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节惊现“飞天蟑螂”

潍坊风筝节惊现“飞天蟑螂” 主要这玩意做得太好了,近看还能看出点破绽,远景真就是蟑螂上天了。而且屁股后面还带着一个卵鞘,就感觉它是想来波天女散花,给地球人整一波大的。广东网友表示现在大家知道广东的蟑螂有多大了吧?还有人呼吁要送一个拖鞋风筝上去,已经忍不住要消灭它了。其实潍坊风筝节狂丸之前也介绍过,前几年各路大神的作品就震撼到过我,像是什么能飞天的航空母舰、白酒风筝、甚至还有空间站风筝,而且空间站还能对接。总之,各种脑洞都被放飞到了天上,大家真是一点瓶颈期都没有啊。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8时11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

8时11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新华社,视频:央视)

封面图片

《B站-撕毁配方-9节课迈向厨房自由 》| 简介: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B站-撕毁配方-9节课迈向厨房自由,这门课程将带你进入一个充

《B站-撕毁配方-9节课迈向厨房自由 》| 简介: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B站-撕毁配方-9节课迈向厨房自由,这门课程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创意与实用技巧的世界。从基础到高阶,每一部分都细致入微,帮助你掌握行业内的最新技术与方法。课程设计紧贴实际应用,学员不仅能学到理论,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创作水平。不管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学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提升的空间。 | 标签:#B站-撕毁配方-9节课迈向厨房自由 #课程 | 文件大小 NG |

