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破发跌超21% “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出师不利”

首日破发跌超21% “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出师不利”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提供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业务的AIGC解决方案、AI企业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及配件。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就2022年确认的收入而言,出门问问在国内AI语音技术及自然语言处理软件解决方案领域的市场份额为1.4%,位列第3。在IPO之前,出门问问已完成多轮融资,历次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海纳亚洲、Google、歌尔股份等。此外,两大地方国资中关村国际有限公司和南京经开聚智科创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出门问问本次IPO发行。业绩方面,出门问问已实现盈利,但波动剧烈,2023年净利下滑逾80%。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98亿元、5亿元、5.0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7344万元、1.09亿元、1754万元。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加盟制茶饮第一股茶百道上市 开盘即破发

加盟制茶饮第一股茶百道上市 开盘即破发 茶百道开盘后破发,截至发稿,跌幅21.49%,报13.74港元。根据公开消息,在昨日的富途暗盘交易中,茶百道暗盘低开,收跌13.26%,报15.18港元,成交额568.12万港元。2023年,茶百道门店一共卖出10.16亿杯奶茶,总零售额达到约169亿元。截至2024年4月5日,茶百道门店数已经达到8016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暴涨超100% 曾经的“中国汽车第一股”活了?

暴涨超100% 曾经的“中国汽车第一股”活了? 至于暴涨原因,和十天前的停牌也有联系。当时恒大汽车表示会有重大内幕消息刊发而选择暂停交易,来到北京时间5月26日晚,恒大汽车表示该公司“31.45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将即时被收购”,这些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29%。恒大汽车没有披露具体收购方是谁,而对于恒大汽车来说,部分股份寻得买家、股价上涨算是近来为数不多的好消息。就在不久前有新闻指出,因为销量不佳恒大汽车被相关监管部门要求退回已获得的政府奖励与补贴资金,达到19亿元人民币。恒大汽车也在公告中“摊牌”,表示“上述函件要求如最终执行会对本公司或各相关附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产生重大不良影响”,进一步说明其难处。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关心这家曾高调造车、市值一度超“蔚小理”的车企能不能借此“起死回生”。很多人往往会将恒大汽车和法拉第未来相提并论,而他们之间最相似的地方,其实是“空有名气,造不出车”。在此前针对法拉第未来的文章里小通已经分析过,股价的上涨很可能是昙花一现,而现在这个结论放在恒大汽车上同样成立。没有销量的“汽车第一股”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恒大汽车并不是一个从0开始创立的业务,而是从此前的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名而来。从2019年算起至今恒大造车已有5年,其市值最高点时达到7856亿港元,力压比亚迪、“蔚小理”等一众新能源车品牌,成为了当时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诡异的是,市值如此恐怖,恒大汽车至今交付的车辆却少得可怜。2021年,风头正盛(也可以理解为败绩未显)的恒大汽车车展上一口气展出了9款纯电动产品,不光是产品阵容,其展台面积和派头也远超一众中外头部汽车品牌。然而,当时有媒体人在现场求证,发现展出的这一批车全部都是模型,一根电缆从展台底部接入模型车上,以此来为模型车上的一些元器件供电。实际上,最终走下产线的车型只有恒驰5这一款,截止2023年底,恒大汽车在天津的制造基地仅累计下线了1700辆恒驰5,其中1389辆用于客户交付。事已至此,恒大汽车此前规划的产品矩阵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而随着绝大多数线下门店的关闭,恒驰5这颗“遗珠”也进入了名存实亡的状态。再来看很大汽车的财务报表,2023年财报显示其全年毛亏0.51亿元,净亏损合计119.95亿元,虽然同比有一定减少,但总亏损依然达到了376.92亿元。有意思的是,2023年恒大汽车的营收居然还涨了,从2022年的1.34亿元大涨至13.4亿元。只不过,营收的增加和卖车无关,因为其中有11.36亿元的收入来自物业销售,汽车业务的贡献率不足11%。一直以来,恒大汽车的营收都与汽车关系不大,因为公司前身是健康相关企业,恒大汽车此前的营收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接近90%)是来自养生业务。