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期间"命中注定"SOHO-5008彗星被公民科学家跟踪到

日食期间"命中注定"SOHO-5008彗星被公民科学家跟踪到 2024年4月8日,SOHO-5008彗星在迅速解体前的一次日食中被发现并拍摄下来。资料来源:Petr Horálek(奥帕瓦物理研究所)、Josef Kujal(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天文学会)、Milan Hlaváč这是继最近发现 SOHO 的第 5000 颗彗星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不过,这颗被命名为 SOHO-5008 彗星的彗星与众不同。SOHO Sungrazer 项目经理 Karl Battams(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此前预测,SOHO-5008 彗星将在日全食期间出现。来自捷克奥帕瓦物理研究所的 Petr Horálek 在墨西哥观看了日食。云层散去后,Petr 拍摄到了这幅令人惊叹的日冕美景。太阳左下方是 SOHO-5008 彗星。在彼得用相机捕捉到这颗彗星后不久,它就遭遇了灭顶之灾,因为过于靠近太阳而解体了。与上图相同,插图突出显示了 SOHO-5008。资料来源:Petr Horálek(奥帕瓦物理研究所)、Josef Kujal(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天文学会)、Milan Hlaváč从地面观测到这些彗星是极其罕见的,并且这次观测"命中注定"一般地只能归功于日全食。该图像由 100 张照片合成,其中宽日冕以 200 毫米焦距拍摄(曝光时间从 1/4000 到 2 秒),内日冕以 1100 毫米焦距拍摄(曝光时间从 1/500 到 4 秒)。SOHO作为彗星猎手的能力是计划之外的,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凭借对太阳周围环境的清晰观察,SOHO 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彗星。这使它成为天文学史上发现彗星最多的机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太阳和日光层天文台(SOHO)已发现第5000颗彗星

太阳和日光层天文台(SOHO)已发现第5000颗彗星 SOHO 8是欧空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SOHO 的科学研究范围从太阳炙热的内部,到可见的表面和狂风暴雨般的大气层,再到遥远的区域,在那里,来自太阳的风与来自恒星间的原子微风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图片来源:欧空局SOHO在太空中运行了28年,取得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尽管它的设计初衷并不是要成为彗星猎手。彗星是由冰和岩石组成的小天体,绕太阳运行只需几年时间。它属于"马斯登彗星群"。该彗星群被认为与 96P/Machholz 彗星有关(当 Machholz 彗星每 5.3 年经过太阳附近时,SOHO就会对其进行观测),并以已故科学家 Brian Marsden 命名,是他利用 SOHO 观测首次发现了该彗星群。在利用 SOHO 发现的 5,000 颗彗星中,只有约 75 颗属于 Marsden 彗星群。太阳和日光层天文台(SOHO)航天器发现的第5000颗彗星在这张照片的左上方用一个白色小方框标出。放大后的插图显8示,这颗彗星是白色垂直线之间的一个微弱小点。这张照片是 2024 年 3 月 25 日由 SOHO 的大角度和分光日冕仪(LASCO)拍摄的,它使用一个圆盘来遮挡明亮的太阳,并显示出太阳周围的微弱特征。图片来源:NASA/ESA/SOHOSOHO 意想不到的作用SOHO是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项联合任务,于1995年12月发射升空,目的是研究太阳及其外部大气层(称为日冕)的动态。SOHO 上的一个科学仪器叫做大角度和分光日冕仪(LASCO),它使用一个人造圆盘来遮挡太阳的刺眼光线,这样科学家们就可以研究日冕和太阳周围的环境。这也使得 SOHO 能够完成许多其他航天器无法完成的任务观测飞近太阳的彗星,这些彗星被称为"吟唱"彗星或"吟唱者"。许多这样的彗星只有在离太阳太近,其他天文台无法看到时才会变亮,否则就会被我们恒星的强光掩盖而无法被发现。虽然科学家们预计 SOHO 在执行任务期间会偶然发现一些彗星,但该航天器发现彗星的能力使其成为历史上最多产的彗星发现者发现了当今已知彗星的一半以上。社区参与和成就事实上,在 SOHO 发射后不久,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开始在其图像中发现如此多的彗星,以至于任务科学家们需要一种方法来跟踪所有这些彗星。本世纪初,他们启动了由美国宇航局资助的Sungrazer项目,允许任何人报告他们在SOHO图像中发现的彗星。这段视频展示了太阳和日光层天文台的第5000颗彗星(画圈处)相对于背景恒星在星场上移动的情况。该序列中的图像是用航天器的大角度和光谱仪(LASCO)拍摄的。资料来源:NASA/ESA/SOHOSOHO的第5000颗彗星是由Sungrazer项目参与者谭汉杰发现的,他来自中国广州,目前正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攻读天文学博士学位。谭汉杰从 13 岁起就参加了 Sungrazer 项目,是该项目最年轻的彗星发现者之一。"自 2009 年以来,我已经发现了 200 多颗彗星,"Tan 说。"我加入Sungrazer项目是因为我喜欢寻找彗星。彗星在太空中旅行了数千年,能够成为第一颗看到彗星在太阳附近变亮的彗星,真的很令人兴奋。"在利用 SOHO 发现的 5000 颗彗星中,大部分都是在参加 Sungrazer 项目的国际志愿彗星猎手的帮助下发现的,其中许多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学培训。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空间科学家卡尔-巴塔姆斯(Karl Battams)是Sungrazer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他表示:"我们终于达到了这个里程碑5000 颗彗星这对我来说简直难以置信。"SOHO 的第 5000 颗彗星是在参与美国宇航局资助的 Sungrazer 项目的志愿者的帮助下发现的。资料来源: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利用 SOHO 发现的大量彗星使科学家能够更多地了解绕太阳运行的彗星和彗星群。通过观察彗星像小型太阳探测器一样穿过我们恒星的大气层,Sungrazer 项目发现的彗星还帮助科学家了解了更多有关太阳的信息。巴塔姆斯说:"统计 5000 颗彗星,观察它们在太空中的轨道和轨迹,是一个超级独特的数据集这是真正有价值的科学。这证明了项目参与者为此付出的无数时间。如果没有项目志愿者们的努力,我们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里程碑。"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公民科学家和人工智能利用哈勃发现隐藏的小行星

