀,会损伤电解质。平心而论,固态电池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只是理论层面,实际使用时仍会出现影响安全性的问题,再加上成本较高,固态电池的发展速度始终很慢。宁德时代作为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发出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电解质浓度比半固态电池更高),而且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的投入比较激进。据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在4分左右,预计在2027年达到7-8分,届时就能实现小批量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宁德时代曾毓群还表示固态电池的技术“还不够好”,距离商业化还有多年时间。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并不容易,除了体验要足够好之外,固态电池的产能也得跟上才能造就完美的商业化形式。宁德时代的快速“改口”,或许是市场压力导致,即便是电池龙头企业也没办法在新能源市场“躺着赚钱”了。2023年,宁德时代的营收为4009.1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41.21亿元,赚钱能力一流,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和装机量都有所提升,但营收仅为797.71亿元,同比下降10.41%,并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滑。这也进一步说明,电池行业也处于“价格战”状态,所以即便强如宁德时代,也必须加快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再看其他企业,比亚迪宣布在2025年试装全固态锂电池,但目前的技术主力还是刀片电池,不过目前已经拥有多项涉及固态电池的专利;上汽集团已经发布了搭载“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按照计划在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超过400Wh/kg,并在2027年将会量产上车,未来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500Wh/kg;一汽集团和吉利集团目前只透露了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布局。至于卫蓝新能源,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家电池企业和蔚来、小米等车企都有过深度合作,2023年向蔚来交付了半固态电池,蔚来ET7上搭载的150kWh电池包就是卫蓝新能源和蔚来联合开发的。虽说卫蓝新能源目前还没公布全固态电池的相关进展,但作为第一批将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电池企业,卫蓝新能源能够获得基础研发支持也是情理之中。除了提到的六家企业之外,国内市场也有不少品牌也在布局固态电池。今年4月份,广汽集团宣布了全固态电池研发,并将在2026年搭载了昊铂车型上,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长城汽车表示已经具备小容量全固态软包电芯的制备能力;长安汽车预计在2030年推出包括液态、半固态和固态在内的8款自研电芯。电池企业方面,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等头部企业也相继公布了固态电池的相关进展。总体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将固态电池发布的最晚时间定在2030年。小通了解到,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当中确定了固态电池的标准: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超过260Wh/kg,循环寿命在1000次以上且容量保持80%以上。及格线已经公布,对比已经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大部分企业的固态电池都能达到这一标准。小通认为,国家既然有意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基础研发支持,而且已经对固态电池的商用时间做出了预测,随着后续多家企业的入局,几乎可以断定未来还会有相关优惠政策发布,或许在政策的支持下,固态电池商业化很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完成。中国市场更有可能喝到“头啖汤”目前,中日韩美欧五个国家和地区是固态电池研发的主力,而中日韩三国的竞争尤为激烈。中国研发固态电池的企业最多,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固态电池全球专利数据,日本企业在申请全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的数量上是领先的,当中有45%左右的专利来自日本。而在日本企业中,丰田拥有1300多项全固态电池的专利。丰田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比较滞后,在国内市场也只能通过“以价换量”的形式在纯电动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按照规划,丰田将会在2027年投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除此之外,本田和日产分别计划在2025年和2028年推出首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来自韩国的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能量密度超过9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但目前暂未得知是否应用于纯电动车上;美国和欧洲的电池企业则选择与车企共同研发全固态电池,宝马、大众等车企均与相关电池企业共同研发固态电池的相关动作。不过在小通看来,无论是哪家车企率先将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中国新能源市场更有可能率先享受到最新技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纵观全球市场,中国市场在高端新能源领域的成绩比较出众。虽说各家企业都在拼命降低固态电池的成本,但按照目前的技术走向来看,企业即便将固态电池的成本压缩到极致,可能仍高出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预算。关于固态电池的研发已经投入不少时间和资本,一旦固态电池可以实现商业化,企业自然更倾向于快速变现从而拉拢更多的资本加入,中国市场显然是最佳选择。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罢了,固态电池车有多大机会,还得等到量产车推出之后放在市场对比才能得知结果。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宁王”开始带着小米造电池:SU7售价将再降?

