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绿水蚺:世界第一才当了一个月不到就被人猎杀

可怜的绿水蚺:世界第一才当了一个月不到就被人猎杀 安娜·朱莉,是新发现的新物种。经过检测,它和之前我们熟知的绿水蚺在基因上有5.5%的差异,因此,将这两种绿水蚺重新进行命名和分类。原先已知的叫作南方绿水蚺,而安娜·朱莉则是新物种北方绿水蚺。在体型上,科学家认为北方绿水蚺更大,之前预估它的体长可达7.5米,体重可达500公斤。这一发现,是由15名国际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耗时好几年才研究出来的。据说研究团队里的布莱恩·弗莱 (Bryan Fry)教授研究绿水蚺整整20年,好不容易在2022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2024年正式将这种生物介绍给全世界。可以说,发现这种生物非常不容易,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它死在了一个猎人手中。目前,流传的死亡原因是“射杀”,但细节还在调查之中。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亚马逊发现巨蟒新物种:系现存最大蛇类 长7.5米重半吨

亚马逊发现巨蟒新物种:系现存最大蛇类 长7.5米重半吨 而面对如此庞然大物,主持人一点不害怕,不仅主动向蛇靠拢,而且还会去追赶它,就像两个好伙伴在水中嬉戏一样。如此行径,让看客们捏了一把冷汗,而主持人乐在其中,他似乎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发现巨蟒新品种一种可以长到7.5米、重约500公斤的北方绿水蚺。亚马逊发现巨蟒新物种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生活在亚马逊的绿水蚺只有一种。然而,根据《Diversity》杂志最新发表的文章表明,绿水蚺其实有2种。此次研究由布莱恩·弗莱 (Bryan Fry)教授主导,整个研究涉及9个国家联合14名科学家共同完成,发现新物种总共历时长达20年,但获得关键性证据是在2022年。当时威尔·史密斯参与的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组也参与其中,并记录了整个过程。这是一次为期10天的探险活动,团队接到亚马逊土著瓦欧拉尼人的邀请,前往雨林地区做科研,主要目的是采集当地被称为是“最大蟒蛇”的数据,包括记录身体长度、斑纹、颜色,观察鳞片,以及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南部地区采集的和北方地区采集的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外形上基本无法区分,但在基因上差异很大,据研究表明,两者基因差异大约是5.5%,而且早在1000 万年前,两者就已经分开了。这足以证明这是两个物种,根据它们的生活区域,原本被认为是单一品种的绿水蚺,分开并命名为:南方绿水蚺(之前已知品种),Eunectes murinus,主要生活在秘鲁、玻利维亚、法属圭亚那和巴西地区;北方绿水蚺,Eunectes akayima,主要生活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活动范围小得多。关于北方绿水蚺的体型大小,团队捕捉到的最大个体有6.3米,一条雌性北方绿水蚺。但这还不是最大的,行动过程中,一条北方绿水蚺突然袭击了一名队员,它试图咬住人往水里拖,幸亏当时其他成员及时解救,被咬伤的男子才没有被拖入水中。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这条北方绿水蚺长度约为7.5米,体重至少有500公斤。虽然没有进行科学测量,但是科学家根据被咬伤口的齿痕,也认为这条蛇的体型比之前遇到的蛇都要大得多!世界上最大的蟒蛇究竟有多大?7.5米,500公斤的北方绿水蚺被报道后,被媒体冠上了“世界上最大蛇”的称号,但也引来很多人的质疑:“7米多就是世界最大了,那十几米的蟒蛇算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世界上最大的蛇究竟有多大?”蛇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你可能没见过,但你一定听过巨蟒的传说,传说中,巨蟒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照片视频也有一堆,但真实数据是什么呢?目前现有的无毒蛇中,体型最大的是绿水蚺(也叫亚马逊森蚺)和网纹蟒,更大的泰坦巨蟒已经灭绝。绿水蚺和网纹蟒,是两种不同种类的蛇,但论两个谁更大,则很难评!因为两者一个更粗壮,一个更长。研究表明,5.2米长的绿水蚺就能和7.4米的网纹蟒体积相当。由此可见,如果以体重来衡量,那么世界最大的蛇应该是绿水蚺,其次是缅甸蟒,然后才是网纹蟒;如果以长度来定输赢,那么则是网纹蟒第一。世界上最长的蛇有多长?以网纹蟒为例,一般来说,它的长度范围1.5-6.5米,这是研究人员对1000多条网纹蟒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从这个数据可知,网纹蟒长到6米多已经是比较罕见的了,传言中巨蟒每一个长度都超过10米,几乎都有夸大神化的成分。