封面图片

好消息:月球要通网了

好消息:月球要通网了 除了大家熟悉的鹊桥二号卫星,这次引人关注的是天都试验星。卫星的名字来源于安徽黄山的主峰天都峰,寓意是“天上都会”。它们由深空探测实验室抓总研制(工程总体由深空探测实验室承担,天都一号、天都二号分别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研制)。试验星进入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后,两星分离,编队飞行,协同工作。天都星将验证通信导航遥感新技术的在轨验证,未来能帮助我们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设地月“鹊桥网络”。天都通导技术实验星飞行示意图(新华社)近年来,安徽省在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巢湖一号”作为中国“天仙星座”项目的首颗卫星,搭载了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技术,能够提供高达1米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服务,并具备在6小时内进行紧急成像的能力。此外,“合肥高新一号”则是“天启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中的第21颗星,它不仅为航空、海事、农林等多个领域提供消费级信息支持,还特别为安徽地区的用户提供了优先服务通道。尽管这些卫星主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航天探索的征程远不止于此。随着天都星进入月球轨道,标志着安徽省在深空探索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并且正在向着更远更深的太空前进。2022年2月,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在安徽揭牌(中国科大)月球是如何通网的?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速度和月球自转的速度一样快,所以我们总是看到同一面的月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的正面(月面)。相反地,另一面被称为月球的背面(月背)。过去,人类探索月球的计划都在月面进行,因为在那里,各种探测器,比如轨道飞行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可以直接和地球进行通信。但是如果轨道器飞到月背,就会遇到信号被月球遮挡的问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类的探测器都没有在月背登陆,直到鹊桥号中继星(后称鹊桥一号)发射。就像喜鹊为牛郎织女搭桥一样,鹊桥一号为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和地球搭了一座桥,让它们能够互相通信。通过鹊桥一号,我们成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照片。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CNSA)经过了5年的连续工作,鹊桥一号完成了它的使命,这时,鹊桥二号接替了鹊桥一号的工作,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搭起了一座新桥。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绕月运行轨道大椭圆冻结轨道。与运载火箭分离后,鹊桥二号进入了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2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之后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相继展开,架设了地月之间的新“鹊桥”。鹊桥二号比鹊桥一号大得多,约1285公斤重(鹊桥一号只有约425公斤)。而且,鹊桥二号的设计寿命是8年,比鹊桥一号长3年。除了可以帮助传递通信信号,鹊桥二号还携带了一些科学仪器,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月球。鹊桥二号成为了世界上第二颗在地球轨道以外的专用中继通讯星,不仅继续为嫦娥四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也为后续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的月球采样任务提供支持。鹊桥二号示意图(人民网)为什么需要通讯卫星深空探测任务的难点之一就是建立可靠的远距离数据通信链路。如果把发射的航天器比作放风筝,那么在航天器与地球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链路,就像是一根看不见的风筝线。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从月球到火星、冥王星甚至太阳系的边界柯伊伯带,风筝飞得越来越远,所以风筝线也需要更加结实可靠,这就需要不断提高远距离通信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一种叫做数据中继的方法。中继通讯卫星就像是一个通讯员,携带着连接地球和月球的数据传输线。通讯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月前向链路,它可以发送指令和注入数据到月球探测器/着陆器;第二部分是对月返向链路,它可以接收月球探测器/着陆器的遥测数据;第三部分是对地数传链路,它可以传输数据,将着陆器和遥测数据以及通讯卫星上科学仪器测到的数据传回地面站。通过这样的设计,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可以传输信息和交换数据,通讯卫星为它们建立了一个天地通信的桥梁,搭起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鹊桥”。通讯星示意图(徐进等,2018)除了本身的通讯任务以外,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还携带了技术实验载荷,就像是两个旅行者带着行李,进入了自己的轨道,环绕月球画出了一个椭圆形。它们在地面测控的帮助下,开展了轨道运行,进入了一个周期为24小时的轨道,称为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然后,它们分离并调整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相隔大约200公里,一同完成自己的任务。天都一号搭载了Ka双频段一体化通信机,像是一个能在很远的地方通信的手机,还有一些其他仪器,比如激光角反射器、空间路由器等;而天都二号则带着一些通信导航设备。这两颗卫星将会通过激光和微波来进行通信和测距,它们还会测试一些新的技术,比如通信系统的可靠传输、环月轨道的精确定位和深空网络的编码等。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卫星,天都星的目标是帮助我们验证月球通信与导航方面的多项新技术。这将支持国际月球科研站地月一体化的建设,为月球探测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提供帮助,并为“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天都一号(左图)与天都二号(右图)什么是通导遥系统除了一般的通信连接外,天都星的任务是实施月球通导遥系统的在轨验证。空间卫星可以按照具体用途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就像是一位快递员,负责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和电视等信息;导航卫星像是一位向导,提供导航、定位、授时等服务;遥感卫星则像是一位侦察员,通过接收目标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息,识别物体的属性和空间分布等特征。长期以来这些卫星在各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时,科学家们想到,如果它们之间能够协调配合的话,是不是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于是通导遥系统应运而生,它将通信、导航、遥感功能集成一体化实现,就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机器人,可以同时进行通导遥三种功能。目前,关于这种系统的实现有两种方式:1.把三种科学仪器搭载在一颗卫星上,让一颗卫星可以同时完成三种功能,就像是一个人拥有多种工具,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一样,这样就实现了一颗卫星的通导遥系统;2.建立一个由多颗卫星组成的网络,每颗卫星搭载不同功能的仪器,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一样,实现多颗卫星共同工作的通导遥系统。天都星通过第一种方式,也就是同时携带通讯和导航两种载荷,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月球轨道实施卫星编组飞行,开展了月球通导相关关键技术的验证,为鹊桥星座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天都星的发射,将推动我国完成建设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第一步。相信通过各类新技术的验证,中国可以逐步建设更多通导遥星座,实现月球、火星、金星等通信导航覆盖,为探测更远的星球甚至太阳系边界提供服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前女员工自述:被SpaceX吸引 工作却处处遭歧视 抗议后被马斯克开除

