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在全市零确诊零密接的情况下封校将近两个月的湘潭,把靠学生群体做生意过活的紧挨着学校的金翰林商业街封在外面,几

#湘潭大学#在全市零确诊零密接的情况下封校将近两个月的湘潭大学,把靠学生群体做生意过活的紧挨着学校的金翰林商业街封在学校外面,几十家商铺没有收入房租照收,与学校发生冲突。学校里两个商业街,联建和金翰林,都被封了,图4就是发生冲突的金翰林商业街入口。 投稿By:yu yu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湖南科技大学封堵通道打伤抗议村民」3月13日,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湖南科技为了让学校食堂垄断学生的餐饮供应,计划砌墙封堵一条

「湖南科技大学封堵通道打伤抗议村民」3月13日,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湖南科技大学为了让学校食堂垄断学生的餐饮供应,计划砌墙封堵一条原本在占地协议中同意让村民通过的道路,这一举动引发了附近村民的不满,聚集在学校门口抗议。期间,学校出动了大量保安人员,驱逐抗议的村民,引发了双方的冲突,并导致一名老人受伤。 欢迎您加入 『』

封面图片

犹太人大屠杀 纳粹上台之前就组织了第一次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它发生在1931年9月12日的犹太新年,地点是德国首都柏林的主要商业街

犹太人大屠杀 纳粹上台之前就组织了第一次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它发生在1931年9月12日的犹太新年,地点是德国首都柏林的主要商业街 - 选帝侯大道 Kurfürstendamm。数十名冲锋队队员高喊反犹口号,开始殴打他们遇到的所有犹太人,甚至是那些只是看起来像犹太人的人。当地的犹太教堂和附近的咖啡馆都遭到了袭击。这场大屠杀的组织者是当时的柏林地方长官约瑟夫·戈培尔、首都国家安全局局长沃尔夫-海因里希·冯·海尔多夫、及其参谋长卡尔·恩斯特。 在系列剧集《巴比伦-柏林》第四季中可以看到对这一情节的艺术性诠释: 最终,大都会警察驱散了冲锋队。其中许多参与者被判入狱数月。海尔多夫和恩斯特只被处以小额罚款,侥幸逃脱。魏玛共和国习惯于准军事战斗,但不习惯种族大屠杀。当时纳粹还没有得到公众的支持,多年来这一事件一直是个特例。 在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后的头几个月里,纳粹对所有公开的政治对手发动了恐怖袭击。这种暴力的受害者包括许多隶属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或自由派政党的犹太人。许多企业主的财产被以资本 "雅利安化" 为借口没收。尽管如此,党的领导层依然反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因为这会严重损害新政府在西方眼中的形象。 相反, 的商店和企业遭到抵制,而犹太人本身也通过大量歧视性法律和针对官员、律师、医生、教师、记者、编辑和任何文化人物等职业的禁令而被挤出公共生活。50万德国犹太人中有一半在战前设法移民。 有时确实发生了大屠杀,但只是当地冲锋队主动发起的。例如,1934年3月在巴伐利亚小镇贡岑豪森 (Gunzenhausen) 或1935年7月在柏林选帝侯大街 (Kurfürstendamm)。当时,该政权对其在国外的形象仍然很敏感,因此大屠杀的参与者受到了象征性的惩罚,一些官员被免职。例如,首都警察局长因选帝侯大街大屠杀而被解雇。 到了1938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德国的军费开支终于超出了所有合理的限度,国家迫切需要一些外汇来填补预算漏洞。希特勒已经向他的精英们宣布,他已经做好了与捷克斯洛伐克作战的准备,必要时还会与法国和英国作战。犹太人不仅被视为宝贵资产的持有者,也被视为潜在的 "第五纵队"。 在整个1938年,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都遭到了抢劫 他们的所有财产都被登记在案,或被以几乎为零的价格买走,甚至干脆被没收。 11月7日,一名年轻的犹太人赫歇尔·费贝尔·格林斯潘开枪打死了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秘书恩斯特·冯·拉斯,以报复格林斯潘一家最近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被驱逐到波兰。 宣传部长戈培尔劝说希特勒用事先安排好的 "民愤行动" 来回应这次暗杀企图。元首同意了,11月9日至10日晚,德国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一场犹太人大屠杀,史称 ""。数以千计的财产遭到破坏,数以百计的犹太教堂被烧毁,数以万计的人遭到侮辱、殴打和逮捕,数百人被杀害。 大屠杀之后,立即对犹太人征收了10亿帝国马克的极端惩罚性税收,禁止他们从事任何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并最终变卖了他们的所有财产和其他贵重物品。 战争爆发后,纳粹将开始寻找机会将犹太人从德国和被占领土上彻底“疏散”。1941年,这些计划变成了对数百万人的有针对性的肉体灭绝。 #记忆政治

