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 商业化前景广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 商业化前景广 据中证报,4月9日,在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上了解到,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丰富的技术积累,企业正紧锣密鼓开展产品验证,多款人形机器人小批量量产在即,产业链商业化前景广阔。值得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不断取得突破。近期优必选等企业宣布其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工厂“打工”。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仍需解决降低产品成本、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等问题。 来源:格隆汇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被围观的人形机器人:面临同质化挑战 多久能走进家庭

被围观的人形机器人:面临同质化挑战 多久能走进家庭 在展馆入口附近,还设有“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列阵,18台采用不同技术架构的人形机器人,通过控制实现动态协同,完成统一动作。其中,作为领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开源公版机“青龙”在本次大会上进行了首发首秀,来自达闼、复旦大学、傅利叶、宇树科技、开普勒、清宝机器人、乐聚、松延动力、钛虎、无锡巨蟹、星动纪元、智元、中电科机器人、卓益得等企业和单位的人形机器人也位列其中。在展区之外,记者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主题论坛上发现,几乎每场都一座难求,不少场次在临时加座后也都站满了听众。7月5日,一位穿戴义肢的观众在人形机器人阵列前拍照。 澎湃新闻记者 秦盛 图看好未来但也要保持理性在本届大会上,特斯拉首次展出了第二代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让特斯拉展台吸足眼球。也是因为马斯克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引领潮流,加之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人形机器人行业在今年迎来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今年甚至也被不少人视作人形机器人元年。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通用,在这种功能结构上可以完成和人类一样的操作,但是过去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大脑,因此在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不断涌现后,让大家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具备高级大脑的认知和决策能力,“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干活了,所以这一两年有那么多人去做人形机器人,大家都觉得人形机器人在一些行业场景可以去应用了。”但和很多新兴产业一样,太过火爆也不一定是好事。不止一位人形机器人从业者向记者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太过于火热,有不少厂商基本上只是为了拿到资金,而非真正去做产业化落地。要从设计、材料、硬件本体、技术核心自主化这些方向去考量,才能让行业更有成效。日前,搭载盘古大模型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引发关注,该机器人背后的乐聚机器人公司此次也参加了大会。乐聚展台人员对记者表示,新入行的企业虽然宣称已经进入市场,但在技术积累方面或仍存不足,目前国内真正能做出产品并商业化落地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屈指可数。他表示市场规律最终都会是大浪淘沙,能坚持住的人才能生存下来。此次展会虽然人形机器人展台众多,但各家产品似乎都“大差不差”,不论是外观,还是技术,同质化都较为明显。对此,季超也向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目前整体的技术路线、方案确实都比较同质化,未来3-5年行业的重点将会是智能化提升,包括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在具体场景任务下的组合闭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最终会有1-2种方案脱颖而出并形成标准,就像汽车、PC或手机行业一样。”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未来竞争会相当残酷。同时,他也表示,希望这个过程可以快些到来,因为这样未来在落地各方面的节奏也可以加快。乐聚机器人展台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解“夸父”人形机器人。 澎湃新闻记者 秦盛 图走进家庭仍有较长距离,最终或将按斤售卖在一场具身智能主题的论坛上,一名国外学者对记者表示,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餐厅等服务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巨大。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也都表示,目标场景将主要集中在工业特种行业等高危高强度场景、商业场景以及养老育儿等护理场景。马斯克也预计,将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达到100亿-200亿。季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一定会先从B端(企业端)切入,比如汽车制造、整车装配、物流分拣等制造业场景中,重复繁琐或是危险性较高,且不是特别复杂、精度要求不高的一些任务,然后慢慢地去积累数据、迭代算法,最终进行智能化提升并进入家庭,“真正实现进入家庭可能还有比较长的距离,应该需要5-10年的时间。”陈立也同样认为,人形机器人将会以比较快的速度先在B端应用,未来进入C端市场还需要相对比较长远的时间。他表示,未来3-5年更看好人形机器人在能源行业的运维检修及巡检场景中的应用,让它们去完成强度高、环境差,不太适合人类去做而又需要适应人类环境和地形,同时也需要用到各种人类工具的工作。随着具身智能的泛化学习和训练,工厂运维一类的工作将可以完全交给人形机器人,让人类技术员去做更有意义、附加值更高的工作。特斯拉第二代“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前围满观众。 澎湃新闻记者 秦盛 图普通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或许是什么时候可以买到既便宜又好用的人形机器人。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售价普遍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虽然宇树科技5月发布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打破底价,仅需9.9万元,但这只是基础款的价格,同时也还要等到今年年底才开始交付。据记者在现场了解,宇树科技H1人形机器人售价约65万元,“夸父”人形机器人售价为60万-80万元……达闼机器人此次大会推出的最新人形机器人XR4定价为39.9万元,但该价格仅限预售100台。虽然企业正通过各种方式“抢”订单,但不难看出,距离规模量产还有一定距离,“降本增效”也是人形机器人公司绕不开的话题。特斯拉表示,创造原型机相对容易,量产才是挑战,要在制造上不断创新,在确保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特斯拉预计,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乐聚机器人展台人员也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尚还不能进行大规模量产,至于何时能够真正走进C端,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无法预测。对于未来的人形机器人,陈立给出了更具体的预期。他表示,最终的人形机器人,甚至是所有机器人,应该按斤来售卖,就像猪肉一样,“撇开研发成本,其实就是一堆材料,就是铁、钢、铜或者一些塑料件,源头是各种矿,就是按斤卖的。如果人形机器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出货,我相信在那个场景,人形机器人满大街跑肯定是会实现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管家”现身 浇花、晾衣样样在行

