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高冷却塔封顶:地上高度242.4米、淋水面积22500平方米

全球最高冷却塔封顶:地上高度242.4米、淋水面积22500平方米 益阳电厂三期项目总投资高达72.6亿元,是湖南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我市重要的能源、环保和民生工程。该项目引入了首个100万千瓦高效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其发电效率、煤耗指标和环保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益阳电厂还同步建设了20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通过煤电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多元供能体系。这一体系相较传统火电机组,每年可节约标煤36万吨,减少碳排放约89万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项目建成后,益阳电厂一、二、三期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86万千瓦,成为湖南省第一大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预计可达200亿千瓦时。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盘江股份:子公司拟投资 25.98 亿元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

盘江股份:子公司拟投资 25.98 亿元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 盘江股份公告,子公司拟投资建设关岭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三期、关岭县岗乌镇老屯坡风电场项目、镇宁县盘江革利风电场项目,合计建设安装容量 67.24 万千瓦,总投资约 25.98 亿元。上述项目旨在加快布局清洁能源,符合国家 “双碳” 目标和新能源发展政策,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 23.9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65.17 万吨。

封面图片

西部地区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西部地区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座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于2016年投入商业运行;二期工程3、4号机组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其中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已于2023年3月25日投产发电,首循环安全可靠运行,2023年度能力因子达98.2%,创国内三代堆最优纪录。据悉,防城港核电站三台在运机组累计上网电量已超120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3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888万吨,相当于种植了27万公顷森林,对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广西能源(维权)结构、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扫一圈面积相当于6个足球场 全球陆上最大叶轮风机成功吊装

扫一圈面积相当于6个足球场 全球陆上最大叶轮风机成功吊装 国家能源集团自主开发的115米超长叶片,采用高性能、抗失速、高升阻比专用翼型和双主梁、多腹板稳定结构设计,实现结构安全和发电量提升的最佳平衡。相比当前市场主流5-6兆瓦机型,单机发电能力提升50%以上,能够为项目开发带来更优投资回报,机组额定功率运行1小时可发电1万千瓦时,能满足50余户家庭1个月的用电量。机组采用了阵风模式、风速湍流自识别、自动抗涡激、主动阻尼注入、谐波震荡抑制等控制策略,解决了超长叶片叶轮不平衡载荷控制和超长柔性叶片颤振抑制等难题。此外,该机组支持人工智能算法,配备叶片净空、UP-哨兵等智能监测系统,构建了风电机组健康评估与故障预警体系,保障机组安全可靠运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并网 库容16.22亿立方米

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并网 库容16.22亿立方米 一般而言,国内同类水电工程的机电安装工期长达54个月。然而,在国家能源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参建单位、5000余名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玛尔挡水电站仅用时36个月便完成了全部机组的安装,这一成就令人瞩目。电站拥有16.22亿立方米的总库容和232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全面投产后,预计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到73.04亿千瓦时,足以满足28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节约标准煤约220万吨,更为青海省及东部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在玛尔挡水电站施工的三年间,来自新疆、甘肃、西藏、四川等省区的水电站施工单位纷纷前来交流学习,共同为我国高原高寒地区的水电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年罕见的“拉闸限电”,正在席卷全国各地。而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在此背景下,全国的核电机组已经开足了马力,在满负荷