就拿网纹蟒桂花来说,传言体长有14.85米,要八九个男子才能控制,曾轰动一时,但根据调查显示,它的实际长度只有6.5-7米,是有人为了利益有意编造了数据。历史中也有很多网纹蟒7米多,8米多,甚至9米多的数据记载,但大多都被否决了。因为很多数据不是直接通过网纹蟒的身体测量的,而是通过测量蛇皮长度(蛇皮有延展性)、蛇骨大小来推测的,这些测量方式都存在很大误差,导致数据不真实。真实数据则是,有记录的最长网纹蟒于 1912 年被发现,长 10 米,已死亡;根据吉尼斯纪录,现存最长的蛇是美国的圈养网纹蟒“美杜莎”,一个鬼屋的表演嘉宾,2011年时长度时7.67米,重158.8公斤。如今,它依然活着,尺寸也是只增不减。世界上最重的蛇有多重?据记录,1992年-1998年之间捕获的780个野生绿水蚺中,体重的最大值只有97.5公斤。在众多记录中,绿水蚺最大体重比较靠谱的数据是227公斤,长 8.43 米,宽 1.11 米。此次发现的最大北方绿水蚺长7.5米,重约500公斤,体重一项就远远超过之前的记录。因此,说北方绿水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也没错。最后总的来说,同一条巨蟒,测量数据忽大忽小,最主要的原因是测量巨蟒的长度和体重非常困难。科学家认为,最科学的长度测量方式是麻醉活体或者尸体上测量,但这很难实现。美杜莎2011年就上了吉尼斯纪录,后面就没有再更新数据,就是因为测量太难了。而称重,看起来比测长度简单,只要把蛇往秤上一放即可,但事实上,称重的误差更大。众所周知,蛇能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猎物,饱腹和空腹下体重会差很多,吃的食物不同,也会影响数据。只能说,巨蟒可能存在,但网上流传照片和视频中十几米的个体,基本都是假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对所罗门群岛蹄蝠的遗传分析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多样性

对所罗门群岛蹄蝠的遗传分析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多样性 共同作者、昆士兰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和自然历史博物馆鸟类学高级馆长罗布-莫伊尔(Rob Moyle)说:"这是一种叫做Hipposideros(蹄蝠)的蝙蝠属,在太平洋的东南亚地区有多个物种。在所罗门群岛,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每个岛上都可能有四五个不同的物种,它们的体型大小各不相同。有小型、中型、大型或者如果有三个以上的物种,就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在一个岛上就有五种,所以还有一种特小的"。罗伯-莫伊尔(Rob Moyle)也是昆士兰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他说,以前的研究仅根据体型特征就得出结论,不同岛屿上体型相似的蝙蝠都属于同一物种。他说:"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中等大小的物种与其他岛屿的物种完全相同。生物学家们总是看着这些蝙蝠说,'好吧,这很明显。多个岛屿上分布着小型、中型和大型物种。'"所罗门群岛新乔治亚群岛沃纳沃纳泻湖中的岛屿。该岛群栖息着四种蹄蝠,其中包括在跨群岛趋同进化研究中出现的两种蹄蝠。资料来源:RG Moyle不过,莫伊尔和他的合作者迪拉德掌握了更多的现代分析方法。在对他们从野外收集到的蝙蝠(以及博物馆收藏的标本)进行DNA测序时,研究小组发现大型蝙蝠和特大型蝙蝠物种实际上并没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莫伊尔说:"这意味着,这些种群并非因为亲缘关系密切而形成了相同的体型和外貌但我们通常认为,长得一模一样的东西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它们真的亲缘关系密切。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这些岛屿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不同岛屿上的体型和外貌趋同,形成真正稳定的体型等级。"研究小组对来自不同岛屿的蝙蝠进行了精确测量,证实了所罗门群岛科学家之前的工作。莫伊尔说:"所有来自不同岛屿的大型生物在测量结果中都集中在一起。这不仅仅是早期的生物学家犯了一个错误。他们看着它们说,'哦,是的,它们是一样的'。而实际上它们并不一样。我们对它们进行了测量,它们都集中在一起,尽管它们是不同的物种。我们验证了某种程度上之前的形态学工作"。来自瓜达尔卡纳尔岛实地考察点的照片,展示了同域物种 H. diadema 和 H. dinops 之间的体型差异。