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明明没有野生狮子 却有如此浓厚的“狮崇拜”?

为啥中国明明没有野生狮子 却有如此浓厚的“狮崇拜”? 亚洲是有狮子的狮子到底有几个亚种至今存在许多争议,但是现在普遍认为现存的狮子只有两个亚种亚洲狮和非洲狮,这个分类和大象有点像。亚洲狮分布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北部,而非洲狮分布在非洲的南部,两者可能在20万年前就已经彼此分离。图:雄性非洲狮Kevin Pluck所以,虽然以亚种分类两种狮子,但其实两者在基因上差距是非常大,这两种狮子甚至无法杂交产生健康的可育后代(这方面还不如狮子和老虎)。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大型猫科动物过得都不如意,如今亚洲狮已经几乎快消失了,它们只存在于印度的吉尔国家公园,而全球野生种群数量只剩400来只,这还是大力保护的结果。但是在过去,这个群体也曾繁荣过,它们在欧亚大陆上分布非常广泛,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有所分布,而欧洲的南部主要是希腊,中东地区等也都广泛存在亚洲狮。图:雄性亚洲狮,它的鬃毛比较少,耳朵裸露得非常明显Bernard Gagnon为什么狮子没有迁徙到中国?虽然过去亚洲狮在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繁荣,但是它们确实没有迁徙到中国,因为它们东南西北都无法进入中国领土。至于为什么狮子无法进入中国,这个问题其实和为什么老虎没有进入非洲是一个道理,没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存在许多猜测。首先,亚洲狮的分布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就是它们虽然在过去的印度普遍存在,但是它们在印度邻国孟加拉国却几乎没有出现过。既然狮子没有出现在孟加拉国,那自然也就没法继续向东南亚迁徙,换句话说,狮子无法从南面进入中国。其实,一个地区出现两个不同国家,最本质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印度和孟加拉国也是有明显的地理隔离,狮子很大的原因也是被这样的地理隔离给分开了。印度和孟加拉国交界的地方,树木变得越来茂密,直到变成热带雨林,狮子无法穿过热带雨林,甚至连雨林的边缘都没有靠近。因为它们受到了老虎的“狙击”,老虎适应丛林,狮子则适应的是草原和灌木丛,两者体型差不多,两者的猎物体型也差不多,所以存在巨大的竞争。虽然,印度同时拥有狮子和老虎,但其实两者的栖息地是几乎没有重叠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之间的竞争,总要分出个胜负,而谁是“主场”谁就获胜。老虎没有向非洲迁徙的原因,其中一个猜测也是它们受到了狮子的“狙击”。另外,豹子和老虎、狮子的栖息地都是重叠的,这是因为豹子比老虎、狮子小一号,两者猎物的体型是存在差异的,竞争不是特别明显。其次,狮子在过去普遍存在于中东地区,甚至连阿富汗都有它们的存在,但是中国的西面有喜马拉雅山脉,一个巨大的地理隔离,所以从西面迁徙如中国也走不通。第三,中东地区再往北面去,狮子本身就没有分布了,所以它们也没办法绕过喜马拉雅山脉从北面进入中国。至于为什么亚洲狮子没有迁徙到亚欧大陆的北部,可能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在10000多年前的晚更新世,整个亚欧大陆的北部地区都生活着一种大型猫科动物洞狮,它们也喜欢稀树草原,和现代狮子生态位上几乎一样,但是洞狮的体型比现代狮子大10%-20%,有它们的存在,现代狮子绝无机会北上。洞狮是猫科的传奇,它们甚至穿过了白令海峡,到了美洲大陆。图:洞狮但是随着最后一个冰期结束,气候逐渐变暖,森林逐渐取代草原,洞狮走向了灭绝(最近的研究发现灰狼可能才是摧毁洞狮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洞狮灭绝之后,人类也已经走到了农业文明的黎明,现代狮子绝无机会继续向北自然扩张。所以,中国确实不会有狮子,至少现代狮子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么为什么中国有如此浓厚的“狮崇拜”?据信,中国狮子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穆王驾八骏巡游西域,其中一骏是“狡貌”,这个狡貌很多人认为就是狮子。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丝绸之路,狮子开始从波斯(现在的伊朗)被越来越多得带入中国,并在王公贵族中驯养。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狮子很快就成为古代中国一些附属国进贡的物资,并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普遍,民间也渐渐开始形成了狮子的相关艺术创作。从记载来看,狮子从传入中国开始,它就是一种瑞兽,大家普遍认为它是一种能带来好运的动物。而真正让狮子形象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还要归功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因为佛教对狮子是非常崇拜的,甚至释迦摩尼的形象都被狮子化。守门狮、舞狮等文化或多或少和佛教有关系,据信最早的舞狮记载是北魏时期,当时的舞狮只是在佛教重要节日(4月初4)中表演。为什么是狮子而不是老虎?狮子的崇拜不仅在中国普遍存在,它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比如印度这种狮子和老虎都存在的地区,也都崇拜狮子远多于老虎。那么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狮子,而不是老虎?这个也是我的疑问,当然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说法,只能自己随便猜一下,我觉得主要是两点:一是狮子的雄性特征更明显,二是狮子比老虎容易驯服。虽然狮子和老虎强大程度差不多,但是老虎没有特别明显的雌雄之分,而雄狮就会明显不同雌性狮子,这对父权社会来说会很有意义。另一方面,老虎是独居动物,而狮子是群居动物。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人类驯化的动物基本都是群居动物,很少有独居的动物被驯化的,这主要是因为群居动物会有强烈服从的意识,而独居的动物则基本不会有。即便是雄狮,它们也有很强的服从意识,因为它们会组成雄狮联盟通常一群具有血缘关系的雄狮一起捕猎、一起去占领狮群,而雄狮联盟也是有老大,老二之分的,老二会相对服从老大。所以,雄狮通常是可以被驯服的,但是老虎相对会难很多。古代的统治者很喜欢用驯服大型猛兽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他们选择狮子比选择老虎危险系数要低得多。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为什么中国没有野生狮子分布?

