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是否已经处于低谷」引热议,专业还能报吗?当下行业发展现状如何?AI 时代下该怎么做?

「新闻专业是否已经处于低谷」引热议,新闻专业还能报吗?当下行业发展现状如何?AI 时代下新闻该怎么做? KK 小小的回答 新闻专业处于低谷理论上不是这几年,也不是张雪峰一句话把新闻专业搞破防了,而是在自媒体时代,传统传媒都在衰落,无论是央视新闻还是《南方周末》。传统传媒衰落后带来的就是新闻编辑人、记者等一系列职业的裁员需求减少。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信息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声中心,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就被稀释了。 而各类反转事件频发,也不是新闻的问题,更像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出现的信息无筛选和快速传播性。在过去,调查记者要查清楚一个事件,短则一周半月,长则数月,需要把信息完整综合,前因后果都整理清楚才能发表文章看法,因此民众看到的信息比较完整,质量稍微有保证,就是时间太慢;而现代传媒速度太快了,基本上昨天发生了今天就能上新闻,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导致的就是信息真实度和信息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但是这里又有个矛盾之处,新闻新闻,其价值来源于快速性,谁发的快谁能得到流量。在流量为王的年代自然是追求越快越好) 至于所谓的新闻理想,其实说白了就是“如何获得更多的流量”“如何用流量换来广告赞助”“如何用广告赞助来赚钱” 现代传媒行业赚钱有三个路子 1.国家政府出钱养的,这不解释,但是体制内新闻学岗位本身就很少,而且通常是体制内子弟占有,一般人抢不到好的。 2.给大公司当公关,不过对于新闻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少一般而言只有大公司才需要专门的新闻学人才来当公关,普通公司都是抓俩程序员糊弄了事。 3.接广告,通过赚广告费来赚钱。比如《南方周末》,非常幽默的一点是南周之前还一直批评槟榔,但是过了几年就接了槟榔的广告没办法钱给的太多了。 前两个路子暂且不谈,第三个路子说实话是有点偏自媒体,重点是要有流量,那就绕回了最初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媒体有流量? 这我真不知道,你得去问别人。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KK 小小)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李家超:虚假信息问题最好通过媒体专业自行解决

李家超:虚假信息问题最好通过媒体专业自行解决 香港特首李家超针对假新闻议题说,如果媒体能够自律,虚假信息问题最好通过新闻专业自行解决,不需要立法。 综合《星岛日报》和网媒“香港01”报道,李家超星期二(4月23日)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记者时说,目前香港媒体发放的资讯整体上比以前好,与最坏的时期相比有进步,但这不代表不需要提防假新闻。 李家超说,他希望专业的传媒工作者,可共同对付虚假信息,以专业角度提升并保持新闻及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李家超强调,港府并没有忽略“假新闻”的问题,而是看到不同新闻工作者团体正努力,也会就不正确资讯提出反驳或矫正。 他表示,希望香港传媒能优先以“自律、行业提升和专业化”处理假新闻的问题,如果业界共同努力,“不需要立法”最好。 2019年香港反修例风波爆发后,港府官员多次批评亲民主派阵营通过媒体发放虚假信息。2021年,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提出制定假新闻法的可能性,以应对“错误信息,仇恨言论和谎言”,但没有制定立法的时间表。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日前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时说,目前迫切的工作是打击软对抗,但假新闻法不在本届港府的立法议程上。 2024年4月23日 1:54 PM

封面图片

停招土木工程等专业?清华大学:纯属误解

停招土木工程等专业?清华大学:纯属误解 中国多个自媒体账号星期一(2月26日)称“清华大学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引发关注,清华大学当天晚上回应称:纯属误解,系部分单一专业合并至大类招生。 综合澎湃新闻和北京青年报报道,清华大学方面针对上述传言回应称,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原来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并非相关报道所称的“清华大学停止土木等专业的辅修学位招生”。 报道指出,自媒体发布上述消息,依据是一张内容为清华《20232024学年度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的截图。 清华大学官网显示,学校去年11月22日发布了《20232024学年度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名单内容显示,2023至2024学年度,本科专业总数91个,41个主修专业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开放辅修学位修读。 其中新增专业:教育学、体育教育、地球系统科学;停招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行政管理、金融学、会计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告学。名单后备注:学校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详见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对于上述名单中停招的专业,清华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清华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有些单一专业合并到某些大类了,不再单独招生;有些专业改名了;也有个别专业确实停招了。其中如上述名单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会计学、新闻学的本科专业清华已于2020年起停招;而金融学则是专业名称改为经济与金融了。 2024年2月27日 11:06 AM

封面图片

代理机巧怎么做?怎么赚钱?

