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飞凡遭车主公开维权:承诺明年投建5千座换电站 如今只建了26座

上汽飞凡遭车主公开维权:承诺明年投建5千座换电站 如今只建了26座 计划2022年内围绕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天津、杭州、苏州、南京、郑州投建近40座综合服务能源站,2023年投建300座,2025年投建近3000座。但时至今日(2024年7月),上汽飞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换电站一共只有26座,其中17座位于上海。上汽飞凡车主们一次次拨打400电话询问建站进度,得到的回答永远是"正在规划"。最近的一次新站上线已是今年1月30日,至今已有半年时间没有任何新站上线,并且,他们得到的消息是,今后不会再有新站上线,他们广大租电车主深深的感到被愚弄,被欺骗。他们换电车主现在还在忍受每月1260/1560元,高于同行的电池租金,其中还包括80元/月服务费。过去两年2年里,除了支付雷打不动的电池租金,几乎没得到任何服务,他们广大飞凡换电车主既没有换电站可用,又没有享受到任何充电补贴。请问有何脸面继续收取每月1260/1560元的高额电池租金,是不是继续把广大换电车主当作韭菜狠狠收割。这位车主也提出了车主们的诉求:1.立即将电池租金降到行业平均水平,和同行看齐,并对无换电站地区车主做出减免租金等措施,直到换电站建成为止,立即停止收取所谓"服务费"”。2.如已明确无新增换电站规划,应明确告知租电车主,而不是用“规划中"来搪塞。3.对未换过电的租电车主,如要买断电池,只能补齐电池本身剩余款项,立即停止征收所谓“手续费,补偿金”。如果早知道飞凡换电站的建设如此拉胯,我们有几个车主会去租电?这种损失不应该由车主承担。4.对需要退出RBS计划,退还电池的车主,除了应缴租金外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停止征收所谓"3个月违约金+1500元电池拆卸费”。最后,如果上汽飞凡、捷能智电的相关负责人继续无视租电车主的合理诉求,广大的租电车主将联合起来,走法律途径,正式起诉上汽飞凡、捷能智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前,上汽飞凡方面还暂未对此做出相关回应。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ℹIonex 第 1,500 座换电站踏上垦丁,推白牌换电车空前优惠最低 33,300 即可入手!#

ℹIonex 第 1,500 座换电站踏上垦丁,推白牌换电车空前优惠最低 33,300 即可入手!# 在交到「南」朋友,在国境之南插旗第 1,500 座换电站的好日子,宣布将加码针对热销的白牌电动车款 i-One 提供空间的优惠。助攻「百万...

封面图片

车主记录:蔚来换电车辆续航从2019年到2024年翻了一倍

车主记录:蔚来换电车辆续航从2019年到2024年翻了一倍 车主贴出的仪表续航截图显示,2019年车辆满电续航为354km,2020年为385km,2022年为500km,2024年为714km。2024年的续航714km,与2019年的354km相比,六年时间里,蔚来车辆的续航直接翻了一倍。这是因为蔚来这几年中,相继为换电站导入了100kWh、150kWh电池包,并且新老车型都兼容最新的电池包;同时,蔚来车辆的电耗性能也在逐年优化,因而车辆的续航越来越高。此外,蔚来车主不存在电池寿命这样的担忧,蔚来车主可以随时换电池,100块钱换块电池,电池寿命就被无限延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蔚来、一汽战略合作首个项目落地 共享全国最多的充电桩

蔚来、一汽战略合作首个项目落地 共享全国最多的充电桩 而蔚来汽车近些年,在电动车补能网络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和基础设施布局。截止至5月20日,蔚来在全国累计布局了2,420座换电站和22,500根充电桩,成为国内换电站和充电桩布局最多的汽车品牌。对于车企而言,多家品牌的充换电站互联互通,车主的电车补能体验也会更好。此外,今年5月份时,蔚来与中国一汽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上下游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战略合作。包括电池技术标准、可充可换电池车型研发、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充换电补能生态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电池产业采购与配套等。此次双方品牌共享充电桩与补能网络,只是战略合作的第一步,今后,双方还将为红旗品牌推出支持蔚来换电的车型。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4年,换电抢了增程的风头

