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债规模连续两个季度回升,3月末外债余额2.51万亿美元,银行外债余额增长826亿美元,如何解读?

我国外债规模连续两个季度回升,3月末外债余额2.51万亿美元,银行外债余额增长826亿美元,如何解读? 氯甲烷的回答 我们还是捋一下时间线, 一、202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 在宏观审慎规则下,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的计算为: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中的一个计算因子,上调该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简单地理解,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就相当于跨境融资杠杆率的“放大器”,使企业能够借更多的外债。 二、2024年1月下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刊文: 今年要适度扩大外资银行中长期外债规模,统筹研究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外债管理,推动外债管理由金融危机时期防范风险为主,转向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为主要目标。 今年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将继续改进国外贷款管理,提升贷款使用效益。落实发债规模,推动境内机构赴港发债工作。 同时改革完善外商投资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三、2024年1月下旬,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发布在浙江省等地扩大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通知,并出台《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实施细则》,细则明确了非金融企业债务人可在外债提款前到所在地外汇局辖内银行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手续。细则发布后,企业借用外债,无须先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再到银行开立外债专户办理外债资金入账,而可以直接到银行办理全流程手续,节省时间1天以上,效率提升3倍。 一、二给允许借入外债的额度扩容, 三给借入外债的手续提供便利,这是咱们这边的举措。 四、2024年4月底,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关闭费城共和第一银行(Republic First Bank),并将其出售给富尔顿银行(Fulton Bank)。共和第一银行也成为了银行倒闭潮中,第六家宣布破产的金融机构。 与去年美国的银行破产倒闭不同的是,共和第一银行的储户80%以上是华人,是当地的中小企业主,在这一波操作下,不说血本无归吧,损失巨大总是称得上的。 当时还社交平台还戏言,润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结合外债数据,这可能不是个段子,资本先通过利润分配等方式把钱转入离岸公司,又通过离岸公司向境内贷款、购债,摇身一变就是外债了。 也蛮好,至少是吸引外资双赢了嘛。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氯甲烷)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家外汇局表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2224 亿美元,较 5 月末下降 97 亿美元,降幅为 0

国家外汇局表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2224 亿美元,较 5 月末下降 97 亿美元,降幅为 0.30%。2024 年 6 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但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封面图片

首季度本国外债总计一千二百八十七亿美元

首季度本国外债总计一千二百八十七亿美元 菲律宾中央银行(BSP)表示,本国外债总额​截至首季度仍处于可控水平。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本国外债总额计1,287亿美元,较2023年12月底的1,254亿美元增加2.6%,或33亿美元。 央行表示,“尽管债务总额增加,但外债率-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仍处于审慎水平,比较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28.7%,录得29%。 ” 央行表示,本国其它主要外债指标也保持在有利水平。 具体来说,截至2024年3月,国际储备总额(GIR)-衡量一国结算进口付款和偿还外债的能力-总计1,041亿美元。 按照剩余期限计算,​第一季度的GIR是短期债务的3.8倍。 央行表示,债务水平上升是由于本地企业净借款2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私营银行。这些银行向境外债权人举债21亿美元,用于一般企业支出、借款再融资和流动性之用。 此外,央行表示,那期间公共部门3.31亿美元净举债的主要推手是中央政府资助其各种项目/计划,其中包括提高税收制度效率和营造有利于数字技术应用的环境的举措。 频道合作赞助方 东南亚最大USDT线上赌场+强势来袭 点击订阅今日聚焦曝光频道   t.me/+ajf9Ctn9TapiMTI1 投稿爆料:@jx586

封面图片

央行:8 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近 10 万亿元

央行:8 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近 10 万亿元 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发布《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文章称,2022 年 8 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近 10 万亿元。得益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较快提升,证券投资在跨境人民币收付中的占比由 2017 年的 30% 左右上升至 2021 年的 60% 左右。目前已有 80 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截至 2022 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 3223.8 亿美元,占比为 2.88%,较 2016 年人民币刚加入 SDR 时提升 1.8 个百分点。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将银行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由原来的“走出去”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将银行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由原来的“走出去”项目拓展至所有境外非金融企业,自3月1日起实施。 央行外管局设置境外贷款余额上限,并利用境外贷款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汇率风险折算因子进行动态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6 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 62.8%

中国人民银行:6 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 62.8% 央行发布 2024 年 6 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其中 6 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 62.8%,同比高 0.2 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 0.4%,同比低 0.1 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 2.8%,同比低 0.3 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 1.1%,同比高 0.1 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 0.6%,同比低 0.2 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 8.1%,同比低 0.5 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 18.5%,同比高 1.1 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 2.9%,同比低 0.1 个百分点。

封面图片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两日冲高,突破6.5。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上调境外放款上限,将境外放款额度提高至所有者权益的50%,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两日冲高,突破6.5。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上调境外放款上限,将境外放款额度提高至所有者权益的50%,有助于企业“走出去”,也有利于对冲资本流入压力。 2021年1月5日晚间,央行和外汇局发布公告称,将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公告称,政策调整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上限相应提高,有利于满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需求,也有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 “境内企业境外放款”是指,境内非金融企业在核准额度内,以约定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为其境外全资子公司或参股企业提供直接放款的融资渠道,也可以在外汇指定银行或有外汇业务资格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委托贷款的方式进行。 进入2021年,人民币汇率升势凌厉。新年后首个交易日(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高上涨700基点,最后收于6.4628,突破6.5大关。1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760,较上个交易日上涨538基点,创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但略低于前一日收盘价。1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604,较前一日调升156个基点。在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最高升破了6.42,截至1月6日10点55分,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4465。 (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