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歌手2024》的赛制和口碑的下跌?

如何看待《歌手2024》的赛制和口碑的下跌? 白马啸西风的回答 从第一期到现在有几首歌能进听众的歌单?没有爆款音源撑着,全靠直播时候出梗博热搜,能维持下去就扯淡了。不从编曲上下功夫,为了博热搜炒爱国,炒流量,炒热梗,最后没得炒了赛制开始乱炖了。直播增加了残酷性,歌手为了保名次选歌谨慎演唱保守没爆款音源,没爆款音源就靠着让选手装傻充愣博热搜,选手装傻充愣又消耗了一部分精力导致演唱水平不佳,整个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白马啸西风)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如何评价综艺《歌手 2024》第十期歌手们的表现?

如何评价综艺《歌手 2024》第十期歌手们的表现? 洋洋七号的回答 看完今晚排名,看来今年的歌王 没有想给外国歌手,还是想给国内歌手啊。果然最后歌王争霸估计只看最后两期,又是积分赛。 英子今晚表现还可以,声音是好听的,这次改编也没有很离谱,尤其是小孩的和声加分不少。 最期待的《克卜勒》没播之前以为会是女歌手来演唱,期待了好久,没想到是许均……唱的很好,下次别唱了,真不适合你。 汪苏泷跟黄宣今晚表现都算在他们的舒适区,就算中规中矩,他俩去竞争第七第八真的就离谱,那今晚#汪苏泷 好听#跟#黄宣秒了#这两热搜算啥? 孙楠的开头就是奇怪嘛,而且改编的也不是很好,原版那种充满感情深意的味道真没听出来多少。 莫莫是真的两期来都差了,看来那些小道传言八九不离十。 小孩姐每次都稳,真的很棒。 谭维维今晚其实唱的不差,但莫名其妙来一个公众审美疲劳,哈哈,原来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哈哈。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洋洋七号)

封面图片

《歌手2024》第九期排名公布,凡希亚、谭维维、黄宣位列前三,如何看待本次排名?

