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局9月PMI数据,摩根士丹利将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预期从3.8%上调至4.2%,此前全年增长4.7%的预期存在10至2

根据统计局9月PMI数据,摩根士丹利将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预期从3.8%上调至4.2%,此前全年增长4.7%的预期存在10至20基点的上行风险。 另外,中国通缩压力边际缓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连续四个月上升,意味着9月PPI月率(10月13日公布)将从8月的0.2%进一步回升至0.4%,年率也将受基数效应影响而收窄降幅。 中国仍需更多的政策努力使经济路径更加明确。预计去杠杆进程将会继续保持,政策宽松的脉冲影响可能比以前更短暂,这意味着北京将需要进一步加强再通胀政策和地方债务问题疏解,以果断地战胜债务-通缩循环的威胁。关注12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会为未来的政策路线图带来更多细节。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高盛将2022年美国GDP增速预期从3.8%下调至3.4%】

【高盛将2022年美国GDP增速预期从3.8%下调至3.4%】 1月17日消息,在最新的美国GDP预测中,高盛将美国2022年GDP预期从之前的3.8%下调至3.4%。对财政刺激力度的预期减弱,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扩散,可能是该机构下调美国GDP预期的两个主要原因。此前,该机构对美国2021年GDP的增速预期为5-6%左右。尽管高盛最新的GDP预期令人沮丧,但仍高于该机构1.75%的趋势增长预期。

封面图片

陈茂波预计香港第三季度GDP增速慢于预期

陈茂波预计香港第三季度GDP增速慢于预期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预计,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多方面外部因素影响,香港第三季度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慢于预期。 陈茂波星期天(10月29日)发表网志称,香港经济自今年起稳步复苏,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金融偏紧状况可能维持更长时间,而持续困难的外围环境无可避免会令香港经济继续受压。他预计,三季度GDP仍能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则较预期缓慢。 香港8月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GDP为同比增长1.5%,低于市场预期的3.5%,上半年GDP增幅则为2.2%。 陈茂波直言,香港作为“细小、外向、全开放型的经济体”,无可避免会继续受多方面的外围因素所影响。但只要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巩固并善用好自身强项,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并聚焦培育具潜力的新产业,定能为香港提供持续的增长动能,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并更好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 他强调,“拼经济、谋发展”是香港社会当前最主流的民意和最广泛的共识。除了继续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施政报告》更提出以产业导向为驱动力。他以创新科技为例,指过去几年港府投放了大量资源,在构建本地创科生态圈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香港整个药械研发、生命科技的产业化已是“蓄势待发”。 陈茂波还说,除了产业导向的发展方向,也要继续加强抢企业、抢人才、抢资本,包括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海内外公司到港设立总部或区域分部,并引入机制以吸引更多外地公司迁册香港。此外,也会扩大“高才通”的合资格大学名单,提出便利更多海内外高材生在港工作的试验计划、增加他们毕业后留港发展的机会等。 2023年10月29日 4:07 PM

封面图片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7月将加息75个基点】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7月将加息75个基点】 7月27日消息,摩根士丹利预计FOMC7月将加息75个基点,这与互换市场定价的78个基点相符。然而,鉴于市场预期以每次加息25个基点计算,未来一年美联储将加息不到6次,风险将在于市场走势预期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可能会以相对鹰派的措辞来描述7月的加息,从而降低风险资产价格,并全面提振美元。摩根士丹利称,全球前景支持维持美元多头仓位。虽然卖方对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已大幅下降,然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预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封面图片

印尼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4% 低于市场预期

印尼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4% 低于市场预期 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星期一(11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尼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4%,低于市场预期。 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印尼中央统计局的负责人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气候变化和主要出口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4.94%的经济增速表明,印尼经济相当强劲,不易受到外界冲击。 印尼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家庭消费持续增长,这表明通货膨胀受到控制。在货币政策方面,印尼央行继续维持利率不变。 印尼经济界人士认为,投资和出口应该在拉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11月6日 7:45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中国央行: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据中国央行官网,央行星期一(11月27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报告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保持物价水平合理稳定。 报告还提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有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彭博社的报道称,外界担忧中国的通缩实质上已推高经价格因素调整的借款成本。近几个月来中国一直面临着不断加深的通缩压力,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人们担心通缩会推动实际债务负担上升,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根据彭博社近期的一项调查,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在今年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后,要到明年初才会再次调降利率。 2023年11月28日 7:53 AM

封面图片

野村证券将202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3%下调至3.9%,202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预测从3.4%下调至1.8%。如果这

野村证券将202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3%下调至3.9%,202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预测从3.4%下调至1.8%。如果这一预测成真,那么2022年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GDP全年增速3.9%这一数字不仅低于IMF星期二给出的4.4%估计,还远低于彭博社早先调查到的经济学家给出的5%增速的共识,更低于中国政府在今年“两会”上给出的5.5%增速的目标。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星期四发表的研报里作出了上述调整。野村预测的基准情景是:“动态清零”政策在2022年夏季后出现有限的调整,而防疫政策直到2023年才出现实质性调整。野村此次下调经济增速预期是基于近期快速恶化的高频数据、中国“清零”政策所导致的封城和半封城严重阻碍经济增长和货物流动,且中国政府丝毫没有流露出改变“清零”政策的想法,而政府能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施加的积极作用远远不及“清零”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野村还预测,202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增速都将回升至4.5%,而在低基数和防疫政策调整的带动下,2023年GDP增速能够反弹至5.1%。野村此前对2023年增速的预测为4.7%。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最低的年份分别是2020年(2.2%)、1990年(3.9%)和1989年(4.2%)。如果不计受第一波疫情冲击的2020年,那么3.9%的GDP增幅将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跟1990年并列。 “疫情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个供给冲击。”陆挺认为,考虑到疫情已进入第三年,许多人存款减少,不得不减少支出;在疫情结束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家庭和私营企业可能会减少对住房等消费及资本品的投资。随着其他国家转向疫后经济开放,中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大下滑压力。由于跨境旅行存在限制以及生产和物流中断等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下降。 政策方面,在4月15日央行宣布降准25个基点后,陆挺预计,2022年年中之前还有可能再降准25个基点,主要政策利率可能下调10个基点。此后,2022年年内预计将没有更多降息。政策支持重点将放在信用宽松上,特别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和房地产行业这两大传统的增长动力。“这些政策可能会对经济提供一些帮助,但真正的增长瓶颈依然存在。”他认为,对动态清零政策的调整是未来几个月经济复苏的关键。 在前一交易日突破6.40之后,4月21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报6.45,为2021年10月来新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海外逐渐意识到中国经济放缓的风险。但陆挺认为,全球市场仍低估了中国经济的放缓,而是将很多注意力都放在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上。 除野村和IMF之外,瑞银在1-2月和3月经济数据发布后,两次下调了对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的预期,目前的预测为4.2%。 (彭博社,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