封面图片

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发两天后,许多年轻人来到49中门口,用行动表达愤怒、对少年坠亡真相的寻求,以及对悲痛母亲的支持,并与警察发生

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发两天后,许多年轻人来到49中门口,用行动表达愤怒、对少年坠亡真相的寻求,以及对悲痛母亲的支持,并与警察发生冲突。 5月11日下午,穿黄色上衣、戴渔夫帽的年轻女孩,抱着两束菊花站在校门对面,却迟迟不能走到大门,放下花束表达悼念。“警察不让放。”女孩和周围的人说。她刚才去附近买花时,花店的姐姐提醒她,早上有人来买了花放过去,马上就被警察带走了。但她觉得情况不会很严重,顶多是被教育一番,所以还是买了花过来。 和现场大部分人一样,她是在网络上看到事件信息,专程坐了50分钟地铁来到49中。她在接受现场媒体采访时说,“我不认识他们,也不了解他们,(就是觉得)太可惜了,学校这样的地方不应该有这样黑暗的事情存在。校方和官方应该给他们一个公道,把事情发生的过程公布出来,透明一点。他们给的情况说明有很多疑点,监控(缺失)和延迟通知家长是很大的两个疑点。我最想知道的就是在坠亡的瞬间,他是怎么失去生命的。” 到现场送花的年轻人,无不是怀抱着这种痛惜之心前往。下午4点左右,两个骑着外卖电瓶车的年轻男孩儿带着一束雏菊来到现场,也想放一束花在校门口。他们和黄衣女孩一起前去询问警察,被拒绝放花。现场民众纷纷支招:别管警察,放下就走;放公交站台,放墙边……拿着花的男孩,随即迅速把花放在校门旁边的大树下,便坐着电瓶车走了,未被警察发现。五分钟后,他们又“神奇地”被警察带回现场,从树下捡起花束。但此刻,现场民众激动了,纷纷指责警察:“你们还有没有良知?”“放束花怎么了?”“你们没孩子吗?”同样年轻的警察在众人包围和指责声中,呆呆地站着,无言以对,随后转身离开。最终,男孩放下花束,将它倚靠在树干上。 下午4点半,一位黑衣女孩拖着行李箱来到49中门口。她走到人群中,询问起谁是死者家属、林同学的妈妈。“我还以为来了后会看到现场没有人,原来有这么多人,太好了。”她说。她告诉大家,自己是专程从广州过来,刚下飞机,就想来支持林同学妈妈。悲剧让人难过,她如果什么都不做,良心过不去;尽自己的努力出一份力,也就问心无愧了。“监控都不让人看,太没有法理了。”她站在公路上,表达自己的愤慨和观点。人群逐渐聚拢,围成一团,占据了部分车道。现场警察也开始靠近,准备维持秩序。 两位警察走到广州女孩旁边,提醒她和众人不要站在马路上,而是转移到人行道上。“站到街(gai)沿边边,站到街沿边边。”警察用四川话大声提示民众,部分人群开始向街边行走。但广州女孩突然情绪激动起来,她站在车流中间,拒绝警察的推拉。“公道自在人心。”她吼道。四周的人群也表达着同样的意见:“太不公了,学校应该给大家一个交代。” 越来越多的警察向广州女孩围了过去,将她拖离车道。人群越来越激动,集体大喊:“放开她!”“放开她!”。警察将广州女孩拖到学校门口后,松开了她。现场人群也如潮水一般,围到学校大门前,批评警察的声音此起彼伏。“你们太不像话了,枉戴国徽!”一位白发老人说。另一位染着黄头发的年轻女士痛心疾首道:“人家从一个小宝贝长到17岁,突然就没了,谁不心痛?”广州女孩对着一位女警察吼道:“你是母亲吗?是人民公仆吗?”大部分警察听着,沉默,或是出言安抚。 众声喧哗中,广州女孩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对着警察喊出了脏话。这彻底激怒了现场警察,他们拥上去抓住她,将她拖至校门内,消失在人群视线中。现场群情激动,要求放人,未果。 