《歌手2024》第九期排名公布,凡希亚、谭维维、黄宣位列前三,如何看待本次排名? 更深的粽的回答 1.谭维维《人间道》 本来没以为这首歌是谭维维选的,但再一想倒也很自然,因为这种“正气凛然”、“大道无形”的风格确实也比较契合谭维维这些年所塑造的音乐气质。 技术方面没有多少好说的,编曲略显平庸,但这么一首作品确实也不太适合花哨的编曲。整体上是个很正常的发挥,与上一场的秦风也算比较好的对接,还不错。 2.那英《如果你也听说》 那英的一次特别的选歌,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这首张惠妹的作品,在她的歌手历程中是很特殊的一个节点。从早期《听海》、《剪爱》《哭不出来》来说,我们熟悉的“妹式情歌”与“那式情歌”是有很大相似性的,属于华语乐坛更古不变的“情感主义”的主旋律,都是为爱奔赴无怨无悔撕心裂肺,主打一个情绪澎湃催人泪下。 而这首《如果你也听说》的特别在于,不管是词还是曲还是编配,都有一种层层递进却又不断反复质疑、推敲、叩问自己的意味。也就是说,它在主打情感的基础上有了理性思考,有了批判性。 因此这首歌是一首既有情感又有理性思考的作品,也是这以后,张惠妹化身”阿密特“,走上了一条与之前绝然不同的道路,对华语乐坛的”情感主义“主旋律发起了质疑和冲击。当然也不只是她一人。这个方向发展的更极致的就是《血腥爱情故事》了。 而那英今天的演唱,也正如歌曲本身的内涵一样,有情绪满溢和自我质疑的双重主线,结果就如同歌词中一样,”跌跌撞撞“,正好契合了歌曲的内涵,爱情仍然是重要的和需要追求的,而每一个具体的爱情对象则未必。 3.孙楠《地心》 这首歌像是《悬崖》和《拯救》的合体。《地心》本身是《北京爱情故事》的片尾曲,正如《如果你也听说》一样,深情中带着对爱情本身的恒久性和纯真性的质疑。 而孙楠前半段小心翼翼的口吻在营造这首歌曲的理性线索,而后半段的爆发却并不如《拯救》那般酣畅淋漓,充满了一种成年人看破红尘后的疲惫和自我保护,从情感抒发上,肯定是不有助于观众情绪的累积,但从歌曲的成熟演绎上,是比之前更有价值的演绎。 4.香缇莫《Halo》 香缇莫的选歌一如既往,还是“大歌”、“金曲”。 从我个人来说,演唱这种大歌、金曲,一个很自然的反应就是不由自主与原唱对比。我必须非常直白的说,大多数时候香缇莫与原唱是有差距的,但又不是太大,属于”基本同级或弱半级“的水平。 这样就略显尴尬,所以必须借助编曲或演唱上的别出心裁来形成差异化。香缇莫目前的演唱还是大多依赖于她比较擅长的灵魂、怨曲方式,感情投入但略显单一。 5.Faouzia《Grenade》 Faouzia现在有比较明确的比赛策略,就是一场保守,一场突破。 上一场的中文歌虽然惊艳众人,但想一想,其实是很冒险的,因为不可避免的会有口音问题,但Faouzia的表现显然是远超出大家预期的。 这一期唱火星哥的歌,又是她擅长的弹唱,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的,但不意味着她唱的不好。Faouzia现在其实非常有比赛策略, 就是在保持稳定发挥的基础上,不让表演太过超出当场观众的接受能力,这就是分寸感的体现。 6.C-BLOCK《江湖流》 这个演出在整个《歌手》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亮相。某种程度上,这是对2018年GAI征战《歌手》无疾而终之旅的回应和延续。 另一方面,C-BLOCK本身也是长沙本地的,也算近水楼台。 上台时的道白说明C-BLOCK听到了网上的一些议论甚至非议,还是有点介意的。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也理解他们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 《江湖流》属于说唱中国化的代表作品,所谓CTRAP的一首经典。原版MV也有GAI的参与。现在中国说唱的发展自然与2017年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从出圈度来说,说唱仍然不算是“特别主流”的音乐类型,尽管影响力越来越大。完全不像美国流行乐那样,说唱早已是超过半壁江山的主流了。 7.汪苏泷《小小虫》 汪苏泷这是和黄宣换歌了么? 方大同可能没想到,自己是这次《歌手》上被cue到最多的歌手之一了。汪苏泷现在是处于“无欲则刚”的状态,遍寻整个歌手历程,这个生态位我也想不到几个人有过。 8.袁娅维《火》 中西合璧的改编,从吉克隽逸2012年好声音的《阿杰路+I feel good》似乎就已经定型了。 袁娅维作为吉克隽逸同级的师姐妹,当然也是个中高手。 曲风和意涵的融合在各自维度上自然可以精益求精,但我们仍然需要追问的是,到底这是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还是在唱完之后仍然桥归桥路归路?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9.许钧《29》 许钧成名于神级音综《中国好歌曲第二季》,那首《自己》也打动过很多人。 他作为幕后音乐人这些年也有不少斩获,也拿过很多奖项,但相对而言,他的绝对名气仍然不是太大。 《29》这首歌有点接近于《自己》,以及同一季《好歌曲》的另一首歌《暖光》,如果总结一下可以称之为“体育场歌曲”。 励志、自我剖析和哲理性命题在《歌手》上并不是主流的风格,也不带有天然优势,但确实是一个独立的生态位,对于许钧这个类似于踢馆的位置,是压力也是加成。胜负往往就是一线之间。 10.黄宣《小镇姑娘》 今天是汪苏泷换黄宣,黄宣换袁娅维吗? 《小镇姑娘》跟《二十二》类似,也是一首歌唱完一辈子,但用如此诙谐的曲风和歌词,那就是另一种境界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更深的粽)

封面图片

如何评价黄霄云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星辰大海》?