20年罕见的“拉闸限电”,正在席卷全国各地。而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在此背景下,全国的核电机组已经开足了马力,在满负荷运行中输出源源不断的电力。 第一财经记者从中核集团独家获悉,目前,中核集团在运机组除了2台机组正在按计划进行换料大修外,其余22台机组均处于满功率运行状态。 另外,第一财经记者从权威途径获悉,除个别核电机组在停机大修外,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的核电机组也处于满负荷运营状态。 中核集团与中广核是我国两大核电集团,官方资料显示,这两大集团目前管理着中国48台在运核电机组。 而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国51台在运核电机组除了个别的在停机大修外,其余的在满负荷运行。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拉闸限电”时表示,加快推进重要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保障煤电、气电机组充分出力,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多渠道提升电力供应能力。 “我们除了5号机组在停机大修外,其它5台机组都是满负荷运行。”江苏核电站的一位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江苏核电的母公司为中核集团。 在东北,位于辽宁的红沿河核电站的一位知情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电站目前正在商运的5台核电机组,也都是在满负荷运行。这座核电站是由中国广核集团和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家电投集团共同运营的,两者持股分别是50%。 2021年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56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12小时。其中,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21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338小时,两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对比,同为清洁能源的风电的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只有150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时。 核电公司的业绩也在变好。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商运发电量872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27%;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亿元,同比大涨46%。 同样,中国广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广核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管理的核电站的总上网电量为952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机组上网电量的52%,较去年同期增长5.4%;营业收入近369亿元,同比增加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亿元,同比增加5.63%。 “这应该是核电丰收的一年。”一位核电企业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在火电、光电、风电纷纷受制的极端环境下,“核电为电网的稳定,对付极端外部条件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目前,尽管核电在全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还很低,但在限电中还是能够顶上去了。”在赵成昆看来,此次全国多地出现的“电荒”,让社会再次看到了核电的作用。 “而在‘双碳’目标下,核电未来肯定是要发挥重大作用的。”他说。 目前,在中国的能源结构占比中,核电的发电量占比还不到5%。 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9月27日介绍,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51台,装机容量5327万千瓦,在建核电20台,装机容量2269万千瓦。2020年的核电发电量3662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9%。 这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自世界核协会发布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核能总发电量25,530 亿千瓦时,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约为 10%,其中法国高达 70.6%, 美国占 19.7%。 与火电、光电、风电等能源不同的是,核电同时具有“清洁、低碳、能量密度高、经济性好”的属性,且不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除短暂的换料大修外,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满足基荷电源可靠、经济、充足和清洁四大要求。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发展核电时首次用“积极”一词来表述。 对此,赵成昆当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积极’,意味着在清洁能源多样化发展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国家将把核电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来考虑。” 从长远来看,核电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火电的基础能源。相对于火电,核电具有不排放污染气体、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相对于水电和风电等能源,核电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发电高效稳定。 包括赵成昆在内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核电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节能减排方面,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与同规模火电相比,每年可减少300万吨标准煤的燃耗,节约了每天40节火车全年运输的燃料运输成本,同时每年可减排600万吨二氧化碳、2.6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相当于每三年再造一座五指山森林公园。 核电当前的局面有望得到破局,而且速度在稳步加快。在9月28日的一次公开活动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介绍,未来,中国每年争取开工核电机组6~8台左右,争取到2030年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到8%左右。 在杜祥琬此次提及未来核电的发展步骤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2020年6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预测,“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中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 对于核电布局,《报告》指出,随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面临电力需求增长、本地资源不足、环境容量约束、电力结构优化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推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比较成熟的核电项目建设,是解决中部地区电力需求问题的战略选择,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长远意义。 同样出席9月28日上述公开活动的赵成昆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上述活动上,内陆核电再次被提及。 通过梳理官方资料,第一财经记者发现,目前,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四川、贵州、重庆、安徽、吉林和黑龙江等十余个内陆省份也在布局内陆核电。与此同时,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内陆城市也在布局核电。 而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核电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一台百万级千万瓦的商业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在200亿元左右。如果“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工6~8台百万级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就高达1200亿~1600亿元。 (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海拔5092米!世界在建海拔最高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成功

海拔5092米!世界在建海拔最高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成功 这个项目不仅创下了新纪录,更是对高原风电技术的重大突破。据测算,风电场区最高海拔达到惊人的5193米,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海拔最高、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它位于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北麓,与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相距仅140公里左右,充分展示了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的智慧与勇气。该项目总装机达到300MW,其中风电部分占据了200MW的份额。这意味着,风电场将安装40台风力发电机组,每台机组的单机容量高达5MW。这些风机的规模之大令人震撼,风轮直径达到183米,叶长90.1米,轮毂高度为105米,总重量更是达到了483.9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单个风机叶片每转动一周就能产生约3度电,每转动1小时更是能产生惊人的5000度电。这样的产能足以满足4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无疑为当地电力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项目的长远影响更是深远。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接近6亿度。这不仅意味着每年可节约燃烧标准煤约16.4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5.34万吨,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01万吨。这样的环保效益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