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王贵人鸟退市 巅峰期曾每天开3家门店

鞋王贵人鸟退市 巅峰期曾每天开3家门店 提起贵人鸟,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当初也是红极一时的运动鞋服品牌。资料显示,贵人鸟公司创立于1987年。2014年,贵人鸟登陆上交所,曾经邀请过刘德华等明星大咖代言。2015年,贵人鸟市值一度超过400亿元,成为当时的“鞋王”。在巅峰时期,公司平均每天要新开3家实体店,实体门店数量一度超过5000家。然而好景不长,从2018年到2020年,贵人鸟年亏损额分别为6.86亿元、10.96 亿元和3.82 亿元,累计三年亏损额高达21.64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贵人鸟此前抓住了上市时机,但却没有抓住发展机遇,上市后进行了过多的跨界投资,影响了主业的自然生长。企业变革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运营流程、技术升级等多个方面。因此,循序渐进地推进变革是至关重要的,而急于求成则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和风险。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运动品牌第一股”贵人鸟宣布逐步退出运动鞋服业务

中国“运动品牌第一股”贵人鸟宣布逐步退出运动鞋服业务 中国“运动品牌第一股”贵人鸟星期五(9月22日)发布公告,宣布逐步退出运动鞋服业务,并聚焦粮食贸易。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当天发布优化调整公司经营业务的公告称,拟优化调整公司经营业务:一是以粮食业务作为未来主要经营发展方向,协调公司各项资源和力量,优先、重点做大做强粮食业务;二是对运动鞋服业务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授权许可、出售、租赁等方式进行“贵人鸟”“Prince”等品牌资产和其他各项运动鞋服相关资产的处置,并逐步退出运动鞋服业务。 这也意味着,贵人鸟未来将仅保留粮食业务和招商及代运营业务,结束经营了36年之久的运动鞋服业务。 对于贵人鸟进行业务调整的原因,公告解释说,将粮食业务作为重点业务主要是为了抓住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国家战略机遇。而逐渐退出运动鞋服业务,则由于运动鞋服业务自司法重整以来收入下降、持续亏损。鉴于公司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内外部机遇与挑战,为实现主业聚焦,切实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做出了上述决定。 贵人鸟表示,新的调整将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解决公司资源、资金、管理等综合实力不足与不同业务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公司明确主业、聚焦主业、构筑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极其重要的举措,是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所在。 公告显示,本次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董事会将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处理与本次议案相关的具体事项。资产、人员、业务处置等信息将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议和信息披露义务。公告同时提醒投资者,本次优化调整经营业务,可能短期内会给公司带来业务收入下降、运动鞋服业务相关的资产管理及处置等方面的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老牌的中国产运动厂商。2014年贵人鸟在A股上市,成为“A股运动品牌第一股”。上市一年后,贵人鸟股价最高达到了69.37元(人民币,下同,约12.98新元),市值突破400亿元,远超另一运动品牌李宁。 ...