如何评价黄霄云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星辰大海》? 姜来的回答 看得出来黄霄云真的是太想赢了,但又是适得其反,获得了最坏的结果。歌曲改编成了毫无情感逻辑的终极大杂烩,演唱也听得出非常紧张,破音、节奏问题、气息不稳都齐全了。 四年前的《歌手当打之年》黄霄云正是被全网批炫技、油腻、没感情,而这一次又不少进步的情况下,本该洗刷过去很多骂名的登台却再一次强化了这种印象,真的是又点可惜。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黄霄云这首歌不是如孙楠那类传统的,演唱没感情、存在于细节咬字之中的油腻,而更像目的明确的炫技,非常强烈的炫技大杂烩,最终呈现的就是一个各个段落之间分割感强烈的,缺乏情感表达的、一团乱麻的《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这首歌其实就是直接场原唱都比这个炫技版本好很多,原曲虽然长度很短副歌太长显得有点网红神曲的感觉,但是基本情感逻辑还是自洽的。大概率是黄霄云认为本来已经挺难的原版《星辰大海》没有获胜的把握,于是一股脑把拿手的本事全部加到了歌曲中,改编成了集合自己所有技术于“大成”的版本,直接放弃了原歌曲逻辑自洽和细节情感表达,寄希望于直接通过技巧轰炸拿下现场。 相对原曲,这个现场版本包括不限于,在咬字细节之中加入了美声唱法、突兀的体现音准的哼唱段落、哼唱之中美声高音、流行唱法的转音表演段落、流行唱法的强混高音等等。 关键是,这所有的技巧段落,可能是由于找不到和歌曲有机融合的方法,只有全部采用旋律哼唱的方式加入歌曲之中。从而整首歌曲被旋律哼唱生硬的分为了若干段落,而不断重复出现又不明所以的哼唱将整首歌曲切的非常的琐碎,破坏了原歌曲的自然链接,整首歌曲的魅力受到了大大的损伤。 当然,如前所说,这种改编如此之复杂、杂糅,问题弊端想必黄霄云是知道的,更可能是希望充分炫技的知其道而行之。只可惜,在《歌手》舞台上是很难通过如此纯炫技获胜的,再加上这次演出中的紧张和发挥失误,在气息、节奏上都多有瑕疵,以及凡希亚的强大,落败再情理之中。 只是替黄霄云感到可惜,实在浪费了这次再登《歌手》的机会。其实她本人专辑中一些不那么炫技的单曲都会比这首歌更好,或者是选择之前在梦想的声音唱过的《左手指月》这种本带炫技成分的歌曲也会更适合。再不然,就唱《星辰大海》的原版也未尝不可。 只可惜,很多牌在面前,黄霄云选择了最烂的一张。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姜来)

封面图片

《歌手》官宣黄霄云、张远为冲榜歌手,他们的实力如何?你看好他们的演唱吗?

《歌手》官宣黄霄云、张远为冲榜歌手,他们的实力如何?你看好他们的演唱吗? 腾萌叔打了个喷嚏的回答 首页刷到这问题,我个人感觉现在的情况,还是断眉事件突然导致了这个赛制整个变乱了。 我个人感觉存在因为孙楠的回来,节目组考虑到可能会流失掉一部分观众(事实收视率来看是流失了),因为部分观众当年对孙楠15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记忆犹新了。所以当时提前宣布了断眉来参赛,为了想办法拉高收视率。 结果,断眉被不少人举报以色列事件。 然后感觉断眉事件突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突然回锅肉一个接一个出现。 然后不是回锅肉的张远我感觉肯定很难打败两个外国人外加孙楠那英。是回锅肉的黄霄云也够呛,根据现在的规则是他们俩要对抗两个外国人外加孙楠那英。 我的感受是什么,节目可能初衷是想找中国人来想办法对抗两个外国人的,但实在找不出来,只好找到孙楠回来,而节目又想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这季弄了国际季。 而节目肯定考虑到孙楠回来会引发争议,所以当时一下子就让断眉出镜了,要知道亚当当时只是画外音,断眉直接出镜。 然后断眉被举报以色列事件。 后面节目整个节奏被打乱,回锅肉突然就像洪水猛兽一个接一个过来。 而现在的局势是孙楠算是可以抗住两个外国人的。那英如果发挥好一点有时也能抗住。所以我感觉新来的人好像节目的想法就是随便找人了,不管是不是回锅肉不管能不能抗住外国人,而两个外国人外加孙楠那英,好像节目也不敢得罪他们,肯定要让他们稳住。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腾萌叔打了个喷嚏)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展示的鸿蒙生态、HarmonyOS NEXT以及一系列开发工具和技术?