2024年,换电抢了增程的风头 而“换电联盟”还有一个潜在的盟友,即小鹏汽车。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给李斌交付小鹏X9时表示,等蔚来换电站建到5000座时,就认真考虑加盟的事。来源/蔚来官方公众号 镜观台截图按照蔚来的部署,2024年要在2023年2316座换电站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座。截至2024年4月30日,蔚来已布局2411座换电站。随着长安汽车等主流车企加盟,换电站的开建速度只会更快。蔚来的换电护城河也会越来越深。但李斌自然不满足于此,近日又“怂恿”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考虑一下换电。雷军并未做出正面回应,但有理由相信,还会有下一家车企加入“换电联盟”。如果说2023年是增程车的元年,那么,2024年,换电的风头正劲。换电须提速虽然蔚来是国内布局充电桩最多的汽车品牌,截至4月30日,已超过2.2万根,但提起蔚来,消费者的第一反应还是换电。李斌就表示,换电是蔚来的护城河,“但蔚来从第一天开始做换电起就决定开放”。公开资料显示,蔚来第一座换电站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2018年5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过去了6年。那为什么5、6年后,蔚来才和其他车企开启换电站的战略合作呢?就有业内专家向镜观台表示,一方面蔚来换电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被看好;另一方面,蔚来持续亏损让其在新建换电站承压较大,需要强援。按照平均200万元建一个换电站来算,目前蔚来已经在换电站上投资了近50亿元。而这还不包括蔚来承担换电站的土地租金、电池配备以及还有其他一些额外的支出。值得注意的是,换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蔚来也尚未从中盈利。蔚来总裁秦力洪就曾表示,希望共同努力,亏得少一些,尽早盈利。蔚来在去年实现营收556.18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净亏损进一步扩大43.5%至207.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蔚来自2018年至2023年,亏损已超过800亿元。6月6日,蔚来将刊发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亏损或将持续。近期,凤凰网科技报道称,因价格战冲击现金流,蔚来、小鹏延期向供应商付款。媒体同时披露,2023年底时,蔚来汽车需要大约295天的时间来结清其应付账款,其中绝大多数是拖欠供应商的款项,而2021年为197天。甚至有专家表示,延迟付款开始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生连锁反应。三、四级供应商确实受到了影响,因为他们无法将影响转嫁出去。重压之下,蔚来积极探寻战略合作伙伴,深筑护城河,以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红海”里,有好故事可讲。强援已到位事实上,换电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还是香饽饽。多位蔚来车主就表示,换电是目前解决新能源用车焦虑的最好办法。比如节假日出行,服务区充电桩排长队,加油站也在排长队,但蔚来车主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满电出发。近期,蔚来全国第800座高速换电站于G3京台高速开化服务区正式上线。至此,蔚来高速换电网络已打通包含G1京哈、G2京沪、G3京台等7条纵向高速换电网络,和包含G20青银、G30连霍高速苏陕段等6条横向高速换电网络,以及包含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11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它们共同服务于蔚来50万车主。目前蔚来换电站日均单量为35-36单,离盈亏平衡的50-60单还有较大距离。仅靠蔚来车主似乎很难扭亏为盈,而更多汽车品牌的加入一定会改写上述数据。2023年11月,长安汽车率先官宣将与蔚来合作,两家车企会一同研发可换电的车型,并且首款共用电池包的车型将会在2025年上市。同月,吉利与蔚来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进入2024年,奇瑞汽车、江汽集团、路特斯等车企陆续加入。5月,广汽和一汽也火速加入蔚来的“换电联盟”。除此之外,皖能集团、壳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等充电补能的产业链相关企业也纷纷驰援。“国家队”的加入,自然为蔚来和换电赛道注入了“强心剂”。事实上,在换电的赛道上,还有东风、北汽、上汽、吉利和宁德时代等选手,尤其是宁德时代今年先后与滴滴和广汽强强联合,巩固了“巧克力”换电块的市场地位,也将为众多新能源车辆提供高效换电服务。开源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换电产业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34亿元。东方证券也认为,到2025年国内换电车型占比有望达30%。抢增程地盘?正如李斌在游说雷军考虑换电时所说,从纯电到换电,只需要在底盘做一些适配,单辆车的换电版改造费用仅需1000元左右,而“具备换电能力的车型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预期市场增量可提升10%-20%。”毕竟现阶段,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更多考虑的还是续航和补能问题。所以,插混和增程车近年来颇受青睐,成为了车企扩大销量,实现扭亏为盈的利器。理想就在2023年凭借理想L9、理想L8和理想L7三款增程车,赢得了37.6万个消费者的支持,全年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实现了自交付以来的全面盈利。问界M7在2024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过7万辆,仅凭这一款车,赛力斯和华为车BU都已经全部扭亏为盈了。随着问界新M5开启全国交付,问界M7、问界M9的持续火热,赛力斯很有可能在2024年再次刷新盈利的上限。也基于此,奇瑞和阿维塔今年首次入局增程车,试图在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据一席之位,而也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已确定研发增程车,计划在2025年推出。据易车网数据,在当前市场21款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中,除了理想L6、L7、问界M7、M9等车型销量持续领先外,超过一半的增程车并没有亮眼表现。不过,“增程联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谈到换电的优势时,李斌也专门对比了增程和插混车。李斌认为,增程和插混都安装了两套动力系统,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保养和维修成本并不低。而在日常用车过程中,频频充电也会给车主带来时间成本问题。另外,李斌也提到,增程器和一套增程系统的价格约为1.5万元,按100万辆车的保有量计算,用户将支出150亿元。这些钱可以新增1万座换电站,不仅可以让换电更为方便,解除续航焦虑和电池安全隐患外,换电站还有储能功能,削峰填谷,节约用电成本,还能帮助电网消纳更多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所以按照李斌的说法,换电站带来的市场增量,一部分就来自插混和增程车。不过,目前的“换电联盟”在数量上还远低于“增程联盟”,要将后者打败,还需要不断吸纳新鲜力量。下一家和蔚来结盟的车企,会是谁呢?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被停产车企“遗弃”的车主,在维权路上“瑟瑟发抖”