或许在平行时空中,恒大地产没有暴雷、恒大汽车能够将经营的时间维度拉长到十年、十五年,逐步完善渠道、产品等等,还有机会变成一家正常的汽车企业。只可惜没有如果,企业理念、内部管理、产品缺憾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恒大汽车落得如斯田地。要补的课太多部分股份被收购可能会让恒大汽车继续“苟”一段时间,但不太可能帮助他们重回大众视野。恒大汽车当下的问题更多是在于公司底层和产品上,而且正常的生产经营、研发都中断了一段时间,要赶上大部队难度更高。甚至说,虽然恒大汽车和法拉第未来是“难兄难弟”,明显恒大汽车的处境要更艰难一些。就目前来看,这两家公司都身背巨额债务,产品都处于难产或交付困难状态、股价表现都是低基数大回涨;然而,至少法拉第未来的确是一家身处美国的中国汽车公司,在美国政府大加关税、企图阻止中国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进入美国市场的大环境中,拥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法拉第未来能够股价大涨的底层逻辑,资本市场看好有一天法拉第未来能够成为跳板,帮助中国汽车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或者帮助美国车企得到中国企业的技术支持。显然恒大汽车没有这样的行业优势,而且过去在管理层面的问题和现阶段产品的滞后,几乎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回到当前市场的主流视野中。针对内部管理上的问题,有恒大汽车的前员工将其概括为“外行领导内行”“不尊重客观科学”等等,由于公司从其他业务转型以来、内部高管也多为地产集团内部空降,恒大汽车呈现出了一种“把车当房子造”的思维。其中有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恒大汽车对“速度”的盲目追求,刚转型不久就大拉资源上马项目,希望以最快速度完成车型研发、量产,然后交付。在汽车行业中,一款新品的开发周期一般是三年半,然后才是量产和交付,而恒驰(恒大汽车的品牌名称)从19年中开始设计到2021年4月亮相9款车型,时间也不过2年。在这里小通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被称为“行业奇迹”的小米汽车,从产品立项到正式交付也还是花费了3年时间,这还是雷军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挖来无数人才和得到北京汽车的支持下才能完成的壮举。可想而知恒大汽车的产品思维完全违背行业客观规律,也由此导演了车展上用模型车示人的滑稽一幕。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业务带来的澎湃资金,恒大汽车高层出现了一种“反正我有钱,没什么搞不定”的盲目自信,而这种自信非但没有让恒驰5的产品力得到提升,反而导致了铺张浪费。据了解,到2021年恒大汽车才宣布造车两年,就已经投入了470亿元,作为对比小米造车三年,总投入才100亿元左右。在宣传上恒大汽车也延续了房地产的营销思维,一律高举高打,其中比较典型的行为包括设立了一系列前瞻研究院、要在全国建十个研发基地等,然而当时恒大汽车的实际情况是首款车型还没有下线,甚至天津工厂的产能也没有吃满。最终,不节制的挥霍让恒大汽车还未有任何实质性的商业进展就已经背上了巨额债务,而随着房地产业务的暴雷、资金链断裂,彻底让恒大汽车一蹶不振。事到如今恒大汽车想在产品上奋起直追估计也有心无力,2020年的时候恒驰5的产品定位的确比较超前,已经规划了搭载8155芯片、智能语音助手、智能网联等能力,但现在纯电动车以AI大模型的结合为主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能力积淀,再加上三电等底层架构上的代差,哪怕恒驰5“焕新上市”恐怕也是无人问津。小通只能说,车企的失败总会有一种“宿命感”,固然有不少车企的失败是因为“时运不济”,但更多的失败本身,可以从公司内部找到根源。自然而然的,短期的股价浮动不太可能给恒大汽车带去转机,它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茶饮第二股诞生,茶百道上市一小时跌没40亿

新茶饮第二股诞生,茶百道上市一小时跌没40亿 但内卷的又何止这一条街,中国新茶饮赛道,当下的竞争激烈程度已是历史之最。抢消费者,抢加盟商,甚至是抢跑上市。自去年8月以来,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先后递表,计划冲刺IPO。经过数月角逐,今天,新茶饮第二股之名,终于水落石出。4月23日,奶茶连锁企业茶百道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7.50港元。但遗憾的是,首日股价便遭遇重挫,开盘破发后,跌幅一度逾38.29%。截至上午收盘,市值仅剩167.45亿元。根据窄门餐眼数据,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为新茶饮赛道上规模数量TOP3品牌,截至目前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8815家、9249家、8193家。在不少二级市场投资人看来,论结构的合理性、盈利的稳定性,第一位当属蜜雪冰城,其店铺规模同样有着断层第一的优势,“雪王”之名由此而来。而看上去略显中庸的茶百道,凭什么成为新茶饮第二股?01 成都80后创始人夫妇身价134亿茶百道的造富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彼时,25岁的王霄锟与27岁的刘洧宏夫妇在成都创立茶百道。起初仅是一家位于中学附近,专注于提供水果和中等价位奶茶的小店。当年度,因奶茶店价格优惠深受学生欢迎,二人很快就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校园内开出了第二家分店。