49中门口,经历了晚饭时间的短暂空荡后,更多的人涌了过来。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从成都各区赶来的大学生和刚毕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想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真相和公正的追寻。 晚上7点半,现场人群又多了起来。警察依然不允许人们摆花纪念。买了花的人们,便将菊花抽出来,分给了在场民众。“我拿着花站在这里,就是表明一种支持的态度。”一位年轻人说。 夜色之中,人群逐渐向校门口靠拢,围在警方拉起的警戒线边上,规模越来越大。8点半,几位看起来像学校老师的中年女士走出校门,走向人群。她们向在场的人说:“同学们,请你们赶快离开,我们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教学重地。”年轻人们回应她说:“我们只是想看到真相。”而在女士附近的警察,亦用手指着人群,发出警告。 人群的情绪在逐渐高涨,呼喊“真相”二字的声音从零星几声变成了统一的大合唱,直到最后在场所有人都手举白色菊花,齐声高喊“真相”。这时,一位警察突然抓住一位男士,众多警察纷纷冲入人群,抓住多位手持菊花的年轻人,将他们拖入校园,场面极度混乱(端传媒记者注:这些年轻人被带往派出所教育一番后,已被释放)。 一位新闻系大学生发出一条微博,记录了自己与两名同学在现场的遭遇。当时,其中一名同学正在用手机拍照,却被警察勒令他们立即全部删除。“后来越来越多的警察围着我们三个,一口一个要把我们‘抓回局子里’,然后一口一个让我们‘赶紧走,别多管’。”这位学生称,这些对话的内容都已经保留了录音。然而,这些录音却没能发出来,其微博账号在12日零点左右已被封禁。当天一同去现场的同学也已被炸号。 现场视频很快在网上疯传。带来的,是民意的撕裂。有人赞美成都年轻人追寻真相的正义感与勇敢,但民族主义的声音也迅速传播开来,这些手持白色菊花的年轻人被指“为境外势力”利用,称“有人在不怀好意地带节奏”。网上流传极广的评论是:“一看举花就懂了,这不是咱们本地闹事的套路,都是洋玩意儿。” 在微博上发布视频的网友,也迅速遭到了网络暴力。这位新闻系大学生过往发在微博的照片、所在学校等身份信息,也很快被扒出来,并遭到大量辱骂。在现场的年轻人对网络舆论的转向感到不可思议。“如果不是在现场,我都不敢相信一切被带偏成这样。”一位女孩说。 另一位看到视频后赶来现场的微博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走的时候,在校门口对面的电杆柱子下放了朵花,出门前在小区花园摘的,因为校门口不允许放花,所以只好摆在了对面,我是个普通的成都市民,我只是为了祭奠一个小孩,没有任何人组织,没有任何人号召,我只是想要那么去做而已。” 夜里11点多,《新京报》发出一篇171字的新闻。其中,关于这个夜晚的内容只有一句话:“5月11日下午7时许,成都市四十九中校门口,有群众为林某某的去世表示惋惜,有人献上白色鲜花。” 5月11日下午,有一位父亲也出现在现场。11年前,他18岁的女儿在成都一所高中念高三时猝死,他为此不断上告、打官司,忙碌两年,最后依然没有得到一个道歉。他不在意没拿到赔偿,“拿钱有什么用呢?就是拿100万,每分钱也都是她的肉啊。1万是她的手指,10万是她的腿?你愿意花吗……就是人突然走了,像刮骨一样的痛啊,你知道什么叫做撕心裂肺吗……我来,就是想跟那个孩子的妈妈说,回家吧,没用的”。 (端传媒)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