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出口欧洲加速 奇瑞将投资4亿欧元于西班牙建厂

中国车出口欧洲加速 奇瑞将投资4亿欧元于西班牙建厂 海外媒体的报道披露了奇瑞与Ebro-EV Motors合作的部分细节,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4亿欧元(当前约合30亿元人民币),其中既包括两个合作伙伴的投资,也包括西班牙政府和加泰罗尼亚大区政府的援助。据悉,奇瑞与Ebro-EV Motors合作项目将重启位于加泰罗尼亚大区的前日产汽车西班牙基地,该生产基地中的一家工厂将生产奇瑞Omoda品牌,另一工厂则将生产Ebro品牌旗下车型。在与Ebro-EV Motors达成协议后,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国际公司总经理表示,西班牙将成为奇瑞全球“主要汽车出口基地”之一,希望利用巴塞罗那工厂向欧洲其他地区出口汽车。数据显示,西班牙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去年产量接近250万辆,预计今年可达230万辆左右。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奇瑞回应被欧盟加征21%关税:将在欧洲建厂以减轻影响

奇瑞回应被欧盟加征21%关税:将在欧洲建厂以减轻影响 虽然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会对公司出口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奇瑞将在欧洲本土生产汽车,此举有助于减轻加征关税所带来的部分影响。张建表示,奇瑞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在最近收购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工厂开始生产电动汽车,这是其在欧洲的首个生产基地。据悉,该生产基地位于日产汽车巴塞罗那旧厂,早在2021年底,日产关闭了该工厂,并导致约2500名工人失业,而奇瑞接手后,给出了超过1250个就业岗位。在产能规划上,奇瑞这一欧洲工厂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生产欧萌达5等车型,预计到2027年年产量将达到5万辆,2029年增至15万辆。不过,张建也透露,该工厂的产能不足以满足奇瑞在欧洲的中长期计划,奇瑞正考虑欧洲第二工厂的选址,以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市场的规模。此外,有业内专家指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本质目的还是促进制造业回流欧洲,吸引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而奇瑞的这种应对欧盟关税的举措,也会更受欧盟的欢迎。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关税压力之下 欧洲各国对中国车企抛出招商橄榄枝

关税压力之下 欧洲各国对中国车企抛出招商橄榄枝 作为欧洲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西班牙已经获得了奇瑞汽车的投资。据报道,奇瑞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工厂将于第四季度在巴塞罗那正式开工。而据消息人士称,奇瑞还计划在欧洲开办第二家规模更大的工厂,且其已经与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政府进行了会谈。意大利政府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引进奇瑞与另一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进行竞争。目前,奇瑞有资格获得西班牙政府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工厂吸引计划的支持。另一家中国远景集团则已经获得该计划下的3亿欧元奖励,以建设一座价值25亿欧元的电池厂。此外,宁德时代还计划与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设一家超级工厂。意大利方面则透露可能利用其国家汽车基金,为包括中国东风汽车在内的几家公司提供激励措施。该基金预计在2025-2030年间投入60亿欧元,用于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有人则爆料,上汽集团计划在欧洲建立两家工厂。第一家工厂建立在现有工厂之上,年产量预计为5万辆汽车;第二家工厂则从零开始建设,年产量目标在20万辆。上汽正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等国家中考虑选址。有力候选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汽车和工业业务全球联席主管Andrew Bergbaum指出,欧盟的关税可能加速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和供应商在欧洲本地化生产的过程。他还强调,虽然关税对消费者和有碳排放目标的城市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但其不会阻碍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尤其是当其于欧洲制造时。瑞银分析师则认为,这将导致出海欧洲的中国车企变得更加集中,规模较小的企业或许将放弃进入这一残酷竞争的市场。此外,中国企业也将加快在当地设厂的努力,这一举动将获得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的欢迎。另一方面,考虑到劳动力、能源和合规等方面的成本问题,咨询公司贝恩的分析师Di Loreto表示,北欧将因为劳动力成本过高而不被中国企业青睐,更南边的意大利或者西班牙希望更大,其劳动力成本较低且制造标准相对较高,这对高端汽车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而对于低成本汽车来说,东欧和土耳其的吸引力更大。尤其是土耳其,其与欧盟的关税同盟以及与非欧盟国家的自贸协定保证了汽车和零部件出口的免关税。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泰国投促会:中国奇瑞汽车厂预计2025年投产

