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银行监管官员:央行退出宽松政策或改变银行体系格局

日本前银行监管官员:日本央行退出宽松政策或改变银行体系格局 一位前日本银行业监管官员表示,日本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将标志着其银行体系格局的转变,因为各银行将争夺存款,此举可能引发资金流动的大规模转变。日本金融厅前国际事务副大臣Tokio Morita表示,预计日本央行将平稳退出负利率,并避免任何可能颠覆日本银行体系的急剧政策收紧。但金融当局不应低估日本摆脱数十年超低利率的影响,因为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存款人和借款人的行为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当局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政策转变不会对市场和金融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围绕日本央行政策转变将如何影响全球资金流动的讨论也将非常重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央行行长:解除负利率后也很可能继续宽松政策

日央行行长:解除负利率后也很可能继续宽松政策 日本中央银行行长植田和男星期五(2月9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回答国会议员的提问时表示,他认为解除作为大规模货币宽松措施核心的负利率政策之后,也很可能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共同社报道,货币政策正常化是近期金融领域的一大热门课题。前一天,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在演讲中指出,就算解除负利率,也很难想象会出现强势加息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不少投资者预测,日本央行会在今年三月或四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取消负利率政策。分析认为,央行正副行长的谈话既是阐明政府的政策方向,也是为了平息金融市场的各种猜测。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星期五说,日本央行现在应考虑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并在通胀持续回升的情况下逐步加息。 IMF表示,日本经济持续复苏,产出缺口缩小和劳动力短缺加剧,国内需求正在取代成本上涨,成为通胀的主要驱动力。它认为短期内,日本央行重点应该转向收紧财政政策和逐步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同时保持金融稳定。 2024年2月9日 6:17 PM

封面图片

【新加坡央行行长:未来的货币体系将由CBDC、代币化银行负债和“监管良好”的稳定币组成】

【新加坡央行行长:未来的货币体系将由CBDC、代币化银行负债和“监管良好”的稳定币组成】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即新加坡央行)局长Ravi Menon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清算银行活动的“货币体系的未来”小组讨论会上表示,未来的货币体系将由三个关键组成部分组成:央行数字货币、代币化银行负债和“监管良好”的稳定币。私人数字货币“惨遭货币考验,因为它们无法保值” 。没有人把毕生积蓄放在这些东西上。人们买卖这些东西是为了赚快钱。作为原生数字代币的私人加密货币不符合这一测试,所以我认为它们最终会退出舞台。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政策不变 下调下年度通胀预期

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政策不变 下调下年度通胀预期 日本央行维持超低利率不变,短期利率目标维持负0.1厘,10年期国债孳息率目标维持在近零水平,10年期债息参考上限维持1厘。央行一致决定维持孳息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不变,并没有调整货币政策前瞻指引。央行表示,经济活动面临的风险整体平衡,将密切关注薪酬与物价的良性循环会否加强。央行预料,日本经济将可能继续温和复苏,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持续实现2%通胀目标的可能性逐渐增强。央行强调,将耐心维持货币宽松政策,同时灵活应对形势发展。只要有需要,将继续透过YCC政策推行超宽松措施,并在必要时毫不犹疑采取额外宽松措施。另外,央行下调由4月开始的2024财政年度核心消费物价增长预测,由去年10月预测的2.8%,下调至2.4%,但仍预计趋势通胀指标达到1.9%。 2024-01-23 12:40:43

封面图片

日本央行前官员:如果工资增速强劲,央行或在 3 月份结束负利率

日本央行前官员:如果工资增速强劲,央行或在 3 月份结束负利率 日本央行前委员会成员樱井诚周四表示,如果今年的工资谈判导致工资涨幅超过 4%,日本央行可能最早于 3 月份退出负利率。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曾表示,今年的年度薪资谈判将是决定何时逐步退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的关键因素。樱井诚表示,日本央行似乎已经为退出宽松做好了充分准备,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路透社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80% 的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将在 4 月份退出负利率。少数经济学家预计 3 月份会有行动。 来源:财经慢报频道

封面图片

日央行审议委员:有必要延续宽松货币政策 以维持劳动力供求平衡

日央行审议委员:有必要延续宽松货币政策 以维持劳动力供求平衡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野口旭表示,日本春季薪酬谈判出现前所未有的薪酬升幅,认为有必要通过延续宽松货币政策,来维持适当的劳动力供求平衡,以实现2%通胀目标。他指,日本必须尽快实现积极的薪酬通胀循环,如果薪酬增长传导至物价上升,将通过服务业价格上升体现,而这种趋势显然正在出现。野口旭指,在新的政策框架下,日本央行调整短期政策利率步伐将会缓慢,无法赶上其他主要央行的步伐,长期中性利率可能低于其他国家水平。他不同意日本央行3月的决定,认为在负利率下维持购买日本国债是合适做法,又认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开始缩减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可取。 2024-04-18 10:33:11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行长:增加国债买卖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中国央行行长:增加国债买卖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说,中国央行正研究落实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买卖国债,但这并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综合第一财经和证券时报网报道,潘功胜星期三(6月19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说,去年10月举行的中共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 潘功胜说,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他也说:“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潘功胜提到,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给出了启示,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潘功胜还指出,在调控中,央行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前中国央行顾问余永定撰文指出,中国应该打破对量化宽松(QE)的思想禁忌,债务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靠还债而是靠经济增长。 2024年6月19日 12:1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