低调的夫妇俩,虽不喜在公开场合露面,但却有着很强的品牌意识。2010年,“茶百道”商标正式注册。在接下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王霄锟将茶百道的门店铺到全国。很快,新茶饮江湖的其他强劲玩家喜茶(2012年)、奈雪的茶(2015年)等品牌横空出世,茶百道也在2016进行了全面升级,确定了“鲜果与中国茶”的定位,并开放了成都地区的加盟,当年门店数终于突破了100家。茶百道的狂飙突进,得益于其加盟模式下的快速扩张。2018年,茶百道开放了全国加盟,此后门店数突飞猛进,从2019年底的500多家一路狂飙到2022年底的6361家,短短3年增长超过10 倍。而其LOGO上,极具四川特色的熊猫元素,也数度破圈,逐渐在新茶饮市场打出名气。2023年4月,全国门店突破7000家的茶百道,高调官宣了新一轮品牌升级,以“好茶为底,制造新鲜”为全新品牌定位,坚持中国茶的传承与创新。就在一个月后,茶百道宣布完成由兰馨亚洲领投,正心谷、草根知本、中金资本、番茄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跟投的一笔融资,这是其创立16年以来首笔公开融资。融资金额一共9.7亿元,也是新茶饮企业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融资之一。当时就有观点称,这或许是茶百道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同年8月15日晚间,港交所官网披露茶百道招股书,茶百道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同年12月21日,证监会官网披露茶百道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通知书。茶百道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创始人王霄锟和刘洧宏夫妇为公司实控人。据招股书,目前王霄锟、刘洧宏夫妇分别直接持有茶百道18.02%和5.74%股权,王霄锟通过员工激励平台同创共进持有茶百道0.48%的股权,二人又通过成都锦柏森直接拥有恒盛合瑞84.89%股权,恒盛合瑞直接持有茶百道67.68%股权。王霄锟、刘洧宏、成都锦柏森、恒盛合瑞及同创共进构成一组控股股东。由此计算,王霄锟、刘洧宏夫妇直接和间接共持有茶百道81.69%的股权。以茶百道的当前市值计算,王霄锟与刘洧宏夫妇的的身价超过134亿元。02 茶饮赛道的卖铲人,三年赚了29亿资本青睐新茶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高于传统餐饮平均水平的净利率,在这一点上,茶百道比“雪王”蜜雪冰城还要更胜一筹。相比于奈雪的茶的直营模式,茶百道与蜜雪冰城都是典型的加盟模式。其核心商业模式是向加盟商卖耗材和原材料,但区别在于,蜜雪冰城拥有自建供应链,而茶百道起初需要向第三方进行采购,本质上赚的是差价。一位头部券商分析师何淼告诉《凤凰网科技》,“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 IPO 首日下跌 13.5%,这可能会让投资者望而生畏,但实际上,虽然两家公司都是卖奶茶的,但他们的商业模式并不相同,茶百道并不直接卖奶茶赚钱,而是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赚钱,可以做到低成本、高盈利,且经营风险较低”。招股书显示,茶百道加盟店占比达99%以上,直营店有且仅有6家。(来源/茶百道招股书)加盟模式,让茶百道在规模上迅速跻身业内三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3年零售额计算,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6.8%。其招股书指出,茶百道门店去年总零售额约169亿元,共计卖出10.16亿杯奶茶。而超7000家加盟商,则撑起了茶百道的主要营收。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茶百道的营收增长情况良好,分别为36.44亿元、42.32亿元和57.0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9.65亿元和11.51亿元,三年合计赚了约29亿元。并且,茶百道尽管在规模上与蜜雪冰城相去甚远,但却能创造比蜜雪冰城更优的净利率,还在于其中高端定位。茶百道点单小程序显示,其大多数产品集中在1018元之间,纯茶系列定价6元起,相比于王牌单品为4元柠檬水的蜜雪冰城,茶百道的确在利润率上更胜一筹。此外,茶百道近几年利润增长的另一个核心秘诀,就是抓紧线上渠道。自诞生之初,王霄锟与刘洧宏夫妇就十分注重线上运营,2018年开放加盟后,其外卖业务也飞速发展。财报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茶百道外卖订单产生的销售额分别为61亿、84亿、100亿,分别占同期总零售额的61.3%、62.9%及59.0%。03 上市之后,刺刀见红截至目前,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均已经提交了招股书。此外,霸王茶姬近日再次传出赴美上市消息。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茶饮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现在是茶饮企业上市的最佳窗口期。近日,据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3-2024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2024年3月底,新茶饮企业融资一共19笔,其中截止到三月底,2024年一共只有两笔融资。相较前几年新茶饮行业的投资热潮,动辄数亿元,风确实沉寂不少。