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无人机圆满完成天津市应急航空能力测试:可提供信号、抛投物资

中兴无人机圆满完成天津市应急航空能力测试:可提供信号、抛投物资 据悉,中兴通讯采用长航时大型无人直升机作为载具,机上搭载公网基站、PDT集群专网、Mesh自组网、卫星中继,为“三断”现场的公众用户和应急队伍提供全流程通信保障、全要素应急指挥及全方位态势感知。无人直升机可空中悬停,对地提供稳定信号和大覆盖范围,还可以进行水、食物、救援医疗物资的抛投,搭载灭火弹进行灭火。在多任务载荷搭载能力、视频侦查能力、通信保障能力、飞行及载重能力等测试科目中表现瞩目。在无人机通信能力保障测试中,PDT集群基站与市应急指挥中心组呼快速响应,语音清晰,获得一致好评。侦察视频回传清晰无卡顿,且具备快速锁定目标的能力,表现优异。无人机载重超过150公斤,最大载重300公斤,优势明显。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翼龙应急型无人机完成首次广电应急通信测试

翼龙应急型无人机完成首次广电应急通信测试 近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翼龙应急型无人机成功完成了全国首次广电5G 700MHz空中应急通信基站测试,为“断路、断电、断网”极端情况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5G频段中,700MHz被誉为黄金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穿透力强、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封面图片

大疆运载无人机完成珠峰大本营物资运输实测

大疆运载无人机完成珠峰大本营物资运输实测 大疆6月5日宣布,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地区进行了无人机高海拔运输测试,这也是运载无人机在海拔5300米至6000米航线上的首次往返运输测试,创造了民用无人机最高运输纪录。最新的测试结果凸显了DJI FlyCart 30运载无人机在海拔6000米高原地区飞行的稳定性,及货物高效往返运输和垃圾清运的能力。测试显示,FlyCart 30在珠峰地区飞行海拔最高达6191.8米,6000米海拔地区可稳定载重15公斤。

封面图片

翼龙无人机飞赴米河镇:“空中基站”可暂时恢复公网5小时

翼龙无人机飞赴米河镇:“空中基站”可暂时恢复公网5小时 2021年7月21日18:21分,一架搭载了中国移动基站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在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下,从贵州安顺紧急飞赴河南巩义市米河镇,这里因为暴雨已经通信中断。 据介绍,“翼龙”-2H 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航空工业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该系统完全摆脱地面供电、通信回传的束缚,可快速打通指挥中心与指定区域之间的通信,保障灾区通信。() 第一次见到以这种方式来提供应急通讯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应急管理部调派翼龙无人机为通讯中断的米河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

中国国家应急管理部调派翼龙无人机为通讯中断的米河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 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截止 7 月 22 日 23:20, 翼龙 -2H 上的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 3572 个,产生流量 2089.89M, 单次最大接入用户 648 个,滞空超过 5 小时,共在任务区内作业 8 小时 8 分,为打通应急通信撑过了关键五小时。

封面图片

浙江首条陆岛联运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 单程物流时间减少近2小时

浙江首条陆岛联运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 单程物流时间减少近2小时 这不仅标志着全省首条陆岛联运无人机物流航线的正式开通,也预示着无人机物流领域的新篇章。台州湾新区机场位于风景秀丽的青龙浦绿廊内,机场海拔4.8米,飞行区等级为2B,跑道长达1200米,并设有14个停机位。这座机场由市循环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旨在为台州湾新区提供全方位的航空服务。执行本次航线的无人机最大载重3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160公里/小时。相比轮船运输,这条物流航线单程时间可减少将近两个小时。作为台州首个通用机场,台州湾新区机场不仅承担着无人机试飞、应急测绘、海事巡航、海上应急处理等任务,还为游客提供了低空游览的绝佳体验。未来,这条无人机物流航线将实现常态化运作,并逐步推出更多不同载重的无人机,采用编队飞行的形式,以适应更多类型货物的运送需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西工大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取得新突破 电磁干扰下实现信息传递

西工大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取得新突破 电磁干扰下实现信息传递 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李学龙教授团队通过模仿萤火虫的交流方式,利用光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了电磁干扰下无人机间的信息传递。李学龙研究团队以萤火虫通过闪光传递信息的方式为灵感,研究提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为无人机集群发展提供了创新解决思路:通过无人机上的照明设备发出光信号,并在另一架无人机利用光电传感器捕获光信号、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像萤火虫闪烁交流一样的短距离信息传递,完成无人机间基于光链路的协同飞行。由于光信号的传输不受电磁环境的影响,不会产生互调和互扰,抗干扰能力强。另外,其发射功率较低,也几乎不产生热量,适合承载于能量受限的小型无人机。此外,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过程,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充分确保了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无人机搭载团队自研的快速动态目标智能追踪算法,通过捷联无人机云台相机和通信发射光源,使发射光源能够精准捕获待通信目标,并紧随目标转动。相机所向,光束跟随。为了克服环境光照对光通信链路性能的影响,研究团队采用了紫外/可见双通道LED光源,并提出了一种高冗余纠错编码技术,使通信光源更容易与环境光源区分,提升了无人机间信息传递的可靠性。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位置灵活多变,因而光线传递的角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很有可能影响光信号通信的质量。为解决此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多角度波束发散的链路性能增强技术,显著降低了链路中断的机率,提升无人机间信息传递的稳定性。据介绍,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是在无人机集群普遍采用无线电进行通信交流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尝试和发展。未来,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在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临地安防场景中开展广泛应用。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