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警惕!AI让人类“自大” 或使科学缺乏创新

Nature:警惕!AI让人类“自大” 或使科学缺乏创新 然而,AI 在为科研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来自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认为,在科学研究中,AI 可能会造成知识生产的单一性,即科学的单一文化(scientific monocultures)。具体来说,在这种文化中,某些类型的方法、问题和观点主导了其他方法,使科学缺乏创新性,更容易出错。同时,AI 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可能掩盖了我们的认知局限性,使我们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即我们认为自己对世界的了解比实际情况要多。因此,科学家需要审慎考虑 AI 在科学研究中的潜在影响,从而负责任地进行知识生产。相关研究论文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llusions of understand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为题,已发表在科学期刊 Nature 上。该论文从大量与 AI4Science 相关的文献中,提炼出了 AI 的四大应用愿景智囊团(Oracles)、代理人(Surrogates)、量化分析师(Quants)和裁决者(Arbiters),并分别讨论了 AI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影响。表|科学研究中的 AI 愿景。通过分析最近有关 AI 改善跨科学学科知识生产潜力的出版物,得出以上四种类型。纳入的论文要么使用“AI”这个通用短语,要么提到 AI 概念之下的特定方法,最常见的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大型语言模型。该表总结了愿景如何响应不同的研究阶段,以及对科学能力和效率的感知限制。人类科学家为何信任AI?近年来,AI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提供的解决方案被认为能够彻底改变科学研究方法。但 AI 何以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呢?首先,AI 工具不仅被视为工具,更被看作是研究中的合作者,能够提供超越人类限制的解决方案和见解。这种认知增强了科学家对 AI 的信任,因为他们将这些工具视为知识生产中的伙伴。其次,AI 工具被认为具有增强其可信度的特质,如客观性、深度理解能力以及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能力。这种描绘使得 AI 工具在某些情况下比人类更值得信赖。第三,AI 工具提供的解决方案符合人们对简单、广泛、简化和量化解释的偏好,进而增强了对理解的感知。然而,将 AI 整合到科学研究中也存在认知风险,尤其是认知理解的错觉形式。图|AI 驱动的科学研究中的理解错觉。如上图 a 所示,使用 AI 工具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可能会产生解释深度的错觉。在示例中,一位科学家使用 AI Quant 对现象 (X) 进行建模,并相信他们对 X 的理解比实际更深入。在图 b 中,在单一的认知文化中,科学家很容易产生探索广度的错觉,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正在探索所有可检验假设的空间,而实际上他们正在探索可以用 AI 工具检验的更狭窄的假设空间。另外,如图 c,在知识者单一文化中,科学家很容易产生客观性错觉,他们错误地认为 AI 工具没有立场或能够代表所有可能的立场使用人类参与者进行研究的替代者),而 AI 工具实际上嵌入了训练数据和开发人员的观点。认知理解的错觉发生在个体高估自己的理解程度时,将 AI 工具或其他社区成员的知识和能力误认为自己的。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科学论断中的错误和过度乐观,特别是当 AI 工具在专家领域之外使用时。AI4Science的未来,一切向好吗?由于 AI 工具看似可信且承诺提升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依赖这些工具的研究可能会大幅增加。目前,关于 AI 的引用在出版物和专利中在逐渐增多,并且使用 AI 工具的论文在学科内外的引用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如果这个趋势持续发展,那么当 AI 辅助研究逐渐主导知识生产,会有哪些认知风险?文中给出了一个观点:科学可能会形成单一文化。作者用了一个类比来说明这一点:在农业中,单一文化是一种在同一片土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做法。这种做法提高了效率,但也使作物更容易受到害虫和疾病的侵害。文章认为,AI 工具所提供的效率可以促进科学单一文化的发展,其中某些形式的知识生产主导了其他所有形式。它们可以通过两种不同但相辅相成的方式实现。首先,通过优先考虑最适合 AI 辅助的问题和方法(知识生产的单一文化)。其次,通过优先考虑 AI 能够表达的观点类型(知识所有者的单一文化)。就像植物单一文化更容易受到害虫和疾病的侵害一样,科学单一文化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容易出现错误、偏见和错失创新的机会。当新工具和技术产生时,科学家总是倾向于迅速利用它们的优势。然而,AI 工具被预测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超级合作者融入到知识社区中,这样的风险可能会变得尤其严重。除了威胁科学的蓬勃发展外,知识生产的单一文化还会产生认知理解错觉。在这些错觉中,科学家错误地认为,AI 工具推进了人类对科学的理解,而不是意识到,这些工具实际上缩小了科学知识生产的范围。了解风险,是应对风险的关键一步。为了减轻 AI 在知识生产中应用的风险,人类需要增强对科学单一文化的认知风险的理解,以及对认知错觉的感知。事实上,AI 在科学中的应用确实让所有人兴奋,比如 AI 化学家加速催化研究(点击查看详情),生成式 AI 助力碳捕集(点击查看详情)等等。然而,在 AI4Science 走得更远之前,科学家们必须考虑到 AI 的技术限制和潜力,以及它对科学知识生产社会实践的影响。AI 辅助科学研究也许预示着这样一个未来,其中不仅参与者缺乏多样性,而且追求的研究主题也缺乏多样性。它们还引发了认知理解的错觉,阻止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视野已经变窄。尽管 AI 在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但科学家,除了进行知识生产外,还有责任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式。论文链接: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今年2月全球平均气温或创新高