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管家”现身 浇花、晾衣样样在行 KUAVO机器人学习浇花在AWE上,Kuavo不仅展示了跳跃、快走等控制性能,还可以执行洗衣、浇花、插花、晾衣服等手部动作。其实这款机器人在去年12月就已经发布,当时就具备全向行走、跳跃的能力,此次亮相距离发布仅3个月,就已经开始学习洗衣、浇花、插花、晾衣服等家务活。KUAVO机器人尝试晾衣服从下肢运动性能不断进步到上肢操作性能的完善,可以看到这款机器人正在以月计的节奏演进,进步速度十分显著。自2022年特斯拉推出擎天柱以来,到2023年,国内各大厂商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风格迥异的产品,市场已经呈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目前行业内普遍预测,2024年将见证各家机器人进入量产、商业化落地尝试阶段。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行业报告分享(人形机器人)》

《行业报告分享(人形机器人)》 简介:行业报告分享(人形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了关于该行业的全面且深入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可能包括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现状,如人工智能、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全球及国内市场的需求、竞争格局和未来增长预测;行业应用场景,探讨人形机器人在医疗、教育、服务、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还可能涉及政策法规、投资机会等方面的内容。为行业从业者、投资者、科研人员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有助于了解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 。 标签: #人形机器人 #行业报告 #科技行业 #市场分析 #技术发展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人形机器人行业要向前发展,必先跨越“三座大山”,即:技术难度大,制造成本高昂,以及商业化难度高。

人形机器人行业要向前发展,必先跨越“三座大山”,即:技术难度大,制造成本高昂,以及商业化难度高。 这三个问题构成了经典的“三角循环”模型:要满足应对极多复杂场景的苛刻要求,在当前条件下集成大量先进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成本高昂,而高昂成本又击退了绝大部分需求,进而难以启动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双足人形机器人是最复杂的形态,在于其最终需要在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中,以类似真人的要求去工作。而人类工作生活的现实环境。比如高速变化的动态环境、极其复杂的各种身体动作,以及人类社交需要对语言、表情、情绪等作出精准且及时回应,都需要机器人在环境识别和感知、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等方面都要有接近人的表现。 问题来了,大模型能解决什么问题。

封面图片

又有人形机器人进厂:傅利叶智能到上汽通用 “实习”

又有人形机器人进厂:傅利叶智能机器人到上汽通用 “实习” 7 月 5 日,据上汽通用汽车官方消息,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已进入上汽通用汽车金桥豪华车工厂和奥特能超级工厂 “实习”,完成带电高压零部件安装、高精度操作等工作。(澎湃新闻)

封面图片

人形机器人现身华为开发者大会

人形机器人现身华为开发者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此前已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乐聚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华为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这一合作标志着华为云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未来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30年内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无疑将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然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高昂的成本和持续的资金投入。目前,包括老牌企业波士顿动力在内,以及新兴势力,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和困境。此外,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透露,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预计在今年底前将具备执行“有用的”工厂任务的能力,并有望在2025年底前推向市场。这无疑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