资料来源:Lavery et al"当我们利用蝙蝠的DNA创建家族树时,我们发现,我们认为所罗门群岛只有一种大型蝙蝠,但实际上,在不同的岛屿上,大型蝙蝠多次从小型蝙蝠进化而来,我们认为,这些大型蝙蝠可能是为了捕食小型蝙蝠不吃的猎物而进化而来的。"迪拉德说,这项工作可能与保护工作"高度相关",因为它可以确定这个类群中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单元。"体型曾误导了分类学,事实证明,每个岛上的特大蝙蝠种群在基因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保护。了解这一点真的很有帮助。森林砍伐是个问题。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种群是否独特,就很难知道我们是否应该努力保护它们。"从纯粹的理论层面来看,对叶鼻蝙蝠的新认识令人着迷。他说:"我们研究的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过程。这表明大自然更加复杂。我们人类喜欢寻找模式,而研究人员则喜欢寻找适用于各种生物的规则。当我们发现这些规则的例外情况时,那就太酷了。我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岛屿上的许多不同类群中看到重复的模式一个大型物种和一个小型物种,或者两个密切相关的物种,它们在划分各自的生态位方面存在某种差异。我们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进化情景都能产生相同的模式。"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日本偏远地区发现神秘的美杜莎水母新物种

科学家在日本偏远地区发现神秘的美杜莎水母新物种 这位科学家就是文章的最后一位作者安德烈-莫兰迪尼(André Morandini)。他是圣保罗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IB-USP)的动物学教授,也是该大学海洋生物学中心(CEBIMar)的主任。在开展研究期间,莫兰迪尼通过三个项目(10/50174-7、11/50242-5 和 13/05510-7)得到了亚太经社规划基金会生物多样性特征、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研究计划(BIOTA-FAPESP)的支持。其他作者分别是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JAMSTEC)和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OIST)的研究人员。St George's Cross Medusa被命名为"圣乔治十字美杜莎",是因为它只生活在小笠原群岛的须美寿火山口(Sumisu Caldera)中,位于东京以南约 460 公里处。该火山口是一个热液活跃的深海火山结构,直径约 10 千米,深 812 米。"这个物种与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水母都非常不同。它的体型相对较小,而在这种环境中的其他种类要大得多。"莫兰迪尼解释说:"它胃部的鲜红色可能与捕获的食物有关。像所有水母一样,它是透明的,鲜红色的胃确保生物发光体被吞食后不会被捕食者发现。生物发光(生物体发出的光)在黑暗的深海中很常见。选择"pagesi"这个物种名称是为了纪念最近去世的巴塞罗那水母分类学家 Francesc Pagès 博士。作者确定该水母属于水母科 Ulmaridae 的一个新属(Santjordia,加泰罗尼亚语为圣乔治)和一个亚科(Santjordiinae)。发现一个新物种通常需要采集多个标本,但S. pagesi非常罕见,而且很难采集到,因此描述仅基于一个标本,尽管科学家们确实在附近发现了另一个标本,并期待未来的深海调查能发现更多的该类成员。该标本是遥控潜水器(ROV)"超级海豚"号于 2002 年在苏米苏火山口潜水时捕获的,只有配备这种特殊设备的科学探险队才能进入苏米苏火山口。直到 2020 年,KM-ROV拍摄到了同一物种的另一个个体,但未能采集到,此后再未发现其他标本。莫兰迪尼说:"我们选择公布描述,并呼吁人们关注该地点存在的物种,该地点的基质富含矿物质,具有商业开发潜力。遗憾的是,在这种地方开展研究离不开有这种兴趣的合作伙伴。"由于它甚至与近亲物种都如此不同,研究人员认为,S. pagesi可能拥有与迄今发现的毒液不同的毒液库。"谁知道呢?也许它所拥有的秘密比从那个地方开采出来的所有矿产资源都更有价值。"他强调说:"所有这一切都具有保持物种和遗址完好无损的优势。"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海洋生物学家在海底热液喷口与锰结核区发现意想不到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学家在海底热液喷口与锰结核区发现意想不到的生物多样性 科学家们通过对海洋物种的详细收集和 DNA 分析,发现了深海环境,特别是热液喷口和锰结核周围意想不到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发现表明,结核内存在孤立和独特的物种以及潜在的生殖栖息地,凸显了这些区域的生态重要性。