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中央网信办官方发布消息称,按照 2023 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

简讯: 中央网信办官方发布消息称,按照 2023 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严惩 “自媒体” 造谣传谣、恶意炒作、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违法违规行为,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个别“自媒体”的恶劣行径甚至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 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坚决打击以下7方面问题:“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斗狠PK等低俗不良直播行为;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煽动网上极端情绪。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行动,为期2个月。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行动,为期2个月。 打击范围包括:集纳旧闻旧事冷饭热炒,使用异地新闻嫁接拼凑,恶意关联无关人物图片音视频,移花接木制造虚假消息;以“国学经典”“红色文摘”旗号杜撰老一辈革命家诗词或者言论;搭蹭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重大灾难事故、社会热点事件,断章取义歪曲解读、颠倒是非抹黑攻击、渲染悲情煽动对立,制造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干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害信息;明知是虚假谣言、有害信息却仍搬运散播。 对账号名称擅自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理名称者、直播或视频与电视新闻节目相似布景者予以取缔。 对不当评议胡乱解读公共政策社会热点、借机售卖商品课程咨询者,在民营经济、家庭矛盾、婚恋生育等话题以争议性误导性言论撕裂社会共识者,“励志网红”违背公序良俗哗众取宠者,予以清空粉丝数量,暂停或关闭直播、打赏、知识付费、收益提现权限,下架商品链接,取消广告收益流量分成。 (中央网信办)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 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此次专项整治重点聚焦财经类“自媒体”账号、主要公众账号平台、主要商业网站平台财经版块、主要财经资讯平台等四类网上传播主体,重点打击八类问题: 1. 胡评妄议、歪曲解读我财经方针政策、宏观经济数据,恶意唱空我金融市场、唱衰中国经济等; 2. 毫无立场、不加判断地转载搬运境外歪曲解读我财经领域热点的报道评论等; 3. 散布“小道消息”,以所谓“揭秘”“重磅”“独家爆料”“知情人士称”为名进行渲染炒作,甚至造谣传谣; 4. 转载合规稿源财经新闻信息时,恶意篡改、断章取义、片面曲解等“标题党”行为; 5. 充当金融“黑嘴”,恶意唱空或哄抬个股价格,炒作区域楼市波动,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6. 炒作负面信息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威胁恐吓、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7. 炒作社会恶性事件、负面极端事件,煽动悲情、焦虑、恐慌等情绪,借以推销所谓“财商课”、各类保险产品等; 8. 未严格履行身份认证程序,冒用滥用财经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专家学者等名义开办财经专栏、账号等。 即日起至10月26日,为专项整治的第一阶段,期间中央网信办将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财经主管部门,督促指导主要商业网站平台对照专项整治要求,集中清理一批违规发布的财经类信息,依法依规严处一批问题严重的网站平台,封禁关停一批充当“黑嘴”、敲诈勒索、社会反映强烈的“自媒体”账号。10月26日后,网信办将对第一阶段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评估,视情开展下一阶段专项整治,努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治理,有效遏制财经类信息网上传播乱象,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 (中央网信办)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启动“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为期两个月。

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启动“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为期两个月。 从严整治直播短视频平台未按规定为充值打赏用户或购物用户开具发票问题;未依法区分、界定网络主播或账号运营者收入来源、性质,未依法履行税收代扣代缴义务,未按要求报送网络主播或账号运营者营利行为收入信息等问题;网络主播或账号运营者借助他人、MCN机构、第三方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等行为;涉税中介等违规提供税收策划服务、涉税服务虚假宣传、歪曲解读税收政策等信息。 坚决遏制劣迹艺人违规复出,从严整治“跨平台注册”“引流到站外”等被封账号变相转世行为。 从严整治MCN机构通过发布“打擦边球”、真假难辨等内容,恶意制造“网红账号”行为;整治MCN机构账号恶意“串联互动”博流量、恶意发布同质化文案炮制热点等行为。 (中央网信办)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围绕短视频领域多发频发的乱象,集中整治以下三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 (一)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问题 1.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摆拍制作并发布涉民生谣言。编造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情节,消费公众同情心。在突发事件现场摆拍,杜撰虚假情景,散布恐慌情绪。 2.技术生成虚假短视频。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编造、拼接内容,违法使用他人肖像和声音进行人脸替换或人声合成,生成虚假短视频。 3.罔顾事实篡改造假。对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进行篡改或断章取义。 (二)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问题 1.“色情擦边”行为。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内容。利用大学生名义制作传播“软色情”信息,进行低俗营销。 2.打造低俗人设。通过短视频特效和道具,刻意扮丑引流,借“反串”等名义打造低俗人设,无底线挑战公众审美。 3.网红恶意营销。网红主播通过不文明互动、非理性表达,不择手段博取流量。滥用影响力煽动粉丝情绪,组织粉丝恶意“灌水”。发布营销假冒伪劣商品信息,误导消费者。 4.展示高危行为。发布传播自杀自残、虐待动物等致人身心不适的不良信息。展示高空跑酷、极速飙车等忽视生命安全的高危行为。 (三)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问题 1.挑战公众认知底线。故意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煽动民族仇恨或地域歧视。散布错误婚恋观,故意制造性别对立。 2.传播错误价值导向。散布错误事业观,鼓吹不择手段和消极厌世,传播炫富拜金、奢靡享乐等错误价值观。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 北京12月23日电12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网信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网站平台代表在主会场参会,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会。会议指出,当前,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问题相互勾连、互为策应,损害网民合法权益,扰乱网络舆论环境,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对此,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 央视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