代理机巧 怎么做代理?怎么赚钱? 开云 华体会  爱游戏 乐鱼 做代理步骤 .联系官方招商【 开云老何】了解代理活动,注册代理账号 独立后台|不实名|不绑银行卡 USDT出款|信息安全|佣金稳 如何获客 (1)自己有客户资源 有朋友喜欢玩体育,棋牌,电子,百家乐 自己有会员群 自己是彩票店长.... 开群引导会员注册,可USDT存款出款,方便又快捷,首存彩金日存彩金体验金送不停。 (2)技术流 爬虫 劫持 搜索引擎SEO 短信电销 色站网站横幅 (3)自媒体引流 公众号引流 视频号引流 文章引流 微信/微博/知乎/贴吧/小红书/抖音/快手/论坛/色站 .佣金的结算 结算方式:月结 USDT提款 佣金比例:前6个月55%,6个月后按照后台会员的有效活跃数量阶梯式派发。 次月7-15【号】下发到后台账户,用USDT提款即可,高效安全可靠。 长期品牌,活动彩金,极致体验,超高粘性 体育竞猜,电竞投注,彩票开奖,电子捕鱼 游戏赚钱两不误,实力综合盘最好的福利最稳的佣金和最靠谱的招商 代理获客基础渠道: 社区、贴吧、搜索引擎、微博、今日头条,在未必或相关专业网站上搜索足球、体育等相关精准词语,可以寻找作者,他们本身就是潜在玩家,可以发展成代理或者会员。 论坛渠道: 菠菜、体育、电竞、彩票、捕鱼、真人、白菜论坛,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论坛,只要是论坛都可尝试联系站长,或者发求助贴反问,类似于百度问答,也不一定局限于游戏论坛,机会靠争取。 专业APP: 球探、懂球帝、雷速、斗鱼、虎牙、PP体育,可在专业APP内进行广告及文章推送,或者是开屏页面投送广告,专业APP内客户更加精准 视频渠道: 各大电影网站、小电影、自媒体短视频,热门的电影,电视剧在软件上搜索需要开通会员,爱奇艺等视频软件只能试看,大部分人会选择搜索网页寻找完整版观看 邮件群发: 标题营销对于邮件推送至关重要,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邮件的打开几率,我们再做邮件推荐的时候,需要多借鉴其他高人的经验,做一个合格的标题党。 网购渠道: 自媒体上带货、小红书、抖音,可以入住自媒体上的上货橱窗,在类目里选择图书教育或其他好货来卖,关于足球篮球的教程,这个教程可以是自动发货的的那种,价格十几块就行,不同太贵,因为你未的是在教程里添加你的营销广告。 其他渠道: 58同城,赶集网、安居客、招聘网站留言说像租房子,买房子、找工作,可以留微信号或者QQ号,说上班不方便接电话,每天越有100-400人加。 大学的贴吧,兼职招聘,加你后带她买体育网赚起飞 手机上很多交友约炮APP,扮演寂寞女号吸男粉,加上后扮演的角色是,单身可约,喜欢体育,赚了点钱 比如:探探,10元开会员,无需匹配,虚拟定位工厂(工厂主要人多), 比如:陌陌,随便加入一个陌陌吧,加一些交友吧,美女在里面互动多的话,会有很多的男粉加你的,QQ兴趣部落,QQ运动! 粉丝渠道: 找主播合作(代理佣金+刷礼物),企鹅、抓饭、雨燕,来求网等解说网站(根据不一样的场馆类型寻找不同的主播网站)根据主播人气通过主播提供的群号,混进群查看群内人员质量,质量较高群里玩家较多,可以与之谈合作(有些内部群有跟其他平台合作这种情况就非常好谈合作了)合作可一句主播的热度加上自己的心理价位去谈,达到双赢,合作可更长久且稳定适合新代理,老代理也可以看看。。这是我的心得! 做代理认准小婉 @rich6188 咨询了解免费成为代理

封面图片

英国报业集团警告苹果公司的广告拦截计划

英国报业集团警告苹果公司的广告拦截计划 英国报业集团警告苹果公司,任何强制使用所谓的“网络橡皮擦”工具来阻止广告的举动都将危及新闻业的财务可持续性。据报道,苹果正准备在下一个 iOS 18 软件更新中的 Safari 浏览器中加入基于人工智能的隐私功能,该功能将删除广告或其他不需要的网站内容。代表 900 家全国、地区和地方性媒体的新闻媒体协会 (NMA) 在周五致苹果公司英国政府事务主管的信中,对这将如何影响该行业的数字收入表示担忧。NMA 成员包括《泰晤士报》、《卫报》和《每日电讯报》。信中称,专业新闻业需要资金“而广告是许多出版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拦截是一种生硬的工具,妨碍了内容创作者可持续获得资助他们工作的能力,并可能导致消费者错过原本对他们非常有用的重要信息”。

封面图片

13家媒体怒告OpenAl等AI巨头背后:内容创作为何成了大模型的“免费午餐”?