泰国投促会:中国奇瑞汽车泰国厂预计2025年投产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星期一(4月22日)称,中国奇瑞汽车在泰国建造的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投产,为当地和出口市场生产汽车。 据路透社报道,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Narit Therdsteerasukdi说,上述工厂预计在2025年第一阶段生产五万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2028年产量将增至八万辆。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说,奇瑞汽车将成为第八家在泰国建厂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 泰国是区域汽车组装和出口中心,长期以来由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等日本汽车制造商主导。不过近年来,泰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掀起了一股中国投资热潮,中国汽车制造商已承诺将投资逾14.4亿美元(19.6亿新元)。 泰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将250万辆汽车年产量的约三分之一,转化为电动汽车。 2024年4月22日 2:02 PM

封面图片

比亚迪欧洲建厂取得实质性突破

比亚迪欧洲建厂取得实质性突破 签约仪式期间,西雅尔多外长表示,“比亚迪决定将第一个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建在匈牙利,这是匈牙利历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匈牙利的经济地位,巩固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强化匈牙利在全球电动汽车转型中的地位。匈中央和地方政府将为比亚迪整车厂项目提供各方面支持,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运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很乐意把我们高度先进的工艺和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带入匈牙利,助力当地汽车电动化转型。未来,通过本地化生产制造, 比亚迪将加快打造具有欧洲本地化品牌属性的产品, 与欧洲形成更紧密的商业交流和互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匈牙利位于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产业基础。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比亚迪在匈牙利不断耕耘,早在七年前就建设了比亚迪在欧洲的第一座纯电动大巴工厂,再到如今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工厂,比亚迪将持续拓宽并深化在匈牙利的本土化项目合作,共同推动欧洲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秉承落实“为地球降温1°C”的愿景。据证券时报,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最早可以追溯至1998年,彼时比亚迪在荷兰鹿特丹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主要做手机电池及零部件业务,此举为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比亚迪又在海外探索了以商用车为先导的出口路径。2021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了“乘用车出海”计划,加速了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截至目前,比亚迪的汽车已销往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车型分别在挪威、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销售。1月29日,比亚迪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290亿元3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74亿元297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5.22%89.92%。对于业绩增长,比亚迪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尽管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公司凭借品牌力的不断提升、出海销量的快速增长、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盈利实现大幅改善,展现了强大的韧性。民生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崔琰认为,比亚迪业绩表现坚挺,得益于出口销量的增长,特别是2024年第四季度的出口量,持续带动了利润。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02.4万辆,同比增长61.9%。 其中,2023年全年比亚迪汽车出口共计24.3万辆,同比增长334.2%。展望2024年,崔琰判断,比亚迪出海业务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等地迎来快速发展,2024年出口量有望达到50万辆。截至1月31日收盘,比亚迪(002594)报170.73元,当日跌幅0.72%,市值4970.2亿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意大利正与特斯拉和三家中国车企谈判 希望在当地建厂

意大利正与特斯拉和三家中国车企谈判 希望在当地建厂 在意大利议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乌尔索提到了这些正在进行的谈判,并表示已收到积极的回应。目前,Stellantis集团(旗下拥有菲亚特和阿尔法·罗密欧等品牌)是意大利唯一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去年,该集团在当地生产了约75万辆汽车,包括52万辆乘用车和23万辆货车。乌尔索透露,意大利政府已与特斯拉进行了数月的接触,并暗示特斯拉需重新评估其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布局。同时,意大利政府也在与三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进行会谈,这些公司的代表去年访问了意大利,考察了潜在的投资机会。去年12月,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意大利参加一次集会并发表演讲。乌尔索强调,为了在电动汽车转型的背景下维持国内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意大利每年至少需要生产130万辆汽车,其中包括100万辆乘用车和30万辆货车。乌尔索坦言,“我们意识到,仅依靠Stellantis一家公司无法达成在意大利生产100万辆汽车的目标。”意大利政府正在与Stellantis进行会谈,目标是在21世纪20年代末将该集团在意大利的年产量恢复到10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意大利达到这一生产量是在2017年。本周有报道援引比亚迪欧洲董事总经理舒酉星的话称,意大利已经与比亚迪取得联系,作为引进第二家汽车制造商计划的一部分。一位比亚迪的消息人士表示,这些谈判并非近期才开始,实际上在比亚迪评估其首个欧洲工厂的选址时就已经开始了。比亚迪最终选择在匈牙利建立工厂。公司目前尚未公开讨论是否计划在欧洲建立第二座工厂的计划。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改写EV世界版图

