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6E通信卫星与独立推进舱组合体定点成功 带宽30Gbps

亚太6E通信卫星与独立推进舱组合体定点成功 带宽30Gbps 随后,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跟踪控制下,可分离的独立推进舱于2023年1月23日完成组合体变轨至中间轨道。亚太6E卫星与组合体分离后,通过其自带的霍尔、离子两套电推进系统,自主变轨至同步轨道。亚太6E通信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采用东方红三号E卫星平台研制,是该款平台的首发星,也是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长城公司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的第13个通信卫星整星在轨交付项目。卫星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通信容量约30Gbps,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最终定点于东经134°轨道位置。卫星由香港亚太星联卫星有限公司运营,聚焦东南亚市场,将为该地区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4年7月10日,亚太6E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34°轨位,具备业务开通条件,该卫星将与亚太6C和亚太6D三星共轨运行。

2024年7月10日,亚太6E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34°轨位,具备业务开通条件,该卫星将与亚太6C和亚太6D三星共轨运行。 亚太6E卫星是一颗基于DFH-3E平台建造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于2023年1月1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后完成组合体变轨至中间轨道,随后依靠卫星的离子和霍尔两套电推进系统进行升轨操作,最终到达同步轨道。

封面图片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智慧天网一号01星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智慧天网一号01星 访问:Saily - 使用eSIM实现手机全球数据漫游 安全可靠 源自NordVPN 在轨运行后,将开展与南极科考站科考数据直连、低轨卫星数据实时回传等典型场景应用示范,为构建空间网络创新实验平台、探索“智慧天网”行业应用模式奠定基础。本次发射任务中,长三乙火箭首次使用了Ka波段天基测量子系统,与之前的S波段相比带宽更高,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从而提高火箭发射任务适应性。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1次飞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土耳其借助SpaceX猎鹰火箭首次发射自研通信卫星

土耳其借助SpaceX猎鹰火箭首次发射自研通信卫星 Türksat 6A卫星重约4.25吨,配备20个Ku波段转发器,总功率7.5千瓦,设计寿命15年。它配备了一对太阳能电池板,长度10米,总面积37.7平方米,发电功率9.2千瓦,同时使用氙气驱动的霍尔效应推进器进行在轨机动。在该项目中,土耳其测试了24种、84件国产设备,包括飞行计算机、电力调配单元、界面控制设备、星敏感器、太阳传感器、反作用轮、电力推进子系统、通信设备。执行本次发射的猎鹰九号火箭一级助推器编号B1076.15,再次回收成功。这是SpaceX 2024年的第71次航天发射,包括68次猎鹰九号、1次猎鹰重型、2次星舰。史上第5次星舰试飞即将到来,预计8月初进行,新的超重助推器B12已经抵达发射台。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Starfish Space将在2026年的任务中延长昂贵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寿命

