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媒体: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主管媒体: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金融时报发文称,据专家分析,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但货币金融条件总体仍将维持合理适度,这与欧美正常货币政策用尽、被迫大量购买国债等的行为有根本区别。 来源:华尔街见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权威专家:无需担忧卖出国债影响流动性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未变

权威专家:无需担忧卖出国债影响流动性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未变 自近期人民银行宣布将推进落地卖出国债操作以来,市场反应强烈,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明显。权威专家 7 月 12 日对记者表示,央行保持正常向上收益率曲线、校正债市风险的决心很大,但市场也无需担忧卖出国债对流动性的影响。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并未改变,完全有能力把握好货币和债券两个市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短期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潘功胜:今年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潘功胜:今年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过去一年,人行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两次降准、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引导有序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取得较好成效。今年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节奏上把握好新增信贷的均衡投放,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潘功胜表示,将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注重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至于价格方面,将兼顾内外均衡,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他强调,目前国内金融风险可控,下一步将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并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有效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的风险。他又表示,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香港及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024-01-24 15:27:32

封面图片

精准调节流动性 央行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精准调节流动性 央行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 7 月 8 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即日起,人民银行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是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方面的又一次尝试,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进一步丰富,这一新操作将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形成合力,更及时、精准、快速地调节市场流动性。(经济参考报)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8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

中国央行: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8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7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11月以来央行已通过PSL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总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将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中国央行将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将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分析认为,此举预示着中国央行将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星期一(7月1日)在央行官网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综合彭博社和路透社报道,交易商和分析师认为,中国央行此举是为稳定国债收益的下滑,并预示着央行将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中国央行上述消息出街后,10年和30年期国债收益上升近四个基点。 彭博社报道引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此举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可能最快本周就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在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防范利率风险。 中国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5月底发文称,央行会在必要时候卖出国债,表明央行将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管理流动性。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央行正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他说,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2024年7月1日 3:26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央行买卖国债与发达国家QE截然不同

中国央行:央行买卖国债与发达国家QE截然不同 针对中国央行下场买国债的消息,中国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可以作为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但与发达经济体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截然不同。 中国财政部星期二(4月23日)明确,支持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因为央行购买国债通常会以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形式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与QE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提高通货膨胀水平的目标相似。此外,央行购买国债能推动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这也与QE效果相似,即促使借款成本降低,从而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活动。 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星期三(4月24日)报道,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但该负责人强调,未来中国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的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该负责人说,“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买卖国债本质上是一种央行资产负债表工具,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他说,央行操作国债的行为并不是QE的直接体现,而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旨在维护市场流动性和金融稳定。因此,不能简单通过购买国债与否来划定是否为QE。 2024年4月24日 8:58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