中国改写EV世界版图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1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比2022年增加16%,达到442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的新车出口量增长58%,达到491万辆。按有可比数据的各国数据来看,自德国跃居第一位的2016年以来,日本首次从出口量首位跌落。中国汽车出口的驱动力是对于美日欧主要企业撤出的俄罗斯出口等的扩大、以及以中国领先的EV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在2023年比2022年增加约80%。象征中国崛起的是2023年10~12月在EV销量上首次超过美国特斯拉的中国最大EV企业比亚迪(BYD)。比亚迪正在迅速扩大产能。2022年乘用车产能为125万辆,但实际产量超过180万辆,开工率超过100%。当地媒体报道称,2023年产能达到350万辆左右,超过特斯拉2023年的产能(235万辆)。比亚迪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正在迅速扩大中国国内工厂的生产基地。当地媒体报道称,安徽省合肥市项目的第一期工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预计今后将加强广东省深圳市及河南省郑州市的工厂产能。华安证券推算称,2024年比亚迪的产能将超过450万辆。海外销售也在快速增长。比亚迪的海外销量在2023年超过了24万辆。超过了披露的2022年7~12月的累计约5万辆。在海外,中国制造的EV销量正在增加,是因为与特斯拉和德国大众等海外竞争车型相比价格较低。在欧洲,以具有环保意识的年轻人为中心,比亚迪的销量正在增加。与欧洲大型汽车企业的EV相比,比亚迪的EV车身价格平均便宜20~40%。在泰国,比亚迪的SUV“ATTO3”正在以首都曼谷等城市地区的富裕阶层为中心不断普及。小型EV“海豚”在享受补贴后能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正在扩大到中等收入阶层。比亚迪通过电池业务起家,可自主生产主要零部件。连芯片、零部件和座椅都始终自主生产,降低了采购成本。销量越多,越能产生量产效应。从2023年7~9月的销售净利润率来看,比亚迪达到6.4%,在盈利能力上也接近特斯拉(7.9%)。在中国企业在汽车生产方面增强实力的背后,政策的推动也功不可没。中国政策引导EV转型中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了推进EV等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方针。2010年至2022年全面引进了销售补贴制度。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政府发放的补贴总额达到3000亿元规模。此外,还推出了推动企业转向EV的制度。从2019年开始,原则上只批准EV建设组装汽车的新工厂,2020年正式引进了要求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制造和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制度。KPMG FAS 的执行董事合伙人井口耕一表示,“中国EV企业的投资思路和速度感接近于IT企业。政府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使低价化趋势得以持续,短短数年内就席卷了世界EV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整体的3成来自海外品牌中国正在推进包括海外品牌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中,实际最多的是特斯拉,达到34万辆。远远领先于比亚迪,占整体的近30%。据悉,力争扩大EV出口的中国被认为在特斯拉设立上海工厂之际,要求特斯拉实现产量一半的出口。中国瞄准的是以转向EV为契机,成为引领世界市场的“汽车强国”。中国跃居出口首位只是开始,今后的增长将转向海外生产。中国相关人士预测,2030年汽车出口将达到600万辆,海外产量将达到600万辆,海外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出口或有助于缓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扩大出口的背后也具有缓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的意图。据中国媒体的报道,2022年国内汽车工厂的开工率仅为54%,与2017年的67%相比大幅恶化。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问题。有估算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将超过3600万辆。2025年国内销量为1400万~1600万辆左右,预计将出现2000万辆的产能过剩。今后的内需放缓可能加剧产能过剩。法国和意大利限制对亚洲造EV的补贴,对低价的中国EV进口产生警惕。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