13家媒体怒告OpenAl等AI巨头背后:内容创作为何成了大模型的“免费午餐”? 然而,对于到底“投喂”了什么数据,是否获取授权,这些AI公司总是讳莫如深。伯克利计算机科学家Stuart Russell等学者认为,大模型吞噬了大多数互联网信息,以复制人类智能并将其以自动化形式镜像回馈给我们。当意识到其网站上发布的故事都被自动抓取成了大模型的“食物”后,以《纽约时报》为首的媒体/出版机构向OpenAI等发起了版权诉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哈佛法学院教授丽贝卡•塔什内特、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雯竹后了解到,此类案件判定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AI输出内容与媒体报道间的“实质性相似”。而另一方面,OpenAI等科技公司也向媒体/出版机构抛出了橄榄枝,因为数据总有耗光的一天。研究机构Epoch AI近期预测,大模型将在2026年至2032年之间消耗完所有可用数据。“应该大声要求赔偿” !13家媒体发起反击2009年末,媒体大亨罗伯特•默多克曾在一场论坛上说:“有些人觉得他们有权拿走我们的新闻内容,还无需为新闻生产贡献一分钱。他们几乎侵吞了我们的全部新闻,这可不是合理使用。说得直白些,这就是偷。”当时,随着Google等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出现,美国报业的广告收入腰斩。而如今,OpenAI等生成式AI公司的强势崛起,类似的一幕似乎又开始重演。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汤姆森就曾表示,“[媒体]的集体知识产权正受到威胁,我们应该大声要求赔偿。”新闻行业律师Steven Lieberman更是直言,OpenAI的巨大成功也要归功于其他人的工作,它在未经许可或付款的情况下获取了大量优质内容。据外媒,ChatGPT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文章和公开的网络内容来学习,包括来自互联网的在线新闻文章。类似的大语言模型也依赖的是社交媒体帖子、博客、数字化书籍、在线评论、维基百科页面以及您能想到的几乎所有的网络信息。在意识到ChatGPT对历史和时事的了解源自其网站上发布的故事(甚至是付费内容)时,去年年底,《纽约时报》对OpenAI以及微软提起诉讼,指控后者未经授权使用该报版权内容训练AI模型,并在ChatGPT产品中呈现给用户。该案打响了媒体机构起诉OpenAI的第一枪,随后又有多家媒体加入了这一反抗的队列。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已至少有13家新闻媒体机构对OpenAI和微软提起了侵权诉讼。这里面有Alden Global投资集团旗下的八家地区性知名报纸,包括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每日新闻、丹佛邮报、圣何塞水星报,还有数字新闻媒体The Intercept、Raw Story和AlterNet,以及非盈利新闻组织The 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图片来源:每经制图“判断这种数据抓取行为是否侵犯版权,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和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于雯竹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起诉讼只是各行业与生成式AI公司斗争的缩影。美国当地时间6月24日,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索尼音乐集团、环球音乐集团和华纳音乐联合多家唱片公司,向AI音乐生成公司Suno和Udio开发商Uncharted Labs发起诉讼,指控后者非法使用版权音乐来训练模型并提供服务。唱片公司指控Suno抄袭了662首歌曲,Udio抄袭了1670首歌曲,正在尝试索取每件音乐作品最高15万美元的赔偿费用。8个月的角力尚无结果:“实质性相似”还是“合理使用”?越来越多的关于生成式AI技术的法律之争也让人开始正视媒体/出版商与颠覆性技术之间的关系。据著名广告周刊Adweek,Google去年5月推出了基于AI的搜索引擎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SGE)测试版,接受采访的媒体高管和搜索引擎优化专家称,出版商必须为自然搜索流量的大幅下降做好准备,下降幅度可能在20%到60%之间。