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综合研判,此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关注备用频道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高温热浪事件已达1961年以来最强

中国高温热浪事件已达1961年以来最强 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超过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盖1680站、37℃以上覆盖1426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7年,分别为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高温极值站数262站,已超过2013年(187站)和2017年(133站)。 全国共914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37.7%)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等地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湖北竹山(44.6℃),重庆北碚(44.5℃)、奉节(44.4℃)、巫溪(44.0℃),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云南盐津(44.0℃)日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来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是中国大陆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是中国大陆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平均强度和出现极端值的范围最大。 6月13日以来,35℃以上的高温覆盖面积达到53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为11亿。中东部地区有16个省市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40℃以上覆盖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3.4亿。 共914个国家气象站(占总数37.7%)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湖北竹山,重庆北碚、奉节、巫溪,河北灵寿、藁城、正定,云南盐津日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因长江流域降雨量偏少和上游来水量锐减,重庆出现“汛期反枯”:长江寸滩站和嘉陵江北碚站的水位比去年同期低约3米,接近历史同期最低。 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四川水电大幅减发。猴子岩、长河坝等主力水库已经见底,发电能力持续下降、供需缺口还在持续扩大;所有电力入川支援通道满载运行。国网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剑受访形容情况前所未有;极端高温下每一度电都来之不易,呼吁全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低碳生活。 (中国中央气象台,新华社)

封面图片

湖南累计降雨为 1961 年以来同期最多

湖南累计降雨为 1961 年以来同期最多 从湖南省气象台、湖南省气候中心了解到,6 月 16 日至 7 月 2 日,湖南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综合强度与 2017 年 6 月 22 日至 7 月 2 日过程基本相当。湖南省气候中心监测与预测科科长、高级工程师赵辉告诉记者,“本次过程持续长达 17 日,为湖南 1961 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暴雨过程。” 赵辉称,此轮过程极端性强,过程平均雨量为 1961 年以来我省同期第 1 高位,居今年全国各省同期第 1。安化、沅陵、平江等 8 个县、市、区最大 24 小时雨量均破当地极值。(华声在线)

封面图片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8日在一份声明中称,今年7月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都出现异常高温。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8日在一份声明中称,今年7月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都出现异常高温。 该机构副局长萨曼莎·伯吉斯说,今年已成为史上第三热年份,比最近数十年的年均气温高0.43摄氏度,7月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1.5摄氏度。伯吉斯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必须立即付诸“有雄心的减排努力”。 伊比利亚半岛遭遇新一轮热浪,葡萄牙和西班牙多地数以百万计民众8日在室内躲避高温。高温和强风导致野火进一步蔓延。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发布 极端天气事件将增多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发布 极端天气事件将增多 中国气象局今天(4 日)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现出增多趋势,未来 30 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 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 7~15 天。尤其是在高排放情景下,目前 50 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到本世纪末将变为 1~2 年一遇。未来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总降水量,变率增大,降水更趋于极端化。未来 30 年,连续 5 天最大降水量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增加幅度将超过 10%。

封面图片

今年盛夏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今年盛夏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中国气象局警告,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有所偏高。 综合央视新闻和中新网报道,中国气象局星期四(7月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7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提示、《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等内容,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会上表示,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贾小龙说,北半球入夏以来高温热浪来势凶猛,从中国的监测来看,6月中国最高气温超35摄氏度的平均高温日共有2.6天,比常年同期偏多0.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区域位于北方,华北南部、黄淮中东部及南疆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三至10天。6月中国共发生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分别是9日至15日和25日至30日。 贾小龙也说,6月9日至15日,中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高温天气过程,比常年偏早四天,此次首发高温过程偏早、范围广、极端性强。华北中南部、华东北部、华中大部、西北东部、四川盆地等地极端最高气温有35至40摄氏度,河北南部、山东北部、河南中部等地超过40摄氏度,其中河南温县最高达43.4摄氏度。 贾小龙提到,对于高温,目前的研判是今年盛夏,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浙江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大部、云南西部等地偏高1至2摄氏度。 据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中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以及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以每10年2.5天的速率提前。 2024年7月4日 4:13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