海洋生态学家萨宾-戈尔纳(Sabine Gollner)强调,鉴于这些独特物种面临灭绝的高风险,在考虑深海采矿时必须谨慎。图为海底锰结核区。资料来源:ROV KIEL6000 GEOMARNIOZ的海洋生态学家萨宾-高尔纳(Sabine Gollner)说:"这项研究再次表明,在允许对这些栖息地中的矿物进行商业性深海开采之前,我们应该非常谨慎。"隔离动物在她的博士研究中,迪亚兹-雷西奥-洛伦佐研究了她在汤加岛附近澳大利亚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劳盆地热液喷口收集到的桡足类。她利用大型水下机器人,采集了大量这种在这些栖息地中占主导地位的虾类小动物。这些样本是从一个盆地内的不同地点采集的。通过DNA分析,她发现不同的种群生活在彼此隔离的环境中,种群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在更远的盆地,她采集到了看起来相同的标本,但根据其 DNA 的组成,它们甚至应该被视为不同的物种。Coral Diaz-Recio Lorenzo(中)与法国潜水器 Nautile 一起潜水,从热液喷口采集样本。船只:Porquois Pas?图片来源:Christophe Brandily在结核上生活她研究的第二部分涉及从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采集的锰结核样本,这是太平洋四五千米深处的一个大区域。她发现,在这些结核中,通常可以发现 10 到 15 个线虫、桡足类动物和其他动物个体,有时甚至超过 200 个。其中许多动物似乎是结核特有的,因为在这些结核周围采集的沉积物样本中没有发现它们。一些动物甚至可能将结核作为繁殖的栖息地,因为 Diaz-Recio Lorenzo 在结核内发现了虫卵。NIOZ 海洋生态学家萨宾-高尔纳(Sabine Gollner)是迪亚兹-雷西奥-洛伦佐博士研究的共同发起人,她对热液喷口周围和锰结核中发现的生命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感到非常惊讶。"所研究的地点都是目前正在勘探矿物的区域。但这项研究表明,对于未来可能进行的深海采矿,我们应该格外小心,因为这些独特的物种有很高的灭绝风险"。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 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化石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 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化石 Aellopobatis bavarica:新发现的物种,完整的化石仅产于德国。该物种也是所有物种中体型最大的,可长到 170 厘米。资料来源:Türtscher 等人(2024 年,图 4)这项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这些古老软骨鱼类的了解,并提供了对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在她的新研究中,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朱莉娅-蒂尔茨彻(Julia Türtscher)研究了侏罗纪晚期的 52 种鳐鱼化石。这些鳐鱼化石距今已有 1.5 亿年的历史,当时欧洲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只有少数几个岛屿,相当于今天的加勒比海。侏罗纪晚期的标本对科学家来说尤为珍贵,因为它们是已知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鳐鱼标本之一。由于浑身软骨的鳐鱼化石通常只会保留牙齿,这种罕见的骨骼发现为了解鳐鱼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令人兴奋的线索。尽管人们对这些保存异常完好的化石(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已经了解了一段时间,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探索过。Türtscher 的研究首次对这些鳐鱼的体形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古生物学家 Julia Türtscher 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收藏馆,馆内展出了几件鳐鱼新物种的标本。资料来源:Patrick L. Jambura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全形态(完全保存)鳐鱼的种类比以前想象的要多。Türtscher说:"到目前为止,晚侏罗世仅确认了3种全形鳐鱼,但由于这项研究,现在共确认了5种鳐鱼。"