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要给丫鬟和下人发工资?

《红楼梦》为什么要给丫鬟和下人发工资? 赛貂蝉的回答 说个有趣的小知识: 清朝宫女的工资有多少呢? 每年银子六两,云缎、春绌、宫绌、纱、纺丝、杭细各一疋棉花二斤。 每日生活补助为:猪肉一斤、白老米七合五勺、黑盐。钱、随时鲜菜十二两。 请注意,这些宫女们实打实的银钱工资是每年六两。由于要维护皇家体面,发放的好衣料是要做成衣裳穿在身上的。就算她们节省下来,也很难送出宫外折卖成银子。至于生活补助嘛!由于宫女们要保证伺候主子时候不出岔子,不能放屁或者有口气熏着主子,她们每顿饭都不敢吃饱,基本半饱。当然生活补助不用完基本上也是不会折算成银钱返还的。 而《红楼梦》里一等丫鬟的每个月工资就是一两钱,折合每年是十二两银。二等丫鬟每个月工资一吊钱,三等丫鬟每月工资五百钱。 而且贾府的丫鬟们包吃包住包穿包医疗。虽然每个时代钱和银的换算标准不一样,也可以大致看出来,宫女们的年收入大致也就在贾府的二等丫鬟和三等丫鬟之间。 就 离谱! 因此有学者认为,在丫鬟月钱这块曹雪芹是按照王府的标准去描写。我没有深入研究过,这里不赘述了。 当然,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民企比国企工资福利高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贾家也不是所有的丫鬟和下人都有工资的。 书中明确有工资的是这些被挑选进主子院子里伺候的丫鬟奴才们,才能按职位等级拿工资。 另外是在主子面前有头有脸的管理层,她们也有相对较高的工资。或者有一定的高收入来源。这点贾母认证过。 如果是没有被挑进主子团队里,也没有职位呢?按工资递减原则,这些最底层的奴才们收入一定很少,仅仅够生活。比如春燕娘,女儿进怡红院做丫鬟后,四五百钱的余钱。这是因为女儿春燕很会人情世故,在怡红院里经常蹭别人的。所以才能工资都剩下来交给亲妈了。 那么说得直接点,正常的普通的奴才,贾府也就发个勉强糊口钱。其目的是为了让她们死不了,方便主子们需要人手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而已。 高薪高福利在贾府并不是常态。 极少数的高薪名额,才是大杀招。 大量普通奴才们先内卷,卷容貌卷能力,卷出最漂亮最能干的儿女们把主子们伺候舒服了,获得主子们认可了,才能获得高薪收入。 奴才们收入地位分层,实际导致了:底薪奴才嫉妒中产奴才,中产奴才嫉妒高级奴才,高级奴才同等鄙视中、底层奴才。这点在书中有很详细的描述。春燕娘何婆子这些低等下人既嫉妒中等下人芳官藕官,也嫉妒高等下人袭人晴雯。中等下人坠儿嫉妒高等下人晴雯麝月。高等下人因为主子给的虚名以及底下奴才的恶意,也会瞧不起那些低等下人。 即使是同等奴才们也会因为要争夺主子们的额外馈赠陷入无休止的内讧中。最有名的是:晴雯袭人的姨娘职位之争,秋纹碧痕对林小红的职场凌霸。 奴才们斗起来了,就会把痛苦的根源归咎在对方身上,忘了他们的痛苦原本是食利阶层造成, 而贾府主子们舍出一点点零花钱。就 可以享受奴才们主动奉献的最极致的享受。 可以分化奴才,坐稳钓鱼台。 甚至可以获得慈善家、道德模范的美名。 何乐而不为呢?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赛貂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987 红楼梦 修复版 》

《1987 红楼梦 修复版 》 简介:1987 红楼梦 修复版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为蓝本进行改编,细腻地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剧中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众多丫鬟、小厮等人物的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虚伪。从贾府的奢华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到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都被生动地呈现出来。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将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观众,配合精美的服装、道具和场景布置,完美还原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悲剧色彩的大观园世界,成为经典的名著改编影视作品 标签: #1987 红楼梦#古装剧#名著改编剧#爱情悲剧剧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1987 红楼梦修复版 》

《1987 红楼梦修复版 》 简介:1987 红楼梦修复版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为蓝本进行拍摄,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湛的表演,展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贾府的生活和情感纠葛。该剧高度还原了原著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从贾府的奢华生活到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都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对家族兴衰、爱情悲剧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多面性,是对经典文学作品英视化的成功范例 标签: #1987 红楼梦修复版#古装剧#名著改编#家族兴衰 文件大小 NG 观看链接:

封面图片

《1987 红楼梦修复版 》

《1987 红楼梦修复版 》 简介:1987 红楼梦修复版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为蓝本进行拍摄,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湛的表演,展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贾府的生活和情感纠葛。该剧高度还原了原著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从贾府的奢华生活到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都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对家族兴衰、爱情悲剧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多面性,是对经典文学作品影视化的成功范例 标签: #1987 红楼梦修复版#古装剧#名著改编#家族兴衰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红楼梦(1944年)周璇》

《红楼梦(1944年)周璇》 简介:1944年版红楼梦由周璇主演,以经典名著为蓝本进行影视化呈现。影片选取原著经典情节,展现贾府的兴衰沉浮和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周璇的精彩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同时展现了当时的影视制作风格和对古典文学的诠释 标签: #红楼梦1944 #名著改编电影 #爱情悲剧电影 #周璇电影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红楼梦(1944年)周璇》

《红楼梦(1944年)周璇》 简介:红楼梦(1944年)周璇以经典名著红楼梦为蓝本进行影视改编,由周璇主演。影片通过精彩的演绎展现了贾府的兴衰沉浮,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周璇的精彩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标签: #红楼梦1944年周璇版 #经典改编 #爱情悲剧 #影视经典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红楼梦》里最让你心酸的画面是什么?

《红楼梦》里最让你心酸的画面是什么? 李纯的回答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李纯)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