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吉野彰:2050年加油站会消失 燃油车将被取代

诺贝尔奖获得者吉野彰:2050年加油站会消失 燃油车将被取代 1991年,索尼首次将锂电池实现了商业化,吉野彰也成为了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者。吉野彰表示,目前在全球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占比为15%左右,在中国可能会达到大约25%或者30%。“如果新产品上市后,市场占有率能达到15%的话,那么之后可能还会有较大飞跃。我预想,2050年将达到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节点,到时候市场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吉野彰说道。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深圳建成超充站362座 数量超过加油站

深圳建成超充站362座 数量超过加油站 2023年6月29日,深圳推出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并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随后,深圳应用超充技术、推广超充设施、布局超充站点的进程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初步构建遍布全城的超充服务网络,这些站点大多依托原有的公共充电站建设,分布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公交场站、产业园区等。超充站数量的增加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侧面反映深圳新能源汽车市场向好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越来越多的高功率超充站的接入,也给电网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通过调研掌握每个超充站用电需求,进行用电接入“一站一评估”,提前为各站点出具接入方案;此外,在调度和能源管理方面,已将部分充电站接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参与电网调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97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逾6成。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车规模将达到130万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4年底,建成技术全球领先、场景多元覆盖的超充设施服务体系,推进“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电力需求调配互动机制日趋成熟,加快形成企业、技术、场景等生态优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王传福已有预言:买燃油车的人正式成了少数派

王传福已有预言:买燃油车的人正式成了少数派 意外,但也不让人意外。今年3月份,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召开,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就做了预测,表示新能源车渗透率即将突破50%,未来可能不止于此。仅仅过去不到1个月,王传福的预言就已成真,那么他当时都说了什么,其中最为重磅的有以下两点。1、传统燃油车大势已去,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迅速突破50%。截止24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了48.2%,要知道,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1.6%,从31.6%到48.2%,仅仅数月时间而已,因此按照这一趋势,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很快就会突破50%,未来可能远不止于此。2、智能化的下半场正在换挡提速,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是发展方向。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认为,电车不仅比油车强、比油车省,而且比油车更智能,这是电动汽车的先天优势,在电动化的基础上,才能建好智能化的高楼,未来,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是发展方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深圳超级充电站数量已超过加油站

深圳超级充电站数量已超过加油站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超级充电站(简称“超充站”)数量已超过加油站数量,充电枪数量也已超过加油枪数量。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星期六(5月4日)从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截至4月30日,深圳市已累积建成超级充电站362座,数量已超过传统加油站数量。 一辆家用车使用慢充桩充满电通常需要7至8个小时,使用快充桩则需要1至2个小时,而使用超充桩可以在10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充电80%或以上。 深圳2023年6月29日推出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并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随后,深圳应用超充技术、推广超充设施、布局超充站点的进程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初步构建遍布全城的超充服务网络,这些站点大多依托原有的公共充电站建设,分布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公交场站、产业园区等。 超充站数量的增加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侧面反映深圳新能源汽车市场向好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97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逾六成。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车规模将达到130万辆。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4年底,建成技术全球领先、场景多元覆盖的超充设施服务体系,推进“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电力需求调配互动机制日趋成熟,加快形成企业、技术、场景等生态优势。 2024年5月5日 7:12 AM

封面图片

加油站变少,是被新能源车挤兑的?