科学家:今年2月全球平均气温或创新高 世界多地早早回暖,科学家说,预计本月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2月。 三名科学家告诉路透社,虽然数据尚未最终确定,但受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有望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简称NOAA)的数据,如果得到证实,今年2月将是连续第九个月打破气温纪录。 NOAA即将于3月14日前后公布2月气温的最终数据。NOAA科学家格里森(Karin Gleason)上周说,北半球创纪录的气温意味着春天来得更早。“我昨天在北卡罗来纳州东部,看到一些树上开满了花。我想,现在是2月,这看起来真的很奇怪。” 在日本东京,樱花比往年早开了大约一个月。欧洲积雪本月也开始融化。在美国,本周气温比正常气温高22摄氏度,得克萨斯州基伦镇(Killeen)则创下38摄氏度的纪录。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物理学家莱夫曼(Anders Levermann)说,全球变暖产生的热量对全球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促使极地和山区的冰川融化,还提升海平面,并引发极端天气。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大气科学家鲍德温(Jane Baldwin)说,夏季气温创历史新高,通常会导致高温相关死亡人数的激增。 阿根廷、秘鲁、巴西和智利等国家本月遭热浪袭击,炎热干燥的天气还导致圣地亚哥附近发生野火,造成至少133人死亡。NOAA科学家格里森说,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将在今年年中消弱,并有可能迅速转为拉尼娜现象(La Nina),或许有助于在今年年底打破热浪。 不过,NOAA仍预测,今年有22%的可能性突破2023年的最热年份纪录,并且有99%的可能性进入最热年份前五名。 2024年2月29日 10:11 PM

封面图片

“慧眼” 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通用 AI 不适用于天文领域

“慧眼” 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通用 AI 不适用于天文领域 在 WAIC2024 期间 “AI for Science - 人工智能赋能中国空间天文专题论坛” 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慧眼” 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表示,现在市面上的通用人工智能确实很先进,但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能物理领域的,如果他们使用这类通用人工智能工具就会不准,甚至连简单的常识都会错得离谱,所以他们自己在做专门的人工智能服务性平台,能服务于包括高能物理、天文等专业领域,“这类垂直的领域都得自己去研发,你不做的话用通用的版本就会出错”。(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描述:节目邀请在各个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为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用孩子们感兴趣且易懂的方式和语言来构建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描述:节目邀请在各个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为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用孩子们感兴趣且易懂的方式和语言来构建他们的科学世界。通过将正确且启发性的科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让科学精神伴随他们的成长。 链接:https://pan.quark.cn/s/19766c03f584 大小:1.4GB 标签:#科学 #启蒙 #学前教育 #有声读物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quark 频道:@yunpanshare 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简介:本书系统解析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用案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内容涵盖其发展历程、关键概念及实际应用,提供深入的知识探索路径。适合对该主题有兴趣的学习者,帮助拓宽视野并提高专业素养。 标签: #科 #科学家讲 #知识 #学习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资源【喜马拉雅】科学队长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资源【喜马拉雅】科学队长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资源简介:《科学队长》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是由北大教授饶毅、清华教授鲁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三位世界级科学家创办的科学传播与教育平台“知识分子”精心打造的儿童科普音频节目。它是国内首个面向亲子科学教育的音频节目,致力于为3~10岁的孩子普及科学知识。在这个节目中,一线科学家担任主讲人,他们用最正确的科学知识,最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引导孩子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家长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和孩子一起聆听科学家的讲解,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链接:【夸克网盘】点击获取 关键词:#学习 #喜马拉雅 #音频 #亲子 #科学课 频道:@yunpanpan 投稿:@zaihuaboxbot 资源搜索请在下方评论区即可

封面图片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科学家讲的亲子科学课》 简介:由科学家设计的亲子互动课程,通过趣味实验和生动讲解,带领家长与孩子共同探索自然现象、科技应用等科学知识。课程注重实践与观察,帮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理解科学原理,同时促进亲子协作与沟通,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亮点:① 权威科学家授课,内容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② 实验设计贴近生活,利用日常材料即可操作;③ 强调亲子共学,通过双人任务增强家庭互动;④ 融合跨学科思维,启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签: #科学启蒙 #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 #互动实验 #生活科学 #科学家主讲 #作品名称 #平台信息 链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