Starfish Space将在2026年的任务中延长昂贵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寿命 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在2026年执行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任务海星公司的首次商业Otter任务。海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特雷弗-贝内特(Trevor Bennett)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这是一个我们希望大规模开发的市场,我们实际上希望商业客户能够采用和利用卫星服务,将其作为车队正常运营的一部分。"这次任务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水獭"号将在所谓的地球静止"墓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死亡卫星在此安息)上与一颗失效的通信卫星进行机动对接,目的是证明"水獭"号已做好与航天器对接的准备。其次,它将与运行寿命即将结束的通信卫星对接,并利用"水獭"号的机载推进器提升其轨道。海星公司希望这次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首次任务是在轨卫星服务(包括延长寿命和卫星处置)新市场的开端。这家初创公司设想,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整个"Otter"飞船舰队将在轨道上运行,随时随地提供服务。贝内特说,海星公司专注于几项核心技术,如操纵能力、机器人技术和软件,使公司能够迅速开始大规模建设。毫无疑问,大型卫星运营商也在密切关注像海星公司(Starfish)这样的初创企业,它们正在开发的技术可能会改变其业务的经济效益。一颗价值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美元的卫星原计划运行 20 年,如果能让它多运行几年,对这些公司来说都是一大福音。贝内特说:"如何灵活地决定如何使用航天器一直是运营商关心的问题。因此,运营商自然会对像我们这样的服务感兴趣,因为我们的服务可以让运营商做出这些动态决定,无论是将资产延长多年,还是将其迁移到一个新的地点,这些类型的服务都能让运营商在市场空间中更加灵活。"迄今为止,海星公司已经发射了其"水獭"号服务飞行器的一个较小的演示版本,该公司戏称其为"水獭小狗"(Otter Pup)。第一次任务于今年早些时候结束,虽然由于技术问题,该公司未能尝试与另一颗卫星对接,但它成功地与一个D轨道航天器交会并成像。海星公司将于2025年向低地球轨道发射另一颗Otter Pup卫星,并计划于2026年再发射一颗,执行一份价值3750万美元的太空部队合同。贝内特说:"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让卫星在轨道上的互动变得无处不在,变得平淡无奇。现在,它在很多情况下仍然非常令人兴奋和独特,但我们正试图建立这样一种习惯:让我们进行更复杂的空间交互,并让它成为常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 落月是怎么落的?如何选择着陆地点?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 落月是怎么落的?如何选择着陆地点? 此后通过视觉自主避障系统进行障碍自动检测,利用可见光相机根据月面明暗选择大致安全点,在安全点上方100米处悬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进行精确拍照以检测月面障碍,最终选定着陆点,开始缓速垂直下降,即将到达月面时发动机关闭,利用缓冲系统保障组合体以自由落体方式到达月面,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嫦娥六号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节点。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有效载荷将按计划工作,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即将开机工作,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完成部署。嫦娥六号探测器自2024年5月3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等过程。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5月30日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实现在轨分离。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将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地面控制下,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此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同时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成功着陆月球,是嫦娥六号采样返回的关键一步。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嫦娥六号落月是怎么落的?一共分几步?另据央视新闻报道,嫦娥六号在落月前,首先要进行组合体分离。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的四器组合体要先分离成两部分,轨道器和返回器组成的轨返组合体继续留在月球轨道上飞行,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的着上组合体分离后将着陆月球,开展后续采样任务。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分离到着陆下降过程,首先是一个降轨(变轨),从200公里轨道下降到200×15公里的轨道。在这个轨道上其实也还是存在一些风险的,首先是精准的控制过程,然后是达到预定的一个轨道。不同于地球着陆,月球上没有大气,无法通过降落伞风阻减速,因此着上组合体只能通过发动机的反推力来实现减速。下降到预定的轨道后,着上组合体的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距离月面约15公里处开机,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直至到达预选着陆区上空,随后进行降落,整个下降过程大约需要经历15分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在15分钟之内,需要将探测器由相对月球1.6公里每秒这样一个速度,迅速降到0(公里每秒)的状态,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推进剂,基本上探测器的重量的一半,都要消耗在整个动力下降过程当中。着上组合体在减速降落的过程中,还会自主控制进行粗避障和精避障,在距离月表高度大约100米后开始缓速下降,经过悬停避障后,关闭发动机,着上组合体自由落体,完成软着陆。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着陆月球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充满了不确定性,难度系数非常大。那么在这么复杂的过程中,嫦娥六号是怎么判断自己具体要着陆在哪的呢?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携带了许多敏感器,这些敏感器就像是探测器的眼睛和耳朵,他们通过光学、微波等方式自动判断具体的着陆地点。降落的过程时间很短,着上组合体携带的燃料也有限,面对预选着陆区复杂的地形环境,需要快速灵活反应,因此地面的工作人员不会实时操作它具体降落到哪里,着上组合体会结合多种敏感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融合后,来自主判断具体的着陆位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卫星连接和电信运营商或将实现融合 直达终端功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卫星连接和电信运营商或将实现融合 直达终端功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和咨询公司 GSMA Intelligence 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追踪电信业务与卫星连接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随着移动网络与卫星网络的融合已成为全行业的趋势,而非一项利基战略,传统观点正在经历重大的市场转变。全球已有 91 家电信运营商与卫星公司签约,为 50 亿移动用户提供低地轨道(LEO)覆盖服务,占全球市场的 60%。回程网络和直接到设备服务是电信运营商寻求的主要应用,而约 45% 的"正在运行或计划运行"的服务与直接到蜂窝的连接有关。大多数(80%-90%)合作伙伴关系都侧重于在世界上偏远或服务不足的地区扩展连接。其他用例包括海上连接、自然灾害期间的应急覆盖等。在过去的 24 个月里,市场运营的重点是直达蜂窝解决方案的技术开发,最新的 3GPP 移动标准集成了非地面网络 (NTN) 兼容性。美国三大蜂窝网络都与不同的卫星公司签署了一项或多项协议。Starlink 公司是最重要的低地轨道合资企业,拥有由 6000 颗轨道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为全球客户提供 NTN 服务。该公司最近推出了支持直达蜂窝功能的设备。欧洲通信卫星组织 OneWeb 是第二大 NTN 公司,拥有约 650 颗在轨卫星。其他小公司如 AST SpaceMobile 仍在测试其设备和网络。同样,亚马逊(Amazon)在"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上的工作也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中国也不甘落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计划发射至少 12000 颗 NTN 卫星,当然,该公司很可能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和控制,因此未来的卫星连接很可能是地区或国内才能够实施的案例。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