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万年前的古青蛙化石颠覆百年科学认知

4500万年前的古青蛙化石颠覆百年科学认知 图片来源:A. Pieri(比萨大学)古生物学家丹尼尔-福尔克(Daniel Falk)和玛丽亚-麦克纳马拉(Maria McNamara)教授与来自爱尔兰、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一起,研究了德国中部盖瑟尔塔尔(Geiseltal)遗址中距今4500万年前的青蛙化石。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化石显示了全身软组织的轮廓。研究小组发现,青蛙化石之所以保存完好,是因为保存了远古时期的皮肤残余。研究小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 X 射线分析和红外光谱等高精度技术对化石进行了研究。这些技术在二十世纪初首次发现化石时还不存在。"青蛙皮肤化石的保存质量令人惊叹甚至连胶原纤维等亚细胞结构都保存了下来。"研究负责人、博士研究员丹尼尔-福尔克(Daniel Falk)说。"青蛙的皮肤是在矿物磷酸钙中复制的,这有助于它存活数百万年"。丹尼尔说:"它的皮肤保存得非常好,我们甚至可以推算出化石蛙的栖息地。保存下来的皮肤显示出了防止干燥的适应性,这表明这些青蛙化石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陆地上度过的。"资深作者玛丽亚-麦克纳马拉(Maria McNamara)教授说:"软组织化石往往揭示了有关动物生物学的隐藏信息。我们发现,青蛙化石皮肤的保存方式与欧洲其他地点的青蛙化石相同。"Daniel Falk 用电子显微镜检查 Geiseltal 青蛙的皮肤化石样本。资料来源:Daniel Falk"这一发现非常令人兴奋,因为它推翻了持续近百年的科学观点。更重要的是,化石保存的重复模式告诉我们,青蛙在 4500 多万年前就进化出了适应旱地生活的特殊能力"。这项研究强调了历史化石收藏的有用性,以及利用现代技术重新评估历史标本的必要性。这项研究发表在今天的《科学报告》杂志上。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蜗牛壳化石中发现第一种多烯色素