根据他们的分析,研究人员确认了讨论已久的第四个物种,并记录和介绍了一个以前未被发现的新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这种鳐鱼可以长到 170 厘米长,以前被认为是体型更小的法国Spathobatis bugesiacus(60 厘米长)的大型形态。然而,通过对骨骼结构和身体形状的详细分析,科学家们能够证明Aellopobatis bavarica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新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这五种鳐鱼出现在非常有限的地区,但作者并不愿意妄下结论说这五种鳐鱼可能是地方特有物种:Türtscher解释说:"对标本牙齿形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随后与其他地点的孤立牙齿进行比较,可能有助于重建晚侏罗世鳐鱼的古地理分布。"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上侏罗世鳐鱼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情况,而且对鉴定仅从孤立的牙齿中得知的鳐鱼物种化石具有直接影响。关于这些迷人动物的不断新发现,为我们了解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提供了洞察力,并凸显了保存完好的化石在重建我们的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同时了解一个族群的过去,包括它的进化、它对随时间变化的环境因素的适应,以及这个族群在进化史上所面临的灭绝,才能对活着的物种得出准确的结论。古生物学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种进化和灭绝背后的动态,从而帮助我们为当今的濒危物种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二作者、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 Patrick L. Jambura 说。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大型新角龙 再次改写对其种群多样性的认识

科学家发现大型新角龙 再次改写对其种群多样性的认识 7800万年前,恐龙Lokiceratops rangiformis栖息于现在美国蒙大拿州的湿地。图片来源:FABRIZIO LAVEZZI/EVOLUTIONSMUSEET, KNUTHENBORG6月20日,研究人员在PeerJ上首次描述了这种恐龙,宣布它为一个新物种,并以挪威神话人物洛基为其命名为Lokiceratops rangiformis。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Jordan Mallon说:“这是一种看起来很有趣的动物,但我认为,关于它是否代表一个新物种,会有一些争议。”2019年,商业“化石猎人”Mark Eatman在蒙大拿州一个采石场发现了这只恐龙的头骨和部分骨骼。丹麦进化博物馆于2021年购买了这些化石,并委托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与Fossilogic公司合作,在犹他州准备、安装和研究标本。当研究团队收到头骨化石时,它已经成了很多碎片。论文作者之一、美国史密森热带森林研究所古生物学家Joseph Sertich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把它重新组合起来。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化石的分析表明,L. rangiformis属于角龙类,是该地区最大的角龙之一。研究人员估计它长6.7米,重5吨。与其他角龙类相比,它没有鼻角,而且鼻部更低、更长。L. rangiformis的褶边与迄今描述的任何褶边都不同。它不仅有两个大而弯曲的角,中间还有两个尖刺,一个比另一个长。这使团队成员确信他们正在观察一个新物种。L. rangiformis可能与之前在该地区发现的其他4种角龙一起生活。这些恐龙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其褶边有明显变化。研究人员认为,褶边要么像一些现代鸟类一样被雄性用来吸引雌性,要么是作为识别同一物种和其他物种个体的方式。这一发现提供了更多证据证明该地区的动物多样性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得多。不过,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迪金森州立大学恐龙古生物学家Elizabeth Freedman Fowler表示,这些所谓不同化石中的一些实际上可能是同一物种的不同外观标本。重建的L. rangiformis头骨目前在进化博物馆展出。Sertich说:“考虑到美国许多化石最终落入私人收藏家手中,这个标本最终没有被科学界和全球公众遗忘。”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