“宁王”开始带着小米造电池:SU7售价将再降? 文 | 新浪科技 刘丽丽这家新公司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电芯工厂,生产的电芯能够为各车企供货,供车企自行开发、装配为技术特性各异的整车电池包。它会对未来电池动能走向产生哪些改变?要知道,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的成本中大约占30%40%的比重,因此电池企业在产业链上呼风唤雨,牵一发动全身。造车的小米入局电池制造环节,引发市场一片喧哗。而其他几家股东也都有故事。北汽海蓝芯的股东北汽蓝谷内部人士对新浪科技表示,“共建电芯工厂是为了整合核心、优质供应链资源,谋划极狐的长远、稳健发展”。至于价格,他表示“反正不会比现在的价格高”。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公司后续为小米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可能性非常大。“新公司后续或为小米汽车提供电池”宁德时代在北京落子动力电池工厂这件事情酝酿已久。今年1月,北京市发改委官网发布的文章《北京将要推出1.0版产业地图》中提到,“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宁德时代北京工厂项目”。2月,北京市政府印发的《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中,出现“开工建设宁德时代电芯工厂项目一期”的内容。随后,北汽蓝谷3月发布公告,拟与北汽产投、北京海纳川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北汽海蓝芯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称这一公司将作为管理与投资主体,与宁德时代、京能科技及小米汽车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电芯智能制造工厂。“与宁德时代、小米汽车的合作,是基于各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互补。”北汽蓝谷内部人士称,这一合作将提升北汽蓝谷在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与供应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长续航、更安全、更可靠的电动汽车产品。北汽蓝谷高管也曾在会议上表示,和宁德时代、小米共同在北京建设电芯工厂,是在关键的车用电池领域获得资源、技术和成本的保障。事实上,宁德时代与北汽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当时北汽首批规模化运营的400辆E150 EV全部搭载宁德时代电芯。2017年8月,宁德时代超1亿认缴北汽新能源4000万元注册资本,北汽蓝谷上市后持股比例0.76%。2019年北汽又与宁德时代签下5年动力电池供货协议。双方还成立联合研发团队,全球首款CTP电池搭载在北汽EU车型上。2019年同年,北汽新能源成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第一大客户。2021年2月,北汽蓝谷旗下专注于换电站运营建设的蓝谷智慧能源宣布完成超3亿元的A+轮融资,宁德时代联合北汽新能源、SK新能源、廊坊安鹏基金共同领投。2021年5月21日,北汽蓝谷宣布完成55亿元定增,其中宁德时代获配3亿元。“这个新公司成立,可以理解成我们跟宁德时代合作更紧密了,股权上又有关系了,”北汽蓝谷内部人士表示,其实北汽蓝谷一直以来跟宁德时代合作就很紧密,几乎100%的车都是用的宁德时代的电池,也是宁德时代的第一家客户。关于后续是否会由北京时代动力供货,价格是否更为优惠,上述人士表示,这个还要看具体的商务条款,“股权上有合作,包括一些比较好的黑科技或者最先进的电池,有优先使用权之类的可能性都有”,至于价格,“反正不会比现在的价格高。”小米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圈的流量王者,订单量屡破纪录,交付量也节节攀升。小米SU7发布后32天,小米量产的第10000辆整车正式下线。截至5月中旬,已完成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有消息称,小米SU7正在全力扩充产能,4月18日标准版、Max版开始交付,5月底Pro版开始交付,6月份交付超过1万台。小米汽车表示要保证完成今年10万台交付目标。雷军之前曾称,小米汽车的目标是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车厂。雷军还表示,小米已实现了电池包的完全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此次小米与宁王的合作来势汹汹,雷军这话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上述人士表示,“新成立的公司后续为小米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可能性非常大,供货数量肯定不会少,强强联手之后,也进一步确保了电池质量,就是共赢了。”动力电池装车率走低,增速低于产能在2024北京国际车展现场, 蔚来董事长李斌在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交谈中表示“把我们成本降低一点,这样我们利润能高一点”,曾毓群的回复是“性能提高一点”。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公开吐槽车企是在为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打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曾谈到,动力电池价格不断上涨,使整车企业苦不堪言。但2024年以来,动力电池厂商分化加剧,一线电池厂商地位相对稳固,国内外全面布局,而在原材料价格下行趋势下,二、三线企业有苦难言。目前,宁德时代稳坐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头把交椅,基本实现了新能源乘用车客户全覆盖,合资客户涵盖上汽、北汽、吉利、东风、广汽、长安、一汽、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主流车企,以及特斯拉、戴姆勒、大众、宝马、现代等国际企业。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认为,目前装载的动力电池成为汽车营销卖点之一,对于二、三线企业来说,突围机会不大,一线龙头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巨大,技术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取决于配套(新能源)车的销量,当前销量大的(新能源)车基本是(搭载)一线电池厂的产品。动力电池行业进入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一线企业的电池也有利于(新能源)车的销售。”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显示出赢家通吃的趋势。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可以确保电池供应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电池技术的研发。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绑定大客户,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合作模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逐渐成为常态。但是,目前最新的动力电池装车率数据并不太乐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发文表示,2024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率为45%,今年1-4月累计装车率为46%。而2020年12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率曾高达86%,全年累计装车率也高达76%。现阶段国内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都存在产能大于装机量的情况,库存压力较为明显。动力电池装车率下滑,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纯电动车销量增速放缓,增长陷入了瓶颈。分析人士认为,动力电池装机率的下降,会给宁德时代等供应商造成更大的经营压力,一旦库存过多,仓储成本都会是天文数字。长期来看,乘用车电池需求依然强劲,但销量增速却低于动力电池产能,国内未来新能源汽车份额、动力电池产能和库存已然成为车企、供应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新公司的成立可能会影响动力电池市场的集中度,尤其是当新公司能够提供高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时,可能会吸引更多整车厂商以类似模式合作,加快影响现有市场格局。”上述人士表示。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