前女员工自述:被SpaceX吸引 工作却处处遭歧视 抗议后被马斯克开除 以下是翻译内容:在SpaceX,性骚扰问题长期以来被轻视,甚至被娱乐化。在SpaceX工作过的人士透露,公司内部“兄弟会”氛围十分浓厚。今年6月,八名前雇员向加州法院提起了民权诉讼,指控SpaceX及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存在性骚扰行为,并对举报人进行报复,严重违反了加州法律。据诉讼描述,公司内的男性员工经常对女性同事讲与马斯克推特风格相似的粗俗笑话,公然盯着她们的胸部,频繁且无理地邀请她们外出,甚至公然质疑她们作为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声称她们从生理上就不适合这份工作。八名员工呼吁改变公司文化被解雇,NLRB遭反诉被解雇的员工们声称,马斯克及其他高管非但没有对不当行为采取惩罚措施,反而对那些呼吁公司文化变革的人进行了打压。原告之一,佩吉·霍兰德-蒂伦(Paige Holland-Thielen)表示:“我感到自己仿佛被束缚住了。”她认为,在航天业内,很难找到像SpaceX这样能让她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机会。她回忆起当时的想法:“我必须坚持下去,因为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到满足。而且,如果我离开了,谁来为那些‘兄弟会’式的环境发声呢?”霍兰德-蒂伦及其共同原告指出,他们两年前被解雇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SpaceX政策与其实际文化之间的巨大鸿沟。他们选择以公开信的形式向管理层表达质疑,信中直接挑战了公司的“无混蛋”(No A-hole)政策及其他规章制度是否真正适用于马斯克本人及普通员工的行为。今年1月,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正式受理了这一投诉,指控SpaceX非法解雇了这八名工程师。然而马斯克却成功地说服了联邦政府暂停对此案的调查,导致他们的案件被无限期推迟。更为严峻的是,SpaceX还向NLRB提起了反诉。SpaceX在诉讼中采取了激进的立场,试图将NLRB的裁定视为违宪行为。该公司辩称,NLRB的结构违反了行政权力与三权分立之间的宪法原则,特别是它限制了总统解除其任命人员职务的权力。此外,SpaceX还主张,由于NLRB的裁决通常由该委员会的法官作出,这侵犯了SpaceX接受陪审团审判的宪法权利。这些论点迅速得到了其他与NLRB存在纠纷的公司的响应,包括亚马逊、星巴克和Trader Joe's等。如果这些观点得到联邦法官的支持,那么数百起悬而未决的案件裁决可能会被推翻,下一任总统甚至可能获得权力集体解雇NLRB的所有法官,从而严重削弱该机构的运作能力。“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前NLRB主席威尔玛·利伯曼(Wilma Liebman)感叹道,“但我们都清楚,不可想象的事情却屡屡发生。”NLRB的总法律顾问詹妮弗·阿布鲁佐(Jennifer Abruzzo)指出,马斯克试图通过金钱或恐吓来摆脱困境,但她并未因此退缩。阿布鲁佐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富有,都能随意挑战并阻止联邦机构的正常运作,这是不可能的。”她稍作停顿后补充道:“这正是我们当前争论的焦点。”然而,截至目前,马斯克在这场法律博弈中占据了上风。他不仅成功地延缓了政府案件的审理,可能长达数年之久,还间接阻碍了SpaceX内部文化的正向发展。马斯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默认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SpaceX在保持法律诉讼于对其有利的司法管辖区内进行的策略。但不容忽视的是,马斯克及其公司在航天领域的独特地位和市场主导力,这种力量远远超出了他个人2500亿美元的净资产范畴。SpaceX已成为美国太空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使得从该计划中抽离变得异常困难。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对于SpaceX是否因规模过大而难以有效管理的担忧。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指责,SpaceX、其法律顾问团队、马斯克本人以及Spac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温·肖特威尔(Gwynne Shotwell)均保持沉默,未予回应。