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奥诊所的研究揭示了能量饮料与心脏骤停之间的惊人联系

梅奥诊所的研究揭示了能量饮料与心脏骤停之间的惊人联系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梅奥诊所遗传心脏病专家、位于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的梅奥诊所温德兰-史密斯-赖斯猝死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迈克尔-阿克曼(Michael J. Ackerman)博士说:"过去几年,美国的能量饮料市场一直在持续增长,这引发了人们对咖啡因消费和这些饮料中其他不受管制成分的潜在综合影响的担忧。能量饮料不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监管,因此研究这些饮料对患者的影响至关重要。"能量饮料的咖啡因含量从每份 80 毫克到 300 毫克不等,而一杯 8 盎司的冲泡咖啡中咖啡因含量为 100 毫克。然而,除咖啡因外,大多数能量饮料还含有不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管制的其他刺激成分,如牛磺酸和瓜拿纳。据推测,这些刺激性强且不受管制的成分会改变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力和心脏复极化,从而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特拉维夫苏拉斯基医疗中心和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医学院医学博士 Ehud Chorin 在随刊社论《致心律失常食物一个被低估的医学问题》中提到,人们发现标准饮食中越来越多的物质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这促使人们考虑在患者的临床病史摄入中增加一个新的子类别:致心律失常食物。能量饮料就属于这一类。大量证据表明,某些食物具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尤其是高危患者大量或高浓度摄入时,应结合这些证据来看待本研究报告的结果"。除了研究心脏骤停幸存者群组中能量饮料的消费情况外,研究人员还仔细观察了心脏事件的类型以及围绕该事件的条件,如运动和其他已知与遗传性心脏病相关的心律失常有关的压力因素。阿克曼博士解释说:"虽然饮用能量饮料与这七名患者的心脏骤停事件之间似乎存在时间上的关系,但有无数潜在的'刺激因素'也可能导致与遗传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律失常,如睡眠不足、脱水、节食或极度禁食、同时使用QT延长药物或产后等。因此,不寻常地饮用能量饮料很可能与其他变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场风险因素的'完美风暴',导致这些患者心脏骤停。"彼得-J.-施瓦茨(Peter J. Schwartz),医学博士,FHRS,意大利IRCCS辅助研究所,遗传源性心律失常中心和心血管遗传学实验室,米兰,随刊社论评论《能量饮料与猝死》的合著者之一,他说:"对于这些发现,批评者可能会说'这只是偶然的关联'。我们和梅奥诊所小组都非常清楚,目前还没有清晰明确的证据表明能量饮料确实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还需要更多的数据,但如果我们不敲响警钟,那就太失职了。在某一点上,临床经验、对病理生理学的扎实理解以及常识应该联合起来大声疾呼。"阿克曼博士总结说:"虽然相对风险很小,饮用能量饮料后猝死的绝对风险更小,但已知有猝死倾向的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应权衡饮用此类饮料的风险和益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记忆清晰」 纽约大学研究心脏骤停者濒死经历

「记忆清晰」 纽约大学研究心脏骤停者濒死经历 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我记得看到了我的父亲。」 「我瞥见了自己的一生,感到骄傲、爱、快乐和悲伤,所有这些都涌入我的内心。」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 该研究涉及25家医院(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53名心脏骤停幸存患者。 纵览古今 淘沙见金!

封面图片

研究:女性心脏骤停 接受路人心肺复苏术可能性更低

研究:女性心脏骤停 接受路人心肺复苏术可能性更低 加拿大研究人员指出,路人更可能在公共场合为心脏骤停的男性实施心肺复苏术(CPR)。这可能导致更多女性死于这类常见的健康紧急情况。 法新社报道,上周在西班牙举行的医学会议上,一个由加拿大医生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展示了路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对男性和女性实施心肺复苏术。 该研究小组研究了2005年至2015年间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医院外的心脏骤停记录,样本涵盖约4万名患者。整体结果显示,54%的患者接受了路人的心肺复苏救助。 在公共场所(如街道)发生的心脏骤停案例中,61%的女性得到了路人的心肺复苏支持,而男性的比例则略高,达到68%。 负责这项研究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圣心医院急诊医生库诺耶(Alexis Cournoyer)指出,这种性别比例差距“无疑增加了女性在经历心脏骤停后的死亡率”。 研究人员试图找到这一性别差距的原因。库诺耶医生说,一种理论认为,路人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在公共场合触摸女性的乳房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 另一种可能是出于对女性心脏骤停的“认知障碍”通常认为这种情况只发生在男性身上。 医学杂志《柳叶刀数字健康》8月发表的研究称,在心脏骤停之前,男性更有可能出现胸痛(媒体报道中常见的描述),而女性更有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 研究人员还试图探讨年龄是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但数据显示,无论患者年龄如何,女性接受路人心肺复苏救助的可能性都低于男性。 库诺耶医生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男女性别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涉及心肺复苏接受者性别的数据。 该研究小组计划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并将在巴塞罗那2023年欧洲急诊医学大会上进行展示。