茶百道与蜜雪冰城证明了,在新茶饮赛道,加盟生意的迷人之处,奈雪的茶、喜茶等曾经坚持主打自营的新茶饮品牌也开始大举开放加盟。但随着大家纷纷效仿,加盟商已经明显不够用了。茶百道在招股书中指出,高度依赖加盟商模式具有一定风险,加盟商门店经营能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业绩,如部分加盟商终止合作关系,或后续难以寻得新供应商,也将会对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今年初以来,新茶饮赛道的开店数量已明显放缓,竞争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我国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在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2%,2024年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还在牌桌上的玩家们不得不拿出更多杀手锏,比如打骨折的加盟费。奈雪的茶在2月底公布了2024年的新加盟政策,下调了单店投资预算,从98万降到58万元。茶百道也开始实施签约减免措施,新加盟伙伴开店,总计减免4-27万;老加盟伙伴开店,总计减免9-18万。这使得茶百道也需要充足的弹药,去打这场加盟商的价格战。战争之外,从招股书不难看出,茶百道近年来的采购成本不断上升,使其利润率逐年下滑,核心问题还在于对上游的供应链把控力不足。“从利润来源角度,茶百道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家供应链企业”。一位新消费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至少它是一家善于管理供应链的企业”。显而易见,未来供应链的成败将成为左右茶百道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一环。“茶饮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在于供应...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软银持股不足0.5%?马云或已成阿里巴巴最大单一股东

软银持股不足0.5%?马云或已成阿里巴巴最大单一股东 1月23日,据澎湃新闻获悉,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蔡崇信大幅增持阿里股票。美国证监会网站一份13F文件显示,蔡崇信家族基金Blue Pool增持了价值1.5亿美元的195.7万股阿里股票。根据阿里巴巴的2023年财报,蔡崇信此前持股比例为1.4%。公开资料显示,《南华早报》于2015年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是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截至发稿,阿里巴巴集团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受创始人增持消息影响,1月24日,阿里美股(Nasdaq:BABA)盘前涨超2%。1月23日,阿里美股收于每股74.02美元,涨7.85%,总市值1882.6亿美元;其港股(09988.HK)股价也于24日收于每股72.60港元,涨7.32%。分析人士指出,创始人大幅增持,体现了对阿里未来发展、对管理团队及战略方向充满信心。此举也有力回应了前段时间马云抛售阿里巴巴的传言,目前看他不仅“一股未卖”,还在不断增持。软银持股或已降至不到0.5%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早的投资者之一,两家公司的渊源可以回溯到2000年,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为阿里巴巴投入2000万美元。2004年,软银又追加投资6000万美元。当阿里巴巴于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软银成为了阿里的最大股东,持有阿里约34%的股份。在软银集团的股权投资组合里,阿里巴巴股票所占比重也曾一度接近1/4,为软银集团唯一可流动的大型资产。2022年6月,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退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但阿里的股票当时依然是软银持有的价值最高的资产,孙正义也称软银将尽可能长期地持有阿里巴巴股票。然而,在2022年财年第一财季录得创纪录亏损后,为满足流动性需求,软银集团选择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报道援引摩根士丹利计算的数据称,由孙正义创办的软银集团已通过远期合约减持了阿里股份,其持股比例从2022年12月的7%左右降至去年3月的2%左右,到去年5月时又降至不到0.5%。虽然远期合约并不完全等同于正式出售股票,但可以确定的是,软银正在快速地抛售阿里股票。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7月12日,第一大股东软银的持股比例已降至13.9%,而截至2022年7月15日,软银持股比例为23.9%,意味着在一年时间里软银对阿里的持股比例下降了10%。软银此前的财报也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软银集团的股权投资组合里,阿里巴巴相关资产比重已经从曾经的23%下降至0.1%。阿里集团2023年回购95亿美元2014年的5月,阿里巴巴提交了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计划,当时马云持有约2.06亿股,持股比例为8.9%。