封面图片

国美广东门店据报已全关

国美广东门店据报已全关 中国财经媒体报道,目前连锁家电零售企业国美电器在广东的门店已全部关闭。 第一财经星期二(10月17日)从至少两名华南家电供应商处获悉上述消息。此前,国美电器在广东省内还剩下一家门店营业。 据报道,前期国美电器拖欠各个供应商的货款目前偿还尚未有进展。一位供应商说:“还没有听说有还款的。” 一位接近国美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国美一些区域分公司,从去年11月开始到现在,一直没发工资。“有一些区域分公司正常发工资到今年1月,后来也没有发工资了。现在国美内部已剩下很少员工,大多数在公司也是处理诉讼、仲裁事务。” 线下大量关闭门店的国美,今年曾对外宣布加强直播电商等线上业务。第一财经10月17日打开国美应用程序(APP),仍有各类家电在线销售,用户界面右上角显示有全程导购的服务。 报道称,国美电器的母公司国美零售10月6日发布公告,对2022年度报告做进一步材料补充。2022年5月,国美零售以每股0.4港元(下同,约0.07新元)的配售价向不少于六名独立承配人配售19.625亿股普通股,融资约7.76亿港元。原来拟将所得款项60%用于拓展线上线下平台业务,10%用于偿还债务,30%用于一般资本。由于国美零售的流动性问题自2022年下半年起出现进一步恶化,所得款项未按原计划使用,至2022年末已全部用于偿还债务。 据国美零售9月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国美零售收入4.1476亿元(人民币,下同,7800万新元),比2022年上半年121亿元的收入下降超96%;毛利亏损约1.2亿元,而去年同期毛利为20.8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5.3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亏损额29.66亿元扩大。 近日,有网民爆料称,在国美APP幸运抽奖页面,点击抽奖时,弹窗出现“拖欠工资,拖欠货款”的字眼。随后,国美APP修复了相关页面。 一位华南家电供应商告诉第一财经,国美仍拖欠他们的货款,国美自营业务和区域共享共建的客户都有被拖欠货款,目前他们向国美追讨货款一事处于停滞状态。 ...

封面图片

小团团从“退网”到“落网”:巅峰期年收入或超4000万

小团团从“退网”到“落网”:巅峰期年收入或超4000万 在众多游戏主播中,“小团团”商业价值处于顶流。目前,其斗鱼粉丝量达2671万,抖音粉丝量达3691万。根据2019年5月的斗鱼礼物流水收入排行榜,“小团团”的礼物收入达到539万元。一位游戏主播表示,2019年正值斗鱼平台上升期,针对礼物打赏收入,平台、主播和公会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官方签约的头部主播只要完成流水任务,流水分成比例甚至高达7成左右。除了礼物打赏之外,头部主播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广告推广、签约费以及商业代言等方面,因此当时“小团团”的年收入保守估计至少达4000万元。不过,“小团团”停播至今已近3个月。新浪科技注意到,“小团团”各个社交平台的账号仍可正常运营,其斗鱼直播间未被封禁,此前颇为出圈的高德导航语音包也可正常使用。针对“小团团”被捕的消息和直播间未被封禁一事,截至发稿,斗鱼官方暂无回应。年收入或高达4000万以上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斗鱼知名主播“一条小团团”确认被捕。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小团团”被捕也是因为涉嫌大额赌博,且与陈少杰案有关。今年1月底,“小团团”曾在斗鱼平台发动态宣布停播,截至目前已经过去将近3个月。在众多游戏主播中,“小团团”商业价值处于顶流,其斗鱼粉丝量达2671万,抖音粉丝量达3691万。根据2019年5月的斗鱼礼物流水收入排行榜,“小团团”的礼物收入达到539万元,仅次于当时榜单一哥“旭旭宝宝”。一位游戏主播表示,2019年正值斗鱼平台上升期,针对礼物打赏收入,平台、主播和公会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官方签约的头部主播只要完成流水任务,流水分成比例甚至高达7成左右。除了礼物打赏之外,头部主播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广告推广、签约费以及商业代言等方面,因此当时“小团团”的年收入保守估计至少达4000万元。根据公开资料,“小团团”本名为朱玉婷,1997年出生于湖南岳阳,2017年入驻斗鱼成为主播。次年,“小团团”将直播视频切片发布到抖音,凭借一句“骑上我亲爱滴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的魔性歌声迎来粉丝暴涨,并逐步成长为斗鱼一姐。