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拟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约269万股

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拟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约269万股 海底捞5月13日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公告,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SuperHi)将发行2,692,700股美国存托股票(ADS),预计该股将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交易,代码为“HDL”。公告称,本次发行完成后,假设承销商不行使购买额外美国存托股份的选择权,张勇控制的实体将总共拥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45.66%。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周一美市盘前走高 重点谈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控股首日挂牌

周一美市盘前走高 重点谈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控股首日挂牌 [Media] 在中国以外市场经营中国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特海国际控股,上星期五在美国股市首次公开挂牌交易,股价在开始后的首个小时里,曾一度飙升46%,达到28.95美元高峰。虽然之后有失去部分涨幅,但是全日该股还是上升了将近14%,闭市报22.29美元,全场共有66万9950股易手。 特海国际控股的每股公开发售定价是19.56美元,出售将近27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筹集了5270万美元的资金。这次的公开发售价会比特海国际控股在香港上市股的票最后可比收盘价便宜约9.9%。这家总部设于新加坡的公司,估值是12亿6000万美元。 特海国际控股是先在香港股市上市,之后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该公司在美国上市主要是为了扩大了它的股东基础,同时也为筹集更多资金扩大海外业务。 海底捞是在1994年在中国四川省成立的公司。到目前为止,它在中国已经经营多达1300多家餐厅。根据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公开售股文件,按收入计算,海底捞是海外第三大中餐品牌。 当海底捞在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中国以外第一家分店时,这些海外业务就是由特海国际控股负责的。在2022年,海底捞将特海国际控股分拆为独立的公司。截止今年3月底,特海国际控股在大中华区以外的13个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和北美)总共经营119家海底捞餐厅。 除了特海国际控股之外,中资电动车制造商极氪汽车(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也刚刚在5月10日,开始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是过去三年多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中资公司公开售股行动。尽管美国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增加关税,它的股价在首个交易日仍上涨了35% 其实自中资召车巨头滴滴出行(Didi)在2022年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以来,中资企业几乎没有在美国股市公开发售股票。目前中国经济复苏比预期慢,投资者对中概股似乎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热情。再加上中美关系紧张,这些与中国相关的股票相信会继续受到考验。 2024年5月20日 7:38 PM

封面图片

特海和海底捞首席执行官换人 杨利娟任特海首席执行官

特海和海底捞首席执行官换人 杨利娟任特海首席执行官 负责在国际市场经营海底捞火锅餐厅的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Super Hi International)星期五(6月21日)宣布,杨利娟将从7月1日起出任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统筹特海国际的管理和战略发展。 与此同时,特海国际现任首席执行官李瑜将辞去职务,于7月1日生效。他将继续担任公司高级区域经理和执行董事。 杨利娟来自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创办人张勇和舒萍夫妇也是特海国际的掌控股东。根据海底捞同日发出的公告,杨利娟已辞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也是从7月1日起生效,苟轶群将在同日接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 特海国际主席兼非执行董事舒萍在特海国际的公告中说,杨利娟在海底捞国际的优异业绩,“让她成为这一角色(特海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的理想人选”。 公告还指出,杨利娟曾主导海底捞品牌的出海进程,分别于2012年、2013年在新加坡、美国成功布局,打下海底捞集团目前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基础。另外,服务员出身的她,在海底捞任职超过27年,是海底捞走出中国四川省、开拓中国全国市场的关键人物。 根据公告,在上述变更后,特海国际董事会将由四名董事和三名独立董事组成,分别是舒萍、杨利娟、李瑜、刘丽,以及陈康威(独董)、张思乐(独董)和连宗正(独董),从7月1日起生效。 以新加坡为总部的特海国际2022年在香港上市,2024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它最近发布截至3月底的第一季业绩,收入同比增加16.6%至1亿8760万美元(约2亿5400万新元),餐厅总数净增四家,达到119家。 它第一季营业利润同比增加9.7%至1240万美元,净亏450万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净利560万美元。第一季净亏主要是其他货币对美元贬值导致未变现净汇兑损失增加1120万美元。 2024年6月21日 11:22 PM

