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GB21288-2022《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暴露限值》

简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GB21288-2022《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将于近日发布。该标准将于 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 变动: 标准名称由“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更改为“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暴露限值”; 更改了适用范围,从靠近头部使用的移动电话扩展为工作在 100kHz ~ 300GHz 以内、使用时靠近人体 20cm 以内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无绳集团电话、卫星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终端等; 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定义; 增加了吸收功率密度的定义; 增加了不同频率、不同人体部位适用的暴露限值; 修改了产品说明书中标示内容,并增加了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的注释。 来源: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简讯:据泰尔终端实验室消息,杭州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2 年正式申请参与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

简讯:据泰尔终端实验室消息,杭州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2 年正式申请参与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起的数据安全领域国家级权威认证: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认证(DSMC),并于 2022 年 12 月 21 日正式通过了该项认证工作,成为游戏行业首家获证单位。 网易游戏作为“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认证”首批参与企业。中国信通院通过对其全方位的评估与认证,帮助网易游戏完善了游戏领域的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框架建设、数据安全内部管理流程、技术能力、并且达到认证要求,于 2022 年 12 月 21 日,正式通过此项能力认证。 来源:

封面图片

第一财经 - 直播区<b>中国信通院:编制纸鸢开放人工智能模型许可证,促大模型落地 |</b> 从29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

第一财经 - 直播区 <b>中国信通院:编制纸鸢开放人工智能模型许可证,促大模型落地 |</b> 从29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OSCAR开源合规沙龙上获悉,中国信...| #财经 #新闻 #资讯

封面图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出一键解绑服务功能,这很好。但是误导了许多用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出一键解绑服务功能,这很好。但是误导了许多用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旗下的码号服务推进组在推出“一键查询”服务后,现又推出了一键解绑功能。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网手机用户(不含 2021 年前携号转入用户)可申请使用此服务。此服务覆盖的互联网应用范围是微博、淘宝、抖音、今日头条、美团、大众点评、小米生态等,具体以申请页面为准。 想要使用“一键解绑”服务的小伙伴可以搜索信通院旗下的“一号通查”微信公众号。 注意:在一键解绑页面提交手机号之后就会立即注销此前在各大应用上注册的账号,这不是查询。不明所以的人莫名号没了。

封面图片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消息,其旗下微信公众号“一号通查”推出手机号“一键解绑”服务,可解除本人持有号码前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消息,其旗下微信公众号“一号通查”推出手机号“一键解绑”服务,可解除本人持有号码前(即号码注销重启前)号码注册绑定的互联网账号关联关系(本人持有号码期间绑定的互联网账号不受影响),覆盖微博、淘宝、抖音、今日头条、美团、大众点评、小米生态等互联网应用。 同时,“一键通查”还上线了手机号“一键查询”服务,用户可以查询手机号注册的互联网账户情况。 “一号通查”面向用户提供号码标记查询、误标记查询、号码绑定互联网账号处理等一站式服务。“一键通查”介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网手机用户(不含2021年前携号转入用户)可申请使用相关服务。未经持有号码人授权,则无法使用相关服务。

封面图片

太赫兹通信技术迎来新突破 为开启6G的未来奠定基础

太赫兹通信技术迎来新突破 为开启6G的未来奠定基础 太赫兹频率电磁波为通信、扫描和成像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利用它们的潜力却障碍重重。东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门针对太赫兹频谱创建了一种新型可调滤波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杂志上。太赫兹波属于电磁波谱中介于微波和红外线频率之间的一个区域。太赫兹波比无线电波频率高(波长短),但比可见光频率低。日益拥挤的无线电波频谱承载着 WiFi、蓝牙和当前移动电话(手机)通信系统传输的大量数据。所开发的可调滤波器的概念示意图。(a) 滤波器的横截面图;(b) 周期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c) 折射率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资料来源:Ying Huang 等人电磁频谱低频部分的信号拥塞是探索太赫兹区域的一个诱因。另一个原因是太赫兹具有支持超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能力。不过,将太赫兹信号用于常规应用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必须能够在特定频率上调整和过滤信号。需要进行滤波,以避免受到所需频段以外信号的干扰。太赫兹滤波技术的突破东北研究小组的 Yoshiaki Kanamori 说:"我们构建并演示了太赫兹波频率可调滤波器,与传统系统相比,它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信号质量,揭示了太赫兹无线通信的潜力。他补充说,这项工作还可以在太赫兹频段之外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机械折射率可变超材料。资料来源:Ying Huang et al.这种新型太赫兹滤波器基于一种名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装置,与所有干涉仪一样,它依赖于不同电磁辐射波在镜面间反弹时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干涉图案。研究人员的版本使用结构精细的光栅作为镜面之间的材料,其间隙小于相互作用波的波长。光栅的可变拉伸允许对其折射率进行必要的精细控制,以调整干涉仪的滤波效果。这样就只能传输所需的频率。使用不同的光栅可以控制不同的选定频率范围。该团队已经展示了他们的系统在适用于下一代(6G)移动电话信号的频率上的应用。通过控制周期来调节折射率和频率。资料来源:Ying Huang et al.Kanamori说:"除了我们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外,我们还设想在医学和工业领域的扫描和成像技术中使用我们的方法。"太赫兹波在扫描和成像方面的一个优势是,它可以轻易穿透阻挡光线通过的材料,包括生物组织。除医疗应用外,这也为材料分析、安全系统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机会。Kanamori总结说:"总之,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经济有效的方法来过滤和主动控制太赫兹波,这将推动其在许多应用中的使用。"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日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涉手机卡、信用卡犯罪等关联犯罪,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适用法律依据,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刑事犯罪,仅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从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情况来看,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以下简称“两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之一,犯罪分子多利用非法收贩来的电话卡、银行卡进行收取、转移赃款,逃避公安机关追查,导致诈骗资金迅速流转、拆解、混同,极大地增加了打击犯罪和追赃挽损的难度。 有效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就要瞄准关键环节。依法严厉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就是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链条、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加强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从去年10月起,全国公安机关会同检察、法院、通信、金融等部门联合开展“断卡”行动,以斩断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信息流和资金链,从源头上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意见(二)》在总结“断卡”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等的,可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帮助”行为,打击“两卡”犯罪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更加全面。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不断变换形式、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增加了查处追溯的难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和行业治理,不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当前,相关部门在集中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涉诈银行账户的同时,持续加强技术反制工作,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封堵诈骗网址,强力清除涉诈黑灰产业链,铲除诈骗犯罪土壤。一些地方还探索对手机卡、银行卡的失信用户实行信用惩戒,例如在通信方面对失信用户实施5年内只保留1张电话卡且不得新增移动电话业务功能的惩戒,通过行业治理净化网络生态空间,形成了综合治理合力。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才能最低限度减少发案,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损失。下发预警指令、加强受骗资金紧急拦截,这些都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力举措。值得关注的是,司法实践中发现,部分在校学生在寻找实习机会、社会兼职过程中,容易被贩卡团伙拉拢、利诱。这也提醒我们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既要靠政府部门的重拳出击,也需要网络平台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打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态势,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