高德导航语音包更是让“小团团”迅速破圈。在“小团团”被捕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表达出对“小团团”导航语音包被下架的担忧。不过,新浪科技发现,该语音包仍能够正常使用。对此,高德地图客服人员表示,目前仍不清楚情况,只能登记问题进行反馈。此外,“小团团”各个社交平台的账号仍可正常运营,其斗鱼直播间也未被封禁,停播后由所属MCN的其他主播代播,目前仍能观看直播回放。针对“小团团”被捕的消息和直播间未被封禁一事,截至发稿,斗鱼官方暂无回应。去年11月,成都都江堰公安公告显示,39岁的斗鱼创始人兼CEO陈少杰涉嫌开设赌场罪,已被依法执行逮捕。近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陈少杰已于今年春节后取保候审,但后续或仍将面临实刑判决。陈少杰被捕时,有接近斗鱼的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后续将有可能牵扯出一批头部游戏主播,原因多为参与赌博和洗钱。事实上,其后斗鱼知名主播“炉石一哥”、“狗贼”也被传涉案被抓,直播间从去年11月停播至今。此外,PDD、孙悟空、大司马等均在停播状态,只有“旭旭宝宝”等人在抖音恢复正常直播。斗鱼涉赌积重难返陈少杰最近一次露面是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陈少杰案发后,斗鱼成立了临时管理委员会,并在2023年的三季度财报后电话会上对外表示,“目前斗鱼公司运营正常,调查没有对公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在斗鱼平台内,涉赌问题积重难返,尤其是平台抽奖玩法为赌博留下了很多钻空子的机会。根据公开媒体报道,此前,斗鱼直播间“长沙乡村敢死队”曾利用斗鱼的各种抽奖规则进行涉嫌赌博活动。该直播间常在晚上10点开始涉赌抽奖,并称赌局为“10点经济课”,以“晚上10点开始上课”为公开暗号。第三方直播数据平台统计,“长沙乡村敢死队”2020年收益高达1.77亿元,单日流水高达1317.67万元。其中3月份收益最高,月流水达7487万元,日流水约241万元。不过2021年该直播间被曝光涉赌后已经无法搜到。随着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崛起并瞄准游戏直播,作为垂直游戏直播平台的斗鱼面临更大压力,同时头部主播不断流失,让斗鱼的境地更加雪上加霜。近年来,斗鱼业绩处在低谷,盈利能力骤降。根据财报数据,财报显示,2019-2022年,斗鱼营收分别为72.83亿元、96亿元、91.65亿元和71.08亿元,营收增速连年下降,其中从2021年营收开始负增长,2023年全年总营收55.3亿元,同比下滑约23%。净利润方面,2019年上市后,斗鱼连续2年实现盈利,不过到了2021年公司却出现大幅亏损达6.2亿元,亏损金额比过去两年的利润总和还多。2023年,由于严控成本,斗鱼近3年来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为3550万元,2022年同期净亏损9040万元。不只是业绩下滑,斗鱼的月活跃用户量以及付费用户量仍在持续流失。2023年第四季度,斗鱼MAU(月活跃用户)为5170万,同比减少570万,平均付费用户为370万,同比减少190万。2019年,斗鱼刷新了当时中概股赴美IPO的最大规模。上市后,斗鱼股价一度飙升至205.4美元/股,市值超过450亿元人民币。而如今,截至发稿前最近一个美股交易日,斗鱼收盘价报8.29美元/股,市值仅剩下2.65亿美元,较峰值时蒸发超9成。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华为P70或再次突袭上架 多家门店再回应“先锋计划”

华为P70或再次突袭上架 多家门店再回应“先锋计划” 多家北京华为门店表示,华为P70系列是否会推出“先锋计划”,以及具体何时发布,目前还没接到通知。但华为P70系列已经可以开始盲订,暂时还不需要定金,用户可以选择提前登记信息,具体配置和颜色出来后会进行通知。此前,华为Mate60系列的推出,直接改变了国内手机行业的市场格局,华为终端业务也在2023年重回增长,结束了连续两年的收入下滑态势。而此次的华为P70系列,能否再次复制华为Mate60系列的辉煌?门店回应“先锋计划”华为起初计划于今日在上海举行新品发布会,称将推出多款重磅融合新品。外界预期,此次发布会将推出备受关注的华为P70系列。不过时间临近华为终端却突然通知,因场地原因,此次发布会临时取消。华为P70系列的发布确实命运多舛,上一代的华为P60系列在2023年3月23日发布。今年3月,网络上开始传出了华为P70系列推迟发布的消息,当时,华为内部人士对此回应称:“华为根本没有向公众宣布发布日期。”近日,又有消息称,华为P70系列或不举办发布会直接上线销售,也即通过“先锋计划”直接开售。“先锋计划”源于华为Mate60系列。