封面图片

吉利派发特别股息 包括实物分派极氪

吉利派发特别股息 包括实物分派极氪 吉利汽车派发特别股息合共7521万港元。公告指,股东每持有2.2万股吉利股份,亦即22手吉利,以今日收市价计算相当于22.484万港元,可以选择收取1股极氪美国存托股票,或收取现金约164.43港元。超出2.2万股的整数倍,股东可选择收取相应极氪美国存托股票,或选择按每1000股收取7.474港元。股东持有不足2.2万股吉利,只可以每6000股收取44.844港元,及每1000股收取7.474港元。持有少于6000股的股东,将不会收到任何分派。极氪上星期五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每股美国存托股票上市价21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票相当于10股极氪股份。 2024-05-16 20:00:57 (1)

封面图片

绿的谐波: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绿的谐波: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绿的谐波 (688017) 7 月 4 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封面图片

证监会:你公司拟发行不超过 43,892,043 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自本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

证监会:你公司拟发行不超过 43,892,043 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自本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至本次境外发行上市结束前,你公司如发生重大事项,应根据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有关规定,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你公司自本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 12 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

封面图片

加盟费1000万,海底捞县城捞金?

加盟费1000万,海底捞县城捞金? 不论是品牌知名度、门店数,还是营收,海底捞都是火锅界的“一哥”,2023年预计净利润不低于44亿元,较2019年增长71.8%,远超疫情前水平,创历史新高。形势一片大好,海底捞为何突然选择了加盟这条路?消息公布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想要入场淘金的人已经跃跃欲试,特别是对缺少投资渠道的县城土豪而言,加盟海底捞似乎就等于为自己购买了“理财”。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消费者看中的是海底捞的服务,加盟后服务品质会不会缩水?要知道,过去几年,加盟火锅品牌犹如开盲盒,陈赫的贤合庄、薛之谦的上上谦等品牌相继陷入闭店潮,被加盟商集体维权。一地鸡毛之后,海底捞开放加盟,是拓宽护城河,还是碰到了天花板?海底捞的服务,加盟商能学会吗?自1994年成立以来,海底捞一直采取直营模式,因此放开加盟的公告一出,很快冲上热搜。有人认为,海底捞立足火锅江湖的最大优势是服务,科目三舞蹈、洗头美甲、演唱会大巴等花式服务频频出圈,属于行业标杆,要保证品牌长期增长,就是要开放。也有人质疑,一旦放开加盟的口子,想要保持初心就难了,加盟店恐难以保证服务质量;甚至认为加盟是为了赚快钱,品牌开始走下坡路了。海底捞在公告中称,一直保持对市场不同经营模式的关注与评估,餐饮行业近年来在连锁化经营、加盟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成长,目前按照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有助于实现进一步的适度扩张。近年来,扩大加盟俨然成了餐饮行业新时尚,从传统餐饮到新茶饮,纷纷扩军。今年2月4日,港股上市餐饮品牌“九毛九”宣布将陆续放开旗下太二酸菜鱼、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的加盟合作。而在此之前不久,老乡鸡、奈雪等各餐饮细分赛道企业相继发力加盟。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跟重资产的自营模式相比,加盟属于轻资产扩张,是更高效的模式,有利于品牌方借助社会资源,加快拓店节奏,进入较为稀缺的点位,门店的经营也可以更灵活,从而释放品牌和规模红利。针对市场比较关心的菜品、服务质量问题,海底捞也给予了回应,表示会从行业经验、财务基础、愿景规划等方面筛选加盟商,为加盟商提供统一的人员培训、供应链系统、管理经验、食安管控、品牌营销、绩效考核等服务,确保统一的品质标准以及顾客体验。此外,海底捞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海底捞官网已经开辟了“加盟合作”入口,简要介绍了加盟流程、支持政策,以及加盟要求等。