公民科学家和人工智能利用哈勃发现隐藏的小行星 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条状螺旋星系 UGC 12158 的图像看起来像是有人用白色记号笔涂抹过的。实际上,这是一颗前景小行星在哈勃视场中移动时的时间曝光组合,它干扰了对该星系的观测。对星系进行了多次曝光,这就是虚线图案中的证据。由于视差的原因,小行星呈现出一条弯曲的轨迹:因为哈勃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围绕地球运行的,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即这颗微弱的小行星正在沿着弯曲的轨迹游动。这颗未知的小行星位于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内,因此比背景星系距离哈勃近 10 万亿倍。这类数据对天文学家普查太阳系中的小行星群非但不会造成困扰,反而非常有用。图片来源:NASA、ESA、Pablo García Martín(UAM);图片处理:Joseph DePasquale(ST:Joseph DePasquale(STScI);鸣谢:Alex Filippenko(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大量存档图像,目测到了一群在很大程度上从未见过的小行星的踪迹。这次寻宝活动需要浏览 19 年间拍摄的 37,000 张哈勃图像。结果发现了 1,701 条小行星轨迹,其中 1,031 个小行星以前未编入目录。在这些未编入目录的小行星中,约有 400 颗的大小在 1 公里以下。这张图是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档案数据绘制的,这些数据被用来识别出一群在很大程度上从未见过的非常小的小行星的轨迹。这些小行星并非预定目标,而是哈勃图像中的背景恒星和星系。这次全面的寻宝活动需要浏览跨度长达 19 年的 37,000 张哈勃图像。这是通过"公民科学"志愿者和人工智能算法完成的。结果发现了 1701 条以前未发现的小行星轨迹。资料来源:Pablo García Martín(UAM),Elizabeth Wheatley(STScI)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被称为"公民科学家",他们为小行星的识别做出了贡献。专业科学家将志愿者的努力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对小行星进行了识别。研究人员说,这代表了一种在跨越数十年的天文档案中寻找小行星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其他数据集。"我们正在更深入地观察较小的主带小行星群。"第一作者、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巴勃罗-加西亚-马丁(Pablo García Martín)说:"看到如此多的候选天体,我们感到非常惊讶。这个群体的存在曾有过一些暗示,但现在我们通过使用整个哈勃档案获得的随机小行星群体样本证实了这一点。这对于深入了解太阳系的进化模型非常重要。"这个随机的大样本为了解小行星带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发现大量小行星的观点倾向于认为,这些小行星是较大小行星的碎片,它们像被砸碎的陶器一样发生碰撞并四分五裂。这是一个长达数十亿年的研磨过程。关于较小碎片存在的另一种理论是,它们是在数十亿年前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但是,没有任何可以想象的机制可以阻止它们从太阳周围行星形成的环星盘中聚集尘埃,从而滚雪球般地变大。西班牙马德里欧洲太空天文中心的布鲁诺-梅林(Bruno Merín)说:"碰撞会产生某种特征,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目前的主带群体。"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条状螺旋星系 UGC 12158 的图像看起来像是有人用白色记号笔涂抹过的。实际上,这是一颗前景小行星在哈勃视场中移动时的时间曝光组合,它干扰了对该星系的观测。对星系进行了多次曝光,这就是虚线图案中的证据。由于视差的原因,小行星呈现出一条弯曲的轨迹:哈勃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围绕地球运行的,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即这颗微弱的小行星正沿着弯曲的轨迹游动。这颗未知的小行星位于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内,因此比背景星系距离哈勃近 10 万亿倍。这类数据对天文学家普查太阳系中的小行星群非但不会造成困扰,反而非常有用。资料来源:NASA、ESA、Pablo García Martín (UAM)由于哈勃围绕地球的快速轨道,它可以通过哈勃曝光中的小行星痕迹捕捉到游荡的小行星。从地球上的望远镜观看,小行星会在画面上留下一道痕迹。小行星在哈勃曝光的照片中以清晰无误的弯曲轨迹出现,从而"轰炸"了哈勃曝光。当哈勃围绕地球移动时,它在观测小行星时会改变视角,而小行星也会沿着自己的轨道移动。通过了解哈勃在观测过程中的位置和测量条纹的曲率,科学家可以确定小行星的距离,并估算出它们的轨道形状。被捕获的小行星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带。它们的亮度由哈勃的灵敏相机测量。将它们的亮度与其距离相比较,就能估算出它们的大小。调查中最暗的小行星的亮度大约是人眼所能看到的最暗恒星亮度的四千万分之一。梅林说:"小行星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你不能仅仅通过输入坐标来找到它们,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它们可能不在那里。作为天文学家,我们没有时间去查看所有的小行星图像。因此,我们萌生了与 1 万多名公民科学志愿者合作的想法,以浏览庞大的哈勃档案。"