在诉讼中,SpaceX坚决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并声称如果受到NLRB的“非法诉讼”,公司将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因此,他们请求法院颁布禁令以保护公司的利益,并声称这一举措将“服务于公众利益,通过保护美国人的宪法权利来实现”。在法律文件中,SpaceX还反诉被解雇的员工违反了公司政策,指责他们分散了同事的注意力,并利用传票请求对马斯克进行骚扰。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太空军以案件未决为由拒绝就SpaceX的情况发表评论。但NAS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致力于为其承包商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严肃对待合规性问题。几年后,如果SpaceX员工与NLRB的审判最终得以进行,其结果可能对员工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可能为员工带来胜利,迫使马斯克恢复被解雇员工的职位,并强化美国员工在工作条件方面的抗议权利。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事态走向不利,这可能会导致劳动保护权利的显著倒退,其影响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原告们表示,他们很高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的担忧。霍兰德-蒂伦称:“我绝不希望,我所努力追求的正义之举,最终却成为反向的推动力,只留下一片混乱与无意义的争论。若此事之后,劳动保护的基本权利非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遭受了根本性的削弱,那么我将永远无法释怀,将这份责任归咎于除我之外的任何人。”被SpaceX宏伟愿景吸引,工作中处处遭歧视与此同时,NASA依赖SpaceX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SpaceX也是美国国防部信任的三家卫星发射公司之一,可以将其最敏感的卫星发射到轨道上。马斯克的公司不仅在卫星发射数量上领先,还承担着将人类送回月球的重任。对于马斯克个人而言,火星更是他的终极梦想,他希望通过SpaceX实现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愿景。他在今年春天告诉SpaceX员工:“我们公司的首要目标是将生命可持续地延伸到另一颗星球上,而且最好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在2013年的Southwest音乐节上,马斯克也曾宣称:“我希望能在火星上死去,但不希望是着陆那一刻。”大多数SpaceX的员工并没有要求获得火星墓地,但许多员工的确被公司的宏伟目标所吸引,即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我渴望投身于富有意义的事业,”霍兰德-蒂伦在2018年的求职面试中告诉招聘人员。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她逐渐感受到,要将SpaceX的宏伟蓝图与马斯克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相协调变得愈发艰难。作为员工,他们几乎无法避免地要关注马斯克在推特上的一言一行,因为那里往往是他宣布公司政策与项目进展的首选平台。霍兰德-蒂伦及多位前SpaceX员工坦言,性别歧视的阴影已悄然蔓延至工作环境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禁质疑,与之共事的女性同事,在马斯克所设想的理想化环境中,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霍兰德-蒂伦本人就常处于这样的境地,作为团队中鲜有的女性成员,她深刻体会到了一种不被重视的氛围。她的创意与提案常被忽略,而一旦这些想法被男性同事采纳并展示为他们的成果时,却往往能赢得赞誉。她感慨道:“我发现自己被排斥在诸多关键决策之外,仿佛在项目与计划的进程中失去了存在感。”当她向主管反映这些不公时,得到的回应却是“你太情绪化了”。而当她尝试向另一位经理揭露同事间的性别歧视行为时,后者却以不恰当的玩笑回应。前雇员汤姆·莫林(Tom Moline)作为霍兰德-蒂伦案件中的一名原告,揭露了SpaceX内部一些令人不安的文化现象。他描述了在技术会议中,男性员工常使用具有性别歧视意味的俚语来称呼工程部件。此外,猎鹰9号火箭有个“裙底”摄像头,用来模拟太...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2手猎鹰火箭已经出现 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如何?

