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15次重复试验

航天科技集团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15次重复试验 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制涉及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落得准”、“接得稳”、“用不坏”以及“修得快”。而在这些技术中,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研制无疑是重中之重。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一大核心功能在于,它不仅能够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而且在完成使命后能够安全返回地球,并准备再次投入使用。这一过程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一方面,火箭在完成任务后需精准地落回地球,期间涉及滑行过程,并在接近地面时再次点火以确保稳定着陆;另一方面,火箭返回地面后,经过简单的修复和维护,便可迅速恢复状态,再次承担发射任务。为了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的这一功能,发动机的研制团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试验试车等多个环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生产质量,严格把控试验流程,为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航天科工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鸣凤”二号热试车成功

航天科工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鸣凤”二号热试车成功 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去年11月,这款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200s全系统长程热试车。今年1月26日,航天科工自主研发的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本次试验的成功为快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明后年首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明后年首飞 容易表示,这几年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关键技术都在一一攻破,相比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增加了四大类关键技术。一是火箭返回时要让它落得准;二是火箭着陆回收时要接得稳;三是为了满足重复使用要求,怎么让火箭用不坏;四是当火箭需要局部维修保养时,怎样才能修得快。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去年已完成了垂直起降悬停试验,取得了可复用火箭关键技术突破。目前该集团正在加快适应商业航天市场的产品开发,突破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推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同时面向商业航天市场需求,开发YF-209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等产品。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用户提供了82发次商业发射服务,发射72颗国际卫星及130颗国内卫星;提供了48次商业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8颗国际卫星和119颗国内卫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6月23日,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下午1时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8米直径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新技术验证箭竖立在场坪发射台上,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喷出蓝色尾焰,箭体上升至约12公里高度,中心发动机调节推力,火箭受控下降,在距离地面50米处,四条着陆腿展开,随后火箭缓速下降,高度趋近于零,稳稳落在回收场坪,实现定点垂直软着陆。

封面图片

中国航天重复使用运载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中国航天重复使用运载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本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十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试验全程用时6分钟左右,火箭经历了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缓速下降五个阶段,实现“起得来、控得准、展得开、落得稳”。试验全面验证了3.8米直径箭体结构、大承载着陆缓冲技术、大推力强变推可复用发动机技术、双低温增压输送技术、返回着陆的高精度导航制导控制技术及健康监测技术,为2025年如期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次试验飞行剖面的顶点为海拔约12公里的平流层。后续,研制团队将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7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基本覆盖火箭一子级飞行剖面,向着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目标再迈进一大步。据了解,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伞降回收、伞降加气囊、有翼水平回收等方案各有所长。垂直起降回收是在火箭原有外形上进行改进,增加了栅格舵、返回控制系统、着陆缓冲系统等,使火箭一子级得以重复利用,进一步提升火箭运载效率,降低人类进出太空的经济成本。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SpaceX发动机试验台在"猛禽"发动机测试后陷入一片火海

SpaceX发动机试验台在"猛禽"发动机测试后陷入一片火海 2022 年早些时候 SpaceX 分享的猛禽发动机测试片段。图片:SpaceX/YouTubeSpaceX/YouTube 大多数火箭公司只为未来特定的火箭生产固定数量的发动机,而 SpaceX 则不同,它是一家硬件资源丰富的公司。该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开发的"星际飞船"火箭已经开始生产钢板、金属罐和火箭发动机。在将火箭发动机安装到猎鹰 9 号、星际飞船超重型或星际飞船第二级之前,都要在 SpaceX 位于得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设施中进行资格测试。这两种火箭发动机可以通过它们的排气烟雾区分开来。梅林"发动机的排气因煤油而呈橙色,而"猛禽"发动机的排气更清洁,呈蓝色。猛禽发动机是专为星际飞船设计的全新设计,因为它们可以使用甲烷作为燃料。今天,来自德克萨斯州当地媒体 NASASpaceflight 频道的镜头显示,在 SpaceX 位于麦格雷戈的展台进行的猛禽发动机测试似乎最终陷入火海。测试在当地时间下午 4 点 12 分稍后开始,由于点火产生的烟雾挡住了摄像机的视线,测试看起来进行得很正常。点火后 14 秒,烟雾散去,发动机已经关闭,测试似乎已经结束。SpaceX 的"猛禽"发动机在 2023 年的一次长时间试验中测试其万向节然而,在烟云散去之后,火箭发动机喷嘴的底部立即喷出了火苗。在试验过程中,这一区域曾出现过猛禽火箭特有的马赫钻石火焰。然而,这些新的火焰是橙色的,而且在第二次爆炸吞没整个结构之前,它们似乎一直在向上移动。幸运的是,SpaceX 的发射台在爆炸后仍然屹立不倒。然而,事故发生后,白云不断从支架顶部飘出,持续了一分多钟后才散去。在等待安装到星际飞船助推器上的过程中,SpaceX 经常对猛禽发动机进行升级。目前使用的是猛禽 2 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特点是推力更大,设计复杂程度更低。猛禽发动机的设计是为了利用火星上的资源液态甲烷作为燃料。与猎鹰 9 号和猎鹰重型的梅林发动机相比,猛禽发动机的功率也要大得多,SpaceX 在其星际飞船火箭助推器上共使用了 33 个发动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完成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

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完成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 为满足智神星一号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需求,星河动力研制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液体发动机负载模拟系统,并在本次试验中进行了负载模拟系统的联调及仿真使用。该负载模拟系统用于模拟智神星一号飞行中伺服机构摆动发动机时的各项负载力矩,可同时实现侧向及轴向21个通道的实时动态加载和数据采集,与高性能仿真计算机共同构建了伺服机构半实物仿真系统,系统功能全面覆盖了“智神星”伺服机构负载性能测试和半实物仿真试验的需求。半实物仿真试验充分验证了控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检验了伺服机构在复杂负载环境下的性能,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智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神星一号是一款中大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组网方面的市场需求。它起飞质量283吨,低轨运载能力8吨,搭配爱神星二号上面级可达10吨,CBC捆绑构型拓展可达17.5吨,号称极具性价比。一级飞行段采用“光纤捷联惯组+飞行综合控制器+电动伺服机构”的控制方案。一级并联7台自研的CQ-50液氧/煤油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安装2台机电作动器,实现发动机径向和切向摆动,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力。动力系统冗余设计,极端情况下,当单台发动机/伺服出现故障时,通过对其余六台发动机进行控制指令重新分配,仍可保证火箭继续稳定飞行。据介绍,星河动力航天是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技术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公司主要为国内外航天领域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航天发射服务,先进的航天装备制造,高性能产品配套,和广泛的工程、技术、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系统化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智神星”系列中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谷神星”系列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等。在航天发射业务方面,星河动力创造了国内民营首家实现连续多次发射成功、首家将商业组网卫星送入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等多个行业第一。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