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小米汽车或许能成功,它的优势在哪?

外媒:小米汽车或许能成功,它的优势在哪? 分析师称,小米SU7的预订量好于预期,可能使其与特斯拉的Model 3并驾齐驱,成为中国最畅销的高端电动轿车之一。高盛集团此前预计,小米SU7今年的订单可能达到10万辆,而花旗集团预计全年销量在5.5万辆至7万辆左右。现在的问题是,小米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制造和交付汽车。小米股价大涨8.97%英国媒体周二发表评论文章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一家公司要想提振股价,单是发布一款新车型往往是不够的。价格战加剧、需求下滑也让汽车行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小米股价在SU7正式上市后却实现了大涨。乍一看,投资者对于小米SU7上市的乐观情绪令人惊讶,毕竟小米的标准版车型会遭遇亏损。小米SU7的起价为21.59万元,比特斯拉的Model 3焕新版便宜3万元。小米的优势单靠折扣还不足以吸引电动汽车买家,尤其是在中端汽车市场。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大举降价,但是其1月份市场份额也因为电动汽车整体需求放缓而下滑。尽管如此,但是投资者越来越相信,小米和本土同行相比将占据明显优势。小米拥有超过15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与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以及开始推出自家电动汽车的传统汽车制造商相比,小米更容易经受住价格战的考验。小米SU7小米的业绩也很不错。2023年,在智能手机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小米的营业利润率几乎增长了两倍,毛利率达到15%。过去一年,小米股价上涨了36%,预期市盈率为23倍,高于本土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竞争对手。然而,小米最大的优势是它在中国智能手机和家电市场已占据的一席之地。当地消费者已经熟悉该公司的品牌、产品和用户界面。与此同时,小米还是为数不多的,和同行相比占据软件优势的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小米的SU7可以与该公司的其他电子产品保持同步,而且它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具备了先发优势。两年前,它就开始在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小米强势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可能会对一些先行者构成威胁。杰夫·钟(Jeff Chung)等花旗分析师表示,小鹏汽车、比亚迪等本土汽车制造商可能会调整价格,以保持竞争力。小鹏股价今天在港交所最高下跌9.7%,比亚迪则上涨2.9%。另外,品牌熟悉度应该有助于小米向其他国家的扩张。它是仅次于苹果、三星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在全球市场占据13%的份额。印度和欧洲位居小米最大海外手机市场之列。英媒称,小米SU7在开售后的前24小时内预订量达到了8.9万辆,这对投资者的未来预期及其增长前景来说是个好兆头。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外媒热议小米SU7定价:比特斯拉便宜 彰显品牌信心

外媒热议小米SU7定价:比特斯拉便宜 彰显品牌信心 CNBC:价格战升温,小米SU7比特斯拉便宜3万CNBC发文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正在升温。小米周四正式公布了旗下首辆汽车小米SU7的定价,比Model 3便宜得多。小米SU7的起售价为21.59万元,比Model 3的24.59万元便宜3万元。文章还对比了其他中国车企的售价。比亚迪汉的起售价为16.98万元,蔚来ET5的起售价为29.8万元,小鹏P7的起售价为20.99万元,极氪007的起售价为20.99万元。彭博社:小米SU7定价激进,进军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彭博社称,小米以激进的定价正式启动了首款电动汽车的销售,押注公司能够在这个苹果公司遭遇失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小米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高配版SU7 Max售价29.99万元,这些汽车是小米承诺在多年内对小米汽车投入100亿美元预算,并寄予很高期望的结果。BBC:小米对其品牌的信心文章称,小米首款电动汽车正式上市,开始接受订单。小米CEO雷军宣布,小米SU7起售价21.59万元,借此来对抗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在内的电动汽车竞争对手。上海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创始人罗威(Bill Russo)表示,虽然小米走到这一步本身就是一项成就,但最终的成就将是证明小米作为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也拥有自己的消费者市场。”他还补充称,小米进入汽车市场反映出该公司对其品牌在中国的“相关性”充满信心,而苹果则认为中国以外的电动汽车市场没有足够的潜力。CNN:小米对抗特斯拉CNN表示,小米在周四正式推出了期待已久的电动汽车SU7,加入了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利用这辆梦幻汽车对抗特斯拉。小米SU7的售价介于21.59万元至29.99万元之间。雷军称,小米SU7的目标是打造一台50万元以内最好看、好开、智能的轿车。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分析师:小米SU7汽车12个月出货量可超5万辆

