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彭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动力是改革】26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动力还是改革,尤其要注重激发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力和活力。u6v.cn/5GXCoD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50句话,速览三中全会决定的民生要点】7月21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播发,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从教育、就业、收入、住房到生育、医疗、社保、养老,《决定》中一些社会关注的民生举措,将深刻影响你我生活。

封面图片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习言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二十届三中全会作说明。习近平指出u6v.cn/5W4wRl

封面图片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以更高层次开放推动更深层改革的历史新阶段。作为其间的开路先锋,多年来,上海的发展受益于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其不止步的探索攻坚也不断引领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准迈进。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核心关键字,在当前世界政经格局下,中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义何在?作为全球枢纽城市的上海又应如何促进改革与开放此呼应、相辅相成?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丁晓钦,对此进行解读。reurl.cc/ZeD9mA

封面图片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近观中国|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新篇】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都与改革紧密相连。 11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动改革新旅程。如今,面对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一系列新的课题,二十届三中全会如何开启改革新篇,备受海内外关注。中新社“近观中国”专栏专访中央党史及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对相关热点作出解答。 goo.su/qEx7

封面图片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中国新闻社 (Twitter) 【东西问|胡敏: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海内外对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满期待。如何准确把握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何要突出问题导向?u6v.cn/6wUEmS

封面图片

习近平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三(5月23日)在山东济南强调,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5月23日下午在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习近平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他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和发展中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 他也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 习近平也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 2024年5月24日 8:14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