而近几年来,阿里巴巴已不在财报中披露马云的持股数据,从截至2020年7月2日的数据来看,当时马云持股已降至4.8%,低于5%。2020年10月,马云从阿里巴巴董事会成员列表中移除。不过,他依然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之一。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中,由合伙人提名董事会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非根据股份的多少分配董事席位。两个月前,马云家族信托拟减持阿里股票的消息曾一度引发市场热议。去年11月16日,据美国证交会(SEC)官网披露的F144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信托拟减持1000万股阿里股票,市值超8.7亿美元。去年11月17日晚间,针对马云家族信托减持计划,马云办公室律师明确回应,这次披露的出售计划是一个远期规划。马云坚定看好阿里,当前股价远低于阿里实际价值,仍会坚定持有阿里股票。而在去年11月29日,拼多多市值直追阿里之际,自2019年卸任以来便鲜少露面的马云罕见发声。澎湃新闻记者从阿里多名员工处确认,马云在阿里内网回复员工提到拼多多市值的帖子时表示,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另外,在去年港股市场表现低迷的情况下,阿里巴巴集团也和许多互联网公司一样选择大力回购。据统计,2023年,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亿元)的总价回购了总计8.979亿股普通股(相当于1.122亿股美国存托股),是回购力度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阿里巴巴一度是“中概股之光”,2020年曾创下8577亿美元的市值巅峰,在全球市值榜上位居第六。2021年是阿里的分水岭,也是阿里相对“敏感时期”,比如平台经济反垄断所带来的影响等,在这一年,阿里第一次扩大了原定的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回购计划。去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发布2024财年第二财季(截至2023年9月30日)财报,该季度,阿里营收2247.9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市场预期的2240.96亿元。Non-GAAP净利润为401.88亿元,同比增长19%。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15.63元,同比增长21%。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表示:“阿里处于为增长而投资的最佳财务状况。”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4全球独角兽榜》发布:半导体领域中国占比80%

《2024全球独角兽榜》发布:半导体领域中国占比80% 据悉,1453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3个国家和291个城市。430家独角兽企业的价值比去年上升,其中171家新面孔。170家企业的价值比去年下降,其中42家因估值低于10亿美元而“降级”退出榜单。另有37家“升级”退出榜单,其中29家上市,8家被并购。895家企业价值没有变化。全球独角兽总价值4.6万亿美元。胡润研究院自2017年以来追踪记录独角兽企业,这是第六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过去一年,全球每两天就有一家新独角兽诞生,使全球已知独角兽总数达到了接近1500家的新纪录。虽然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但中国过去一年每周都仍有一家以上新独角兽诞生。”根据排行榜,世界现在可以分为三部分: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美国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已知独角兽,主要来自软件服务、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行业。中国拥有四分之一,主要来自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新能源。世界其他地区拥有另外四分之一,主要来自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全球十大独角兽前十名的独角兽公司中,中国和美国各有四家进入前十,澳大利亚和马耳他各有一家。前十名的独角兽公司排名有升有降,也有保持不变的。前十名门槛235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提高500亿元。前十名价值占全球独角兽总价值的18%。前十名增长价值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榜单增长价值的45%。其中,三家新面孔:总部旧金山的OpenAI、总部澳大利亚的Canva和总部马耳他的币安。去年位居前十的Telegram和Revolut跌至前30名,菜鸟网络跌至前50名。其中,总部北京的字节跳动成立于2012年,以1.56万亿元人民币的价值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独角兽。2023年,字节跳动营收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腾讯,凸显了其电商能力。