2023年8月,华为突然宣布推出“华为Mate 60 Pro先锋计划”,在尚未举办新品发布会的情况下直接开售Mate60系列。虽然华为官方并未对外确认Mate60系列是否支持5G,但在不少媒体评测中,这款产品搭载麒麟9000s处理器,并且网速达到了5G速度,这直接引爆了用户的购买热情。后来,华为Mate X5、华为nova 12系列多款产品也陆续加入了先锋计划。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华为Mate60系列与Mate X5两款高端智能手机产品的总销量已成功突破千万台大关。多家北京华为门店向新浪科技表示,华为P70系列是否会推出“先锋计划”,目前还没接到通知。但华为P70系列是已经可以开始盲订,暂时还不需要定金,用户可以选择提前登记具体的型号、内存版本、联系方式等信息,具体配置和颜色出来后会进行通知。而除了华为P70系列,华为还宣布将于4月11日举行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有消息称届时将发布汽车和PC类相关产品,至于外界关心的华为P70以及智界是否在会上发布值得关注。华为在鸿蒙生态建设上确实迎来了新进展。华为近日官宣目前已有超4000个应用加入鸿蒙生态。从今年1月18日华为宣布首批200多家应用厂商正在加速开发鸿蒙原生应用,到3月底超4000个应用,两个月时间增长幅度达20倍。据华为方面介绍,目前鸿蒙生态已实现了垂直行业覆盖,包括便捷生活、出行文旅、金融理财、社交资讯、生产力工具、影音娱乐、游戏等各个领域的头部应用都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目前,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开发者预览已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并将于今年四季度发布面向消费者的商用版本。P70再改变行业格局?在手机业务遭遇困境后,华为终端BG的收入也坐上了过山车。2019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达到4673亿元,同比增长34%,占华为总营收比重为54.4%,首次超过一半。当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4亿台,从全年手机发货量来看,华为已经超越苹果,坐稳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而到了2020年4月,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三星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9.1%,华为则达到了21.4%,华为历史上首次超越三星,成功登顶全球第一位置。2020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达到4829亿元,同比增长3.3%。不过,由于手机业务遭遇的阻碍越来越大,华为终端业务也开始逐渐从顶峰回落,2021年和2022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49.6%和11.9%,在华为总营收中的占比也降至40%以下。而推出“先锋计划”的华为Mate60系列,成为关键的转折点。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前几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2022年均有下滑,苹果、荣耀、vivo、OPPO分别同比下滑2.1%、0.9%、8.4%、16.1%,而华为一枝独秀,同比增加了36.2%,中国市场份额达到13.9%,回归到第四名。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则被挤出了前五。在市场份额回归之下,华为终端业务的业绩也开始回暖。华为日前公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华为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17.3%,这也是华为终端近三年来首次实现收入正增长。而随着此次华为P70系列的即将推出,华为或将有望进一步收复此前的市场份额失地,再次改变手机行业格局。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实探华为北京多家门店:部分店“随时可买” 店员要“边卖边学”

