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电站投运 核心技术100%国产化

中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电站投运 核心技术100%国产化 一期工程采用中国大唐联合研发的钠离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电能管理系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据介绍,大唐湖北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储能系统由42套储能电池仓和21套升压变流一体机组成,选用185安时大容量钠离子电芯,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升压站。投产后,每年可充放电300次以上,单次充电可储存10万千瓦时电量,在电网高峰期释放电能,可满足约1.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快科技注: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势特点,是当前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的热点。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容器部件制造新型钠离子电池

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容器部件制造新型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并不新鲜,但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可以使用的材料更为丰富(多达 1000 种),而且价格低廉。它们也比锂离子电池安全得多,可以放电到 0V - 消除了因短路而导致热失控的可能性。然而,漫长的充电时间和不尽如人意的存储容量使钠离子电池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这一切很快就会改变。KAIST 团队用超级电容器使用的材料取代了普通电池的阴极材料,从而制造出了一种高能量、高功率、可快速充电的混合钠电池。此外,还对阳极进行了调整以提高容量,并采用了一种合成优化电极材料的方法。根据 Kang 的说法,他们的解决方案的能量密度超过了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同时还具有电容器的输出密度特性。作为下一代存储设备,它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完成充电,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对于制造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也可能改变游戏规则,使他们能够降低成本,同时提供只需几分钟就能完全充电的汽车。幸运的话,这项技术最终会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直通车》(Science Direct)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昔日全球最大锂电储能电站起火 连烧5天

昔日全球最大锂电储能电站起火 连烧5天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起初在24小时内控制了火势,撤离居民的命令也得以解除,然而电池起火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扑灭的,随后两次死灰复燃,并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报道描述为“穿部分屋顶”烧,迫使消防部门再次下达撤离令。为了扑灭这场大火,消防部门共计出动了40名消防员,经过持续战斗,加州消防局于上周日晚间更新情况,称尽管仍能看到轻微的缕缕烟雾,但现场情况已经“大大改善。”资料显示,这座圣迭戈电池储能设施于2020年上线,当时电网基础设施开发商LS Power宣称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使用的是LG化学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据维科网储能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全球发生储能安全事故超70起,其中,其中韩国最多,美国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雪佛兰Bolt EV频发起火事故,通用于当年8月开启了大规模的召回,10月份再次扩大召回范围,并且宣布将无限期停止销售该车型,同时将向电池供应商LG公司寻求赔偿。据估算,召回车辆加上更换全新电池总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而这些都将由LG公司承担。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天原股份:拟 7261 万元投建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

天原股份:拟 7261 万元投建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 天原股份公告,拟以控股子公司海丰和锐为项目投资主体,投资 7261 万元,在原海丰和锐变电站围墙内空地建设 40MW/80WWh 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同日公告,海丰和锐拟投资 6109.58 万元建设一期盐酸炉节能及自动化改造项目。全资子公司海丰和泰拟投资建设钛白粉质量提升优化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 7389.71 万元。

封面图片

中科院攻克固态电池技术难关:循环300次不衰减、力争2026年量产

中科院攻克固态电池技术难关:循环300次不衰减、力争2026年量产 全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存在的寿命短、易燃、易爆等问题。其中,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性能,是电动汽车电源的最佳选择,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大车企的关注和投入,并发布了相关的量产计划。据介绍,该所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已成功制备了多层叠片软包电池,经过300次循环测试,其容量几乎没有衰减。同时,该所还正在加速技术的研发和验证过程,计划在2026年率先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目前,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已经建立了全固态电池的小试制备线,并成功研制出高电压、长寿命的软包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经过1000次循环测试,其容量仍然保持在92%。目前,电池正在继续测试中,以满足4C倍率下的放电能力要求(根据丰田设定的标准,需循环1500次,容量保持80%)。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热电池系统的效率创下电网规模储能的最高纪录