科学家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蜗牛壳化石中发现第一种多烯色素 彩色蜗牛壳化石(左)和现代蜗牛壳(右边的大标本)。图片来源:Klaus Wolkenstein这使得哥廷根大学和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NHMW)的研究人员的这一新发现更加令人吃惊:他们在距今 1200 万年前的蜗牛壳化石中发现了色素。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化石中发现的几乎原封不动保存下来的多烯类色素。这项研究发表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奥地利 Nexing 中新世沉积物中的 Pithocerithium rubiginosum 贝壳化石(高 1.5 厘米)(左)和氟化钙圆盘(圆盘直径 2 厘米)上分离出的红色多烯色素(右)。资料来源:Klaus WolkensteinNHMW 的古生物学家在奥地利布尔根兰州发现了蜗牛超科 Cerithioidea 的蜗牛壳。这些蜗牛生活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的热带海边。参与这项发现的 NHMW 教授马蒂亚斯-哈扎豪泽(Mathias Harzhauser)解释说:"他说:"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淡红色的花纹是来自原始的贝壳,还是后来在沉积物中形成的。哥廷根大学地球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解开了这个谜团。他们利用拉曼光谱分析了这些色素。这包括用激光照射样品。样品反射出的散射光可以用来清楚地识别化合物。他们在贝壳化石中检测到了属于多烯类化学物质的色素。这些有机化合物包括众所周知的"类胡萝卜素",例如,鸟类羽毛、胡萝卜和蛋黄中鲜艳的红色、橙色和黄色就是由类胡萝卜素产生的。领导这项研究的克劳斯-沃肯斯坦(Klaus Wolkenstein)博士多年来一直在哥廷根大学研究化石颜料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所能希望的是这些化学物质降解产物的痕迹。但是,如果降解,这些化合物就会失去颜色。因此,在距今 1200 万年前的化石中发现这些几乎完好无损的色素确实令人惊讶。"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1.3亿年前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科学家:1.3亿年前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科学家研究两枚距今约1.3亿年的远古雄性蚊子化石时发现,在蚊科动物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新华社报道,蚊子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吸血昆虫。在此次研究前,最早发现过约1亿年前的蚊子化石。 来自中国、黎巴嫩、法国、美国古生物学者发现,这两枚远古化石来自白垩纪的黎巴嫩琥珀,距今有约1.3亿年历史,这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发现并采集了上万枚黎巴嫩琥珀,其中筛选出2枚保存完整、精美的雄性蚊子化石。 研究员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发现,与现代雄蚊多吸食花露而口器退化、雌蚊具有用于吸血的刺吸式口器不同,约1.3亿年前的雄性蚊子化石中保存了明显的刺吸式口器。 显微结构显示,这些刺吸式口器有尖锐的三角状下颚,下颚上有锋利的小齿。研究团队根据这些结构判断,在约1.3亿前,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此次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外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完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等参与。研究团队介绍,受限于化石证据缺乏,此前人们对蚊子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了解极为有限。这两枚珍贵的远古蚊子化石,也为后续更细致地研究蚊子从何而来、如何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星期二(12月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2023年12月5日 9:49 P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 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化石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 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化石 Aellopobatis bavarica:新发现的物种,完整的化石仅产于德国。该物种也是所有物种中体型最大的,可长到 170 厘米。资料来源:Türtscher 等人(2024 年,图 4)这项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这些古老软骨鱼类的了解,并提供了对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在她的新研究中,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朱莉娅-蒂尔茨彻(Julia Türtscher)研究了侏罗纪晚期的 52 种鳐鱼化石。这些鳐鱼化石距今已有 1.5 亿年的历史,当时欧洲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只有少数几个岛屿,相当于今天的加勒比海。侏罗纪晚期的标本对科学家来说尤为珍贵,因为它们是已知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鳐鱼标本之一。由于浑身软骨的鳐鱼化石通常只会保留牙齿,这种罕见的骨骼发现为了解鳐鱼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令人兴奋的线索。尽管人们对这些保存异常完好的化石(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已经了解了一段时间,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探索过。Türtscher 的研究首次对这些鳐鱼的体形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古生物学家 Julia Türtscher 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收藏馆,馆内展出了几件鳐鱼新物种的标本。资料来源:Patrick L. Jambura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全形态(完全保存)鳐鱼的种类比以前想象的要多。Türtscher说:"到目前为止,晚侏罗世仅确认了3种全形鳐鱼,但由于这项研究,现在共确认了5种鳐鱼。"根据他们的分析,研究人员确认了讨论已久的第四个物种,并记录和介绍了一个以前未被发现的新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这种鳐鱼可以长到 170 厘米长,以前被认为是体型更小的法国Spathobatis bugesiacus(60 厘米长)的大型形态。然而,通过对骨骼结构和身体形状的详细分析,科学家们能够证明Aellopobatis bavarica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新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这五种鳐鱼出现在非常有限的地区,但作者并不愿意妄下结论说这五种鳐鱼可能是地方特有物种:Türtscher解释说:"对标本牙齿形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随后与其他地点的孤立牙齿进行比较,可能有助于重建晚侏罗世鳐鱼的古地理分布。"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上侏罗世鳐鱼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情况,而且对鉴定仅从孤立的牙齿中得知的鳐鱼物种化石具有直接影响。关于这些迷人动物的不断新发现,为我们了解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提供了洞察力,并凸显了保存完好的化石在重建我们的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同时了解一个族群的过去,包括它的进化、它对随时间变化的环境因素的适应,以及这个族群在进化史上所面临的灭绝,才能对活着的物种得出准确的结论。古生物学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种进化和灭绝背后的动态,从而帮助我们为当今的濒危物种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二作者、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 Patrick L. Jambura 说。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亿年前"庞贝"三叶虫化石的发现颠覆了对这一早已灭绝族群的认识