2019年,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启动了哈勃小行星猎手(Hubble Asteroid Hunter)项目,这是一个公民科学项目,旨在识别哈勃档案数据中的小行星。该倡议由欧洲科学技术中心(ESTEC)和欧洲空间天文中心科学数据中心(ESDC)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与世界上最大、最受欢迎的公民科学平台Zooniverse平台和Google合作开发。共有 11482 名公民科学志愿者提供了近 200 万个识别数据,然后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小行星自动识别算法提供了训练集。这种开创性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其他数据集。该项目下一步将探索以前未知的小行星条纹,以确定它们的轨道特征并研究它们的特性,如自转周期。由于这些小行星条纹大多是哈勃在多年前捕捉到的,因此现在无法对它们进行跟踪,以确定它们的轨道。研究结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一千个太阳还亮 科学家揭示恒星超级耀斑异常行为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比一千个太阳还亮 科学家揭示恒星超级耀斑异常行为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太阳耀斑和超级耀斑的物理原理被认为是相同的:磁能的突然释放。超级耀斑恒星具有更强的磁场,因此耀斑也更亮,但有些恒星却表现出一种不寻常的行为最初亮度增强,持续时间很短,随后出现持续时间更长但强度较低的二次耀斑。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杨凯和副教授孙旭东领导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该模型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通过将我们学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更冷的恒星上,我们能够确定驱动这些耀斑的物理原理,尽管我们永远无法直接看到它们,"杨说。"这些恒星的亮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际上帮助我们'看到'了这些耀斑,它们实在是太小了,无法直接观测到。"人们认为这些耀斑中的可见光只来自恒星大气的下层。磁重联产生的能量粒子从高温、脆弱的日冕(恒星的外层)降下,加热这些层。最近的研究假设,超级耀斑恒星也能探测到来自日冕环的辐射被太阳磁场困住的热等离子体,但这些环的密度必须非常高。遗憾的是,天文学家没有办法对此进行测试,因为除了我们自己的太阳之外,没有办法在其他恒星上看到这些环。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拍摄的太阳日冕环图像,显示了"日冕雨"现象。图中还包括一张地球的图像,以提供日冕环的比例,日冕环比地球大 10 多倍。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科学可视化工作室/汤姆-布里奇曼其他天文学家利用开普勒望远镜和 TESS 望远镜的数据,发现恒星有一条奇特的光曲线类似于天体的"峰突",即亮度的跳跃。事实证明,这种光曲线与太阳现象相似,即在最初的爆发之后会出现第二个更渐进的峰值。这些光曲线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在太阳上看到的一种现象,叫做太阳晚期耀斑。研究人员问道:"同样的过程能量化的大型恒星环能否在可见光下产生类似的晚期亮度增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改编了经常用于模拟太阳耀斑环的流体模拟,并放大了环的长度和磁能。他发现,耀斑的巨大能量输入会将大量质量泵入环路,从而产生密集、明亮的可见光发射,这与预测的结果不谋而合。这些研究表明,只有当超高温气体在环的最高处冷却下来时,我们才能看到这种"撞击"闪光。在重力的作用下,这些发光物质会下落,形成我们所说的"日冕雨",这就是我们在太阳上经常看到的现象。这让研究小组确信,这个模型一定是真实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中国科学家近日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直接测量结果显示“银河系比之前假定的更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文章第一作者、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副教授连建辉介绍,基于新的恒星面密度分布,研究团队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包含星系总光度一半的半径)几乎是之前估计的两倍(约1.9万光年),并和近邻同质量星系的半径基本一致,表明银河系在星系大小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盘星系。

封面图片

【转发!#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们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

【转发!#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们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总台央视记者帅俊全 褚尔嘉)网页链接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中国科学家近日利用 APOGEE 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直接测量结果显示 “银河系比之前假定的更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