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对人工智能造成大规模失业、不平等加剧的可能性深感担忧

IMF:对人工智能造成大规模失业、不平等加剧的可能性深感担忧 (来源:IMF)生产力与失业率一同增长?IMF在报告中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促进生产力增长和推进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但该组织也警告称,这种技术引发了有关“大规模失业和不平等问题不断加剧”的深刻担忧。IMF预期,AI转型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影响高技能劳动者和白领工人。在之前的生产力暴增时期,以机器人技术为例,主要影响的是蓝领工人。IMF认为,与过去的颠覆性技术不同,人工智能时代存在诸如“高技能职业工作岗位减少”的可能性。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IMF财政事务部副主任埃拉·达布拉-诺里斯也用上了美联储同款的“higher and longer”描述。她表示,对于面对更高失业率、更长失业周期的工人们来说,转型可能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年纪大一点的劳动者可能没有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技能,可能需要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来获得这些新技能。IMF也给这份预期增加了更为混沌的猜想除了高技能工人外,AI也有可能使得机器人更加智能,从而导致蓝领工作进一步变得自动化,这可能会加剧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失业率上升的同时,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一同上涨。该组织警告称,生成式AI也有可能营造出一个“日益集中和赢家通吃的市场”,资本将聚集在个别极少数的公司手里。这份报告也不是IMF第一次对AI重塑就业市场发出警告。此前在今年1月时,该组织曾警告称AI可能会影响全球接近40%的工作,取代其中的一部分,同时创造出一些新的工作。与之持有相近观点的还有高盛,这家华尔街大行去年曾预测AI可能会取代全球3亿份工作。当然,往好处看,IMF的模型也显示,从5年以上的周期来看,AI最终还是有机会实现压低就业率,提高劳动者收入的远期效果。但对于受到影响的劳动者而言,5-10年的过渡期显然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来源:IMF)政策能做些什么呢?IMF总结称,鉴于人工智能未来的不确定性,各国应该采取更为敏捷的方法,为潜在“高度破坏性的情境”做好准备。这份报告还列举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改善失业保险体系,同时教育和培训政策也需要适应新的现实,从而帮助劳动者为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同时更加重视提供一系列“终身学习”服务。IMF也指出,基于行业的培训、学徒制度和技能再培训计划,可以在帮助工人转型到新领域期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税务政策方面,IMF也建议不要特意对人工智能收税,指出此举可能会阻碍生产力的增长。与此同时,IMF建议提高资本利得税、增值税和企业税,来帮助抵消不断增长的财富不平等。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IMF建议对人工智能碳排放征税 以应对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不平等问题

IMF建议对人工智能碳排放征税 以应对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不平等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题为《扩大人工智能的收益:财政政策的作用》的讨论文件中提出了这一观点。该文件的核心论点是,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但它也有可能扩大不平等,并随着工作岗位的自动化而对政府财政造成沉重打击。传统的自动化往往取代的是常规的、技能较低的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意味着它可能会开始涉足计算机编程、会计等领域,以及许多其他我们认为安全的白领岗位"有可能扩大认知职业的失业率"。工人的减少意味着政府所得税收入的减少。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财政政策需要调整。其中一项建议是重新思考如何对资本和劳动收入征税。对资本(如机器、软件等)征收的税通常少于对劳动力征收的税,但如果人工智能让资本大规模取代人类工人,这种平衡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他们还担心,"赢家通吃"的市场会被少数几家巨型公司所主导,这些公司有能力承担开发尖端人工智能系统所需的巨额计算成本。对这些高能耗的人工智能服务器群征收碳税,可能会有助于公平竞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鉴于人工智能服务器消耗大量能源,对相关碳排放征税是在技术价格中反映外部环境成本的好方法。"人工智能是个耗能大户。去年,人工智能初创公司"Hugging Face"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表明,生成一张人工智能图像所消耗的电量相当于给一部智能手机充电。文本生成的效率要高得多,但在用电方面仍不逊色。根据人工智能的排放量征收人工智能税可以鼓励更高效的做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主张全面征收"人工智能税",因为这可能会阻碍那些实施"人工智能税"的国家的创新和采用,导致它们在竞争中落后。但他们确实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升级旧的税收官僚机构,实现基于市场价值的实时财产税等概念。"新一代人工智能将颠覆经典税收理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旧有的行事方式。例如,它可能会迎来个性化累进增值税、基于终身收入的所得税或基于实时市场价值的财产税的设计。"当然,这些建议更多的是为各种情况做准备,而不是提出具体建议。对就业的潜在影响是惊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前的预测估计,人工智能可能影响全球近40%的工作岗位,富裕国家的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左右。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将被取代,或者只是与人工智能助手一起工作还有待观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白宫报告:AI或加剧收入不平等 约10%工人岗位面临最大风险