而出版商在开放网络上的搜索流量减少通常意味着数字广告收入下降。新型媒体公司Raptive创新执行副总裁Marc McCollum估计,在目前的SGE下,整个出版业每年的广告收入损失可能高达20亿美元。而《纽约时报》的起诉不仅是媒体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案件,亦可以为法律业界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信息。“就版权法而言,本案的重要影响在于版权法在数字和AI时代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对于新闻报道这类具有较高公共利益的文本内容,如何平衡版权保护和信息自由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于雯竹对记者说道。在于雯竹看来, 如果《纽约时报》的诉讼获得成功,将树立一个重要的法律先例,鼓励其他文字类媒体、版权机构和作家团体组织跟随起诉OpenAI及类似的AI公司。本案可能会督促AI公司重视AI模型训练的合法性,可能推动相关行业规范的建立。目前,该案件已经持续将近8个月,但还没有定论。1)媒体之难:证明“实质性相似”《纽约时报》在起诉书中称,ChatGPT几乎逐字复制了其新闻报道。该报举例称,2019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荣获普利策奖的关于纽约市出租车行业掠夺性贷款的系列文章。该报称,只要稍加提示,ChatGPT就会一字不差地背诵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来源:《纽约时报》起诉书在其他多家媒体的起诉书中,记者发现,其法律论证和主张都基于美国1976年版权法和《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对于这两部法案中涉及AI的内容,于律师告诉记者,“就1976年版权法而言,侵权的判定通常依赖于原作品和被指控侵权作品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实际的复制行为。本案中实际复制行为相对容易证明,因为OpenAI并未否认其训练数据中包含《纽约时报》的文章。”然而难点在于,“证明最终生成的文本构成版权侵权仍需满足‘实质性相似’测试,因为它有助于判断受版权保护的表达元素是否被复制,还是仅复制了其中的思想。版权保护的是表达,而不是思想。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实现他人的思想,这不构成版权侵权。但如果你使用他人的语言即他们的表达那就是版权侵权。”于律师说道。谈及DMCA,于雯竹解释道:“其中的一项规定鼓励版权持有者在数字资产中添加内容管理信息(CMI),例如帮助识别创作者或权利持有者的信息,并禁止他人移除这些信息。”然而,《纽约时报》起诉书提到,OpenAI在抓取其文章以创建数据库时,移除了这些信息,违反了DMCA。来源:《纽约时报》起诉书“实际上,美国是判例法国家,而其版权法及DMCA并未特别规定与AI相关的法律内容,对于OpenAI的行为是否属于侵权的认定,法院依据的是相关的先例及其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解释。”于雯竹表示。2)OpenAI的“盾牌”:“合理使用”而在回应《纽约时报》版权侵权诉讼时,OpenAI强调使用公开材料训练AI模型属于合理使用。这一规则基于美国1976年版权法第 107 条规定。哈佛法学院教授丽贝卡•塔什内特(Rebecca Tushnet)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版权法既提供了广泛的权利,也提供了广泛的例外。关键问题是AI训练是否构成‘合理使用’,以及当AI输出与现有作品过于相似时,该问题到底应该归咎于模型还是用户的滥用。”塔什内特认为,“OpenAI提供了有一个有趣的主张,即(AI)要获得高度相似的输出,必须故意用《纽约时报》原始文章中的大量引文来提示模型,这表明错误在于提示者(用户的滥用)。”“‘合理使用’是美国版权法的一项关键优势,使其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它促成了我们所知道的现代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搜索引擎。按照同样的推理,只要输出通常不是从特定作品中复制而来,创建AI模型就应该被视为变革性的和公平的。” 她对...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高调曝光Neuralink首例人类脑机接口植入 但“滴水式”披露引争议