总部洛杉矶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价值飙升近3100亿元,以1.28万亿元位居第二。过去一年,SpaceX持续扩大其卫星全球覆盖范围,减少通信死区。SpaceX已经完成第三次星舰试飞。过去一年全球表现最好的独角兽是OpenAI,价值增长近5700亿元,达到7100亿元,跻身全球前三。它成功推出了ChatGPT,并发布了文生视频模型Sora,预示着一个新的AI时代的到来。全球独角兽所在国家和城市全球独角兽企业来自53个国家291个城市,比去年的48个国家271个城市有所增加。美国以703家独角兽领先,中国以340家位居第二。印度以67家保持第三。泰国、塞舌尔、意大利和希腊跻身前30名。从城市来看,旧金山拥有190家独角兽,保持了“全球独角兽之都”的称号,并且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增加了9家。在美国和中国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是伦敦和班加罗尔,其次是巴黎、柏林、新加坡和特拉维夫。在中国,从独角兽所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成都、武汉、合肥、青岛位列前10。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是合肥,其次是广州、杭州、苏州和南京。主要所在行业分布根据最新榜单显示,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AI独角兽占全球独角兽的三分之一。AI今年超过电子商务,位居第三。表现最好的板块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新能源。其他值得关注的包括软件服务、电子商务、半导体和生物科技。具体行业分布如下:新能源:新能源相关独角兽中,中国占全球一半以上。总部瑞典的锂电池制造商Northvolt价值增长570亿元,至1430亿元人民币。总部杭州的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制造商正泰安能价值增长280亿元,至600亿元人民币。总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智己汽车首次上榜,该公司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品牌,价值300亿元人民币。总部厦门的储能电池制造商海辰储能以25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总部常州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公司天合富家以22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半导体:中国占据了全球半导体相关独角兽的80%以上,此外只有美国、以色列和英国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总部北京的汽车芯片公司地平线机器人价值增长370亿元,达到62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半导体独角兽。总部深圳的嘉立创价值增长220亿元,至600亿元人民币。总部合肥的存储芯片开发商长鑫新桥以40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航天:SpaceX是航天领域独角兽的明显领导者,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首次上榜,价值1430亿元人民币,Sierra Space价值380亿元人民币,Relativity Space价值300亿元人民币。超过三分之一的航天领域独角兽来自中国,主要从事卫星发射,包括总部北京的星河动力,总部长春的长光卫星和总部武汉的航天科工火箭。区块链:加密货币交易所价值领先。币安以240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领跑,韩国加密货币交易所Dunamu价值增长了360亿元,达到780亿元人民币。社交媒体:字节跳动是绝对的领导者,其次是总部迪拜的价值2100亿元人民币的Telegram。埃隆·马斯克的X以88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进入榜单,远低于马斯克在2022年10月为其支付的价格。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价值1000亿元人民币的小红书,总部美国米尔堡的价值780亿元人民币的Red Ventures,以及价值710亿元人民币的Reddit。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以21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在线游戏:总部上海的网络游戏公司米哈游价值增长了1100多亿,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另一家游戏公司,总部韩国的Haegin价值增长500亿元,至570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被独角兽改变最多的行业是金融服务、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医疗健康和零售。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在AI、半导体和新能源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国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AI、半导体和新能源三个行业。