被停产车企“遗弃”的车主,在维权路上“瑟瑟发抖” 顾旭更是切身体会到车企暴雷前后的售后变化。就在2023年10月,威马汽车陷入破产风波时,顾旭不巧遇到了剐蹭事故。但客服电话打不通,管家说管不了,4S店说公司停产不发配件,修不了。“车在4S店停了好久,我的通勤都成了问题。”等顾旭终于“费了大劲”找三方修理店把车修好,之前“扣车”的4S店已经倒闭了。近日,顾旭再想为车子购买车损险时,保险公司也以厂家不供应零部件、无法定损理赔为由,拒签保险合同。镜观台致电了高合、威马、广汽三菱、宝沃、天际等多家停摆车企4S门店。除停机提示外,少数几个拨通的电话中,均被告知“本人已经离职,不了解情况”,谢绝透露更多信息。像费洲、顾旭一样,众多被倒闭、破产、停产品牌“遗弃”的车主们,因配件更换、电机系统故障、软件失灵等等售后问题持续受到困扰,只能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与保险公司、维修店甚至二手车商进行没完没了的周旋。今年春节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在一年半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就曾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车企市场主要玩家不会超过5家。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公开表示,2025年以后,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会跟智能手机高度相似,甚至竞争会更激烈,因为造车的门槛比手机更高。最后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可能只会剩下5家公司,其余的公司,市场份额都会是个位数,或者不足个位数。而在前两年的高峰时期,国内有近200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倒下一家车企,就有可能出现成千上万个像费洲、顾旭这样被“遗弃”而欲哭无泪的车主。在当前的情况下,停产品牌车主权益将如何得到保障,答案还在风中飘荡。伤不起,更修不起2020年,四四因摇不到北京燃油车牌,打算买一辆电动汽车。当年,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型普遍因续航里程太短而被诟病,但威马首款量产车型EX5的续航已达到520km。那时的“蔚小理”也还不是“三兄弟”,而是与威马并称为新势力“四小龙”。综合考虑到电池的续航能力,满足家庭用车的SUV大空间,以及20万元以内的售价,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型,只有威马EX5。当时威马汽车的销量以及整体评价都很好,四四提车后的用车体验也一直不错。由于电车贬值迅速,四四不指望开过的旧车还能卖上价,只希望能维持代步的使用价值。可即便朴实如此的用车期待,也随威马申请破产重组而破灭。那段时间,四四收到亲近朋友的问候,只能回答“先凑合开着呗”。威马破产重整消息后,官方没有给出“稳定军心”的售后承诺,售后服务群、汽车管家群也都悄然解散了。不仅没有任何合作厂家联系车主提供相应保障,就连原有的免费更换电池等售后权益也默认作废。因售后停摆,四四还被坑了一次保养费用。2023年2月,她在威马智行App商城购买了官方售后礼包,两次保养总计698元。2024年初,她来到杭州市仅存的一家威马合作售后点,询问剩余一次保养是否可以兑现。店家称,自己也被威马欠着钱,因此只能有偿提供保养服务。四四的威马用了4年,累计里程只有2万多公里,从未出现影响使用的故障。但她开始担忧起未来的售后问题“一旦涉及更换配件的维修,处理起来会更麻烦”。所以她平时开车也会格外注意,尽量规避任何可能的剐蹭、磕碰。由于目前在杭州异地用车被限行,四四一般只在周末开威马去附近城市自驾游。“200公里之内的目的地,其实开着它出去还是挺方便的,还是蛮省钱的。”