加油站变少,是被新能源车挤兑的? 一座加油站在2022年关停,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但也可能是我们高估了它的象征意义。加油站减少,原因不止一个《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2023)》显示:2022年全国约有10.76万座加油站,比2021年的10.77万座减少了0.11%;加油站数量的减少和公路里程的增长,导致加油站密度继续降低。该蓝皮书连续发布六年以来,这是首次出现加油站数量下降的情况。国内很多观察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呈现出一种主流观点: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已经对汽车能源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加油的需求下降,导致加油站数量减少。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虎嗅:“现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已经达到5%。而且行驶里程数更多、油耗更大的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这一块儿,他们的新能源车占比更大。”但放眼全国,一百座加油站的消失实在太不起眼。虎嗅联系了北京、上海、长沙等十多个城市的车友,除了杨可,大家都没发现身边的加油站关停。影响历史走向的细节,往往在它发生的时候被忽视,但更多时候,人们喜欢高估自己所处时代对于未来的意义我们总希望自己是见证过历史震荡的那一位“划时代产品”“颠覆式创新”,这样的声音耳熟能详,但大多数总被快速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如果我们怀疑“新能源汽车淘汰加油站”论,历史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大约20年前,美国的加油站数量开始减少;日本的加油站在1994年达到6万座,此后持续减少,到2023年剩下不到3万座;更早的是德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经历了数量明显减少的阶段。而这一切,都出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之前。学界在解读先发国家的现象时认为:大多数国家加油站开始减少,恰好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后进入相对稳定(甚至滞胀)时期的关口;成品油市场开放后,大量资本涌入油气零售,赛道变得拥挤,利润下降导致部分加油站关停;环保法律法规趋严,汽车能耗明显下降……这些因素也可能发生在中国,尤其是最后一点。张翔解释:“2020年国产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L/100km,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百公里4L左右是大趋势。而2016年至2019年,车企平均油耗需达到的目标分别是百公里6.7L、6.4L、6L、5.5L。”相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零到5%,2016年至2020年的油耗下降率则达到了25%,后者是加油站数量下降不可忽视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可能导致中国加油站数量下降。张翔举例说:“24小时营业的加油站变多,单座加油站的销售量提高,加油站数量就可能减少;点评类APP发展起来后,一些服务质量差、口碑不好的加油站更容易被淘汰……”上述两个例子都说明单座加油站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这也很可能是未来加油站数量进一步萎缩的原因。尤其是中国,在增效方面的潜力很大,《经营管理》于2013年4月刊发的一篇论文指出:我国加油站的站均服务车辆数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的一半,英国的1/5;在站均燃油销售量方面,我国加油站的平均销量仅为美国的1/3。可见,加油站数量减少,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不是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加油站已经开始转型淘汰有时是一眨眼的工夫,比如诺基亚手机。但更新换代也可能历经百年,比如拖拉机即便是20年前,我国南方的水田里仍能见到耕牛,而拖拉机却已经问世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中国也未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没必要夸大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变化。然而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仍将使油气零售商面临考验,包括可能导致加油站数量进一步减少如果燃油车没了,加油站就很难销售传统燃料了。日前,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已成为全球首个禁售燃油车的国家。该国交通和物流部宣布,将禁止进口燃油车,只允许电动汽车出现。在过去的20年,埃塞俄比亚一直大量投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97%为可再生能源。其他国家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也不断出台,尽管其中有些会被修改推迟。比如欧盟,2023年欧盟理事会批准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正式生效,根据此前批准的法规,从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在我国,2023年3月5日召开的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30年起,海南省将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车企方面,比亚迪已于2022年宣布停产燃油汽车。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纯电动车在当下取得长足进步,但新能源汽车不等于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汽车、插电混动汽车等等也隶属新能源汽车行列。