实探华为北京多家门店:部分店“随时可买” 店员要“边卖边学” 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发文:“掐着秒表抢购依然失败”,也有不少数码博主第一时间前往线下取货,呈现出华为线下“排队抢购”的盛况。此次华为Pura 70系列备货情况如何?线下店是否统统无货?新浪科技经过实际探访得到了答案。探访:线上免售罄,线下货源足在发布后的两小时,有媒体报道称,多地华为旗舰店大排长龙,部分门店还在等货。新浪科技来到位于北京上地地铁站附近的华为授权体验店时,发现店内并没有排队的情况,店员正聚在一起上架新发布的华为 Pura70 系列手机。此次店内共更新华为Pura 70、Pura 70 Pro、Pura 70 Pro+和Pura 70 Ultra四款产品,当新浪科技询问几款手机采用哪一款处理器,相机具体型号,是否支持5G等,一名店员表示不太了解。一位数码爱好者在店内上手体验华为 Pura 70系列据店员介绍,他们也是在上午官方消息发布后才开始上架新手机,时间匆忙,现场店内工作人员正在熟悉不同SKU的特点。在被问及新手机是否限量供应时,店员表示一人仅能购买一台,目前多个版本均可现货购买。在店内的半个小时左右时间里,未出现顾客抢购情况。离开华为授权体验店,下午2:40左右,新浪科技来到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华为旗舰店,这是北京首家华为旗舰店,位于繁华的王府井商业区核心地段,节假日期间人流十分密集。进店后发现,店内已经上架华为Pura 70系列产品,但大概是工作日缘故,店内顾客不算十分密集。王府井旗舰店店员告诉新浪科技,目前华为Pura 70 Ultra和华为 Pura 70 Pro可以直接购买,但不同颜色及不同配置的库存情况需要在购买时需要具体咨询,华为 Pura 70系列标准版具体开售时间店内并未通知。他认为,华为 Pura 70 Ultra 独特的皮革外观和可伸缩镜头设计很有辨识度,遗憾的是没有了去年备受好评的洛可可白配色,表示“目前不会冲动消费,需要再根据网上第一批用户购买后的评价来再进行选购”;另一位手持华为 Mate X5 系列的中年人则表示,Pura 70标准版设计十分轻薄小巧,尽管自己用惯折叠屏手机,不过考虑购入一台标准版作为备用机。总体来看,此次华为 Pura 70系列产品线下备货较多。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Pura 70 Ultra的溢价在500元左右。此外,由于华为 Pura 70系列与同样定位于时尚的折叠屏产品华为 Pocket 2有部分重叠的价格区间,因此一部分前来咨询的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在对比中表示更倾向于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70也要来了,有望“纯血”值得一提的是,华为Pura 70系列发售当天下午,华为鸿蒙系统也迎来了重大消息。在第21届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目前正在将国内智能手机上使用超过99%时间的5000个应用全面迁移到鸿蒙原生操作系统上,他透露,有4000多个应用已经明确了迁移计划,打造鸿蒙原生应用生态,这是华为2024年最关键的事情。徐直军说:“当我们把这5000个应用以及成千上万的应用都从安卓生态迁移到鸿蒙操作系统上时,我们的鸿蒙操作系统就真正完成了打造,并真正成为除了苹果iOS和谷歌安卓外的全球第三个移动操作系统。我们首先立足中国市场打造鸿蒙操作应用生态,未来逐个国家推广,逐步推向全球。”他还透露,“我们期望是在今年Mate70销售的时候,能够带着 ‘纯血’鸿蒙上市,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旗舰机回归,以及鸿蒙生态的逐渐完善,也意味着华为终端业务正在重回正轨。据了解,华为Pura 70 Pro+和华为Pura 70两款产品将于4月22日上午10:08开启先锋发售,第三方机构对于华为Pura 70系列的销量非常看好。在库存足够或者回补很快的前提下,机构预测华为Pura 70系列的销量可能会在1300万-1500万台,至于是否能够突破华为Mate 60系列曾经的“一机难求”的盛况,或许很快我们将会看到答案。此前,华为通过Mate60系列的“先锋计划”,成为终端业务关键的转折点。由于手机业务遭遇的困境,从2020年开始,华为终端业务收入开始遇到增长瓶颈,并迎来了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的收入下滑,在华为总营收中的占比也大幅下降。而华为日前公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华为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17.3%,这也是华为终端近三年来首次实现收入正增长。而随着此次华为Pura 70系列的开卖,华为或将有望进一步收复此前的市场份额和收入失地。文 | 新浪科技 罗宁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疗伤一年,小鹏还是没能止血