亿年前"庞贝"三叶虫化石的发现颠覆了对这一早已灭绝族群的认识 两种三叶虫在 5.1 亿年前被火山灰流掩埋前的艺术再现。资料来源:普瓦捷大学 A. El Albani 教授这只寒武纪时期的三叶虫是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的研究课题,该团队由来自摩洛哥的普瓦捷大学地质学家 Abderrazak El Albani 教授领导。该研究小组成员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格雷格-埃奇科姆博士(Dr. Greg Edgecombe)。格雷格-埃奇科姆博士评论说:"我研究三叶虫已经将近 40 年了,但我从来没有像研究这些三叶虫那样感觉自己是在观察活的动物。我看过很多三叶虫的软体解剖图,但这里的三维保存才是真正令人震惊的。我们工作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发现浅海环境中的火山灰可能是保存特殊化石的大丰收。三叶虫 Protolenus (Hupeolenus) 头部和躯干("身体")前肢腹面的显微层析重建图。资料来源:Arnaud Mazurier,IC2MP,普瓦捷大学由于其坚硬的钙化外骨骼在化石记录中保存完好,三叶虫是一些研究得最好的海洋动物化石。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古生物学家已经描述了超过 20000 个物种。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保存的软组织相对稀少,科学界对这一种类繁多的群体的全面了解一直受到限制。由于摩洛哥三叶虫被包裹在海水中的高温灰烬中,它们的身体在灰烬转化为岩石的过程中很快就变成了化石这与维苏威火山爆发后庞贝居民的结局相似。化石保存了它们身体的每个部分、腿部,甚至是附肢上的毛发状结构。三叶虫的消化道在充满灰烬后也被保存了下来。即使是附着在三叶虫外骨骼上的小"灯壳",也通过肉质的身体保持着它们生前的样子。补充视频 资料来源:Greg Edgecombe主要作者 Abderrazak El Albani 教授评论说:"作为一名研究过不同年代、不同地点化石的科学家,在火山环境中发现保存状态如此完好的化石让我深感振奋。我认为火成碎屑沉积物应该成为新的研究目标,因为它们具有捕获和保存生物遗骸(包括脆弱的软组织)的特殊潜力。预计这些发现将为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带来重大发现。"三叶虫 Gigoutella mauretanica 腹面的显微层析成像。资料来源:Arnaud Mazurier,普瓦捷大学 IC2MP研究人员利用 CT 扫描和计算机对虚拟 X 射线切片进行建模,发现在口腔边缘发现的附属物具有弯曲的勺状基部,但这些附属物非常小,在保存不太完好的化石中没有被发现。事实上,以前人们认为三叶虫在长触角后面有三对头部附属物,但这项研究中的两个摩洛哥物种都显示有四对。在三叶虫中首次发现了覆盖在口腔上的肉质叶片,称为唇瓣。共同作者、来自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哈里-伯克斯补充说:"研究结果详细揭示了三叶虫嘴部周围的特化腿群,让我们对三叶虫的进食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还发现头部和身体的附肢具有向内的密集棘刺,就像今天的鲎一样"。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一块3.19亿年前的鱼类化石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大脑”。

科学家在一块3.19亿年前的鱼类化石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大脑”。 一百多年前,英国兰开夏郡一座煤矿出土了一块不起眼的史前鱼类化石。但这枚化石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一直保存在曼彻斯特博物馆中。 但伯明翰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该化石的头骨中包含大脑。(1/3)

封面图片

世界上最古老的皮肤在异常罕见的化石中得以保存

世界上最古老的皮肤在异常罕见的化石中得以保存 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大多数化石都是骨骼,原因很简单:骨骼不会很快腐烂,所以它们有更多的时间变成化石。像皮肤、肌肉和器官这样的软组织通常在人死后很快就会腐烂或被食腐动物吃掉,所以我们并不经常发现这些东西。但是,在适当的情况下,这也是可能发生的。把它迅速地埋在适当的介质中,你就可以得到保存在琥珀中的长着羽毛的恐龙尾巴、腌制在沼泽中的 1.33 亿年前的大脑,以及看起来像在打盹儿一样仍然长着皮肤和鳞片的点头龙。现在,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皮肤化石,比之前任何动物的记录保持者至少早了2100万年。这个样本可以追溯到 2.86 亿到 2.89 亿年前,这意味着它比最早的恐龙至少早了 4000 万年。研究小组说,这种皮肤属于某种早期爬行动物,有趣的是,它看起来像是昨天从鳄鱼身上剥下来的。它有着熟悉的鹅卵石表面,以及鳞片之间的铰链区域,科学家将其比作蛇皮。不同的皮肤化石碎片,显示出我们熟悉的爬行动物鳞片(E.D.Mooney & T. Maho),CC BY 4.0我们对远古动物皮肤的了解大多来自印记在皮肤腐烂之前,留在泥土上的间接印记会硬化成岩石。在这种情况下,皮肤本身被保存在一系列小的三维碎片中,包括坚韧的外表皮层和罕见的内真皮层。这些化石是化石猎人比尔和朱莉-梅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石灰岩洞穴系统理查兹刺发现的。化石皮肤之所以能保存如此之久,这个地点可能是关键所在。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伊桑-穆尼(Ethan Mooney)说:"在二叠纪早期,动物会掉进这个洞穴系统,并被埋在非常细的粘土沉积物中,从而延缓了腐烂过程。但关键在于,这个洞穴系统在二叠纪期间也是一个活跃的石油渗漏点,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和焦油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使这种皮肤得以保存下来。"这些标本将存放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进一步研究可能会发现更多有关古代动物皮肤的信息。这项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