但无论未来趋势如何,加油站非但不会面临困境,甚至可能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因为业务变多了。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鼓励传统加油站、加气站建设油气电氢一体化综合交通能源服务站。事实上,加油站早就不再传统。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去加油站洗车,等待间隙又在咖啡馆喝一杯。向餐饮、购物、车后服务等业态延伸,很多加油站已经从能源补给站成为商业综合体。人们很难忽视已经密布全国的加油网点。20年前的连锁便利店不会想到,最终在中国超越他们的竟然是中石化依托数不清的加油站,中石化旗下的易捷已把2.8万家便利店开遍全国。不过适应变化,仍是很多加油站的挑战。一座民营加油站的承包商告诉虎嗅,他并没有开便利店的打算,因为地处城区,他的加油站附近有很多商店。此外,“虽然大家都说加油站利润下降了,但顺带经营便利店的利润率更低”。还有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加油站的转型可以因地制宜,“不是每一座加油站都要开咖啡馆和便利店,有些仅仅依靠充换电和加氢业务,也能生存下来。”但可以预见的是,油气零售会随着传统燃油汽车的减少而减少。在不那么远的未来,有的加油站甚至可能只支持充换电和加氢。对于尚在使用传统燃油汽车的车主,他们可能面临和杨可一样的问题加油变得不方便了。张翔说:“的确可能出现一个临界点,当加油变得不那么方便时,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就会更强,这样会加速传统燃油汽车退出历史舞台。”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燃油车沦为少数派 昔日“电动爹”反杀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燃油车沦为少数派 昔日“电动爹”反杀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访问:Saily - 使用eSIM实现手机全球数据漫游 安全可靠 源自NordVPN 随后,还不忘给自家的增程技术站台:“增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即使当油车用,不充电也能比燃油车省一半的油。”看到这,估计很多了解新能源行业的人,都会想起似曾相识的一幕。2021年NIO Day结束后的媒体采访环节,蔚来董事长李斌就吐槽到:“我简直就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大家还要买油车。多怀旧才会买油车?我现在完全想不出来,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尽管这段话其实是被掐头去尾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段时间,李斌没少因为这几句“暴论”被网友指责,说这是现代版“何不食肉糜”。以至于每次蔚来有点风吹草动时,网友都会翻出这段视频diss一波。2年之后,李斌也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对自己曾经的“油车论”正式道歉:“我承认我说错话就是说错,那么多油车用户,他买油车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家里真的没法装充电桩,有的人可能自己想买但家里人不让他买。还有很多人从来都没试过电车,还有很多人对电车有担心。我觉得我这话说得可能太早了,如果再过十年,哪怕再过五年,可能都会好一些。”“电动车淘汰燃油车”,行业里年年都在说,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也没淘汰掉。李斌曾经在diss燃油车上栽跟头,余承东就不怕被舆论反噬吗?殊不知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已经悄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段时间,乘联会公布了4月份1-14日,也就是4月上半个月的汽车零售数据。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大盘一共卖了5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卖了26万辆。掐指一算,4月上半月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4%!这意味着,现在新购车的车主里已经有半数以上选择了新能源,买燃油车的人反而成了少数派。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以往都是按月稳定发布数据的乘联会,这次十分罕见的公布了半月的数据。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哪怕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时刻。我们中学学生物课的时候,曾经学过一个叫“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的东西。一般情况下,一个生物种群数量的发展过程,会遵循一条S型曲线,在种群数量达到50%的时候,其增长的速度恰恰是最快的。再来捋一捋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根据图表画出一条折线图会发现,总体呈现出来走势,出现了“前段平缓,后段上扬”的形状,跟“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的前半段何其相似?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渗透率刚好达50%这个历史节点下,确实存在新能源汽车短期内加速爆发,将燃油车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殆尽的可能。喊了那么多年的“燃油车命不久矣”,可能真的要成真事了。实际上,这几年唱衰新能源车的人也不在少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坚定的燃油车用户动摇,进而开始接受新能源车了呢?首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品和技术的更新迭代。具体来说就是,这几年新上市的车型,绝大多数都是新能源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反观燃油车这边就显得愈发沉闷了,新产品却很少。