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编号为 GB / T 42021-2022《工业互联网 总体网络架构》,该标准由全

简讯: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编号为 GB / T 42021-2022《工业互联网 总体网络架构》,该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草。 详情可访问: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正式揭牌】

【“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正式揭牌】 3月7日,“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正式揭牌。该实验室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共同建设,将围绕“长安链”开展赋能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基石。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负责牵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研究,并牵头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微芯研究院表示,2021年该院牵头研发了我国首个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能从容应对工业互联网海量数据的可信连接,构建实现物理隔离的数据处理“安全屋”,具备强大的隐私保护能力。 此次共建联合实验室后,双方将加速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能源、石化、民爆等重点行业的推进,全面提升国内相关行业的安全风险预防能力,同时推动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提高智能化水平,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和标准研制等工作。

封面图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在 7 月 3 日举行的 2024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推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在 7 月 3 日举行的 2024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能够赋能工业领域,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例如通过 “数据驱动 + 行业机理与知识” 的优化范式,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对物理资产描述、诊断、预测与指导,在进行应用开发的同时也能反馈优化数字模型,打造数据闭环。(上证报)

封面图片

【工业区块链标准化需求研讨会成功召开】

【工业区块链标准化需求研讨会成功召开】 3月3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工业区块链标准化需求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池程主持,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专家张钰雯、树根格致科技(湖南)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龙文选、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工业区块链资深专家鞠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区块链标准产业发展总监张亮亮、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雪腾在会上做了分享。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联通、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徐工信息、济南大陆机电等单位专家就工业区块链标准化需求进行了研讨,80余位产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封面图片

安泰集团:签订 5G + 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安泰集团:签订 5G + 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安泰集团公告,公司与山西联通签订了《5G + 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组建 5G 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 5G 网络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开展 5G 智慧零碳服务合作。

封面图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此外,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达3593万个,IPv6地址数量达63052块/32,同比增长9.4%;移动通信网络IPv6流量占比已经达到35.15%。在信息通信业方面,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达142.5万个,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65.4万个。 《报告》还显示,中国网民上网总时长保持增长,上网设备使用呈现多元化。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较2020年12月提升2.3个小时。截至2021年12月,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5.0%、33.0%、28.1%和27.4%。 《报告》还指出,即时通信等应用广泛普及,在线医疗、办公用户增长最快。截至2021年12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和2.98亿,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8.7%,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两类应用;网上外卖、网约车的用户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9.9%和23.9%,用户规模分别达5.44亿和4.53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封面图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此外,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达3593万个,IPv6地址数量达63052块/32,同比增长9.4%;移动通信网络IPv6流量占比已经达到35.15%。在信息通信业方面,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达142.5万个,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65.4万个。 《报告》还显示,中国网民上网总时长保持增长,上网设备使用呈现多元化。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较2020年12月提升2.3个小时。截至2021年12月,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5.0%、33.0%、28.1%和27.4%。 《报告》还指出,即时通信等应用广泛普及,在线医疗、办公用户增长最快。截至2021年12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和2.98亿,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8.7%,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两类应用;网上外卖、网约车的用户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9.9%和23.9%,用户规模分别达5.44亿和4.53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