白宫报告:AI或加剧收入不平等 约10%工人岗位面临最大风险 这些研究是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年度总统经济报告的一部分,该报告用整整一章的篇幅,阐述了由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问题以及政策制定者应该如何应对。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伯恩斯坦表示,“在社交媒体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曾对其关注不足。我们不会让这种情况再发生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白宫正在与工会尤其是服务业工会,也包括制造业工会,讨论为人工智能做好准备的问题。”与任何一项新问世的技术一样,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将助力某些工作,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而其他一些工作则可能会被淘汰。白宫的报告包含了许多注意事项,并告诫称随着AI技术及其能力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工人的最终影响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已经能够完成一些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如编写一段笑话、生成逼真的图像视频乃至创作歌词等。20%的美国工人从事工作与AI高度重合据悉,白宫经济学家通过确定16种与人工智能高度重合的工作,分析了AI技术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报告发现,约有20%的美国工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工智能高度重合。这一发现与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类似,后者认为2022年19%的美国工人从事的工作最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CEA报告指出,“从事这些职业的工人最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无论是通过互补产生积极影响,还是通过替代或取代产生消极影响。”而为了深入研究哪些工人最容易被取代,研究人员按照任务的难度对工作进行了细分。报告指出,在复杂性和难度都较低的工作中,劳动力替代是最容易发生的。换句话说,你从事的工作越复杂,就越安全。反之亦然。有多少工人最容易受冲击?报告显示,在上述20%的美国工人中,约有一半即美国劳动力的10%不仅与人工智能高度重合,而且对工作表现的要求较低。这可能容易导致他们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进程下被取代。报告称,这些工人“从事的工作最有可能因人工智能而改变”。报告没有具体指出属于这一类别的职业或行业。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这并不意味着10%的工人“将不可避免地丢失工作”,因为AI技术目前对工人的影响仍可能“相当细微”。“大多数工作仍然是一系列任务的集合,其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实现自动化,人工智能可能会让人类专注于其他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工作,而不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报告称。白宫经济学家举了一个例子即使AI最终能让校车自动驾驶,校车司机的工作也不一定会被消失。“孩子们可能仍然需要有人在校车上照看着他们,确保他们的行为规范,确保他们安全进出,人工智能主导的自动化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校车司机的工作,但不太可能取消这份工作,”报告指出。报告还提到,尽管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但每架飞机上仍配有飞行员。“讨论人工智能的错误出发点是,不假思索地认为它将大规模取代工人的工作,”伯恩斯坦称,“但工作场所的技术演化史并非如此。”人工智能可能加剧不平等不过,有些工人确实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白宫的报告发现,在那些没有读过大学只有高中学历的人群里,有14%的人从事的工作与人工智能接触较多,同时对工作表现的要求较低。相比之下,只有6%拥有学士学位的工人,属于这一高风险人群。同样,女性更有可能从事人工智能取代风险高但绩效要求低的工作,报告称,“这表明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被取代风险”。低收入工人也可能面临着更大的被人工智能技术颠覆的风险。报告发现,在收入处于第三十百分位数的工人(收入水平仅高于三成的人)中,有近40%的工人面临的人工智能风险较高,而绩效要求较低。而虽然高收入者也可能较高的人工智能取代风险,但他们的工作要求往往更为复杂。报告称,这些发现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收入分配上可能会导致偏向性增加了高收入职业对高学历工人的相对需求。它们还表明,如果人工智能替代了低薪资岗位的就业,而又能对高薪资工作进行补充,那么它可能会加剧总收入的不平等。不过,白宫的报告强调,现在就断言人工智能会加剧不平等还为时过早部分原因是这种风险可能会影响政府的政策。伯恩斯坦表示,拜登政府正希望采取措施降低AI取代工人的风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IMF警告AI社会冲击吁推税改及失业金制度保护经济