封面图片

【冷知识:#心脏也会长结节#】#免疫力低下会引发心脏结节#你可能听说过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但有类结节常被忽视心脏结节。

【冷知识:#心脏也会长结节#】#免疫力低下会引发心脏结节#你可能听说过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但有类结节常被忽视心脏结节。作为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炎症性疾病,它可导致多种不良后果:①心脏功能受损;②干扰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③表现出全身症状。患自身免疫疾病、慢性感染或有结节病家族史者,更容易发生心脏结节,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也属于高发人群。对于患心脏结节病可能性低或低概率患者,一般不进行治疗。一些良性或较小的心脏结节,可通过定期监测观察其变化;适量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脏功能,但心脏结节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平时好好的人怎么就突然倒地,心脏骤停?这些人尤其要注意

平时好好的人怎么就突然倒地,心脏骤停?这些人尤其要注意 心脏骤停会导致血液循环的瞬间中断,使得大脑和身体其他重要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脑循环停止20秒后,患者就会丧失意识,完全性脑缺氧5分钟后,就会产生不可逆性的脑损伤。据齐鲁医院急诊科、山东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陈玉国教授和徐峰教授团队 2023 年发表的研究指出,我国每年心脏骤停患者约 103 万人。因此,提高对这一突发状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脏骤停?据统计,国内心脏骤停的 5 大病因分别是冠状动脉疾病(53.5%)、心肌炎(9.2%)、心肌病 (5.8%)、风湿性心脏病 (4.2%) 和高血压性心脏病(4.2%);并且近些年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破裂、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比例显著增加。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心脏骤停,更要小心心脏骤停的风险。此外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具有隐匿性,日常体检很难发现,这些患者也可能不知不觉间陷入危险。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发生常常出乎意料,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规律。首先,剧烈运动可能是心脏骤停的导火索,尤其是对于那些心脏功能较差的人来说。突然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可能会使心脏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压力,导致心脏骤停。强烈的情绪波动也是可能引发心脏骤停重要因素。无论是过度的愤怒、极度的紧张,还是突然的惊恐,这些情绪都会引发体内激素的剧烈变化,对心脏产生巨大的负担,从而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对心脏病患者来说,这种风险尤为显著。昼夜变化、季节变化也有可能诱发心脏骤停。研究发现,心脏骤停发病高峰为上午 6 时至中午,周一最高,周末最低;四季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与冠心病死亡率增加有关,暴露于道路污染物可能会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如何预防心脏骤停?预防心脏骤停是保护心脏健康的关键一步。首先,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尤其是那些已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通过定期的心脏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心脏骤停的风险。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戒烟限酒是首要的,因为烟草和酒精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严重损害。饮食方面,应选择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健康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品。规律的身体锻炼同样必不可少,这是心脏骤停的保护因素;但要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确保心脏能够适应。良好的心态也很关键,尽管心脏骤停听起来非常可怕,但是它的发生几率并不高,通过了解它的风险因素和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几率。完全没必要为了心脏骤停而过分担忧,而且焦虑、压力本身也是风险因素,何不好好地感受身边的美好。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怎么办?那么,当我们身边的家人或者其他人,出现心脏骤停时,我们应该怎样施救呢?通用的做法是心肺复苏术(CPR)。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下五步:(1)发现有人晕倒在地,首先确定周围环境安全,不安全要转移到安全位置;(2)确定患者意识,拍打患者肩膀和呼喊他的名字,或者叫先生、小姐等,看患者能否回应,睁眼、说话等,如果没有回应,指定周围一人拨打 120,指定另外一人去取自动除颤仪(如果有的话)(3)将患者放平在坚硬、平整的地方,比如地上,并让围观的人群散开一点,自己跪在患者一侧,右侧更方便用力,但实际上要因地制宜。(4)如果没有回应,看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或者去听有没有呼吸,如果没有起伏,偶尔的喘息也不认为是有呼吸,这时候可以解开患者衣物,开始胸外按压。紧急情况下,可以不用判断心跳。(5)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段 1/3 处(两乳头连线中点),将你的手,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掌跟放在按压部位,下面的手五指翘起,两个胳膊伸直,上半身前倾,按压频率是 100~120 次/分,深度 5~6cm,每次胸廓要完全回弹。注意掌跟不要脱离按压部位,否则就变成了冲击力。错误操作会加大肋骨骨折的风险,而且效果不一定好。一直按压就行,在室外不用做人工呼吸,只需要通过抬起下巴、头偏向一侧来打开气道,避免异物窒息,同时尽量减少按压中断,一般 2 分钟左右就得换人。注意如果是抢救溺水人员,尤其要注意开放气道,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按压效果可以观察患者面色,面色没那么苍白就表示起效了。如果自动除颤仪来了,则开始除颤;如果患者动了或者医务人员来了就停止按压。自动除颤仪的使用都是傻瓜式的,按照说明书操作即可,但注意:(1)使用时,要避免周围有人接触到倒地的患者,这样会分散电流,降低效果,也让接触的人不舒服;(2)最好能移除患者身上一些导电的首饰、配件;(3)最好能快速擦干患者身体。最后,祝大家都有个健康的心脏,健康地生活。参考文献[1]Jung E, Park JH, Ro YS, et al. Family history, socioeconomic factors, comorbidities, health behaviors, and th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Sci Rep. 2023;13(1):21341.[2]Hayashi M, Shimizu W, Albert CM. The spectrum of epidemiology underlying sudden cardiac death. Circ Res. 2015;116(12):1887-906.[3]Mittleman MA, Mostofsky 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chemical trigger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preventive strategies. Circulation. 2011;124(3):346-54.[4]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审核丨李清晨 哈尔滨 儿童医院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策划丨何通责编丨何通审校丨徐来 林林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心脏骤停抢救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都会显著下降】#印尼羽协称张志杰是心脏骤停去世#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巍在接受生命时