疗伤一年,小鹏还是没能止血 但无论是那种视角,基于 2023 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表现,可以窥见小鹏在过去一年多次变革和组织架构调整后的成效,以及小鹏在走出低谷之后,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功守道”。治好了毛利率,没治好亏损2024 年 3 月 19 日,小鹏汽车发布了 2023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以及 2023 年年报,核心信息包括Q4 累计交付 60158 辆新车,全年累计交付 141601 辆;Q4 营收 130.5 亿元,年度总收入达 306.8 亿元;Q4 整车毛利率改善至 4.06%;Q4 毛利率为 6.2%,全年毛利率为 1.5%;Q4 净亏损为 13.5 亿元,全年净亏损达到 103.8 亿元。从整体表现来看,毛利率表现应该算得上是该季度财务数据的最大亮点。Q4 毛利率为 6.2%,扭转了前三个季度负毛利的困境。毛利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汽车业务增长。在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共交付了 60158 辆,创下单季度交付新高,销量主要来自小鹏 G6、G9 和 P7i 三款主力车型,汽车毛利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或亏损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也由上一季度的 -6.1% 扭转为 4.1%。可见,小鹏汽车已经逐渐走出负毛利的阴霾,且这种改善具备了一定可持续性。结合一季度的交付指引(总交付数量约为 21, 000- 22, 500 辆)和收入指引(58-60 亿)来看,指引隐含的车辆单价约为 23.4 万,环比提升 2.9 万,这意味着毛利率端不会因为销量的大幅下滑而大幅下降。小鹏汽车目前在售的车辆包含了 2024 款小鹏 G9 以及今年 1 月发售的 MPV 产品小鹏 X9 两款中高端产品车型,承担起拉升毛利率的重任。从中长期来看,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小鹏汽车和大众已经开始了联合采购,预计在今年会开始获得一部分平台和软件服务收入,届时或对毛利率带来一定改善。虽然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所缓解,但小鹏汽车依旧处在亏损当中,2023 年 Q4 净亏损为 13.5 亿元,较上一季度的 38.9 亿元有所收窄。全年净亏损达到 103.8 亿元,相比 2022 年扩大了 12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长 13.6%,足以想见 2022 年末的危机给小鹏汽车带来的重创,即使何小鹏开展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变革,也难以“止血”。不过,随着去年第四季度的提速,小鹏汽车现金流趋紧的局面已经得到缓解。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小鹏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 457 亿元。两位联创淡出,小鹏时代开启过去一年,小鹏汽车在组织变动频繁,包括销售体系、汽车动力总成中心、造型中心、自动驾驶中心、采购部门等多个部门的 “一号位” 都经历了换血。类似的调整还在继续。今年 3 月,小鹏汽车两名联合创始人夏珩和何涛从“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变更为“终身荣誉”,彻底脱离执行岗位。至此,小鹏汽车正式进入何小鹏时代。官网显示,目前小鹏汽车“核心团队成员”共有三位,分别为董事长、CEO 何小鹏、总裁王凤英和副董事长以及联席总裁顾宏地。一个背景信息是,小鹏汽车是由夏珩与何涛、杨春雷三人共同创办,何小鹏最初并非小鹏汽车的创始人,而是小鹏汽车的投资人。直到 2017 年,何小鹏才加入小鹏汽车担任董事长职位,彼时,杨春雷退出了小鹏汽车股东行列,小鹏汽车进入了何小鹏、夏珩、何涛的三人掌权时代。随着在小鹏汽车进入发展的第十年,在一系列改革之下,初创团队和多个部门高管从边缘化逐渐走远离权力核心。去年 9 月,何小鹏本人就曾亲证“2022 年小鹏上市公司的财报有 12 个高管,如今还剩下来的高管只有 2 位”。伴随着组织架构调整,何小鹏为小鹏汽车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引入长城汽车原总经理王凤英的加入,开启了何小鹏与王凤英搭档的 “一把手、二把手” 时代。