即中国半导体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为10%,而新能源领域达到9%,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达11%。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半导体独角兽企业数量在整个榜单半导体行业占比达到80%,上榜的中国半导体企业包括地平线机器人、嘉立创、积塔半导体等多家知名企业。《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地平线机器人、嘉立创、积塔半导体、歌尔微电子、摩尔线程、中欣晶圆、英诺赛科、芯迈、屹唐半导体、天科合达、兆芯集成、粤芯半导体、荣芯半导体、壁仞科技、芯驰科技、盛合晶微、同光晶体、超硅、比亚迪半导体、沐曦集成、瀚博半导体、芯擎、微容科技、昂瑞微、思朗科技、云英谷、芯旺微电子、飞骧科技、鑫华半导体、长飞先进半导体等上榜。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在AI、新能源和半导体三个行业中各有侧重,涵盖了从基础技术研发到应用服务的广泛领域。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各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创新,也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上市大师李书福

上市大师李书福 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目前已推出001、007、009、X等多款车型,截至2023年底累计交付近20万辆,在国内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占据不小份额。按照发行价区间上限计算,极氪IPO(首次公开发行)估值约为51亿美元。届时,李书福的资本棋局将再添一枚重要棋子。李书福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多年前曾完成鲸吞沃尔沃的壮举,并通过收购、入股、内部孵化等方式,打造了庞大的上市公司版图。李书福目前,带有李书福或吉利背景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星汽车、路特斯、亿咖通、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力帆科技等8家企业,集中在汽车、摩托车、汽车智能科技等领域。除了2005年上市的吉利汽车,极星、亿咖通、路特斯等规模较大的IPO大多发生在2022年之后。其中,沃尔沃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星于2022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公司亿咖通同年底赴美敲钟;今年2月,吉利七年前收购的高端汽车品牌路特斯在美挂牌。在路特斯们迈向二级市场、寻求更多资金来源的前一年,李书福宣布了新版本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而极氪正是重要成果之一。吉利曾于2015年底启动这一计划,主要目标是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90%,但并未如期完成。2021年2月,李书福公布新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一个月后,极氪成立,李书福亲任董事长,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担任CEO。两人亲自带队极氪,反映出吉利对于这家新公司的重视和期待。从那时起,吉利以极氪为矛头,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向新能源转型。2023年,极氪卖出不到12万辆车,放在造车新势力中并不算差;但与吉利169万辆的全年销量相比,仍然难以挑起大梁。在连年巨额亏损的压力下,刚刚创立三年多的极氪2023年11月启动赴美上市,寻求从二级市场获取资金。除了极氪,吉利旗下的互联网出行平台曹操出行也于近期踏上了上市之路。4月29日,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分别有23.09万辆、21.62万辆及30.73万辆汽车接受了曹操出行品牌的订单;截至2023年底,曹操出行在24个城市运营一支约3.1万辆车的定制车车队。根据招股书,2021、2022和2023年,曹操出行的营收规模从71.5亿元提升至106.7亿元,盈利能力也有所改善,去年毛利润转正为6.2亿元,毛利润率5.8%。不过,计入各项费用后,曹操出行过去三年累计亏损约70亿元。成立至今,曹操出行完成3轮融资,最近一轮是2021年8月的18亿元B轮融资,彼时交易前估值达170亿元。股权方面,李书福通过旗下公司持有超80%股份,为曹操出行第一大股东。其余股东包括苏州相城相行创投、三川基金、农银投资(苏州)等。苏州也是曹操出行总部所在地。将极氪、曹操出行等业务包装上市,有助于吉利减轻投入压力、减少管理复杂度,从多个维度给自己“减负”,腾出更多资源用于极氪等关键项目;同时,也能让这些企业及早“断奶”,接受资本和市场更严格的考验,并建立更具韧性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不过,从过往来看,李书福和吉利力挺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后,常常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极星、亿咖通、路特斯等企业往往“上市即巅峰”,股价从高位快速下滑。