22手猎鹰火箭已经出现 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如何? 作为同属航天大国的中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进展。6月23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VTVL)。这也是目前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在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中达到的最高高度。猎鹰系列火箭中的猎鹰9号是世界首款轨道级可重复使用火箭,于2010年6月首次发射成功,于2015年12月顺利将一枚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并首次完成一级火箭回收(不过首次复用是在2017年)。这里给一个航天小知识:100公里处的位置一般被认为是太空与地球分界线(卡门线),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在200公里左右。火箭需要通过一级+二级两级火箭(或一级加助推器)才能完成卫星的发射。一级火箭能达到的速度和高度较低,其在降落时受到大气烧蚀少,可回收价值高,而二级火箭由于结束飞行时的高度更高且速度更快,因此在再入时会受到严重的大气烧蚀,回收难度极大。我们说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一般指的是火箭的一级。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来详细解读我国在此次航天八院的飞行实验。01本次发射的细节航天八院此次用于垂直起降飞行试验验证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其直径为3.8米,搭载了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最高达到12公里,采用着陆腿着陆的方式。首先,这枚火箭的直径为3.8米,搭载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火箭的直径直接影响了火箭的运力。在不带助推器的情况下,直径越大,带的发动机数量越多,带的燃料也多,运力也就越强(不过考虑到运输等其他综合问题,并不能无限大)。我国未来载人登月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最大直径达5米、猎鹰9为3.7米、重型猎鹰为3.66米、星舰为9米。可见航天八院的这台火箭在完成度上并不是一个纯技术验证性火箭。其次在发射高度上,本次发射火箭最高达到12公里,也就是1200米左右的高度。而SpaceX在使用“蚱蜢”(垂直回收技术测试机)进行测试的最高高度为744米。也就是说,航天八院此次实验已经超过了SpaceX的蚱蜢测试阶段。图:美国“蚱蜢”火箭成功完成垂直起降测试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再次,在火箭发动机上,本次火箭使用的是3台九州云箭研制的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而猎鹰9号用的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国家航天局曾发布《液氧甲烷火箭发展概述》,详细讲解了液氧甲烷的优势。在推进剂性能方面,液氧甲烷对比传统的液氧煤油各有优劣。在冷却效果上,甲烷展现出作为低温燃料的优势,得益于比热容指标,其综合冷却能力是煤油的3倍以上,并且作为含碳燃料,不易结焦积碳,这对于发动机实际使用效果来说更加“友好”。在发动机维护性上,甲烷则有天生的优势。如今,可回收复用火箭成为大势所趋,液氧煤油火箭在回收后必须对发动机进行彻底清洗才能继续使用,而液态甲烷为强挥发性燃料,液氧甲烷发动机由此显著减轻了后勤维护工作量。中国航天局所以,此次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所使用的火箭很可能就是未来轨道级火箭一级的部分,完成度很高。02对比SpaceX的回收实验首先,SpaceX实现首次可回收的实验进度表(Spacex建造的第一台测试机被称为蚱蜢):图:SpaceX 历次“蚱蜢跳”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pacex建造的第二台测试机被称为F9R Dev 1。图:SpaceX F9R Dev 1测试机数据SpaceX在2014年8月,F9R Dev 1测试机(几乎就是“猎鹰9”号火箭的一级火箭部分)第五次测试结束后,便开始在实际发射任务中继续进行测试(并不是每次都会测试火箭回收):2015年1月,执行CRS-5发射任务,海上回收失败;2015年2月,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射深空气候观测站卫星,海上软着陆(掉水里去了);2015年4月,执行CRS-6发射任务,海上回收失败;2015年6月,发射给国际空间站运货的龙飞船,高空解体;2015年12月,执行卫星发射任务,陆上回收成功。从时间来看,SpaceX用于第二阶段测试的F9R Dev 1测试机的VTVL最高点也仅有1公里左右,在暂停其测试后经过几次实际的发射回收任务后便成功完成首次火箭回收。结合此前航天科技透露的:我国正抓紧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首飞以及:研制团队将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7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基本覆盖火箭一子级飞行剖面我们可以进行个不准确的预测,在充分掌握火箭回收的各项技术后,可能明后年就能看到中国实现首次执行实际发射任务的火箭回收。除了航天八院外,近几年我国很多公司同样也在进行VTVL实验,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目前来看,民企中,星际荣耀的在可重复使用火箭这条路上走的比较远,其2023年12月的VTVL实验的高度达到343.12m,而且此次飞行试验所使用的火箭在20天前才完成一次VTVL实验。换句话说,星际荣耀在国内首次完成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火箭的复用飞行(只是试验,并不是实际发射)。另外一个这几天非常出名的民营企业是天兵科技,其在昨天的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中发生意外,火箭脱离发射台起飞,而后坠毁。根据公告,该次实验的是天龙三号的一子级。根据公开资料天兵科技在2020年的时候完成了一次重复使用试验箭回收着陆装置试验(就是吊着的实验箭掉下来,看着陆系统能不能稳住),而后便是多次的发动机试车,并无其开展VTVL试验的信息公布。图:天龙三号简介来源:张家港发布03对比猎鹰9号在第二节里,我们对比的对象是SpaceX实现首次回收的历程。而在这一节里我们对比的是猎鹰9号。说直接对比猎鹰9号有点扯,因为我们的仅是一个单级实验火箭,而猎鹰9号是完整的可执行任务的火箭。但我们对比的其实是猎鹰9号的可回收能力。目前猎鹰9号同时具有海上和陆地回收的能力,对于陆地回收能力的建立,SpaceX是通过蚱蜢和F9R Dev 1两款测试机通过多次实验完成的。而猎鹰9号的海上回收能力却是在多次实际发射任务中建立的。表:猎鹰9号历次海上回收实验重复运载火箭在海面上和陆地上进行回收是有非常大的区别,根据《运载火箭海上平台成功回收的分析及启示》一文的分析,在海上和陆上回收下,猎鹰9的运载能力差距极大,这些差距可都是成本:存在这样差距的原因也很好理解:海上回收火箭时,是综合一级火箭下落和接驳船舶的实时位置进行的,能够实现火箭回收的最优解,而陆上回收时,陆上回收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因此无论一级火箭分离时的位置及姿态如何,都需要根据陆上回收点进行调整,燃料消耗大。虽然海上回收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技术难度自然也很大(毕竟海上风浪大,而风浪越大鱼越贵!),具体而言包括:高精度导航及制导技术、姿态控制技术、海上着陆支撑技术、海上着陆平台等。反观国内,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仅箭元科技在2023年9月进行了一次海上溅落回收试验以及中科宇航使用涡喷发动机(非火箭发动机类型)进行了一次海上回收实验,其余公司包括国家队均无海上火箭回收的实验记录。综上可见,我国目前在可重复使用火箭上距离美国的猎鹰9号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海上回收技术尚未可喜的进展。04总结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的初衷是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将人类的火箭发射推进到廉价时代,为大规模发射卫星及太空旅游提供可靠支撑。马斯克的SpaceX在这条路上独领风骚,猎鹰9号的最大复用次数已达到22次,同时还在加快星箭(重型运载火箭)的可重复...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