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公司未进入破产程序 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

柔宇科技:公司未进入破产程序 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 柔宇科技明确指出,近期的破产传闻源自离职员工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并强调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将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处理好相关事宜。回顾柔宇科技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家企业从2012年成立至今,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融资过程。在短短八年间,柔宇科技就完成了从A至F轮共13轮融资,这样的成绩在科技行业中无疑是令人瞩目的。同时,柔宇科技在折叠屏手机领域的创新也令人印象深刻。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这款手机采用了柔宇科技独立研发的7.8英寸蝉翼柔性屏2代AMOLED屏,展示了柔宇科技在柔性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然而,尽管柔宇科技在技术和融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近年来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去年3月,柔宇科技被曝出6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情况,5月又传出开启新一轮裁员的消息。这些负面新闻无疑给公司的运营和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尽管柔宇科技目前否认了破产的传闻,但公司的运营状况仍然需要引起关注。如何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稳定的运营和持续的创新,是柔宇科技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折叠屏手机鼻祖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

折叠屏手机鼻祖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 自2012年成立至2020年的8年间,柔宇科技虽然迅速完成了从A至F轮共13轮融资。在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采用了柔宇科技独立研发的7.8英寸蝉翼柔性屏2代AMOLED屏。2020年的最后一天,柔宇科技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拟募资144.43亿元,整体估值为577亿元。而随着招股书的披露,柔宇的资金困境一下子就被曝光在大众视野当中,自此之后,柔宇科技的情况开始急转直下。接连而来的“股权冻结”、“限制消费”、“强制执行”、“欠薪”风波,再到如今的“破产审查”,柔宇科技近年来早已被各种负面标签所缠身。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

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对此,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对媒体回应称,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另外,天眼查信息显示,柔宇科技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1.49亿元,柔宇科技现存23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0亿元。 柔宇科技曾经拥有全球领先的柔性屏技术,先后获众多创投机构的一再加持,多轮股权加债权融资累计近100亿元,一度是估值超50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但2021年柔宇科技尝试科创板上市,披露招股书的同时,资金的窘境也一览无余,报告期内持续亏损。此后,柔宇资金链陷入危局,旗下员工开始大规模欠薪。

封面图片

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获受理

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获受理 将于9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根据公告,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未在上述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对此前已进行的分配无权要求补充分配,同时要承担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所产生的费用。未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柔宇科技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柔宇科技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此外,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于2024年9月13日上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据了解,今年3月,市场曾传出破产传闻,对此柔宇科技于4月1日发表声明称,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破产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估值一度超500亿元2012年,被外界誉为“天才少年”的刘自鸿从美国回国创业,与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共同创立了柔宇科技。作为全球柔性电子科技行业的先行者,柔宇科技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颠覆式的创新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7月,柔宇科技启动了世界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传感器量产线;2017年发布首款可搭载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的柔性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FlexPhone;2018年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凭借在柔性电子科技领域的出色成绩,柔宇科技也获得了资本青睐。天眼查显示,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轮融资,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至2020年5月完成F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更是高达60亿美元。不过,柔宇科技的上市路却颇为波折。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传出称柔宇科技将赴美股上市,不过最终未能成行。2020年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工作后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根据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柔宇科技在发行后的估值将达到577亿元。然而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却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对此,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股东结构方面存在“直接层面三类股东”的情况。不过这份招股书也暴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5亿元的营收,净亏损额却超过30亿元。不久后,柔宇科技便被传陷入资金困境,并多次被曝欠薪。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去年12月,多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称,已被公司拖欠薪酬长达一年,近两年离职的员工也未发放拖欠的薪资,累计欠薪金额约4000多万元。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存在3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29亿元。此外,18个历史终本案件被执行标的总额达1.04亿元,未履行比例达99.9%。5月曾发布澄清声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8日,柔宇科技公众号曾发布《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对“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产线良率低,设备落后,无法量产”“上市只为圈钱,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动破产”等不实言论进行了澄清。对于估值问题,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从天使轮融资发展到pre-IPO轮,一路都是高度市场化的结果,其间每轮融资都得到了市场上多家知名VC/PE专业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其专业团队通过详细尽调完成法定投资流程,无论估值还是其他商业条件,都不可能是一方简单一味追求的结果。在上市等问题上,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一直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暴发,公司主动撤回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机会,后又因科创板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再次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无论申请上市与否,公司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求更好的发展,负责任地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从未躺平或主动申请破产。例如,近两年,数位投资股东和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个人多次主动借款合计两亿多元给公司,用于解决员工薪资和维持产线基本运行等问题。在文末,柔宇科技还称,创业十二载,柔宇风雨兼程,得益于坚韧不屈,也受益于孱微执义。创新不易,唯有坚持。“无论企业如何发展,世界如何纷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用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华为澄清:未有投资柔宇科技的计划