热电池系统的效率创下电网规模储能的最高纪录 新型热光电池的小型实验室测试 布伦达-阿赫恩,密歇根工程学院随着可再生能源价格的快速下降,现在的障碍在于它们的间歇性任何可再生能源怀疑论者都会向我们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但晚上或没有风的时候怎么办?"一个叫做"电池"的东西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电网规模的储能系统并不缺乏,它们可以为雨天(字面意义上的)节约能源。这包括锂离子电池等经典产品的升级,也包括铁-空气、盐水、液流电池或各种基于重力的系统等更具实验性的设计。最有前途的途径之一是将能量储存为热能。介质本身可以很广泛,如沙子、熔盐、火山灰、碳块、粘土砖等,但不幸的是,从热量中获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可能是最棘手的部分。这就是新系统的用武之地。该设备由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其工作原理是热光电效应。它类似于太阳能电池,后者是光生伏打,通过光(光子)产生电(伏特)。热光电效应显然会在其中加入热量(thermo)。实际上,这意味着它们吸收的是光谱中红外线部分的光子,而不是太阳能电池捕捉的高能可见光光子。这种新型热光电池在测试中使用碳化硅作为蓄热材料,但也可以换成其他任何有效的材料。碳化硅的周围有一种由铟、镓和砷制成的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可以捕捉到最广泛的光子,特别是由加热材料产生的光子。当研究小组将这种材料加热到1435 °C(2615 °F)时,它开始辐射出不同能量水平的热光子,其中20%到30%的光子能被半导体捕获。为了利用其中一些能量较高或较低的光子,该电池在半导体之后有一层薄薄的空气层,然后是金反射层。这样,一些光子会被弹回半导体,转换成电能,而另一些光子则会被弹回蓄热材料,使它们有机会作为合适的光子被发射出来。新型热光电池的示意图及其与其他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比图 Roy-Layinde 等人这种设计使总功率转换效率达到 44%。这使得它比其他在相同温度下工作的设计效率要高得多,其他设计的最高效率为 37%。其他设计的效率也曾超过 40%,但它们的工作温度要高得多,在很多情况下都不太可行。其原理是利用风能或太阳能发电场产生的电能,或直接吸收工业生产过程或太阳能热能系统产生的多余热量来加热存储材料。它的效率可能只有锂离子电池的一半,但它的安全性更高,制造和运行成本更低,这意味着无论如何,扔掉一半的电力仍然是划算的,尤其是电力不再是有限的资源。研究小组表示,这种技术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项研究的特约作者斯蒂芬-福雷斯特说:"我们还没有达到这项技术的效率极限。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效率将超过 44%,并突破 50%。"这项研究发表在《焦耳》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斯坦福大学推出改变游戏规则的电网储能液体燃料技术

斯坦福大学推出改变游戏规则的电网储能液体燃料技术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异丙醇生产催化系统,以优化能量的保持和释放,从而改进液体燃料的储存方法。随着加州向可再生燃料的快速转型,它需要能够为电网储存电力的新技术。太阳能发电量在夜间和冬季都会下降。风能则时好时坏。因此,该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天然气来平抑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高低起伏。人文与科学学院罗伯特-埃克斯-斯温(Robert Eckles Swain)化学教授罗伯特-韦茅斯(Robert Waymouth)说:"电网使用能源的速度与你产生能源的速度相同,如果你当时没有使用它,而你又无法储存它,就必须把它扔掉。"韦茅斯正带领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探索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s)。氢气已被用作燃料或发电手段,但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却非常棘手。"我们正在开发一种在液体燃料中选择性转换和长期储存电能的新策略,"《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详细介绍这项工作的研究报告的资深作者韦茅斯说。"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选择性催化系统,可以在不产生气态氢的情况下将电能储存在液体燃料中"。液体电池用于为电网储存电力的电池,以及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电池都使用锂离子技术。由于储能规模巨大,研究人员仍在继续寻找能够补充这些技术的系统。这些候选物质中包括低浓度氢氧化物,它可以利用催化剂和高温储存和释放氢气。有朝一日,LOHC 可以广泛发挥"液体电池"的功能,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高效地将其作为可用燃料或电力返回。韦茅斯团队研究将异丙醇和丙酮作为氢能储存和释放系统的成分。异丙醇(或称擦拭用酒精)是一种高密度液态氢,可以通过现有基础设施储存或运输,直到将其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或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释放氢气以供使用。然而,用电生产异丙醇的方法效率很低。水的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可以转化为氢气,然后催化剂可以用氢气生产异丙醇。韦茅斯说:"但在这个过程中,你并不想要氢气。它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很低。我们需要一种方法,在不产生氢气的情况下,直接用质子和电子制造异丙醇。"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丹尼尔-马龙(Daniel Marron)最近刚刚完成了斯坦福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他确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发了一种催化剂系统,可将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与丙酮结合,从而选择性地生成 LOHC 异丙醇,而不会产生氢气。他使用铱作为催化剂实现了这一目的。一个关键的惊喜是,二茂钴是一种神奇的添加剂。二茂钴是一种非贵金属钴的化合物,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简单的还原剂,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一反应中,二茂钴作为助催化剂的效率非同一般,它能直接向铱催化剂提供质子和电子,而不是像之前预期的那样释放出氢气。根本的未来钴已经是电池中的一种常见材料,需求量很大,因此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希望他们对二茂钴特性的新认识能够帮助科学家们为这一过程开发其他催化剂。例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为丰富的非贵重地球金属催化剂,如铁,以使未来的 LOHC 系统更加经济实惠和可扩展。韦茅斯说:"这是基础科学,但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策略,可以更有选择性地将电能储存在液体燃料中。"随着这项工作的发展,人们希望 LOHC 系统能够改善工业和能源行业或单个太阳能或风能农场的能源存储。尽管幕后工作复杂而具有挑战性,但正如韦茅斯所总结的那样,这个过程实际上非常优雅:"当拥有有多余的能量,而电网又没有需求时,就它储存起来。当需要这些能量时,就可以将其作为电能返回。"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021/jacs.4c02177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