就威马EX5车型本身而言,四四依然认可它的高性价比,但停摆的车机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用车。正常情况下,车主可以通过威马智行App看到剩余电量、车子的位置具体,远程控制空调、车锁等信息。但如今,这些智能功能均无法使用,威马与传统油车的智能化水平无异。同是威马EX5车主的小齐,遇到了更棘手的问题。目前,威马的维修质保都需要车主自己承担,保险费用极高。小齐的车子于2018年底上牌,2022年的保费高达5500元,且保险范围只包括事故维修。因为配件变贵了,还可能存在事故保险赔付不足的情况。再加上此前威马厂家锁电,导致车子续航缩水,充电变慢,“目前这种状况很难找到下家出手掉,所以把它用到报废吧。”来自四川的一位二手车商,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倒霉”收车故事。他在厂家破产前的两天收了一台威马EX5,“要是提前知道它要破产,打死我都不会收它”。4年车龄,落地价17万的威马EX5,收车价格5万多,他现在只希望能保本出掉。花68万,换台“天降绝版车”主攻经济实用市场的威马汽车,用户需求基本以家用和跑网约车为主。而累计售出1万多台车,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合汽车车主,面对车企停工停产新闻,则呈现出另一番姿态。在左天翼拥有的10台车子中,有2台是新能源车。第一台是广汽埃安,仅为了上牌方便而购入;第二台电车,是2021年5月上市首款车型、不到两年就宣布停工停产的高合汽车。2023年1月,左天翼逛商场时路过高合门店,对HiPhi X的炫酷外观一见钟情。试驾后发现舒适性也不错,加上是六座的SUV车型,符合自己的家庭用车需求,就直接下定、提车,到手价68万元。听说高合停工停产消息时,左天翼心态颇为淡定“新的品牌,起起落落都正常。车企倒了,车又没坏。我买的是公司的产品,又不是公司的股份。”左天翼观察到,朋友圈里的高合车主中,至少90%的人态度都挺无所谓,最多觉得汽车残值会受影响。比如过去,68万元入手的高合,开一年半左右还能卖到50万出头,品牌停工停产后,残值一下缩减了二三十万。对于普遍处于中产以上收入水平的高合车主而言,并不会因20万元而“伤筋动骨”,“就当自己股票亏钱了”。大部分未遇到车子维修售后问题的高合车主,想法都与左天翼一样残值下降,不卖就不会亏。大家还会在一起调侃:一万名车主每人出50万,凑50亿收购高合。但也有车主因配件短缺而无法解决售后,主要是因为不常更换的冷门配件没有库存。至于使用频率较高的配件,如空调滤芯等耗材,各厂家的规格通用,个人在网上就能买到。此外,左天翼认识的所有高合车主,车库里都不只一台车,因此日常用车的受影响程度更低。另一批高合车主的心态则更加乐天派。他们认为,即便高合将来真的倒闭了,如果配件商能把库存备好,自己的绝版车会更有意思,可以直接收藏。“现在华为出的那些可编程大灯,变道辅助,投影大灯,后轮转向等功能,以及“蔚小理”等大势车企的卖点,实际上两三年前的高合车型就玩过了。”高合停产后,广东地区也有商家开始四处收车,琢磨起高价拆车件的生意。目前,高合汽车在广东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基本是打4折。很多网友表示,如果是二三十万元的价位,自己很愿意购买高合汽车。高合在二手车市场的热度,也侧面反映出车企陷入停产困境的原因,不是产品没做好,而是目标消费人群太少。高合车主们的积极心态,谈不上对品牌的感性信仰,还是来源于产品本身。HiPhi Z车主阿薇表示,自己作为“高合绿油油的大韭菜”,不管高合倒闭与否,买这台车都不后悔。“我觉得高合值60万到80万的价格。它的外观拿了国际红点设计大奖,在5年之后都不会过时。走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回头率都...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特斯拉在上海又建一座工厂 这次想干嘛?

