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去向如何#?博主@那些无名之辈 整理出了45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真实经历,包括2所985,1所211,2

#45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去向如何#?博主@那些无名之辈 整理出了45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真实经历,包括2所985,1所211,2所一本,4所二本,毕业去向主要包括5类。#超一半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考公考编# 第1类,体制内,占比29%,毕业时间长的985毕业生,已经做到了处级干部;毕业时间短的985毕业生,则主要考了选调生,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而普通毕业生,则主要考了普通地级市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第2类,老师,占比29%,从小学到大学老师都有,好学校、高学历,一般是重点中学或者大学老师;普通毕业生,则一般是普通中小学或者培训机构。 第3类,转行,占比20%,好学校、高学历,主要转去了金融、互联网大厂,年收入25万以上;普通毕业生,则主要是互联网中小厂、动漫或游戏公司、房地产和制造业等,年收入10万左右。 第4类,编辑文案,占比9%,好学校、高学历,可以进电视台、报社或出版社做编辑;普通毕业生,则主要是进企业做文案。 第5类,行政文员,占比7%,没什么技术门槛,算是文科类专业的保底工作,月薪也普遍较低,基本都在几千块。 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确算是个还不错的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虽然薪资比较低,但大都跟本专业相关,工作压力也普遍不大,比较适合追求稳定、向往平淡生活的同学。网页链接 via 捉谣记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先天考公圣体?#超一半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考公考编#】#45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去向如何# 在考公领域,素有“法皇汉帝”的说法,法是

【先天考公圣体?#超一半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考公考编#】#45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去向如何# 在考公领域,素有“法皇汉帝”的说法,法是法学,汉便是汉语言文学。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考公,还有哪些去向呢?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真实的去向和薪资情况怎么样,究竟值不值得报考呢? 为了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了解,博主@那些无名之辈 从做这个账号以来收到的1000余份不同专业的投稿中,整理出了9所院校、45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真实经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9所院校当中,包括2所985,1所211,2所一本,4所二本,总结了一下,毕业去向主要包括5类。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毕业生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

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毕业生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 “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据黑河学院招就处微信公众号3月2日消息,校方在《致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倡议书》中呼吁,暂时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们要客观了解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这份倡议书还称,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让青春出彩,让人生升华。近期,全国多所院校相继发出倡议书,动员2024届毕业生积极就业。 消息来源: 澎湃新闻

封面图片

【#54位临床医学生的薪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业情况究竟怎么样呢?博主@那些无名之辈 给出了一些数据:临床医学的毕业去向,

【#54位临床医学生的薪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业情况究竟怎么样呢?博主@那些无名之辈 给出了一些数据:临床医学的毕业去向,包括:公办医院(占比46%),医院编外岗(占比11%),民营/私立医院(占比11%),其他医生(占比7%),社区医院(占比6%),卫生院(占比4%),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占比高达85%。学历越高、学校越好,能去的医院也就越好;毕业年份越早、职级越高,薪资普遍也就越高、人脉越广,有形和无形的资产也就越高,所以临床医学毕业生,月薪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都有可能,但普遍很受人尊敬。#专业报考指南#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中国多所高校吁毕业生勿仅盯着考研考公

中国多所高校吁毕业生勿仅盯着考研考公 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同时许多毕业生选择考研究生或公务员,多所高校3月初发出倡议书,提倡毕业生积极就业,不要只关注考研考公。 据央广网星期一(3月25日)报道,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 根据新华社,2024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是2008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多。 据公务员考试网数据,2024年国考报名总人数超291万人,再创新高。教育部消息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38万,相比2023年下降了30余万。 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今年2月在公开信中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并且投身到中小微企业或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 此外,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等高校也发出类似倡议书。 关于大批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的原因,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老师认为,大学生实践不多因此对于职业和工作环境并不了解,以及一些学生父母对于体制内单位的推崇,对当下就业市场新变化新机遇不了解和不接受。 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不含在校生的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为15.3%,大幅高于同期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2024年3月25日 4:04 PM

封面图片

复旦大学应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不到两成

复旦大学应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不到两成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数据显示,该校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的占比不到两成,选择继续深造学生比例的占比则高达七成。 据封面新闻星期二(1月9日)报道,《复旦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8.69%,其中最主要的去向是升学,达2278人,占毕业生总数70.61%;直接就业人数为583人,占18.07%。 截至去年8月31日,复旦大学开展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显示,86.55%的毕业生对求职结果表示满意。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该校历届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超过98%。 报告显示,在评价该校毕业生工作能力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和操守”“持续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强大的行动力”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认可。相对而言,尽管雇主对该校毕业生的“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等方面能力的满意度也超过了90%,但相较前述能力满意度仍偏低。 随着中国迎来最大高校毕业潮,青年的就业市场持续严峻。中国青年失业率去年6月达到21.3%的高点后,8月起暂停发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 彭博社去年7月报道,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警告,中国青年失业问题可能会持续10年,且短期内会不断加剧;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经济领域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甚至成为政治问题的导火索。 他认为,青年失业问题不单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问题、趋势性的问题。 2024年1月10日 2:02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

中国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 中国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并建议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就业。 据黑龙江黑河学院招就处微信公众号上星期六(3月2日)消息,校方在《致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倡议书》中呼吁,暂时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学生要客观了解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 倡议书称,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让青春出彩,让人生升华。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月9日在公号也发出一封给应届毕业生和家长的倡议书。其中提到,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21万人。同时,体制内和政策性岗位供给有限、企业岗位需求收缩,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 倡议书呼吁学生及其家长应科学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关注就业政策变动,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种就业岗位所特有的价值,以及与同学们自身性格能力的匹配度等,合理定位求职目标。 倡议书建议,将个人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应征入伍”,投身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同时,对于正在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计划“二战”的学生,倡议书也建议可以积极到中小企业实习或求职,“条条大路通罗马”。 此外,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联合会2月6日也通过公号发公开信,发出与黑龙江黑河学院相同的呼吁,希望暂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学生要客观了解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 2024年3月4日 7:07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