IMF警告AI社会冲击吁推税改及失业金制度保护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人工智能(AI)冲击大规模劳工与加剧不公平的可能性,表达重大忧虑,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更多作为保护经济,包括改善失业救济金制度与推动税改,例如对超额获利课税及开征绿能税,以补偿AI相关的碳排放。

封面图片

《没有工作的世界:如何应对科技性失业与财富不平等》

《没有工作的世界:如何应对科技性失业与财富不平等》 简介:没有工作的世界:如何应对科技性失业与财富不平等是一门系统性的学习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通过详尽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主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适合希望扩展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的学员。 标签: #知识#学习资源#技能提升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人工智能:对成人娱乐AI产品的担忧加剧

人工智能:对成人娱乐AI产品的担忧加剧 世界上第一家网络妓院在测试阶段之后将在本月底推出一项服务,柏林网民可以在网上预订一个小时的人工智能性玩偶。这家网络妓院的用户将能够与人工智能玩偶进行口头和身体互动。网络妓院创始人兼所有者菲利普·富森格表示:“许多人更愿意与机器分享私人事务,因为它不会评头论足。”“人们以前对带有配音演员的玩偶很感兴趣,用户只能听到声音并与玩偶互动。现在,人们对与人工智能交流互动的需求更大了。”

封面图片

IMF“点名”英国:AI有望提振经济 生产力将大幅提高

IMF“点名”英国:AI有望提振经济 生产力将大幅提高 报告指出,由于人工智能的兴起,英国的经济规模可能会增长16%,其中大部分增长将发生在第一个十年。然而,这将导致更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因为人工智能将使低收入工人的工资上涨2%,而高收入工人的工资将上涨14%。目前,英国正遭遇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最严重之一的生产力放缓,当地经济增长遇阻。生产力的放缓对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减少了政府的支出,阻碍了企业的成长,抑制了工人的工资增长。因此,恢复生产力至关重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英国经济严重依赖服务业,由于其“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熟练的劳动力、创新生态系统和监管框架”,使其能够从快速发展的技术中受益。在其《世界经济展望》的分析中,IMF重点关注了英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潜在利益。“相反,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人工智能准备方面落后,潜在效益不到英国估计的一半。”报告称。长期以来,英国政府对AI技术可谓是寄予了全方位的支持。2017年,英国《产业战略白皮书》就提出将该国打造为全球人工智能中心的愿景。2018年4月,英国发布了《人工智能行业协议》,在政策层面支持AI产业生态的发展。此后,英国政府又陆续成立了人工智能委员会、人工智能办公室等。然后时间快进至2021年,英国政府发布了《人工智能路线图》;2022年推出国家层面《人工智能战略》;2023年3月,英国又公布了首部《人工智能监管白皮书》。而英国AI产业也终不负众望、高速发展。根据英国新闻网站Tortoise Media去年发布的报告,英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情况目前在全球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美国、中国和新加坡。数据显示,目前英国有3000多家人工智能公司,总收入超过100亿英镑,有超过5万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经济贡献规模达到37亿英镑。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