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温真的与「退林还耕」有关吗?植被面积对大气温度影响多大?

河南高温真的与「退林还耕」有关吗?植被面积对大气温度影响多大? 中国网的回答 为何高温越来越强烈?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也趋于频繁,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或已成为新常态。此外,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趋于结束,但其滞后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大概率在2024年夏季转变成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并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而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东部地区高温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的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河南这轮高温天气为何这么“猛”→ 大陆高压和高空暖脊是这次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大陆高压带来的晴朗少云天气,使得日照时间更长,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更强烈,从而促使地面温度迅速攀升。与此同时,高空暖脊携带着大量暖空气,这些暖空气在高压系统的下沉气流作用下进一步增温,加剧了地面的高温现象。 今年全球天气气候异常,多地高温频发。从4月下旬开始,南亚和东南亚多国遭受了高温侵袭,部分地区的气温甚至超过了40℃。而在5月下旬,印度北部地区更是遭遇了极端热浪的袭击,局部气温高达50℃,创近5年的最高纪录。这些迹象都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各地的天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中国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河南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河南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中国河南省预计将持续高温,当地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据中国央视新闻星期天(6月9日)报道,记者从河南省气象局获悉,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6月9日至15日,河南省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普遍达3739℃,北部、中东部37℃以上的高温日数有七天左右。 其中,高温最强时段在11日至14日,北部、中东部部分县市可达4042℃,局地最高气温将接近或突破6月极值。 此轮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河南省气象局6月9日早上8时发布了《重要天气预警报告》 (高温预警Ⅳ级),决定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 Ⅳ级应急响应,并请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做好高温应急处置各项工作。 2024年6月9日 4:41 PM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北极海冰活动如何影响东亚冬季气温

新研究揭示北极海冰活动如何影响东亚冬季气温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北极海冰减少对“北极暖、欧亚冷”气候模式的重大影响,研究表明大气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未来预测表明,到本世纪中叶,北极冬季冰层形成将会增加,这为持续的气候变化提供了见解。2023 年 3 月 20 日,格陵兰迪斯科湾的海冰。图片来源:Lars Henrik Smedsrud北极海冰一直在迅速减少,过去 40 年来,夏季海冰面积每十年减少约 12.2%。早期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减少在推动“北极暖,欧亚冷”气候模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现有观测资料的局限性引发了人们对内部大气变化是否可能掩盖海冰减少的真正影响的质疑。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大气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的通讯作者何胜平博士利用大规模实验来解开北极海冰损失和内部大气变化对这种气候模式的影响。该研究与多家国际机构合作,发现海冰减少确实可以引发“北极暖、东亚冷”模式。然而,海冰减少对东亚的降温效应很容易被大气变化所掩盖,导致更显著的冷或暖异常。该团队还研究了未来北极海冰的变化,重点关注新形成的冬季冰层。随着北极变暖,冬季开阔海洋面积的增加使得更多新形成的冰层得以形成。这些新形成的冰层为北极-空气-海洋相互作用和北半球更广泛的大气联系提供了重要信息。他们的发现表明,在各种排放情景下,北极冬季新形成的冰预计会持续增加到本世纪中叶,此后在较为温和的情景下会趋于稳定,但在较高的排放下则会减少。这些新研究不仅量化了北极海冰对冬季气温的直接影响,还揭示了冬季北极新形成的冰的增加趋势。这些发现为“新北极”时代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见解。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报告:过去12个月全球平均增加26天极端高温天气

报告:过去12个月全球平均增加26天极端高温天气 一份星期二(5月28日)发表的报告指,在过去12个月,全球平均增加了26天的极端高温天气,并称若没有气候变化,这些极端高温天气或许不会发生。 法新社报道,这份报告还指,全球变暖增加了全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1991年至2020年的数据,来确定每个国家在这段期间哪些气温属于最高的10%。 下来他们研究过去12个月,截至今年5月15日的数据,以确定有多少天的气温在之前的范围之内或以外。随后,他们研究气候天花对这些高温天数的影响。 他们的结论是,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在全球各地平均增加了26天的极端高温天气。 报告也指,过去12个月,全球约63亿人口经历了至少31天的极端高温天气。 除了南极洲以外,各大洲共有90个国家初显了76次极端热浪。其中五个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位于拉丁美洲。 报告说,如果没有气候变化的影响,估计南美洲国家苏里南(Suriname)只会出现24天的极端高温天气,不是182天;厄瓜多尔会出现10天极端高温,不是180天;而巴拿马会出现12天极端高温,而不是149天等。 这份报告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气候中心、国际科学研究机构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和非营利研究组织气候中心发布。 2024年5月28日 9:58 PM

封面图片

山河三省霸榜全国高温榜 郑州12日最高温度达45.4℃

山河三省霸榜全国高温榜 郑州12日最高温度达45.4℃ 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6月12日3时至13日2时,河南温县以42.3℃的高温位列全国高温榜首。而6月13日9时,全国高温榜前十的位置均被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的县市占据,其中,郑州市在12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惊人的45.4℃。本轮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地表温度高,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的地表温度可能超过60℃,局部地区甚至超过70℃。高温不仅连续多日,一天中高温的持续时间也可达8至10小时以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为应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国家防总于6月12日启动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等部门也加强了旱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河南省气象局已于6月12日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Ⅲ级应急响应。未来一段时间,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部分地区气温可达40℃以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意大利录得48.8摄氏度高温 创欧洲大陆最高气温纪录

意大利录得48.8摄氏度高温 创欧洲大陆最高气温纪录 意大利西西里岛一地以48.8摄氏度创下欧洲大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该数据的记录日期为2021年8月11日。 世界气象组织(WMO)星期二(1月30日)发布公报说,意大利西西里岛希拉库萨(Syracuse)的自动气象站记录了这一气温数据,已得到相关专家组核实。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气候学杂志》上。 此前,欧洲大陆的最高纪录为48.0°C,记录于1977年7月10日,由希腊雅典市和埃莱夫西纳市保持。这一数据来自政府官方信息,并由世界气象组织2007年建立极端天气与气候档案时收录,但没有经该组织独立核实。 WMO气候与天气极值报告员塞维尼(Randall Cerveny)说,这一数据是当前气候的缩影,未来,欧洲各地有可能出现更多极端天气。此次调查也表明,世界特定地区存在持续创下高温记录的趋势,令人担忧。 WMO的许多评估结果不但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也收录于极端天气与气候档案的官方网站,其中包括全球最高和最低气温、最重冰雹、最长干旱期等极端天气事件及相关死亡记录。 2024年1月31日 3:02 PM

封面图片

中国气象局: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有所偏高

中国气象局: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有所偏高 6 月,我国最高气温≥35℃的平均高温日共有 2.6 天,比常年同期偏多 0.9 天,为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以每 10 年 2.5 天的速率提前。全球气候变暖及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大的气候背景,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的发生也趋于频繁。预计今年盛夏,除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的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甘肃、宁夏等地气温降偏高 1~2℃。(央视新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