想要申请加盟,首先需要扫描页面的二维码,填写信息,包括拟加盟地区、个人资产及收入情况、期望回本周期、手头是否有物业、是否有行业经验、个人学历及工作经验等。但并未明确对资金量的要求、以何种方式开放加盟等核心信息。海底捞加盟申请表部分内容提交申请后,还需要等海底捞加盟委员会审核。《豹变》致电海底捞加盟热线,欲询问进一步信息,被告知目前详细的加盟政策还没出来,没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填了表之后耐心等待即可,七个工作日内会联系符合投资门槛、加盟资质的候选人进一步洽谈。“火锅一哥”的扩张困境无论是看赚钱能力,还是用户口碑、品牌号召力,海底捞在火锅江湖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固。海底捞近期披露的盈利预告显示,2023年,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同时,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业务)不低于44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年同期为16.4亿元。从门店数量看,截至2023年6月底,海底捞在国内拥有1382家门店,相比之下,“更轻”的一人食火锅品牌呷哺呷哺经营的餐厅数为841间。既然营收和门店数都遥遥领先,为何还开放加盟?实际上,海底捞吃过直营的亏。疫情期间,海底捞在2021年一口气开了421家门店,但长时间的封控加上直营模式,所有门店租金、员工工资都要自己承担,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野蛮扩张之后,导致当年净亏损超41亿元。海底捞CEO张勇在2021年承认了海底捞在扩张方面的失误,表示自己在2020年6月做出的进一步扩店计划属于盲目自信。2021年11月,海底捞启动啄木鸟计划,决定在年底前逐步关停客流量相对较低300家门店。受闭店计划影响,海底捞2021年全年亏损41.6亿元。随后,海底捞明显放慢了扩张速度,整个2023年上半年,仅新开了五家门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海底捞趋于保守时,竞争对手加快了扩张速度。同为上市火锅企业的呷哺呷哺于2023年在国内新开89家呷哺呷哺餐厅,以及27间凑凑餐厅。拓店速度是海底捞的23倍。此外,餐饮大环境向好,各品牌加速圈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行业收入5.29万亿元,同比上涨20.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增速领跑其他类型。而火锅是高度同质化的赛道,各品牌的口味、菜品相差不大,如果海底捞继续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在竞品加速扩张的情况下,海底捞想要保持行业“一哥”的地位,仍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放开加盟之后,考验的将是品牌方对加盟商的控制力,一旦加盟商在菜品、服务品质等环节失控,可能会导致终端体验变差,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中华火锅第一股”小肥羊的正是因此退出了江湖。下沉市场的“理财”生意?提高县城等下沉市场网点密度是海底捞放开加盟的重要目标。在2023年半年报业绩会上,海底捞曾表示,二线城市有继续加密的潜力,三线及以下潜在市场广阔。跟自营模式相比,加盟降低了海底捞运营风险,通过借助加盟商在当地的资源,加速品牌扩张及区域渗透。对县城的“土豪”而言,加盟海底捞不失为一个投资“理财产品”的机会。因为海底捞在下沉市场属于稀缺资源,又能提供包括供应链、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在内的全套服务,在炒房、炒股不赚钱,甚至可能变成房东、股东的当下,加盟海底捞让县城土豪有了做甩手掌柜,坐等收钱的机会。国信证券认为,如果加盟商自带物业、商业资源,方便获得更优的门店位置,优化租金成本,甚至可能优于自营店。而海底捞的号召力或许能降低加盟商的启动压力。此前,不少商场为了通过海底捞吸引客流,甚至会向海底捞提供租房及装修补贴。不过加盟店能否享受到类似待遇,还有待观察。此外,直营店背靠“大树”,可以为服务“不计成本”,但对加盟商而言,员工通宵工作的加班费、店内美甲等服务,客观上增加了经营成本。这也是众多顾客担心加盟店服务缩水的直接原因。成本的增加会拉长回本周期。中国特许加盟展及盟享加发布的《2023加盟投资人群洞察报告》显示,盈利模式、回本周期、行业发展前景是影响投资人加盟决定的三大关键因素。投资人倾向于更灵活可控的小店加盟,20万元以下的小额投资占比明显增加,占比近六成。图片来源:《2023加盟投资人群洞察报告》小成本加盟的典型代表为奶茶店。南京一位有意向做奶茶加盟的商家对《豹变》表示,自己把加盟费、房租、员工工资、水电成本等平均到每一天,每日营业10小时,只要每小时卖出三十多杯就能赚钱。“一度以为这很容易完成,后来算了一下,一分多钟要卖出一杯,那得忙成什么样。想想难度有点高,就放弃了。”该加盟商说。结合门店面积、装修标准、人员招聘、备货等情况看,海底捞的加盟门槛应远高于此。据东吴证券评估,海底捞开店的单店投入约为800万-1000万元;而浦银...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