刚过去不久的2024北京车展就是个典型例子,亮相的新车中有80%以上都是新能源车,燃油车已经少到掰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了。很难想象在5年前的大型国际车展中,当时作为稀有产物的新能源车,还要让主办方单独开一个“新能源馆”。从这次车展的声量上也可以看出,新能源车的关注度是远超燃油车的。想让燃油车在传播方面战胜新能源,也确实有些难为人了。毕竟从技术层面来说,以内燃机+变速箱为核心的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短时间难以突破的瓶颈。而在功能优化方面,受制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仍然处于分布式ECU架构的约束,使其在增减功能方面格外棘手。反映到车上就是,一到了改款换代,顶多就是外观内饰改改风格设计,一拉配置表几乎没什么变化,诠释着什么叫“挤牙膏”。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怎么宣传太正常不过了,说过的话早就说完了。最后只好用“全新一代”这四个字来掩饰一下尴尬的气氛。再来看看新能源汽车这边,就是完全不同的一幅场景了。2018年以前,电动车常常因为致命的短板“腿短”,被人诟病为“电动爹”。标称NEDC续航200km,冬天续航一打折就只剩100km,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还基本充不进去电,加热电池都要等好久。再加上充电基础设施远不如现在这么完善,使得当时的电动车一旦远离了家充桩,几乎是无法生存的。现在,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问题,早就不再是问题了。对于纯电动车而言,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出现,配合高功率超充桩,已经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补充续航200+km”了,在补能效率上已经丝毫不逊于加油。哪怕是普通的400V车型、或者充电桩的能力不够,充电功率基本也在60-120kW,用一小时的时间充个300-600km也并不算难事。在续航方面,现在市面上除了宏光MINI那种微小型电动车以外,标准的家用车续航基本上都在600km上下,700-800km也不鲜见。如果仍然有里程焦虑的话,再多花个几万块钱上大电池,有的车型续航甚至可以顶到1000公里。公共充电桩方面,2018年全国保有量只有77.7万根,截至2024年3月,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290.9万座,相当于6年翻了将近4倍!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某些集中出行的节假日之外(服务区加油站也要排队),纯电动车已经可以做到脱离家充桩束缚,说走就走的出远门了。展望一下短期未来,最近大红大紫的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一旦在车圈普及,纯电动车很可能会全面迎来“1000公里续航时代”。同时,还有望彻底告别自燃焦虑。另一边,带“油箱”的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型,在续航方面自然不必多说,动不动就1000公里以上。哪怕是纯跑高速,油耗也比燃油车要省。更可怕的是,这些插混车型在城市工况下油耗往往能减半!所以综合来看,无论纯电、插混还是增程,腿短已经不再是电动车的弱项了,甚至反而成了长处。而在用车经济性方面,电动车又要好于燃油车。智能化方面就更不用多说了,系统控制电机的精度是远高于内燃机的,使得电动车在智能驾驶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况且现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这种高阶智驾功能,那么多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的运行,以及庞大的算法在智驾芯片中计算,这些都是要耗电的。如果传统燃油车要做高阶智驾的话,首先电的供应就是个大问题。指望小电瓶里那半度电,实在是有些不现实:要知道某些高端车型甚至要配2块小电瓶,才能维持主动悬架、音响、座舱等设施的用电。而除了技术以外,购车价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时间同样还是回到2018年以前,那时的电动车相比燃油车,购车成本毫无优势可言。举个例子,那个时候的老款比亚迪秦DM,指导价是13.29-14.29万元。而现在主流的什么L2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哪怕是360°全景影像之类的配置,全都没有。再来看看现在,去年新能源车企的宣传主题是“油电同价”。到了今年年初,比亚迪带着荣耀版这么一搅和,已经到了“电比油低”这个阶段了。再到现在,新能源仍然在一轮又一轮的大幅降价特斯拉降价1.4万元,理想在前几天也降了1.8-3万元不等……你会发现,去年在降价潮中还有一丝生机的燃油车,今年有不少已经不见踪影了,头部的车型也在苦苦挣扎。这充分说明,除了BBA这种带有豪车光环的品牌以外,大部分燃油车已经被价格战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尽管新能源品牌们也在价格战里厮杀,但日系燃油车销量的...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欧盟将撤回2035年燃油车销售禁令

欧盟将撤回2035年燃油车销售禁令 欧盟已在事实上撤销了2035年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车的方针,将仅允许销售使用零排放合成燃料的新车。此举似乎是接纳了德国的反对意见,但合成燃料的价格是汽油的2~5倍,仅限于船舶和航空等有限领域使用的可能性很大。 “欧洲将保持技术上的中立,(在2035年之后)继续保留价格适中的汽车作为选择”,德国交通和数字化部长福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3月25日在推特上表示。 面对向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车全面转型的欧盟,福尔克·维辛所属的德国执政党自由民主党(FDP)反驳称:“这样做将缩小选择范围”。虽然欧洲议会2月批准了内燃机汽车禁令,但欧盟能源部长理事会推迟了最终决定。 预计该理事会最早将于28日就修改后的法案达成协议。但正式决定需要27个成员国中超过15个国家的赞成等,因此作出决定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