为什么中国没有野生狮子分布? 赵泠的回答 如果以我国当前的领土作为“中国”的范围,那么,看起来狮子 Panthera leo 从未自行抵达中国。你可以将这归因于青藏高原、东南亚副热带雨林等地理障碍物。东南亚的老虎可以参与构成障碍。 历史上,偶尔有人将狮子带到中国饲养。看起来,他们从未将狮子放养并形成再次野化的、长期存续的种群。不过,声称“中国的气候不适合狮子生活”显然是不适当的,中国西南一些地方的气候允许亚洲狮生活。 分子生物学与化石支持现存的狮子起源于东非与南部非洲。在过去十几万年间,狮子大概是自行扩散到西非、北非东部,通过阿拉伯半岛外围进入土耳其、南欧、印度北部。撒哈拉沙漠、刚果热带雨林、东非大裂谷等在不同方向上挡住了狮子的自然扩散[1]。 一些已灭绝的大型豹属动物曾在数十万年前抵达欧洲等地。生活在距今约 35 万年前的灭绝物种杨氏虎 Panthera youngi 被少数学者认为可以算狮,其他学者认为算是虎、豹。 如果读者对中国的范围有其他看法,那么这问题可能不构成提问。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赵泠)

封面图片

#狮子 #老虎 #打架,#狗子 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

#狮子 #老虎 #打架,#狗子 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这些小动物都被关在一起生活,它们逐渐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尽管狮子老虎体型长得都比狗大,但是狗的权威性还是不容置疑的。

封面图片

狮子老虎打架,狗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这些小动物都被关

狮子老虎打架,狗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这些小动物都被关在一起生活,它们逐渐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尽管狮子老虎体型长得都比狗大,但是狗的权威性还是不容置疑的。

封面图片

狮子老虎打架,狗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这些小动物都被关

狮子老虎打架,狗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这些小动物都被关在一起生活,它们逐渐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尽管狮子老虎体型长得都比狗大,但是狗的权威性还是不容置疑的。

封面图片

#狮子 #老虎 #打架,#狗子 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

#狮子 #老虎 #打架,#狗子 劝架。原来,狮子幼年伤残只有 3 条腿,动物园带来一只小狗陪伴它,后来又收了一只虎崽。就这样所有这些小动物都被关在一起生活,它们逐渐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尽管狮子老虎体型长得都比狗大,但是狗的权威性还是不容置疑的。 #吃瓜 #放松 #放松 #搞笑 吃瓜管理:@pctop33

封面图片

研究:比起狮子 野生动物更惧怕人类

研究:比起狮子 野生动物更惧怕人类 一项新研究指出,相较于狮子等猎食系动物发出的声音,高达95%的野生动物更加害怕听到人类的声音,选择放弃水坑和逃离的可能性要高出一倍,反应时间也快了40%。 《澳洲广播公司》报道,这项发表于美国科学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指出:“在整个热带草原哺乳动物群落中,(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恐惧明显超过对狮子的恐惧。” 研究团队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观察野生动物在听到不同声音时的反应,包括水牛、斑马、大象、鬣狗、长颈鹿、捻角羚和疣猪等19种动物。而在这块野生公园里,栖息着世界上最大的流浪狮子种群,它们也是这项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研究员在旱季期间将附有喇叭的摄影机架设在掠食者常出没的水坑周边,并配备着移动感应器,若有动物在10公尺内出没,就会触发感应器。 实验期间,摄影机的喇叭会播放一系列包括人类的平静说话声、狮子咆哮、狩猎声音(狗吠和枪声)、鸟叫声等录音,并记录下数千个包含野生动物反应的影片。 影片显示,动物在听到狮吼时,通常会犹豫1秒到2秒才离开,而大象甚至出现更具对抗性的反应,会主动接近及攻击喇叭设备,显示大象或选择与狮子对抗的情况。 相较之下,将近95%的动物在听到人类声音时,会比听到狮吼声时跑得更快,也会更迅速地逃离水坑,豹甚至放下口中咬著的猎物离开。 数据显示,与狮吼或狩猎的声音相比,野生动物在听到人类的声音时放弃水坑和逃离的可能性要高出一倍,时间也快了40%。 研究指出,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了深远的心理影响,即便这些动物未直接受到人类的威胁(比如狩猎),但仅是人类的存在和活动就足以扰乱它们的正常行为。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西部大学生物学家扎内特(Liana Zanette)说,这些结果对保护区管理和野生动物保育带来重大的新挑战,因为即使是善良的人类,在进行野生动物观光旅游时,也会对动物造成恐惧,这是之前未被察觉的现象。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