如何看待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展示的鸿蒙生态、HarmonyOS NEXT以及一系列开发工具和技术? 现实主义理想者的回答 从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到HarmonyOS NEXT开启开发者Beta,不知不觉已经快五年过去。 按理来说原生鸿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跃进,但这个问题貌似没啥热度。 说实话,HarmonyOS NEXT的全面进化我之前已经有所耳闻,也写过相关回答。 但整场发布会看下来,我还是感受到由衷的震撼。 我觉得,e佬( @Eidosper )跟我聊天时说的一句玩笑话可能要成真了: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只有米哈游能救OVM。 其实一年多前我就有类似预感,当时还发过暴论:虽然现在说这些还有点早,但就我个人感觉,留给OVM取得质变的时间不多了。 从今年底(2023年)开始的一两年内,可能就是最后的窗口期。 倘若未来真的如此演变,我希望OVM抓紧时间,最好能在窗口期内取得突破。当时写这番话是23年上半年,5G麒麟还没有回归,HarmonyOS NEXT更是还在积累酝酿。 如今麒麟5G回归后,菊厂高端重新压过苹果,整体市场份额也是暴增。 反观友商,高端方面只有蓝厂X100系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且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这还是在麒麟制程和产能双双受限下的成绩,下半年至少产能会进一步爆发,更不要说还有HarmonyOS NEXT的王炸了。 今天的发布会,简直是HarmonyOS NEXT的“军火演示”。 生态层面,不仅Top5000应用全面启动,甚至政企内部应用也批量适配,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不需要我多说; 技术层面能说的就更多了,统一推送、强化权限管理、数据全链条管理……这些细节我都懒得多介绍了。 AI控件化并植入系统底层,统一调取多个应用的数据并汇总分析,这才是真正深度融合AI的新系统! 发布会上展示的案例,也是AI跨应用调取数据并分析输出。 尤其是AI读取会议内容,输出总结ppt,自动转发邮件并附上附件……这一连串操作简直是活生生的工作日常,我作为中年打工人看了都非常心动。 菊厂这手一出,直接把国内友商一切“系统融合AI大模型”的努力全打成浮光掠影的表面融合。 另外听 @刘延 老师提到,开发者大会上菊厂还提出了AI算力集群存储池化。 英伟达为了卖卡没有动力强化这方面,这玩意如果实现在AI计算卡和云计算领域也是颠覆性的创新。 还有图形渲染方面的底层重构,搭配统一推送和强后台管理,难怪发布会敢喊出来30%性能提升。 开发者层面,AI辅助编程开启预览,下一代编程语言(仓颉)开启预览……也是十足的秀肌肉。 这一套下来,HarmonyOS NEXT的综合体验很可能跟友商拉开质的差距。 如果下半年HarmonyOS NEXT没有出现太大波折顺利铺开,对于国内友商的高端建设堪称釜底抽薪。 别的不谈哪怕只看软件付费,国内优质用户大盘就那么多,IOS割一刀鸿蒙再割一刀,还有多少留给安卓? 唯独有一点,受限于自主先进制程的发展进度,重度游戏体验菊花恐怕中短期还是有差距。 目前既有足够用户数和影响力又有超高性能需求的“重度游戏”,恐怕唯有米哈游的《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 所谓“只有米哈游能救OVM”,指的就是这一点。 但很显然,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步步前进,“靠米哈游”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更有甚者,开发者大会还提到了云渲染在诛仙手游的落地。 如果原生鸿蒙全面铺开,谁敢说米哈游不会跟菊厂携手深度优化呢? 不过认真的说,“只有米哈游能救OVM”终究是玩笑话。 用户切换终究需要过程,如今换机周期延长更是如此。 蓝绿两家线下根基比较深,小米有造车/IOT和比较庞大的海外市场。 尤其是小米造车业务目前看进展比较顺,未来有可能形成比手机更庞大的营收支撑。 而且就算高端冲不上去,国内市场中低端也有空间,所以说OVM药丸肯定不至于。 但我觉得,其他几家恐怕要尽早做准备,全力推进造车或者出海。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现实主义理想者)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