这不仅让企业难以真正从IPO中获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李书福“上市大师”的盛名。吉利格外看重的极氪,现金储备不容乐观。根据招股书,2021、2022和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为45亿元、76.6亿元和82.6亿元。另一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极氪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约41亿元。作为对比,截至2023年底,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短期投资及长期定期存款余额为573亿元;小鹏为457亿元;理想达到了惊人的1000亿元以上。曹操出行的资金状况同样较为紧张。根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底,曹操出行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83亿元。但整个2023年,曹操出行经营亏损接近16亿元,几乎相当于现金储备的3倍,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在一级市场上,互联网出行早已是明日黄花,不再受到各路资本的青睐。自从2021年8月完成18亿元融资后,曹操出行并未公布新的融资消息。要想继续获得资金弹药,只能通过IPO在二级市场找钱。现金储备不足、顶着巨额亏损上市,是李书福和吉利背景企业IPO的一大特点。今年2月底在纳斯达克挂牌的路特斯,2021和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956万美元和1.3亿美元,净亏损却高达1.1亿美元和7.3亿美元。2023年,路特斯售出近7000辆车,创下该品牌76年来最高纪录,营收提升至6.8亿美元,但净亏损也扩大至7.5亿美元。另一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路特斯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9亿美元,尚不足以覆盖一年的亏损。公司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实现利润及现金流的转正。更早时候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极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极星营收从不足1亿美元提升至13.4亿美元,净亏损也从2亿美元扩大至10亿美元。2022年6月,极星在纳斯达克完成IPO。2022年,极星财务业绩有所改善,营收25亿美元,净亏损则收窄至4.7亿美元。当年底,极星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74亿美元。不过,与路特斯和极星相比,极氪的状况要好得多。2023年,极氪售出近12万辆车,累计交付逾19万辆;营收从前一年的319亿元跃升至517亿元,毛利润接近70亿元,整车毛利润率为15%。另据官方数据,今年1~4月,极氪累计交付49148辆新车,同比增长超110%。更大的交付规模,让极氪更容易实现规模效应,进而摊薄成本、迈过盈亏平衡点。吉利方面表示,力争2024年实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扭亏为盈。企业上市后,股价高开低走、长期低位徘徊,是路特斯、极星等公司的另一个共同特征。今年2月底,路特斯登陆纳斯达克,交易首日报于13.8美元,市值92.9亿美元,一举超越蔚来和小鹏。路特斯2023年仅仅交付了不到7000辆车,尚不及蔚来和小鹏一个月的销量。资本市场给予路特斯如此高的估值,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李书福和吉利的期待。但好景不长,随后两个月,路特斯股价一路下行。截至4月30日美股收盘,路特斯报于5.83美元,市值不到40亿美元,相比巅峰时期缩水近六成。路特斯-ELETRE两年前上市的极星,最初的股价走势比路特斯更夺人眼球。2022年6月24日,极星在纳斯达克挂牌,首日报于13美元,上涨近16%,市值高达266亿美元,逼近吉利汽车彼时的市值。但背靠吉利和沃尔沃两座大山的极星,同样没能延续强势表现。过去两年间,极星股价震荡回落,如今跌至1.39美元,市值不足30亿美元,距离高点缩水近九成。除了路特斯和极星,吉利自家培育的公司同样不太受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待见。2017年,李书福挖来车联网行业专家沈子瑜,由吉利控股投资成立亿咖通,专攻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向吉利及其他车企提供数字座舱、主动安全电子产品、车联网云平台等。2022年12月底,亿咖通成功赴美上市,首日报于10.75美元,市值接近40亿美元。但随后十个交易日,亿咖通股价下跌约20%;时至今日,已跌至1.64美元,市值5.5亿美元,缩水约86%。路特斯、极星、亿咖通等公司股价低迷,并非经营状况不佳所导致。整体来看,路特斯等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获得新的资金,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扩大等,上市后经营业绩均有明显改善,包括车辆交付增多、营收增长、亏损收窄等。公司股价大跌,与其基本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更可能的原因是,李书福和吉利倾向于推动旗下公司以SP...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