分析师:小米SU7汽车12个月出货量可超5万辆 摩根大通(小摩)分析师Gokul Hariharan等人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在实现规模化量产之前,电动汽车业务可能会拖累小米的盈利能力。但我们预计在初期阶段,早期批量出货时,小米SU7的发布将成为股价的积极推动因素。”分析师表示,市场预计SU7推出的12个月内出货量将超过5万辆。集微网了解到,小米SU7全系标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Xiaomi Pilot”,包括全国都能用的高速领航、一键代客泊车、智能泊车辅助。小米智驾专属团队已突破1000人,今年年初成立了自动驾驶武汉研发中心,计划年底再扩展500人。座舱方面,小米SU7全系标配8295旗舰芯片平台,配合小米澎湃OS,从底层打通手机、平板,实现多端一体化原生设计。华尔街金融机构对小米SU7的定价估算为20万~30万元,目前这款车已公布SU7标准版、SU7 Max两款型号以及海湾蓝、橄榄绿、雅灰、霞光紫配色。Jefferies金融集团分析师表示,20万元~25万元价位段是中国电动汽车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细分市场。小米表示,SU7标准版的CLTC续航里程可配合米其林低滚阻轮胎达到700km,小米SU7 Max也达到了810km的超长续航水准。为丰富驾驶乐趣,这款车提供BOOST模式、弹射起步、超高自由度驾驶模式,以及新手模式。行业机构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在2024年将连续第二年增长速度放缓,今年销量增长率将从去年的36%下降至25%。市场领导者比亚迪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0万辆,相比之下理想汽车交付量约为37.6万辆。SU7的初始订单量和消费者反馈,将引起投资者浓厚兴趣,看多人士希望小米能够取得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高盛集团分析师Timothy Zhao预计,按照6.5万辆的出货量和22.5万元的平均售价计算,2024年小米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将达到140亿元;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小米总营收达2710亿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SU7惊艳市场却带不动股价 华尔街投行也很纠结

小米SU7惊艳市场却带不动股价 华尔街投行也很纠结 小米SU7的火爆显然吸引了海外资本市场的关注目光。近几日,华尔街多家投行发布关于小米SU7的研究报告,纷纷表达了对小米SU7产品和火爆预定表现的看好。不过,尽管多家投行上调小米集团(01810.HK)港股目标价,但也有不少投行对小米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需求持续性提出质疑。而野村证券更是选择了下调对小米的目标价,并提出对电动汽车市场整体疲弱风险的担忧。在经历两天休市后,周二恢复交易首日,小米公司开盘一度大涨近14%,但之后便回吐涨幅,最终收盘时涨幅仅剩9%。本周三,小米股价进一步下挫4.42%。小米股价的走势或许也验证了市场纠结的心情。SU7首发预订火爆 带给华尔街大惊喜对于众多华尔街投行来说,小米SU7的首发预定表现实在令人惊叹,也获得了众多投行的共同“点赞”。小米微博信息显示,SU7汽车刚发布四分钟后预订即破万辆,七分钟破2万辆,上市27分钟大定量达5万辆,上市24小时内订单量达到8.9万份。摩根大通就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小米SU7的定价极具吸引力,配置也具备竞争力,这使得SU7销售势头开局强劲:仅仅开放预售27分钟就获得了5万份预订单,相比之下,极氪007花了40天时间才取得同样多的预订单量。高盛也在报告中写道,小米SU7的首发表现远强于其预期,订单异常强劲,对高盛而言,这是一个“惊喜”。汇丰全球研究也提到,小米将售价定在21.6万元人民币,低于该券商预期的26万元人民币,这将为该汽车带来强劲需求。野村则在报告中指出,小米SU7的预订量高于预期,该公司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预计将迅速增长。小米造车前景真的一片光明?然而,尽管首发预定表现火爆,但对于小米的电动车业务的后续发展前景,华尔街却意见不一。汇丰全球显然是最为乐观的投行之一。汇丰全球表示,在看到小米SU7火爆的预订表现后,该公司将SU7的交付量预测分别上调了40%和97%,这意味着其预计小米SU7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交付7万辆和11.8万辆。考虑到小米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的首款SUV,汇丰银行还将其对小米2024/25/26年度电动汽车总交付量的预测分别上调了40%、53%和43%,分别达到7万、16.8万和25.2万辆。汇丰还将小米2024-26年的净利润预测也上调了14% -19%,这反映对小米电动车交付量预测的上调,以及对其毛利率的更积极展望。该券商维持小米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从20.2港元上调至21.8港元。高盛提到,小米推出了SU7的三个不同版本,这意味着产品结构更加均衡,可能会带来高于预期的销量和平均销售价格。因此,高盛将小米-W的目标价从18.9港元上调至20港元,评级维持“买入”。造车或拖累小米盈利能力相对而言,也有一些投行并不那么乐观。摩根大通指出,小米的电动车业务预计将在头几年亏损,从而拖累小米集团的盈利能力。这一预期实际上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就连雷军本人,也在SU7发布会上坦言,现在的定价是亏钱的。随着国内车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巨头比亚迪、特斯拉到车企新秀蔚来汽车目前都已发起价格战,以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抢占份额。这对于小米来说,显然也意味着更大的销售压力。摩根大通表示,投资者将持续关注该公司的电动车销售势头及电动车发展战略。小摩重申对小米-W的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在21港元不变。美银证券则评论称,虽然小米SU7因价格优势而吸引了良好的需求,然而,美银对SU7的需求可持续性和高昂的运营费用持谨慎态度。美银特别提到,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上已经有数百个品牌,这意味着小米预计将分配更多资源用于销售和营销,以推广其电动汽车,同时继续投资于第二款车型的研发,这将对其核心智能手机业务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因此,尽管美银将小米的目标价从15.7港元上调至16.2港元,但仍维持其中性评级。该券商认为,在SU7取得令人满意的订单表现后,投资者将开始关注该公司电动汽车业务的估值。电动车市场整体疲弱风险相比之下,野村证券可能是对于小米股价前景最为悲观的一方。尽管该投行也看好小米SU7的市场表现,但却并不因此看好小米公司的股价前景。野村在报告中欲抑先扬,先指出,小米SU7的预订量高于预期,该公司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预计将迅速增长。小米还通过HyperOS展示了其生态系统集成能力,使其成为华为的有力竞争对手。这些因素可能在短期内对小米的股价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报告亦指出,电动汽车市场目前整体面临估值下降的窘境,市场情绪疲软且仍存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会对小米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因此,该券商将小米的目标价从18.6港元下调至17港元,并将其评级为中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发布首款电动汽车SU7