马斯克高调曝光Neuralink首例人类脑机接口植入 但“滴水式”披露引争议 脑机接口技术被视为具有巨大医疗潜力的前沿科技,加之马斯克自带的流量属性,因此自Neuralink2023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的临床试验批准之后,其相关进展一直备受期待。不过,这次信息披露仅限于马斯克的数条缺乏细节的推文。这样的披露方式也让本来就因动物试验风险等问题而备受争议的Neuralink遭到了专业协会的质疑。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Neuralink的相关试验并未在美国政府维护的临床试验数据网站上登记,与之对比,Synchron、BrainGate等竞争对手都详细披露了试验信息。“滴水式”披露引批评“昨天,第一位人类患者接受了来自Neuralink公司的植入手术,目前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的神经元检测很有前景。”马斯克在X平台上说道。随后,马斯克又在另一条推文中分享了他对Neuralink的未来规划。他表示,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叫“心灵感应”(Telepathy),大脑植入设备后,只需通过意念就能控制手机、电脑等“几乎所有设备”。首批使用者将是失去四肢功能的人,他以已故的瘫痪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来阐释其产品的目标效果:“想象一下,斯蒂芬·霍金的沟通速度也许能比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马斯克推文 图片来源:X平台闻此消息,因公受枪伤而导致瘫痪的明尼苏达州前警官Jamie Morales显得非常激动。“当我听到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是我?我想成为第一个。我就在这儿,如果他们需要我的话我愿意。我准备好迎接技术突破了。”他对肯塔基州地方电视台WKYT表示。然而,马斯克的推文寥寥数语,并未提到外界关注的试验具体细节,例如试验总共招募了多少人,下一步的植入计划,以及植入者需要多少时间练习使用设备等。美国医学伦理组织“负责任医生委员会”1月30日表示,马斯克的说法“尚未得到独立方的证实”,“没有更多的信息,无法判断Neuralink是否取得了任何成果。”为了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月30日向Neuralink发送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同时,每经记者还注意到,Neuralink的试验项目没有在美国政府建立的临床试验数据网站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与之相比,Neuralink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Synchron的三次临床试验均在clinicaltrials.gov上做了试验方案的详细登记和更新。同样试图帮助瘫痪和失语患者恢复沟通能力的BrainGate公司试验在2009年即提交了研究方案,并在1月31日做了最近一次信息更新。Synchron的临床试验信息 图片来源:Clinicaltrials.gov由于Neuralink的本次研究获得了FDA的“研究性器械豁免”(Investigational Device Exemption)地位,仅为收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因此可以免除不少以上市销售为目的的医疗器械管制措施。每经记者注意到,需要强制注册临床试验信息的项目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需在专业医学期刊发布论文的研究、受FDA管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等情况。2023年12月,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旗下杂志《IEEE综览》的记者Michael Nolan曾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向FDA申请公开Neuralink获得“研究性器械豁免”的相关资料和过程,但未有更多信息流出。Michael Nolan的信息公开申请 图片来源:FDA“负责任医生委员会”研究倡议主任Ryan Merkley对《科学美国人》杂志表示,马斯克的习惯是画很大的图景但提供很少的细节信息,这次发言就是“最大的例证”,因为“没有接受植入的患者或其医学状况的任何信息,而患者的疾病不同,判断成功的标准也大相径庭。”不过,布朗大学教授、曾创办过脑机接口企业Cyberkinetics的John Donoghue在接受该杂志采访时解释称,学界的习惯是看完整论文,因此并不喜欢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一点一点“滴水式”透露信息的做法,不过Neuralink是一个商业实体,因此其做法也无可厚非。争议不断值得注意的是,Neuralink的进展并非行业领先。据马斯克传记作者Walter Isaacson透露,马斯克最关注的对手就是Synchron,其临床试验获批更早。据悉,该公司在2023年已经让6名严重瘫痪者用Synchron设备进行简单的数字设备操作,并将在2024年8月结束本轮可行性试验。据Walter Isaacson,心急的马斯克多次督促Neuralink的工程师加快进度。“过往的试验显示出设备的侵入特性和公司员工匆忙行动所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 负责任医生委员会在1月30日的声明中批评指出。实际上,过去数年来围绕Neuralink的争议一直不曾停歇。据路透社1月26日报道,美国交通部就Neuralink公司运输有毒气体二甲苯等危险品的不规范行为而对其罚款2480美元,而这一罚款正是源于负责任医生委员会的投诉。Neuralink另一大争议点是其前期动物实验造成了过多的动物死亡,路透社、连线杂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追踪报道。据路透社2022年12月报道,Neuralink公司的试验导致超过1500个动物死亡,有员工在内部写信指出,公司赶进度造成了许多员工压力过大、准备不充分,从而增加了受试动物非必要的痛苦和死亡。2023年11月,4名美国议员联名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马斯克是否在其技术安全性上误导了投资者,因马斯克在X平台上表示“没有猴子因Neuralink的植入而死亡”。在动物伦理争议之外,不少人也对Neuralink的技术路径和马斯克的宏大愿景提出批评。负责任医生委员会认为,马斯克的目标是通过Neuralink的技术“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共生”,这样的路径却并不一定和治疗患者的最佳方法相一致。此外,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已经证明在改善患者健康上取得了进展,Neuralink的开颅植入方法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负责任医生委员会声明截图 图片来源:官网截图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被誉为“脑机接口之父”的米格尔·尼科莱利斯此前也曾表示,侵入式脑机接口是为了科学研究,对患者并不是最优选择,植入方法应该仅限于非常严重的病例。尽管争议重重,“多金”的马斯克对脑机接口领域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布朗大学教John Donoghue就表示,当年他成立Cyberkinetics时需要约1亿美元的资金,但难以筹到。当前,在学界的知识积累基础上,马斯克又把钱带进来了,“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有一天将会出现一款商业(脑机接口)产品可以帮助人类。”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