华为澄清:未有投资柔宇科技的计划 此前,柔宇科技曾邀请刘姝威担任其独立董事。但在通往产业化的路上,这家公司遭遇挑战,近期因面临破产审查案件而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刘姝威透露,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是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因为刘自鸿希望像三星公司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独立制造所有产品,这明显超出了刘自鸿的能力圈。”刘姝威说道。对此,针对网络上出现有关“华为提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华为方面回应称:此属误传。实际情况是,华为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投资要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柔宇倒在通往产业化的路上

柔宇倒在通往产业化的路上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注册资本3.6亿元,由刘自鸿、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已有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0亿元。早在2018年10月,柔宇科技就抢先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 Pai,甚至早于三星、华为折叠屏手机的发布。如今,三星、华为仍引领着全球折叠屏手机的新风潮,但是柔宇科技却濒临破产。柔宇当时能够抢先发布依赖于自己掌握折叠屏技术,而这也隐藏着柔宇科技的致命弱点。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质疑,如果柔宇的柔性OLED折叠屏过关,为什么没有下游的手机终端厂家愿意使用,反而是做柔性OLED屏的柔宇自己走上前台?柔宇科技曾在2019年CES上展示嵌入柔性OLED屏的时尚背包。 摄影/第一财经记者王珍产业化一直是柔宇的“痛”。那时候,柔宇科技头戴创新企业的光环,出现在CES等国际大型会展上十分抢眼。第一财经记者早在2019年1月的CES上就曾看到,柔宇把中小尺寸柔性OLED屏幕,贴在帽子、T恤、手提包上,变为可穿戴设备;把柔性OLED屏与音箱结合,变为带屏智能音箱;甚至把与平板电脑配套的小型键盘,做成薄如纸、柔如布的透明可卷曲键盘,卷起来像一支笔。如今回看,这些展品没有真正做成销量上规模的硬件产品。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柔宇太注重仰望星空,没有脚踏实地。它推出像纸一样的柔性OLED屏,却没有深耕,把它真正商品化、市场化。而实验室的东西实现量产、商品化,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从产业链看,做任何一个产品,开始时就要做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布局。柔宇的供应商完备程度或有欠缺,做量产商品就必须有大批量设备、材料的供应商。上述人士说,实验品与商品供应链不一样。“某种程度上,他(刘自鸿)后来可能是被资本裹挟。”上述人士认为,这也折射出一个教训,高科技、高投入产业,需要长期、持续投入,不能依赖追求短期回报的投资。显示面板是重资产行业,无论国外三星、LG,还是国内京东方、TCL华星,在显示面板领域都是上千亿元的投资。柔宇科技在深圳上马一条5.5代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投入100多亿元。"如果这也能参与竞争,将是创新的东西,但事实证明并不乐观。"上述人士说。后期,柔宇推出自主品牌的折叠屏手机,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柔宇本身是做屏的企业,自己又做品牌和终端产品,屏与终端产品的运营模式是有一定区别的。柔宇折叠屏手机最终的销量仍然成谜。公开信息显示,从2012年至2020年的8年间,柔宇科技完成了从A轮至F轮的13轮融资。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于在柔性OLED屏项目上投入巨额资金而没有回报,地方资本在面对新上马大尺寸柔性OLED项目时变得谨慎。从柔宇此前曾披露过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该公司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在2017年度至2020年1-6月三年半报告期内,柔宇招股书前五大客户并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企业,但从数据来看,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在2020上半年接近销售总额的七成。报告期内柔宇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现金流净流出金额在上述时间线内分别达3.58亿元、6.12亿元、8.11亿元和3.86亿元,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事实上,早在2021年,柔宇就曾因资金链紧张而登上热搜,此后一度因欠薪传闻深陷泥潭。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如果刘自鸿当初拿着手中的柔性OLED技术,与国内一些有成熟面板产品量产经验的企业合作,可能是另一种命运。眼下,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TCL华星等中国大陆企业在全球柔性OLED面板业中的出货量占比已接近一半,逐步与韩国企业分庭抗礼。而曾经是柔性OLED技术积极推广者的柔宇科技,却倒在了通往产业化的路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柔宇科技拖欠2072万工资被罚5万元 已拖欠百名员工15个月工资

柔宇科技拖欠2072万工资被罚5万元 已拖欠百名员工15个月工资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注册资本3.6亿人民币,由刘自鸿、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已有多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及终本案件信息。据媒体此前报道,去年12月,数十名柔宇科技员工罢工维权,要求公司发放工资。多名员工称,自2022年11月起,公司已长达一年未发放工资。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管理人。公告提到,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24年9月13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柔宇科技曾在2018年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FlexPai柔派,这是真正的折叠屏手机鼻祖。该机采用柔宇科技独立研发的7.8英寸蝉翼柔性屏2代AMOLED屏,彼时发售价格十分昂贵,最低配6GB+128GB版本售价8999元。柔宇之前曾差一步就在科创板上市,一度估值超过500亿,是当之无愧的科技独角兽。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