特斯拉在上海又建一座工厂 这次想干嘛? 一向不怎么营销的特斯拉,还特意在官方公众号给大家介绍了这个储能工厂。身为特斯拉二号人物的朱晓彤甚至兴奋地说: “ 对特斯拉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em...上次见特斯拉这么振奋那还是上次。上海储能工厂这待遇,跟 2019 年上海整车工厂开工也没差了,可见特斯拉非常重视。说回这个储能工厂,顾名思义呢,就是造储能设备的。咱们看官方给出来的鸟瞰图,这一个个集装箱样式的就是特斯拉专门生产的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 Megapack 。这玩意儿,可以看作是一块超大的 “ 充电宝 ” ,实际上就是往里一块块地塞电池,一台 Megapack 最多可以存储 3900 度电,相当于 65 台 Model 3 的电量,蔚来的换电站那 21 块电池都是小巫见大巫。根据特斯拉之前推广的家庭式光储一体 Powerwall 的经验( 一台 powerwall 每年能帮一个家庭省 65% 的电费 ),一台 Megapack 就可以满足 3600 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而且你可别以为这是特斯拉在画大饼,特斯拉靠着这玩意在美国已经赚麻了。这些年,全球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风力、光伏嘛,大家懂的。这风不吹了,这太阳不晒了,发电效率就得下降,没电拉闸那可是大事,德克萨斯州那次大雪停电有多惨咱们都知道了。而储能电池就可以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在风力、光伏发电的高峰期把电力蓄起来,人们要用的时候再发出去,保持电网输出的平稳。所以,即使 Megapack 一个售价 180 多万美元,在欧美仍然卖到断货,排队排到 2025 年去了,目前是特斯拉毛利率增长最高的版块,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140% 。Megapack 遇上卖断货、产能地狱的难题,像极了当年的 model3 。所以马斯克直接复刻当年的操作,赶紧跑来中国,以雷霆速度增产,准备复刻一遍上海第一工厂的成功,让 Megapack 在中国卖爆。而且你别说,储能这事在国内也挺有搞头。毕竟我们作为工业大国,限电那是家常便饭,工业限电基本上每年都得来一遍。咱们普通人感知明显一点的,那就是 22 年的四川限电,那年天气异常炎热,连续 35 °以上的高温把四川全省烤成了炸鸡,三峡大坝的水都给蒸发了,连居民的空调都无法保障。而根据特斯拉的规划,这座储能工厂,年产能将达到 40GWh ,能将目前特斯拉的储能电池产量翻番,既能满足国外需求,也能开拓国内市场。但是话说回来,虽然储能盘子很大,但我估计 Megapack 在我们这可能会没什么市场。现在的储能系统市占率前十的,有 7 家都是中国公司,前二的阳光电源和比亚迪,一个 03 年就开始做光伏逆变器,另一个 08 年就成立了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始研发储能电池。到目前,这两巨头和特斯拉拉开了近 3% 的市占率差距。而且打开 Megapack 的供应商列表,我们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宁德时代。是的,特斯拉 Megapack 的电芯供应商是宁德时代的。世界电池巨头怎么会缺席储能这个千亿市场呢?宁德时代虽然不在储能系统的榜单内,但它去年储能电池电芯的装机量达到 69 GWh ,而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为 185 GWh ,光他一家就占了 37% 的份额。要是加上中国其他锂电企业,真的全是我们的人。。。技术上特斯拉也存在代差,宁德时代的天恒储能系统能实现 6.25 兆瓦时的储存量,三围数据是标准 20 尺集装箱尺寸(长宽高 6.1m  x  2.4m × 2.6m ),方便出口的同时,对比特斯拉 Megapack 体积增加 33% ,但容量增加了 60% 。所以,特斯拉 Megapack 这次入华,还真不像 Model 3 一样有着碾压的技术优势。不过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开工仪式后也说了,上海储能工厂将和上海整车工厂用一样的思路,同时作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进可攻,退可守。中国市场要是打不开,那就往国外卖嘛,反正都卖断货了。而且依托中国供应链,甚至有着更加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了。而对于咱们来说,这个时间点把放特斯拉这条鲶鱼放进来,既能给大家宣传宣传可再生能源的建设,也给国内储能基础设施加加速吧。毕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把发展新型储能写进去了。新能源都突破 50% 渗透率了,储能也是时候该浮出水面了。撰文:浩森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糊君封面:焕妍图片资料来源:特斯拉的储能产品卖疯了,在中国为何没市场环球零碳争分夺秒创造新的[特斯拉速度]解放日报宁德时代:被忽略的储能电池龙头清洁能源博览会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Top 10 出炉!起点锂电一季度全球储能电芯Top 10出炉,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跃进”前三能源投资助手《功夫足球》特斯拉官网、公众号Reddit,Google,百度,知乎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