【#心脏骤停抢救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都会显著下降# 】#印尼羽协称张志杰是心脏骤停去世#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巍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生存机会就会显著下降。如果能在黄金时间内抢救、患者又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确实有完全康复、不留后遗症的可能,但也并不绝对。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介绍,即便在4分钟内,早一秒晚一秒抢救的结局都可能不一样;急救就是要争取每一秒钟。 普通人在遇到突然晕厥的患者后,首先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准确告知医护人员所在方位。其次,应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简单急救,如聆听患者的呼吸、触摸颈动脉或脉搏等判断是否出现心脏骤停,如果能确定,就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身边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要及时使用。 约70%的心脏骤停患者都伴随室颤。AED是一种自动体外除颤仪,可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除颤。它属于一种便携、便于操作的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除颤过程中伴有语音提示和屏幕动画操作提示,普通人稍加培训即能熟练使用,甚至不培训都可根据提示使用。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印尼羽毛球协会称「张志杰是因心脏骤停去世」,哪些原因会导致心脏骤停?有哪些救治办法?

印尼羽毛球协会称「张志杰是因心脏骤停去世」,哪些原因会导致心脏骤停?有哪些救治办法? 极萨学院冷哲的回答 运动诱发的心脏骤停,并不罕见。我记得这几年回答过好几个类似的问题,有马拉松比赛心脏骤停的,也有学校开运动会心脏骤停的。 像张志杰这样的年轻的运动员,可能的猝死原因也很多,如下图。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因,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年轻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它可能引起不明原因的晕厥,而直到尸体解剖时才得出诊断。[1]我在之前也给大家分析过,张志杰的情况很像是由于心脏骤停诱发的阿-斯综合征。 印尼羽协公布张志杰猝死细节,送医后已无脉搏和呼吸,中方尝试转院抢救未果,该事件中有哪些环节存在问题? 关于年轻运动员的猝死比例并不高,估计有1/100,000到3/100,000的看似健康的年轻运动员在运动中突然死亡。但男性发病率高达女性的10倍。 除了肥厚性心肌病之外,还有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心源性猝死是外力诱发的,心脏震荡,即心前区击打后的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这种在对抗类的运动中更容易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遗传类的疾病,比如长QT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这些以前也都讲过。还有就是主动脉瘤,比如马方综合征,不过跟几个医生朋友也讨论过从外形观看张志杰应该不是马方。 当然以上的都是针对于年轻运动员的猝死原因分析的,如果是上年纪的运动员猝死的话,首先考虑的是冠状动脉疾病。 而针对于这些疾病,AED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研究表明 AED 的存在可以将神经功能完好的存活率提高到 80% 以上。[2]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极萨学院冷哲)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