小米发布首款电动汽车SU7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电动汽车SU7。 据路透社报道,小米星期四(12月28日)举行产品发布会,SU7正式亮相。 技术方面,SU7预计将充分利用与小米手机共享的操作系统。 另据易车网消息,SU7定位中大型纯电动轿车,小米称该车型拥有非常不错的运动属性,并将配备单/双电机,最高续航可达800公里。 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在活动上说:“通过未来15至20年努力,小米将成为全球前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向前发展。” 路透社的报道称,小米电动汽车首次亮相的时机,正值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减缓,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此前已经打响。 据澎湃新闻报道,继特斯拉今年初将两款中国产车型价格下调至历史最低以来,价格战在中国车市全面打响。进入8月份以来,比亚迪、零跑、领克、欧拉等品牌通过官方降价、新车优惠、终端让利等不同形式开启价格战,涵盖车型超20款。 2023年12月28日 3:33 PM

封面图片

小米汽车登顶苹果 App Store 免费榜

小米汽车登顶苹果 App Store 免费榜 另外,App还有车辆定位、车内温度、空调状态、预约充电等服务入口。小米CEO雷军曾表示,苹果退出造车后,小米SU7将会是苹果购买智能电动车的最好选择。因为支持无线CarPlay、AirPlay等协议,小米SU7是目前对iPhone生态支持最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可以让iPhone用户实现深度的车手互联,无缝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后排扩展功能还支持iPad,可无缝接入原生车机系统,控制空调、音乐和座椅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外媒:中国电动汽车能成功不是靠补贴 靠的是创新和竞争

外媒:中国电动汽车能成功不是靠补贴 靠的是创新和竞争 此外,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获得了大量补贴,但特斯拉也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特斯拉于2019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时,激发了消费者的真正热情,并促进了整个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创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几十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家都试图在设计、软件和其他高科技功能方面超越对手。有许多企业半途而废,但存活下来的企业更精干,更有竞争力。从今年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特点就是价格战和激烈竞争。很多国家如今也在效仿中国的做法,通过补贴等方式让自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更具竞争力。但很明显,中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允许企业失败,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高级经济分析师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表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并没有寻求“打造特定冠军”。“它想要的是胜利者,但不想特意挑选胜利者。这种方式更像是‘让100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蓬勃发展’。”这种策略使得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推出带旋转触摸屏的电动车,而且起价仅为人民币73800元。理想的L系列电动汽车也凭借宽敞的车内空间和一流的车内娱乐设施迅速登上电动SUV的榜首位置。在苹果公司放弃电动汽车项目之际,小米创始人雷军却能让粉丝们排队购买最近发布的SU7电动汽车。其中一些汽车制造商甚至可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丰田。比亚迪去年生产了300多万辆汽车,第四季度超过特斯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也惠及电池和供应链优化等周边领域。2024年前四个月,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份额总计为53.1%。在长三角,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可以做出更大贡献。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表示,如果西方认为补贴是灵丹妙药,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说,单靠补贴“永远无法创造一个健康产业”。“中国成功的原因更多是产品驱动和需求驱动。”他说,在美国用特斯拉引领电动汽车潮流之后,“中国跑得更快,而欧洲则放慢了脚步。”因为跑得快,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也面临着不断更新和升级的压力,有时每18至24个月就会更新一款车型,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在欧洲,更可能是每四到五年才更新一次。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