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500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500万 据悉,“本源悟空”在硬件、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等四个方面均实现了自主可控,其中国产化率超过了80%,而其他部分也通过自主研发有了备用方案。“本源悟空”之名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寓意着像孙悟空一样具有“72变”的灵活多变能力。这款量子计算机搭载了72位的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该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拥有198个量子比特,包括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此外,“本源悟空”还配备了本源的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这是国内首次实现量子芯片批量自动化测试,使得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本源量子科研人员正在“本源悟空”装配调试线上工作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 中国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星期六(1月6日)消息,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9时上线运行。 根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据介绍,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基于超导电路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机。国际上,IBM与谷歌量子计算机均采用超导技术路线。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伟成博士介绍,“本源悟空”匹配了本源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在中国国内首次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此次发布的中国第三代7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取名“悟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寓意如孙悟空般“72变”。 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博士介绍,“悟空”搭载的是72位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这款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 2024年1月6日 12:25 PM

封面图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1000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1000万 据悉,“本源悟空”是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于今年1月6日上线。其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这款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本源悟空”匹配了本源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在国内首次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上个月,“本源悟空”还接入了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四算合一”。这是“本源悟空”联机的第三个超算中心,将有效提升该平台在传统计算和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突破和公共服务能力,使平台能够充分链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推进国产量子算力的规模化应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成功实现四算合一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成功实现四算合一 使平台能够充分链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推进国产量子算力的规模化应用。此前,本源量子联合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和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于2023年8月上线的量超融合先进计算平台已接入“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今年4月,“本源悟空”又正式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据悉,截至5月5日,这台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吸引全球范围内119个国家逾777万人次访问,成功完成超17.8万个运算任务。“本源悟空”是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这款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本源悟空”匹配了本源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在国内首次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一核心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一核心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 图为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图片来源: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大脑”,需要在-273.12℃或更低的极低温环境中运行。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则是“神经网络”,既要能准确传输信号,又要隔绝热量,为“量子计算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量子信息传输建立起高速、稳定的通道。在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中,有一根至关重要的“线”极低温特种高频同轴线缆。这根线是量子计算机信号传输的关键组件,曾一度被国外垄断,导致采购价格高昂。记者了解到,这款国产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可为100+位量子芯片提供微波信号传输通道,能够在极低热泄漏环境下实现微波信号的跨温区稳定传输。该模组的成功研发使得量子芯片能够发挥出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我国量子计算机更高效运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日本团队开发出“光量子计算机”运算纠错技术

日本团队开发出“光量子计算机”运算纠错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等的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成果称,开发出能自行纠正“光量子计算机”运算错误的方法。“光量子计算机”是使用光的下一代计算机,这正是这种计算机所面临的最后课题。研究量子信息科学的东大教授古泽明表示:“原理层面的开发已完成。今后将迎来新的时代。”据悉,他们将在9月成立风险企业以推动成果转化。量子计算机使用信息的基本单位“量子比特”,即使是复杂的运算也能高速执行,但过程中容易出现运算错误。使用超导体或离子的计算机已开发出纠错功能,但需要大量量子比特和复杂的布线。此外还存在计算机体积变大和耗电量大的问题。团队此次开发出了高性能的光检测仪,成功创造出一种名为“GKP量子比特”的特殊光状态,它能在运算的同时纠错。包含大量光子的单个光信号工作原理与排列大量量子比特的状态相同,因此有望在计算机体积不增大的情况下提高运算能力。

封面图片

今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向国盾量子交付了一款 50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

今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向国盾量子交付了一款 50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测控系统。 据官方介绍,这颗芯片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后续还计划通过中电信量子集团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向全球开放。 研究人员表示,“骁鸿”芯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大规模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的发展,更多考虑的是通过集成更多的比特数和实现各单项指标,来满足测控系统验证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骁鸿”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但官方强调其综合性能与此前创造量子纠缠数世界纪录的“祖冲之二号”尚有差距,不具备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能力。 国盾量子计算负责人王哲辉还表示,“骁鸿”芯片将在国盾量子千比特测控系统上进行单比特门、双比特门、读取操作及测控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工作预计在今年 8 月前完成。据介绍,新测控系统集成度较上一代产品提升 10 倍以上,核心元器件使用国产化设计,在提升操控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未来,国盾量子将面向万比特规模,进一步研发适用于可纠错量子计算机的新型测控系统。 标签: #量子计算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