在王凤英的操刀下,小鹏汽车进行了多个业务线改革,尤其是销售层面,小鹏汽车在去年 7 月发起了“木星计划”,放开经销商的加盟授权,并将部分小鹏汽车的直营门店转给经销商经营。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小鹏汽车销售门店达 500 家,覆盖 181 个城市。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小鹏汽车在 2023 年完成了一轮渠道升级,末位淘汰了超过 130 家门店,同时通过“木星计划”引进了160多家优秀的经销商伙伴,新增覆盖了 40 个低线城市。按照规划,其销售渠道还将继续扩展,门店布局会着增加至 600 家。而紧抓销售渠道布局的背后,不仅仅是对小鹏汽车过往错误的修正,其实也是对小鹏汽车后续密集产品发布的提前布局。第二品牌冲进红海区对于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的 2024 年,小鹏汽车的年销量目标定在 28 万辆,相比于去年翻倍。摊分到每个月,平均月销要达到 2.3 万辆以上才能够勉强达标。从 2024 年前两个月的交付量表现(1-2 月份交付了 8250 辆、4545 辆)来看,小鹏汽车开年就已经陷入交付疲软的态势,考虑到一季度是销量淡季以及春节放假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鹏汽车一季度整体销量处于严重承压状态,且将进一步传导至后续三个季度。对此,小鹏给出的解法是,用智驾降维进入 10-15 万区间的红海市场,用第二品牌拉升销量增长这个所谓的第二品牌,指向的其实是 2023 年 8 月小鹏收购滴滴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MONA”。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进一步透露了新品牌的信息,包括首款车型将在今年 4 月的北京车展上亮相,预计在三季度上市并交付;新品牌会从 To C 渠道开始,之后再进入其它销售渠道;新车型上市初期会利用小鹏汽车现有的渠道,但之后会建立独立经销网络,预计到明后年会有数百家新品牌门店。“为年轻人提供一台真正的 AI 智驾汽车”,这是何小鹏对 MONA 项目的注释,似乎是在“致敬”当年致力于做“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的小米。从新品牌的定价区间可以看到,小鹏第二品牌即将踏入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乘联会零售数据显示,2023 年售价 10-15 万的车型销量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 34%,包括比亚迪秦、元、零跑、哪吒、长安启源等都是这一细分市场的有力争夺者。以比亚迪秦和元家族为例,这两款车型在 2023 年分别卖出了 48.2 万辆和 41.2 万辆。小鹏汽车要在这一细分市场与比亚迪抢肉吃,并非易事。何小鹏给出的打法是,用智驾能力赋能。“很多友商也在这个价格段探索,但是能在这里把智驾体验做到极致的品牌暂时还没有出现。”何小鹏在本月举办的百人会论坛上说道。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在本月的百人会论坛上提到,目前 8-20 万元仍是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但 20 万元以下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能源车型少之又少。如此来看,小鹏第二品牌是要打破“低价与智能”无法兼得的局面以获取竞争优势,但问题是,应用到低价车型的智驾能力是否会大大折扣;低价车型要如何兼顾利润收入。从小鹏现有的产品结构来看,搭载了最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 XNGP 的小鹏 G6 最低也要 20.9 万起,小鹏要将高阶智能能力复制到 15 万元以下车型,这意味着需要在软硬件上作取舍。另外,10-15 万元的汽车市场比拼的核心在于成本控制能力。而在成本控制这件事上,至少到目前为止,比亚迪说第二,国内其他车企大概率不会有敢称第一的 。今年年初,秦 PLUS 与驱逐舰 05 将价格下探至 7.98 万元起,降价幅度高达原售价的 20%,将一众品牌车型逼入墙角。从小鹏汽车目前的毛利率表现来看,其在相对高价的产品结构下尚且难以保持健康的毛利率水平,第二品牌要实现正向利润增长,难度并不低。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小鹏汽车虽然刚刚走出低谷,但一季度销量未有起色,同时布...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